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方

更新时间:2023-01-04 05:05:0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4日发(作者:you are everywhere)

38

39

□跋落照堂藏端方拓十鬲

40

2010年·第5期

图四伯家父鬲(2/5)图三孟辛父鬲(2/5)

图六姬母鬲(2/5)图五王伯姜鬲(2/5)

725、727),故宫博物院藏2器(724为端方旧藏、

726),南京大学藏1器(728铭佚“鬲”2字),

瑞典远东古物馆藏1器(721),不知下落者3器

(719、720、723)。据《夏商周青铜器研究》,上海

博物馆只藏其中的两件[5]。“潘祖荫旧藏,后归

李荫轩”者乃是《集成》725(图一一),而非《集

成》727,该器现不知下落。

《殷周金文集成》收录孟辛父鬲3器(738~

740):738为端方旧藏。739现藏广州市博物

馆[6],该器铭“乍”反书,“永”字佚,图像见于《商

周彝器通考》[7](图一二)。

《殷周金文集成》收录王伯姜鬲2器(606、

607):607为端方旧藏,现藏美国堪萨斯城纳尔

逊美术馆[8](图一三)。606据称在上海博物馆,

但不见《夏商周青铜器研究》著录。

《殷周金文集成》收录仲鬲12器(547~

558),据称:故宫博物院藏4器(548、549、551、

552),上海博物馆藏2器(547、554),湖南省博

物馆藏1器(555),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1器

(553)[9](图一四),日本泉屋博古馆藏1器

41

(558)[10],其余3器包括端方旧藏的550均不知

下落。上海博物馆的两器也不见《夏商周青铜

器研究》著录。

落照堂藏端方拓十鬲所用拓纸都有统

一的规格,纸幅宽34厘米(约合一市尺),裁成

高26~27厘米(约合八市寸)的长方形,只有同

姜鬲和伯鬲纸高30.5~31厘米,当是裁余的纸

尾。拓本全都用极少见的红拓成,都是环形

拓,而且大小一致,外径约为18~18.3厘米,内

径为13.3~13.5厘米。按端方藏鬲器形、大小

有别,器铭所在位置各异,而拓十鬲如此一

致,显然是刻意为之。

《陶斋吉金录》著录的8件鬲形制相同,都

是口沿外折,沿面平而较宽,这种鬲一般都被

认为是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的,其铭文有的在

口沿面上,有的则在颈部内壁。器铭在口沿上

的,只需将拓纸平铺粘贴在口沿之上,用墨椎

拓,即可获得该器铭的环形拓,外径即是器的

外口沿,内径即是器的内口沿,两者之间即是

口沿的宽度。如王作母鬲,拓以及《三代》、

图八仲鬲(2/5)图七同姜鬲(2/5)

图一★伯鬲(2/5)图九肇家鬲(2/5)

□跋落照堂藏端方拓十鬲

42

2010年·第5期

图一五

落照堂藏伯鬲

铭文拓片

(原大)

图一二孟辛父鬲(采自《商周彝器通考》附图161)图一一伯父鬲(采自《夏商周青铜器研究》371)

图一四仲鬲(采自《美帝国主义劫掠的

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A129)

图一三王伯姜鬲(采自《美帝国主义劫掠的

我国殷周青铜器集录》A130)

《集成》著录的都是环形拓。也有只截取有铭文

的部分,如《陶斋吉金录》的王作母鬲拓本呈

半圆形。此外,姬母鬲、同姜鬲也是这种情

形,表明他们的器铭也都是在口沿之上的。

铭文在器颈内壁的,则须将鬲侧放,用拓

纸随着鬲的转动粘贴在颈壁铭文处,墨拓后,

于铭末处截断,由于颈短,故拓本呈一窄长条

形。一条完整的拓本,其长度即是颈的圆周。

《陶斋吉金录》的伯父鬲、孟辛父鬲、伯家父

鬲、王伯姜鬲、仲鬲,其拓本或作一窄长条,

或分作两条。《殷周金文集成》收录上述诸鬲的

拓本均作一窄长条。但是也有例外,如唐兰收

藏伯父鬲拓本[11]即为四分之三的环形拓,可

见铭文在颈内壁的也可以做成环形拓,正如端

43

方藏的伯父鬲既有窄长条的墨拓本(《集成》

724),又有落照堂藏的环形拓本。准此,落照

堂藏孟辛父鬲、伯家父鬲、王伯姜鬲、仲鬲诸

器的环形拓本都是这样做成的。不同的是墨

拓本是直行,拓本是弧行,但是,这种变化没

有影响器铭原来的款式。

《陶斋吉金续录》著录的肇家鬲和伯鬲

都是双立耳鬲,通常都被认为是西周中期的。

这种鬲没有外折的宽沿,也没有短颈,他们的

铭文都铸在器的内壁。肇家鬲铭3行11字,

《陶续》、《三代》、《小校》各书的拓本相同。伯鬲

铭2行4字,《陶续》和落照堂藏的墨拓本(图一

五)相同,而他书未见著录。而落照堂藏两器的

拓本均为环形拓。按此二鬲自身不具环形拓

的条件,拓本很可能是逐行甚至是逐字移植

后合成的,而这就彻底改变了器铭原来的行款

格式。

端方何以要搞这么一套拓十鬲,特别是

改变了器铭行款的肇家鬲和伯鬲,迹近作

伪!端方既刊行《陶斋》、《陶续》,拓岂非授人

以柄。端方收藏极富,禁铜器、毛公鼎、大保

玉戈等都曾为其所藏,拓十鬲揆其本意或在

追美陈介祺所藏十钟,也未可知。

[1]端方《陶斋吉金录》,1908年。

[2]端方《陶斋吉金续录》,1909年。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中

华书局,1984~1994年。

[4]故宫博物院《故宫青铜器》218,紫禁城出版社,

1999年。

[5]陈佩芬《夏商周青铜器研究》371,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4年。

[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修

订增补本)739,中华书局,2007年。

[7]容庚《商周彝器通考》附图161,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8年。

[8]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美帝国主义劫掠的我国

殷周青铜器集录》A130,科学出版社,1963年。

[9]同[8]A129。

[10]《商周彝器通考》附图159。

[11]《殷周金文集成》719。

(责任编辑:李缙云)

·新书介绍·

玉文化论丛2

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编著

本书是杨建芳师生古玉研究会的系列论集之一,共收录了杨建芳教授及古玉研

究会成员文章12篇。书中介绍了从2000年到2007年的重要出土玉器,并从玉器的

分布、取材、风格、样式、工艺及所属信仰等不同角度展开探讨,深入解读了中华

玉文化。既囊括了最新资料,又对玉器的鉴赏、鉴定及研究有重要价值。

文物出版社、众志美术出版社2009年7月出版16开平装定价68元

□跋落照堂藏端方拓十鬲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05:05: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87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洒狗血
下一篇:
标签:端方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