内毒素

更新时间:2023-01-04 05:43:4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4日发(作者:callmemaybe歌词)

外毒素和内毒素是细茵产生的两大类毒素物质。外毒素是病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分泌到菌体外的物质。产生

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一些革兰氏阳性细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少数革兰氏

阴性菌如霍乱弧菌和产毒性大肠杆菌等也能产生外毒素。我们把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

养,经过滤除培养液中的细菌,即可得到外毒素。

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毒性极不稳定,对热和某些化学物质敏感,容易受到破坏。用3%~4%的甲

醛溶液处理,其毒性完全消失,可制成类毒素。外毒素的抗原性较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外毒素毒性很强,例如纯化的肉毒杆菌外毒素,1毫克可以杀死2000万只小鼠,对人的最小致死量为0.1

微克,其毒性比氰化钾强1万倍。

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组织的毒性作用有高度的选择性,各自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如白喉杆菌产生的白喉

外毒素,能抑制人体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胞变性死亡,导致心肌炎、肾上腺出血和神经麻痹;破伤风

杆菌产生的是破伤风外毒素,作用到脊髓和脑,引起肌肉的痉挛和强直;霍乱杆菌产生的肠毒素作用到小

肠粘膜,使粘膜细胞分泌功能加强,引起严重的呕吐和腹泻。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细菌在生活时不能释放出来,当细胞死亡而溶解或用人工方

法破坏菌体时才释放出来,因而称为内毒素。常用超声波处理细菌或反复冻融细菌的方法制备内毒素。

内毒素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它是磷酸-多糖-蛋白质的复合物。主要成分为脂多糖。其性质较稳定、耐热、

毒性比外毒素低、其作用没有组织器官选择性,不同病原菌所产生的内毒素引起的症状大致相同,都能引

起机体体温升高、腹泻和出现出血性休克和其他组织损伤现象。

外毒素和内毒素的区别如下表:

性质外毒素内毒素

存在部位由活的细菌释放至细菌体外为细菌细胞壁结构成份,菌体崩解后释出

细菌种类以革兰氏阳性菌多见革兰氏阴性菌多见

化学组成蛋白质(分子量27,000~900,000)磷脂一多糖一蛋白质复合物(毒性主要为类脂a)

稳定性

不稳定,60℃以上能迅速破坏耐热,60℃耐受数小时

毒性作用

强,微量对实验动物有致死作用(以ug

计量)。各种外毒素有选择作用,引起特

稍弱,对实验动物致死作用的量比外毒素为大。各

种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弥

殊病变,不引起宿主发热反应。抑制蛋白

质合成,有细胞毒性、神经毒性、紊乱水

盐代谢等

漫性血管内凝血、粒细胞减少血症、施瓦兹曼现象

抗原性

强,可刺激机体产生高效价的抗毒素。经

甲醛处理,可脱毒成为类毒素,仍有较强

的抗原性,可用于人工自动免疫

刺激机体对多糖成份产生抗体,不形成抗毒素,不

能经甲醛处理成为类毒素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05:43: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89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萧洒
下一篇:吐铁
标签:内毒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