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升高

更新时间:2023-01-04 04:51:5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4日发(作者:hated)

造成气候变化的0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0

作者:中国原化工部黎明化工研究院高工田学甫0

造成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0

作者:中国原化工部黎明化工研究院高工田学甫0

造成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就是“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以及大气中的尘埃含量

变化;人为因素就是战争和大量使用核能(4)。人类和动物向大气释放的热量大于绿色植

物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的数量时,气温就会升高。人类和动物向大气释放的热量小于绿

色植物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的数量时,气温就会降低。大气中的尘埃含量对气温变化影

响很大(1)。因为它能将太阳向地球辐射的能量反射回外太空。所以大气中的尘埃含量太

高时,会使气温降低,太低时会使气温升高。使用太阳能以外能源—核能—会使气温较

快升高,而且气温升高速度随核能的使用量不断增大而升高(4)。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是不生不灭的。因此,只有使用太阳能以

外能源才能使气温快速升高。大量使用核能使地球平均气温变化曲线1955年出现了拐点。

自此核能的使用量已经控制了气温变化(4)。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地表向外太空散热的

过程,是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热过程。因此它是单方向的,不可逆的。所以大气中没

有任何气体能改变这一传热过程。更没有任何气体“能将地表向外太空散发的热量拦阻

于地表与平流层之间”。大气中根本不存在温室气体。大气中影响能量传递的只有尘埃,

因为它能改变能量的传递方向。0一、“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制约着自远古至今的气候变化0绿色植物生长与人类和动物消耗之间存在着物质和能量循环。物质循环就是绿色植

物光合作用中将水、二氧化碳及溶解在水中的氨氮、硝酸盐氮、磷、硫、镁合成各种有

机化合物,同时向大气释放氧气。人类和动物消耗这些有机化合物,向大气排放水、二

氧化碳及氮、磷、硫、镁的氧化物,同时消耗了大气中的氧气。能量循环是绿色植物光

合作用中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于新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之中。人类和动物消耗这

些有机化合物,利用了其中的化学能,并将其转化为热能释放于大气。由于物质循环中

水、二氧化碳在所有循环物质中占到97.2%,氮、磷、硫、镁仅占2.8%。所以就把物

质和能量循环称作“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水表示氮、磷、硫、镁的水溶液。0

工业革命开始之后,绿色植物生长出的绿色植物干物质(是光合作用中合成的所有有

机化合物的总称,下同)与人类和动物消耗绿色植物干物质(包括矿物燃料,下同),在数

量上已比较接近。所以“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可以把气候变化制约在一个较小的

变化范围之内(4)。当人类和动物消耗的绿色植物干物质大于绿色植物生长出的绿色植物

干物质时,人类和动物向大气释放的热量必然大于绿色植物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的数量,

气温必然升高。气温升高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升高(5),会使光合作用中合成各种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加快,也会使所有这些化学反应的化学平衡向生成有

机化合物的方向移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加快和化学平衡向生成有机化

合物的方向移动都能促使绿色植物干物质的产量提高(2)、(6)。绿色植物干物质的产量

提高,又会使绿色植物生长出的绿色植物干物质大于人类和动物消耗绿色植物干物质的

数量,使绿色植物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的数量大于人类和动物向大气释放的热量,必然

使气温下降。气温下降的过程就是大自然中绿色植物干物质积累的过程。大自然中每积

累1.00公斤绿色植物干物质,大气中就有1.10公斤氧气积累(3)。因此经过长时间(如20

年)大自然中可以积累大量绿色植物干物质,相应的大气中也积累了大量氧气。使大气中

的氧含量达到容易发生火灾的浓度。雷电和物体之间硑撞发出的火花都能引起森林大火。

森林大火一旦发生,消耗了大量绿色植物干物质和大气中的大量氧气,向大气释放了巨

大热量使气温升高。在1840年到2010年地球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上,1840年到1910

年一段波浪式行进曲线就表明了这一气温变化实际(4)。0在人类会用火之后到工业革命之前,绿色植物生长出的绿色植物干物质,要比人类

和动物消耗的绿色植物干物质要多得多。因此大自然中绿色植物干物质的蓄积量要比工

业革命之后要多得多。森林大火发生的周期要短,持续燃烧的时间要长,向大气释放的

热量更多。使气温升高的幅度要大,会导致一定规模的火山喷发,火山灰会增多大气层

中的尘埃含量,使气温回降(1)。这就是常说的小冰期。在公元1000年到2000年地球平

均气温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关联曲线图上(5),1600年到1800年之间的一段曲线就

是小冰期。0在人类会用火之前的远古时代,人类和动物消耗绿色植物干物质很少。绿色植物生

长与人类和动物消耗之间进行的“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实际上是在绿色植物生长

与森林大火燃烧之间进行。这就使得气温升高较快,幅度较大。因此气温升高不时会达

到使小冰期来临的温度,小冰期来临使气温回降。但总的趋势是气温逐渐升高。经过相

当长时间气温升高、回降之后,气温升高能达到在中国内蒙古乌达地区能生长热带雨林,

使强烈地震和大规模火山喷发同时发生(8)、(9)。火山灰弥漫整个大气层,将太阳向地球辐

射的能量几乎全部反射回外太空,使冰河时期来临,将地球上所有生物都速冻起来并埋

入地下。活体速冻起来埋入地下的树木变成了煤炭,动物变成了石油,一年生植物和枯

枝败叶在厌气菌作用下生成天然气。在远古时代气温升高较快,幅度较大。所以远古时

代的气候变化比较剧烈,基本上是冰河时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2012年美国人对北极地

区柱状样品的分析结果已证明了远古时代的气候变化是冰河时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的事

实(10)。0二、核能的使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更改变了自然变化规律0

在1840年到2010年地球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上,1943年第一次出现大的峰值(4)。

究其原因,是在此期间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要消耗大量化学能,并对生态造成严

重破坏。从向大气释放巨大热量和使绿色植物减少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的数量两个方面

来使气温升高,结果使1840年到2010年地球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在1910年到1955年之

间出现峰值,峰顶在1943年。这是战争造成气候变暖的具体例证。0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下了两棵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的同时也给世界一个震

撼。谁拥有了核武器谁就能称霸世界。因此不久世界上几个大国--前苏联、美国、英国

和法国都拥有了核武器。它们拥有了核武器对无核武器国家是一大威胁。因此中国这样

的从来都不侵略别国的国家也研制出了核武器。继而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拥有了核武器。

在所有这些有核武器国家中,中国是唯一向世界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大多数

有核武器国家都无此承诺。核武器仍然对无核武器国家是一个威胁。因此现在有一些无

核武器国家仍在进行核试验,努力争取拥有核武器。目前的伊核危机和朝核危机就是无

核武器国家努力争取拥有核武器的例证。0在前苏联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和核竞赛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促使科学技术迅速

发展。由于谁掌握了太空权,谁就掌握了投放核武器的主动权。因此在航天领域又展开

了竞赛。由于两大阵营之间互相探听对方情报的需要,又展开了间谍卫星发射的竞赛。

所有这些活动都需要高超的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很高的信息化程度。因此军备

竞赛和核竞赛的结果,使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计算机和信息化时代。0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核技术进一步发展。核能不仅用于制造杀人武器原子弹,

还得到了和平利用。在1840年到2010年地球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上,1955年出现了拐

点(4)。表明了核能的使用量已经控制了气候变化。气候变化这一自然现象本来是由“水、

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控制的。核能的大量使用控制了气候变化这一自然现象,就表明

了地球已进入‘人类世’地质时代(11)。也就是人为因素控制了自然变化的时代。在曲线

图上,地球平均气温因1970年以后大量建核电站而直线上升(4)。自那时到今天,狂风、

暴雨、泥石流、地震、火山喷发等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越来越大。人类大量

使用核能使气温升高的力度比自然因素使气温升高的力度要大得多。就是远古时代在绿

色植物生长与森林大火燃烧之间进行的“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自然规律使气温升

高的力度也无法与之相比。地球进入‘人类世’地质时代仅仅60多年,气候变暖造成的

各种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伤害已达到比较严重的程度(12)。如果不全面禁止使用核能,任其

继续扩大使用量,用不了多少年,人类的生存空间将受到威胁,甚至有可能导致冰河时

期来临毁灭人类。0三、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负面影响导致温室效应理论出笼0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量子力学的快速发展,使得部分科学工作者被科学技

术迅速发展冲昏了头脑,忽视基础科学理论的重要性。因此就出现了一些违背常理的不

正常现象。对微观世界的研究发现物质的形态可能有数百种之多,就有“忘掉固液气三

种形态吧”的说法(13)。他们就首先忘掉了在宏观世界里物质的三变态是物质的物理变化

规律。称得上科学家的大人物,竟然不知道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是随水温的升高而

降低的。竟然说出“现在海水变酸的速度可能是3亿年来最快的”(14)。大家都知道气候变

暖使水温升高,水温升高会使海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海水的酸度只会降低不

会升高。研究海洋鱼类的科学家说“二氧化碳会影响鱼类的大脑和中央神经系统”(15)。但

他们即不测定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不测量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他们这种科学研

究态度实在与他们的科学家身份不相称。如果他们测定了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和溶解

氧含量,他们就会说鱼类的异常行为不是二氧化碳浓度升高造成的,而是由于海水温度

升高造成溶解氧含量太低造成的。由于有一些科学家缺乏气--液平衡理论知识,所以他

们无法解释“在每一个冰河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都比中间的温暖时期要低--低

50%”(《全球变暖的发现》一书p125)。还有一些科学家对事物的分析很片面,缺乏全

面性。例如,现在仍有一些科学家认为“严控排放可避免破坏性影响”(16)。就海平面的变

化来说,只考虑冰的融化就认为海平面会升高,这是不全面的。因为气候变暖不是只影

响到冰的融化。它还会使大量海水被蒸发,这些被蒸发的海水就大大增加了水在大自然

中的循环量。这一循环量的增大会使海平面降低,而不是升高(18)。如果能到海边看一下,

就能一目了然,海平面是升高了还是降低了。如果岸边被水冲洗的痕迹是清晰的只有一

条,则表明海平面是升高了。如果岸边被水冲洗的痕迹是多条而且越往下越清晰,则海

平面是降低了。更有甚者捕风捉影胡编乱造研究报告(17)。说什么发展生物燃料“实际上

可能加剧一种鲜为人知的空气污染,并在2020年之前导致欧洲每年近1400人早亡。”„„

等等。违背常理的不正常现象甚多。0温室效应理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出笼的。同样是采用捕风捉影的办法编造出

来的。由于不知道气体以热传导方式传热只能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内进行;对流传热方式

只能在广阔的开放空间内进行;辐射传热方式在任何空间内都能进行。因此虽然二氧化

碳的导热系数比氮气、氧气都小很多,但是在大气层中不能进行热传导方式传热,所以

无法发挥它导热系数较小的特性。由于不知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了太阳

能,才能把水、二氧化碳合成糖类”(有机化学教课书)。误认为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具有

吸热和隔热功能。能将地表向外太空散发的热量拦阻于地表与平流层之间。这就是所谓

温室效应理论。这些温室效应理论的编造者们更不知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低,不

是人类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决定的,而是由气温高低决定的(5)。今天大量使用核能造成了

气温较快升高,才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今天所采取的使用不产生二氧化碳

的‘清洁’能源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环保措施,是与自然规律背道而驰的。其结果必

然是越减排气温升高越快(19)。0四、顺从自然规律发展沼气生产0今天我们使用的天然气就是远古时代被埋入地下的一年生植物和枯枝败叶在厌气菌

作用下生成的。今天我们生产沼气就是仿照自然界生成天然气的自然过程进行的。0

在工业革命初期,农作物的秸秆,树叶,干草以及树林中枯枝败叶是人类生活中的

主要燃料。今天由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被发现并开采利用,人类已将这些生物燃料遗

弃。这些被遗弃的生物燃料在地表空气中仍然遵从着“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规律

被空气氧化,向大气排放水和二氧化碳,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于大气。只不过这

些能量未被人类使用是直接释放入大气的。在“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中,它仍然

被计入人类和动物消耗绿色植物干物质这一栏中。人类背这个冤枉黑锅数目还特别巨大,

就中国而言,估计每年有数拾亿吨之多。如果把这些被弃掉的生物燃料都制成沼气,其

中的能量被人类使用后再释放入大气,那将是既顺从了自然规律,又充分利用了绿色植

物生长出的绿色植物干物质。0发展沼气生产并非难事,只要国家投资在全国各地多建大型沼气池,其容量能将全

国一年生长出的农作物秸秆、树叶、干草以及树林中的枯枝败叶,留足动物饲料后的剩

余量容纳得下即可。再花钱将其收购集中起来,填入沼气池中即可。这样的工作需连续

做数年,直到第一年造的沼气池需要补充新料为止。这样人类就会持续有沼气使用。实

际上就是年年生产天然气,持续使用天然气。0五、强化“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为全面禁止使用核能创造条件0

大量使用核能造成了气候变暖,使洪涝灾害、泥石流、地震、火山喷发等各种自然

灾害给人类造成了严重伤害。但是气候变暖给绿色植物生长的影响是正面的。它可使绿

色植物干物质的产量有大幅度提高(2)(6)。如果现在全面禁止使用核能,将会使气温降低,

必然使绿色植物干物质的产量降低,会对包括粮食在内的能源供给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在全面禁止使用核能之前,必需采取措施使“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速度加快,让

绿色植物生长出更多的绿色植物干物质。其具体措施如下:01、设法将城市锅炉的烟道气自城市引到林中或田间。增加合成绿色植物干物质的反

应物(即原料),使其产量提高。这样做不但提高了绿色植物干物质的产量,而且可以减

少城市的烟尘污染。02、兴修水利,增加灌溉设施。在绿色植物生长过程中,水不但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中合成绿色植物干物质的重要原料。而且还是输送绿色植物生命素--氨氮、硝酸盐氮、

磷、硫、镁--的载体。所以兴修水利,增加灌溉设施能给增产提供条件。0

3、肥料要科学配制。大多数作物所需要的生命素--氨氮、硝酸盐氮、磷、硫、镁--

种类都相同。各元素之间的比例,不同作物其比例各不相同。镁元素各地土壤中都比较

丰富,所以配制肥料时可以不必考虑。钾元素虽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未参加任何化学反

应,但它在物料输送及某些化学反应的进行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配制各

种作物的复合肥时,应使钾的含量不低于现有作物种子中钾的含量。04、施肥。所有作物的生物产量(包括秸秆)与该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利用肥料的数量

是定量的关系。一定量的生物产量必须吸收利用相应数量的科学配制的肥料。0

5、研究能使农作物有效利用太阳能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最多的种植模式。采用这样的

种植模式可以使该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最高。06、设计一个高产小麦种植模式。0小麦的垅间距为23公分,设最大的麦垅宽度为x公分。0X÷(x+23)=0.6180X=0.618×23+0.618x=14.214+0.618xx=37(公分)0为了比较不同麦垅宽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共设计了四个不同麦垅宽度,即37公分、

30公分、23公分、16公分,小麦在垅内的平均密度为种子与种子之间4公分。麦种为强

筋-1#,其千粒重为43.5克。垅宽37公分,每亩下种量11.28公斤;垅宽30公分,每亩

下种量10.76公斤;垅宽23公分,每亩下种量9.06公斤;垅宽16公分,每亩下种景7.64

公斤。播种前每亩施小麦专用复合肥80公斤(每77公斤肥料中含氨氮1.42公斤,硝酸

盐氮0.85公斤,磷0.325公斤,硫0.3公斤,钾大于0.3公斤)。计划2013年3月中旬

施反青肥80公斤/亩。4月中旬施供穗供籽肥80公斤/亩。0这种种植模式垅内有充分的分蘖空间,可大大增加小麦的成穗株。使小麦的光合作用

面积增大,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应该能使小麦亩产量有大幅度

提高。如果试验成功可依此思路去设计玉米、水稻的种植模式。07、用沼气来生产粮食0依据“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生长粮食的必要条件有4个:(1)水,它是粮食

作物生长过程中所有化合物氢元素的供应者;(2)水中溶解的绿色植物生命素。它是粮食

作物具有生命的基本要素;(3)二氧化碳,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所有有机化合物碳链碳元

素供应者;(4)能量,是所有有机化合物的能源提供者。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日光温室内,

给土壤施以足够科学配制的肥料,水分又能充分供应,用沼气直接加热室内空气。沼气

燃烧后产生的能量和二氧化碳为室内的粮食作物提供了能量和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原料。

粮食作物应当会生长很好。0由于沼气燃烧后无烟,不用怕烟尘落到植物叶面上影响它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直接

加热,升温快速,可以将室内温度控制为该作物的最佳生长温度。再以向室内充二氧化

碳的方式,将二氧化碳浓度调节到作物生长所需的最佳浓度,那么该作物的产量将是最

高的。可称得上实际的“绿色基本有机合成”。0如果在强化“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方面所采取的七项措施能基本实现,那么就

为全面禁止使用核能创造了条件。那时全面禁止使用核能虽使气温降低了,也不会使粮

食产量降得太低,更不会造成粮食危机。但可以消除由于气候变暖造成的各种自然灾害

对人类的伤害。更无有了人类被毁灭之忧。0六、顺从自然规律回归自然循环0自然规律不能违背只能顺从。大量使用核能改变了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大自然就以各

种自然灾害,甚至以毁灭人类的方式来惩罚人类。因此必须"顺从自然规律,回归自然循

环。全面禁止使用核能,大力发展化学能,有节制地使用非化学能的能源发展思路能使

地球走出‘人类世’地质时代,能使气候变化回归“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的制约

之下。在大自然中绿色植物生长出的绿色植物干物质与人类和动物消耗的绿色植物干物

质相近的年代里,“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能将气温变化制约在一个较小的变化范围

之内。人类将不会再受各种严重自然灾害之苦,更不会有被毁灭之忧。因此全人类都应

该会拥护全面禁止使用核能。禁核后伊核危机和朝核危机会自然消失。0为什么全面禁止使用核能,大力发展化学能,有节制地使用非化学能能让地球走出‘人

类世’地质时代,使气温变化回归到“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的制约之下呢?这是

因为按照这一能源发展思路发展能源能让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都恢复到接近

循环平衡的状态。0

核能是太阳能以外能源,它的使用首先破坏了大自然中的能量循环平衡。自然气候本

来是按照“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自然规律变化的。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

能,人类使用后转变成热能释放于大气。在大气中与绿色植物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的数

量进行平衡。核能的大量使用就直接加大了人类向大气释放的热量。无法使得人类向大

气释放的热量与大自然中绿色植物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的数量达到接近平衡状态。使得

人类向大气释放的热量总比绿色植物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的数量多出很多,所以会使气

温较快升高。如果能全面禁止使用核能,就能使人类使用的能源全回归到太阳能以内能

源,气候变化回归到“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的制约之下,地球走出了‘人类世’

地质时代.0在“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中,当人类和动物向大气释放的热量大于大自然中绿

色植物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的数量时,气温会升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步伐的加

快,人类和动物向大气释放的热量会不断增多。为了使大自然中绿色植物转化太阳能为

化学能的数量与人类和动物向大气释放的热量处于接近平衡状态,就必须大力发展化学

能。让大自然中绿色植物生长出更多的绿色植物干物质,转化更多的太阳能为化学能,

以满足与人类和动物向大气释放热量增多达到近平衡状态的需要。0核能以外的其他非化学能使用量的多少,虽然对能量循环平衡无不良影响,但对物质

循环平衡有破坏作用。由于使用非化学能都不消耗氧气,所以使用非化学能多了会使大

气中的氧含量升高。氧含量升高到一定浓度时会发生森林大火。森林大火会向大气释放

巨大热量,会使气温升高。所以太阳能以内的非化学能的使用量也应有所节制。使用量

的上限应该是造成大气中的氧含量低于容易发生火灾浓度的数量。0七、尾声0最后说一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组成。它是由各国政府代表

组成——“这些人与国家实验室、气象办公室、科学机构等有密切联系”。该组织成立于

1988年。此时正是世界上自由、民主发展最快的时代。因此“在IPCC里,决定往往是本

着平等、相互协调和对团体程序的遵守的精神,协商达成共视”(《气候变暖的发现》P149)。

但影响气候变化的是自然规律,它必须以基础科学理论为依据或以科学实验为基础才能

发现。而IPCC主张的温室效应理论既没有基础科学理论为依据,也没有实验基础。它是

与自然规律背道而驰的。抑制气候变暖的减排二氧化碳和低碳经济措施,只能是减排越

多,气温升高越快。电动汽车使用量越大,气温升高越快。因为今天的减排措施多是使

用‘清洁’能源——核能或其他非化学能——来减少化学能的使用量。使用核能能使气

温升高,而且气温升高的速度随核能的使用量不断增大而升高。使用所有‘清洁’能源多

了都会使森林大火多发。森林大火向大气释放巨大热量会使气温升高。电动汽车使用量

越大,能量损失越多,向大气释放的热量越多,气温升高就越快。0IPCC的各国代表多是科学家和专家,再加上它的官方地位,其权威性很高。世界各

国政府都依照IPCC主张的温室效应理论制订本国的环保政策。所以它对人类的危害太大,

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对人类的伤害明显增大。如果不揭露温室效应理论的真实面目,

必然造成由于温室效应理论的误导,使气温升高到在中国内蒙古乌达地区(北纬39.5°)

能生长热带雨林的高度。到那时会使冰河时期来临毁灭人类。因此必须将温室效应理论

的真实面目展示于人类面前,让其退出历史舞台,回归自然循环——“水、二氧化碳和

能量循环”。但这并非易事,因为在此之前,笔者曾将这个造成气候变暖的新观点写成文

章在“新浪网”上发表,点击者一年之内仅千人,并且无一评论者。究其原因,IPCC的

官方地位和权威性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之一。“水、二氧化碳和能量循环”规律的科学性

比较强,不具有一定的基础科学理论知识难以理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再加上由于现代

科学迅速发展,使不少人忽视基础科学理论知识学习,就使更多人理解不了“水、二氧

化碳和能量循环”。再者就是笔者的身份低下,就是一名普通的高级工程师,说话影响力

太小。因此如遇社会地位较高的读者,为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被

毁灭,人类和自然可以和谐地永远共处下去。恳求您呼吁改变温室效应理论的误导,让

气候变化回归自然循环规律。只要有一个国家拒绝按照IPCC的环保理论来制订本国的环

保政策,就可能打破温室效应理论的一统天下,让气候变化回归自然循环。0

八、参考资料0本文的主要参考资料是纸质媒体上2010年到2012年间的部分相关资料。0

(1)、科学家公布“气候变化指数”0[法新社哥本哈根12月9日电]科学家今天公布了一项“气候变化指数”,旨在以方

便的方式展示人为全球变暖构成的危害。0科学家说,该指数涵盖一系列复杂因素(二氧化碳、气温变化、海平面和海冰),不

过公众很容易理解从中提炼出的单一数字。0该指数创立者瑞典皇家科学院地圈-生物圈项目组(IGBP)说,这一指数在1980年

为34。0但随着气候变化的迹象越来越多,该指数自1997年起突然上升,每年增加数十点,

2007年升至574。0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召开期间,IGBP负责人叙比尔·塞青格公布了这一指数。

她说:“我们感到,没参与过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人,并不清楚科学家所观察到的气候变

化的尺度。这项指数是对这种担忧的回应。”0在这些年中的3个年份(1982年、1992年和1996年),这项指数出现回落,这反映

出大规模火山爆发使反光性的烟尘将高层大气包裹起来,造成地球暂时降温。0

IGBP说,然而,“气候变暖是确定无疑的,全球性的。重要的是,这种变化只向着一

个方向发展。”0(2)、研究显示:全球变暖使树木迅速长粗0[美国《华盛顿邮报》2月20日报道]美国史密森学会森林生态学家杰斯·帕克在过

去22年里埋头于一项如此冗长和耗时的研究项目,这让能耐下心来数年轮的研究人员都

印象深刻。自1987年以来,帕克和一些志愿者抱过无数棵树,用卷尺测量树的周长。0

今年,在做过约25万次这样的拥抱后,他们的工作有了回报。0随着时间的推移,树干逐渐变粗,但帕克的数据显示,很多树干变粗的速度比预期

快1至3倍。这带来了气候变化对美国森林古老规律所造成影响的问题。0

帕克及其研究小组本月就此项研究发表了一篇论文。它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证据,

证明气候变化可以对森林造成细微而重要的影响。其他研究人员在世界不同的区域也发

现了类似的生长现象,即气候变暖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刺激了树林的生长。0

但在热带地区,有些研究结果显示,树木生长得较慢。可能是因为目前那里太热了,

不适宜一些树木的生长。0帕克去年分析了大量数据后吃惊地发现,这些树木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变粗。0

帕克说,对此的最佳解释似乎都与气候变化有关。该地区的气温升高了0.3摄氏度,

生长季节延长了7.8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也增加了。所有这些都可能加快光合作

用这一植物生长的发动机。0(3)、《计算生成单位重量小麦等七种农作物需吸收利用水、二氧化碳和同时放出氧

气以及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的数量》的计算结果粮食作物平均值。0(4)、取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达德空间科学研究所和英国哈德雷气候研

究中心各自给出的地球平均气温演变曲线平均值的数据表。0

年份01930

温度℃0-0.050.040.110.030-0.04-0.010.020.14

年份02010

温度℃0.250.260.240.220.230.250.350.480.660.84

年份01840年到2010年地球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0

(5)、公元1000年到2000年地球平均气温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关联曲线0

(6)、1950年到2006年河南省小麦平均亩产对地球平均气温变化和大气中二氧化碳

浓度折线图0数据取自《河南小麦育种栽培进展》表1-2及(4)、(5)0年份1956

小麦全省平均亩产量(斤)84106751

地球平均气温变化(℃)0.240.230.250.350.480.660.77

大气中二氧化碳(ppm)3351377401

0

(7)、“小冰期”或由火山爆发导致0

小麦全省平均亩产量(斤)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317

0.24

1950

316

0.23

1960

319

0.25

1970

333

0.35

1980

351

0.48

1990

377

0.66

2000

401

0.77

2006

ppm

大气中CO

2

平均气温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1月30日报道]题:火山爆发成为小冰期主要成因

(记者皮特·斯波茨)0最新研究显示,小冰期很有可能是热带地区一连串的火山爆发所引发的。0

这一研究试图解开围绕持续大约400年的略低于正常温度的时期的两个由来已久的

问题:小冰期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最初引发小冰期的原因是什么?0此前的估计是,小冰期可能的开始时间介于13世纪末到16世纪之间。0

研究人员也曾提出过小冰期一系列可能的成因——像太阳输出热量的减少、火山活

动、二者的共同作用,以及气候体系中某种形式的自然变异性等。0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气候科学家吉福德·米勒说,不管是太阳热能减少还是火山爆发,

单纯一个因素都不足以导致温度的降低。0最近对太阳活动的研究显示,太阳热能的减少并不像此前设想的那么多。而一次火山

爆发对气候的影响通常只有几年。0因此米勒的研究小组提出,引发小冰期的原因可能是连续几个十年内几次大规模的火

山爆发,约150年后又重复一轮这样的爆发过程,从而加深了变冷的程度。0

研究小组的设想是,这些爆发活动的降温效应可能导致了北极夏季浮冰层的增长以及

北大西洋海洋环流的变化。这些变化加强了降温效应,将原本可能相对较短的降温期变

成了持续几个世纪的寒冷期。0米勒说,小冰期是过去8000年来北半球最冷的世纪规模的气候变化。0

研究小组估计,小冰期突然开始于1275年到1300年之间。其依据是2005年到2010

年间在加拿大巴芬岛采集到的植物样本。那里原本被冰雪覆盖,但全球变暖使冰雪都消

融了。因为冰层是在相对平坦的地面上,因此其中掩埋的植物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通

过碳14测定,研究小组分析了约147种样本,并发现了两个突然的集中死亡时期,这两

个时期发生在冰冠大量增长的时候。一个是在1275年到1300年,一个是在1430年到1450

年。0研究小组又在冰岛中部一个冰川湖中的沉积物中找到了额外的证据。他们发现了两个

很快加厚的沉积带:一个年代约在14世纪,一个约在15世纪。0沉积物证实了存在疑问的变冷的开始时间,也证实了降温范围达到半球规模。0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气候科学家迈克尔·曼说,这一新的研究结果与近来其他

有关小冰期的研究也相吻合。他说,全球变冷是火山活动造成的,但降温的地区分布和

强度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太阳热能减少造成的。0(8)、专家担心火山“集体行动”危及人类0

厄瓜多尔通古拉瓦火山4日喷发时的景象(法新社)0【俄罗斯《晨报》12月7日报道】题:火山喷发危及人类0全球科学家均发现,火山活动显著加剧。世界尚未从冰岛埃亚菲亚德拉火山的可怕喷

发中完全清醒,又将面临新的火山灾害。0仅最近两周就有3座火山喷发,而一个月来已在包括俄罗斯南部在内的五个地区记录

到地震活动。如果说以往的这些喷发给人带来的只是小小的惊吓的话,那冰岛卡特拉火

山和玻利维亚乌图伦古火山的喷发将对人类构成真正的威胁。0厄瓜多尔通古拉瓦火山喷发没有造成重大的全球性后果,它暂时只是影响到当地人的

生活。但不要忘记,我们都在同一个地球上,喷发高度达4000米的数吨火山灰肯定会对

世界气候产生影响。06日晚间从印度尼西亚传出险情警报。构成整个特尔纳特岛、海拔1715米的加马拉

马火山突然喷发出熔岩,火山灰飞到了2000米的高空。尚未有人员伤亡,但造成的恐慌

是巨大的。当地机场不得不紧急关闭,因为火山灰造成能见度大大降低。不知会不会有

第二次喷发,印尼民众正在惶惶不安中等待着。0单个火山活动本身并不可怕。它们各自“生活”在自己的地域,但如果它们“集体行

动”,则会造成全球性灾难。0科学家最为悲观的预测同前不久苏醒的一座火山有关,12月2日它出现了喷发的迹

象,这将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这就是冰岛被厚厚的冰川所覆盖的超级火山卡特拉火山。

其喷发后果将轻而易举地超过其著名的“同胞”埃亚菲亚德拉火山。航班取消、休假泡

汤这种损失同卡特拉火山喷发可能造成的后果根本不可同日而语。0卡特拉火山占地10平方公里。其喷发造成冰川融化,可能引发洪水。喷涌出的火山

灰数量将是埃亚菲亚德拉火山去年3月喷发的数倍。厚厚的火山灰云团将反射阳光,地

球将因此变冷。浓烟中的有毒物质就更不用说了,数公里范围内的生物都将灭绝。0

最可怕的是:地质学家说,卡特拉火山的喷发将不可避免。而一个月前,科学家还发

现玻利维亚乌图伦古火山有活动增强的迹象,其岩浆正势不可挡地急速增加,这意味着

很快将喷发。0

喷涌的火山灰和硫化气体可以到达平流层,这仿佛一个罩子,把整个地球牢牢地罩住。

那时阳光将无法穿透大气层,气温就会因此下降。气体形成硫酸,同雨一道降落地球。

假设的“核冬季”可能引发的也是类似效应。0如果这两座火山同时喷发,等待着人类的将是什么?0(9)、“中国庞贝城”三亿年后重见天日0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约3亿年前,火山灰将位于现在内蒙古的一片热带雨林掩

埋了。如今,这个被称为“中国庞贝城”的遗迹有望重见天日。0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报道,“这场火山灰降落,掩埋并杀死了所有植物,

折断了树枝和树叶、让树木倾倒,于当地在火山灰中保存了森林遗迹,”由王军(音)带

领的中国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作者们在文章中写道。该文章刊登在2月20日出版的

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月刊上。0火山似乎留下了一层最初厚达39英寸(约100厘米)的火山灰层。该火山灰层可追

溯到约2.98亿年前,处于二叠纪早期,当时超级大陆“盘古”正在形成。这片被保留的

森林给了研究人员一个不同寻常的机会,让他们能实地研究被自然灾害基本冻结的生态

系统,让他们能详细研究古老植物群落,并粗略看一下古代的气候。这个古老的热带雨

林产生了泥炭,或潮湿的、酸性的、腐烂的植物。0研究人员调查了中国乌达的三个地方,总面积为10764平方英尺(约1000平方米)。

在这些地方,他们计算并绘制了化石植物图。最高的树形成了上层树冠层(封印木和荷

达树属的植物)能长到82英尺(约25米)甚至更高。再下面一点,椤形成了另一层。

他们发现,一些现在已经绝迹、被称为诺格拉齐蕨目的产生孢子的树木及类似棕榈的苏

铁类植物长在下面。“它不可思议地保存下来了,”宾夕法尼亚大学古生物学家及项目研

究人员赫尔曼·普费弗科恩在该大学举办的记者会上表示,“我们站在那儿,发现了一枝

带着树叶的树枝,接着发现了另一枝树枝,然后又发现了一枝。接着我们发现了同一棵

树的残余部分,这真的很令人激动。”0(10)、北极温暖间冰期与南极冰盖融化相关南北半球气候显示极强连续性0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6月21日报道]对从北极地区采集的最长的沉积物柱状样本进行

分析的首份结果将刊登在本周的美国《科学》周刊上。分析报告提供了引人注目、“令人

吃惊的”证据,表明过去280万年间北极曾密集出现温暖的间冰期,温度比科学家认为

可能出现的温度还要高。0此外,三名共同主管这项计划的科学家说,这些极为温暖的间冰期出现的时间与南极

部分地区出现温暖无冰状况的时间极为吻合,表明在气候方面,南北半球之间存在很强

的连通性。他们还说,面对气候变化,极地地区比先前认为的要脆弱得多。0

三名主管科学家之一、美国科学家布里格姆-格雷特说:“发现这么密集的间冰期令

人吃惊,那时的北极非常温暖,足以令我们如今看到的冻土带和永久冻土带上生长森林。

气候变暖的密集程度完全出人意料。另一项令人吃惊的事情是,我们可以确定,在西南

极洲冰盖消失的诸多时间段内,北极很快就会相应出现温暖期。”0气候重现研究表明,在异常间冰期,夏季气温要高4-5摄氏度,年降水量要比其他

间冰期多300毫米。对这些温暖期进行的建模研究和灵敏度试验也表明,事实上,在这

些时期,格陵兰冰盖不可能是现在的样子。0布里格姆-格雷特及其同事讨论了今后要验证的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可能可以解释

南北半球的气候连通。第一种情况是,南极冰川(盖)减少和冰架消失可能抑制了流入

太平洋并最终上升至海面的冷水团的形成,导致海面水温上升,气温升高以及附近陆地

降水增多。另一种情况是,西南极洲冰盖崩裂可能导致全球海平面大大升高,使得更多

温暖的表层海水通过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0研究人员说,研究结果不仅清楚表明北极气候天然的可变性,这种对以往气候的现象

也可能成为了解未来气候的关键所在。布里格姆-格雷特说:“我们的研究结果与冰河学

家们目前观察到的情况吻合。南极周围12个冰盖中有7个正在融化或消失。我们觉得格

陵兰岛以及北极冰川逐渐消失的气温转折点可能比冰河学家们先前认为的要低。”责编

粘轶锋0(11)、“人类世”新地质时期到来0【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10月16日报道】题:人类创造的新地质时期0

欢迎来到温暖的“人类世”。不断增加的全球气温数据进一步证明我们已离开全新世

(约11150年前至今———本报注),进入了一个由人类活动支配的新地质时期。0

位于纽约市的美国航天局戈达德航天研究所的詹姆斯·汉森说:“我们现在的气温比

先前全新世的最高气温还要高出十分之几度。”人类世的另一个特点是沉积物中带有人类

活动痕迹,例如塑料制品和其他垃圾。0汉森是在伦敦的皇家学会会议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他也对被广泛接受的把全球变暖

程度限制在高出工业化之前气温水平2摄氏度的目标持批评态度。他表示,气温反馈要

经过千年才能看到,这意味着2摄氏度的升温最终可能导致极地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

好几米。0他补充说,13万年前的间冰期的气温仅比现在高1摄氏度,但今天的海平面却比那

时上升了5米。0(12)、联合国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近30万人死于自然灾害0【法新社日内瓦1月24日电】联合国的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是过去20年来自然

灾害最严重的一年,共造成29.7万人死亡。0据总部在比利时的灾后流行病研究中心说,一年前的海地大地震中共有超过22.5万

人死亡,占灾害致死总人数的三分之二。0据研究中心发现俄罗斯夏季的热浪是去年死亡人数第二多的自然灾害,据保险公司

的统计数据和官方数据,共有55736人因此死亡。0联合国减灾事务特别代表玛格丽塔·瓦尔斯特龙说,2010年是“几十年来死亡人数

最多、经济损失最大的年份。”0【路透社日内瓦1月24日电】联合国今天称,自然灾害去年造成1090亿美元的经

济损失,比2009年多3倍,其中智利和中国的损失最严重。0据灾后流行病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2月份智利的8.8级地震造成300亿美元的

损失,而中国去年夏天的泥石流和洪灾造成180亿美元的损失。0尽管海地地震是2010年死亡人数最多的,但其经济损失只有80亿美元。巴基斯坦

洪灾的损失为95亿美元。0联合国负责减灾事务特别代表玛格丽塔·瓦尔斯特龙表示,快速发展的国家正面临

自然灾害损失越来越高的代价。责编郜捷0(13)、忘掉固液气三种形态吧——新研究称物质有500种相态0【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2月21日】忘记由固态、液态、气态组成的所谓“物质三态”

吧:物质其实有500多种相态。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加拿大佩里米特理论

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文小刚以一篇重要的论文揭示了对物质进行重新分类的现代新方法。

0

作为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凝聚态物理学的职责是发现并描述物质的大部分相态。其

划分相态的传统方法就是参照物质基本组成单元(通常为原子)的组合方式,而这种组

合方式的关键就是所谓“对称性”。0为理解什么叫对称性,我们可以想象自己乘坐一艘小得不能再小的飞船,遨游在液

态水的海洋里:原子会以随机的方式在你周围飘动,而且它们在所有方向(无论是你上

面、下面还是侧面)的运动状况都是相同的。这种现象的科学术语就是“对称”。液体具

有高度的对称性,而水的另一种相态——冰晶就没有这么高的对称性了。如果你同样遨

游在冰的世界中,就会发现两旁都是一列列整齐的晶状结构,如同一幢幢没有完工的摩

天大楼的架梁结构,而且每换一个角度都能看到不同的景象。物理学家就此认为液态水

的那种高度对称性被打破了。0依据对称性的状况以及对称性破缺的位置及方式对物质的相态进行分类的方法被称

为“朗道范式”。由于物理学家们对前苏联科学家朗道的这一理论非常满意,因此他们在

很长一段时期内都相信物质的所有相态都可以通过对称性来分辨。于是,当他们发现一

些无法被朗道解释的相态时着实吃了一惊。0从上世纪80年代起,包括文小刚在内的凝聚态物理学家们研究了新的量子系统。在

这些系统下面许多基态拥有相同的对称性。文小刚指出这些相态包含一种新的排布方式:

拓扑序。拓扑序是一个量子力学现象:它不和物质基态的对称性有关,而是和物质基态

波函数的宏观性质有关。因此这是一次基于经典物理学的对朗道范式的升华。0

拓扑序是对量子相态的以及量子相态之前转换的更一般性地理解。在新的框架下,

物质的相态不是由对称性,而是由物质更明确的性质描述的,这种性质就是纠缠性。当

两个粒子处于纠缠关系时,无论两者相距多远,你对其中一个粒子的操作都会同时影响

到另一个。在这样的框架下,如果你再次乘坐微小的飞船遨游在冰晶城市中,你所关注

的不再是水晶般的梁架结构与高楼大厦,而是这些建筑之间的无形联系——就好像在通

过电话线上的信息流来观察一座城市似的。0由文小刚等人研究出的这种描述物质的方式更具有概括性,用处很大,但仍有少数

相态不符合这一理论框架。具体来说,有一组近距离纠缠态并不会打破对称性规律,这

就使所谓的保有对称性的拓扑态。0在美国《科学》杂志的文章中,文小刚及其研究伙伴揭示了一种能够最终对此类保

有对称性的相态进行分类的新理论体系。0在现代数学理论的帮助下,他们得以在任何维度、任何对称性的基础上对保有对称

性的相态实施构筑和分类。这种新的分类体系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物质的量子态,并反

过来增强我们设计物质的相态并应用于超导体或量子计算机领域的能力。责编徐玲德

0

(14)、全球海水处于3亿年来最快酸化期,对海洋生物生存构成严重威胁0

【路透社华盛顿3月1日电】科学家们1日称,全球海水变酸的速度可能是3亿年

来最快的,甚至超过了5600万年前带来温室效应的碳大量排放时期。0科学家们的研究报告对几百份有关古代气候变化的报告进行了研究,发表在《科学》

周刊上。0迅速酸化的海水侵蚀了海洋动植物栖息的珊瑚礁,使得贻贝和牡蛎的保护壳难以形

成,还会干扰鲑鱼等商业鱼类捕食的小型海洋生物的生长。这一现象令美国国家海洋和

大气管理局局长简·卢布琴科极为担心。0科学家们说,当进入大气的碳增加时,海水的酸度便会提高。在工业化时期以前,

自然发生的周期性碳排放增加也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在产业革命初期,包括焚烧化石燃

料在内的人类活动曾使大气中的碳合量从约百万分之280增加到百万分之392。0

为了弄明白海水变酸在史前时期所产生的影响,来自美国、英国、荷兰、德国和西

班牙的21位研究人员对3亿年来的地理记载进行了回顾性研究,从中搜寻气候变化的迹

象。0表明气候发生变化的迹象包括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如6500万年前巨行星撞击地球,

导致恐龙灭绝。0类似于地球目前状况的事件包括约2.52亿年前和2.01亿年前的大规模物种灭绝事

件,以及5600万年前的全球变暖时期。0研究人员认为,在过去的3亿年中,与目前状况最为相似的是5600万年前,可能是

由于大量火山喷发导致的历时5000年的热浪时期。0研究人员对埋藏在南极洲附近南大洋底部的一层褐土进行了研究。这层褐土夹在两

层白色的浮游生物化石之间,表明那段时间海水的酸度极高,以至于来自那5000年的浮

游生物化石变成了腐殖土。0研究人员说,在这—时间段中,大气中的碳含量增加了一倍。平均气温上升了6摄

氏度。在14点PH值表中,海水的酸度提高了0.4。0这是一个快速的全球变暖和海水变酸时期,研究报告作者、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一

多尔蒂地球观测站的贝贝尔·赫尼施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与约150年前产业革命以来

地球上所发生的一切相比,这只是小巫见大巫。0(15)、研究发现人类碳排放会让鱼“疯狂”0[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月20日文章]题:二氧化碳让鱼“疯狂”0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发现,人类制造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有可能影响海洋鱼类的

大脑和中央神经系统,这将会给它们的生存带来严重后果。0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合理利用珊瑚礁研究所研究人员、詹姆斯·库克大学教授菲利

普·芒迪说,预计到本世纪末,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影响到鱼类听觉、嗅觉和躲避

天敌的能力。0芒迪教授说:“我们科研小组数年来一直在测试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海水中珊瑚

礁鱼类幼鱼的行为--现在很明显发现,它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出现严重混乱,这很有可能

削弱它们的生存机会。”0这个科研小组的最新论文刊登在《自然-气候变化》月刊上。芒迪教授及其同事在文

中表示,海水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碳会扰乱鱼类一个重要的大脑受体,导致它们的行为和

感知能力出现重大变化--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新证据。0芒迪教授说:“我们发现,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能直接干扰鱼类神经传递功能,

从而直接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命。这是以前人们并不知情的。”0芒迪教授及其同事一开始主要研究小丑鱼、少女鱼的幼鱼和它们的天敌在富含二氧

化碳海水中的行为。他们发现,小丑鱼和少女鱼的天敌仅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影响,而小

丑鱼和少女鱼的幼鱼受到的影响要大得多。0“我们的早期工作显示,海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时会影响幼鱼的嗅觉--这意味

着它们更难找到珊瑚礁或检测到天敌的气味。不过我们怀疑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嗅觉。”0

于是,科研小组检查鱼类的听觉是否受到影响。听觉帮助鱼类在夜晚寻找和追踪珊

瑚礁、白天绕开珊瑚礁。结果科学家们发现:“答案是肯定的。它们搞不清楚状况了,

白天没法绕开珊瑚礁。而白天在珊瑚礁周围出没会让它们很容易成为天敌的盘中餐。”0

其他研究工作显示,它们还会失去向左转或向右转的本能,这也会令它们更为脆弱,

因为落单的鱼很容易被天敌吃掉。0“所有这些发现都让我们怀疑,这不单纯是对个别感官的损害,而是整个中央神经

系统都被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所影响。”0研究小组最新发现,高浓度二氧化碳直接刺激鱼类大脑中一个叫GABA-A的受体,导

致正常功能逆转和某些神经信号过度兴奋。0大多数有大脑的动物都有GABA-A的受体,不过这个研究小组认为,二氧化碳浓度对

海洋生物的影响最大,因为它们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通常较低。受影响的主要是一些

甲壳纲动物(如蟹、龙虾)和大多数鱼类一尤其是消耗很多氧气的鱼类。0

芒迪教授说,每年人类大概会制造出23亿吨二氧化碳排入海中,导致海水中的化学

环境产生变化。0研究显示,氧气消耗量大的鱼类受到的影响可能是最大的,这表明高浓度二氧化碳

对某些物种的伤害可能甚于对其他物种。0(16)、最新评估报告称:严控排放可避免破坏性影响0[路透社伦敦1月13日电]13日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力

度更大,那么世界可以在本世纪避免气候变化的大量破坏性影响。0这项发表在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月刊上的研究结果首次全面评估了消减排放量、

使全球气温在2100年前的升幅不超过2摄氏度的好处。科学家说,这一幅度可以避免气

候变化的最糟糕影响。0研究发现,到本世纪末可以避免20%-65%的不利影响。领导这项研究的英国雷丁大

学沃克研究所长奈杰尔•阿内尔说:“我们的研究结果明确了消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好处,

两个明显的好处是洪水泛滥减少和对农作物收成的影响减轻。”0各国政府在2010年同意消减排放量,使气温升高不超过2摄氏度。可是,目前的减

排目标正在导致气温在2100年前升高4摄氏度或者更高。0多家英国机构的科学家参与了这项最新研究,包括雷丁大学、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

心和廷德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此外还有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0科学家研究了一系列减排情形及其对洪水泛滥、干旱、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农作物产

量等因素的影响。最严格的情形是全球气温升高2摄氏度、排放量在2016年达到顶峰,

随后每年减少5%,直至2050年。0研究结果说,如果全球变暖限制在2摄氏度。那么到2100年,可以把诸如农作物产

量降低和洪水泛滥之类的不利影响降低40%-65%。0研究结果说,到2100年可以把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的幅度降至30厘米。相比之下,

如果不采取减排措施,全球平均海平面将升高47-55厘米。0此外,还可以把一些不利的气候影响推迟几十年。到本世纪50年代。全球春小麦的

产量有可能减少20%,但如果实施严格的减排措施,有可能使产量下降的情况推迟到2100

年以后。0阿内尔说:“诚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能避免气候变化的全部影响,但我们的研究

结果显示,这将争取时间,使建筑物、运输系统和农业等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更强。”0

(17)、生物燃料或加剧空气污染0[路透社奥斯陆1月6日电]今天发表的一份报告显示,通过生产更多的生物燃料来

应对气候变化的绿色方案,实际上可能加剧一种鲜为人知的空气污染,并在2020年之前

导致欧洲每年近1400人早亡。0报告指出,用来生产柴木燃料的树——被认为是比石油和煤炭更清洁的选择——会

向空气中释放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与其他污染物结合时还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0

尼克·休伊特与他在英格兰兰开斯特大学的同事开展了这项研究。他说:“人们认为

生产生物燃料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我们要说的是,‘的确,

生物燃料很好,但它也会影响空气质量。’”0这份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上的研究报告考察了欧盟通过生产更多生物燃料

来应对气候变化这一方案会产生哪些影响。0休伊特说,在有空气污染的地方,无论哪里,美国也好,中国也罢,大量生产生物

燃料都会产生类似影响。0研究称,杨树、柳树和桉树都作为生长迅速的可再生柴木燃料来源为人使用,但这

些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异戊二烯。异戊二烯在阳光下与其他的空气污染物结

合会形成有毒的臭氧物质。0休伊特说:“欧洲大规模生产生物燃料,对人口死亡率与农作物产量影响虽小,但值

得我们注意。据我们所知,以前还没有人研究过生产生物燃料对空气质量的影响。”0

报告估计,为实现欧盟2020年以柴木为主的能源目标而形成的臭氧每年将导致近

1400人过早死亡。0报告还指出,因为臭氧会危害农作物生长,欧盟的方案也会使小麦和玉米的年产值

减少15亿美元。0报告说,新的生物燃料林场选址远离受到污染的人口集中地区,会有助于限制臭氧

的形成。人类也许能够运用基因工程来减少异戊二烯的排放。0臭氧可能导致肺病,据认为欧洲每年有大约2.2万人因此丧生。根据欧洲环境署的

数据,主要由化石燃料造成的空气污染每年在欧洲导致约50万人过早死亡。0

今天发表的研究报告没有将生物燃料潜在的危害与生产煤、石油或天然气对人体健

康的影响作比较。休伊特说:“我们所处的位置决定了我们不作这样的比较。”0

(18)、联合国深究全球变暖不实之辞0【英国《泰晤土报》网站3月10日文章】题:联合国发起对有关气候变化错误观点

的独立调查(作者本·韦伯斯特)0联合国今天将宣布对其气候变化顾问机构所犯的错误进行独立调查,以重塑其信誉。

0

一群世界顶级科学家将对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IPCC)进行调查,并质询为

什么它本应十分严格的程序没能发现至少三个有关全球变暖风险严重夸大的说法。0

这个调查委员会的成员来自世界一些顶级国家科研机构,其中包括英国的皇家学会、

美国国家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等。0这次调查将由荷兰皇家艺术科学院院长罗贝特·代克赫拉夫负责。0他的任务是调查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的内部程序,而不是考虑那个至关重

要的问题,即声称人类活动可能导致全球变暖是否正确。0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所犯的一个最明显的错误是声称喜马拉雅冰川到2035

年将全部消失。大多数冰川学家认为,以现在的速度,这些冰川要消融至少还要300年。

0

该机构还声称,到2020年,全球变暖将使北美的农作物产量减少50%。后来该机构

的一名撰稿人承认并没有证据支持这一观点。0荷兰政府还要求政府间气候变化研究小组纠正关于荷兰一半以上国土位于海平面以

下的说法。荷兰环境部表示该国只有26%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0上个月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普通人当中,相信气候变化是既定事实并且主要由人为

造成的比例已经由去年11月份的41%降到了26%。0(19)、《京都议定书》后全球变暖更严重0【美联社华盛顿11月23日电】自从通过抑制全球气候变暖的1997年国际性协定后,

气候变暖恶化和加剧了——其程度超过了当时最严厉的部分警告。0世界各国为下一步行动谈论了12年,这期间,曾经冰封的北极夏季海冰区域开出了

新航道。在格陵兰岛和南极洲,冰原消融的冰量数以万亿吨计。0在欧洲、南美洲、亚洲和非洲,山地冰川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0

这10多年来,感受到热量的不仅是冰封的那部分世界,海平面也升高了大约1.5英

寸。0世界各地,从美国西部、澳大利亚到北非的萨赫勒沙漠,干旱和野火变得更加肆虐。

0

气候变暖危及的物种不仅包括迟缓的北极熊,还有脆弱的蝴蝶、五彩斑斓的青蛙以

及整片北美松林。这12年来气温平均升高了0.4摄氏度。0即便20世纪90年代最悲观的气候模型也没有预测到结果竟是如此糟糕、变化如此

迅速。0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气候问题顾问亚诺什·帕斯托尔说:“最新的科学研究告诉我

们,我们的麻烦比想像的严重。”原因如下:自从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签署了一项削

减温室气体污染的协议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升高了6.5%。这项举措没有完全取得

预期的结果。01997年-2008年间,全球燃烧矿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30%。0

科学家说,温室气体的威力更加强大,而且速度比预计的要快。0美国地质勘探局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首席科学家费吉尼娅·伯克特说:“1997年时,

气候变暖的影响被低估了;气候变暖的速度更快。”0如今,生物学家、律师、经济学家、工程师、保险分析师、风险管理者、灾难专家、

农矿品交易商、营养学家、伦理学家甚至心理学家都在关注气候变暖问题。0

维多利亚大学气候学家安德鲁·韦弗说:“1997年时,气候变暖只是个抽象问题,只

有科学界在寻找解决之道,如今所有人都认识到这个问题。0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04:51: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87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xxyy
下一篇:we are family
标签:气温升高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