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届世乒赛

更新时间:2023-01-04 03:20:53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4日发(作者:ajar)

乒乓球运动的传播符号

成波锦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从传播学视角审视乒乓球运动的传播符

号,探讨乒乓球运动语言与非语言传播符号的分类、功能和本质特征,说明准确把握

符号的意义在乒乓球运动发展和传播中的重要性.

【期刊名称】《湖北体育科技》

【年(卷),期】2013(032)007

【总页数】4页(P580-583)

【关键词】乒乓球;符号;信号;象征符号;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

【作者】成波锦

【作者单位】广州体育学院小球教研室,广东广州51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46

传播本质就是信息的交流,信息的流通又是通过传播活动最基本的要素——符号

来体现的。“在一个充满了符号并且随时随地都进行着符号活动的生活空间里,现

代人正在把各种各样的事物作为符号加以利用,让符号承载和携带着某种象征意义,

与他人彼此传播交换,并在符号意义的传播交换中达到自己的目的,完成自己的理

想。[1]”乒乓球运动伴随着大量的传播现象,从事乒乓球运动的教练员、运动员

以及相关人员往往需要根据乒乓球运动传播符号所传递的信息,或者说根据乒乓球

运动中负载着信息的符号,来制定、实施训练计划和执行比赛的技战术策略;领导

决策层基于此做出开展和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大众媒介据此来

策划和实现乒乓球运动的转播和报道,等等。本文试图从传播学的视角,审视乒乓

球运动中的传播符号,从而说明符号对于乒乓球运动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利用和使

用乒乓球运动中的传播符号。

1乒乓球运动的传播符号

1.1符号与信号

符号是可以指代、指称另一事物的事物,它通常是将要指代的事物用字、字母、标

记或其他形式表述出来,它所代表的是关于事物的概念、思想和意义等。符号现象

非常丰富,可以是文字、数字、语言、记号、标志,也可以是某种自然、社会现象

等。皮尔斯把符号分为图像符号、标志符号和象征符号三种类型,图像符号、标志

符号又被称为信号(如地图、标志、图画)不是一种严格意义的符号,只有象征符号

才是真正的符号,语言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号体系。

“信号表示的是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的信息,具有物理性质;象征符号不

仅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还能引出对象的概念。[2]”信号和象征符

号都是信息载体,他们都具有指代性。然而,信号与其表示的对象之间具有自然的

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是信号与表示事物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象征符号与其表

示的对象之间不具有自然的因果关系,与指代对象间的关系是人为的、随意的,它

能传达指代对象的意义、概念、情感、具象、抽象……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1.2乒乓球运动传播符号的基本功能与分类

1.2.1乒乓球运动传播符号的基本功能

乒乓球运动传播符号的基本功能有三个方面。第一,表述和理解功能。乒乓球运动

的传播活动表现为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这一过程初步描述为,传播者将要传

递的运动信息或意义转换成语言、声音、文字或其他符号,受传者再对接收到的符

号加以阐释和理解,同时反馈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第

二,传达功能。作为乒乓球运动精神内容的意义,只有转换成物质形式的符号才可

能得以传播和保存。第三,思考功能。乒乓球运动的符号以形象、表象或概念等符

号形式显现,在传播中势必引发传授双方的思维活动。思考本身就是在符号间建立

联系的操作符号化过程。

1.2.2乒乓球运动传播符号的分类

乒乓球运动的传播符号是在乒乓球运动中可以指代、指称与乒乓球运动有关的事物

或行为,它一般是将要指代的与乒乓球有关的事物或行为用字母、标记或其他形式

表示出来,它传达的是乒乓球运动的概念、精神和意义。乒乓球运动的传播符号异

常丰富,大致分为三类:图像符号、标志符号(也即信号)和象征符号。

图像符号、标志符号(信号)在乒乓球运动中屡见不鲜。一般来说,它仅具体而静止

地指代与乒乓球运动有关的事物或行为,而不传达运动的概念性、精神性或理念的

内涵,它具有直接性,一看便知它究竟指代的是乒乓球运动中的什么。譬如,乒乓

球场馆中设立的代表乒乓球、球拍或球台的标志牌,这是非常具体的指代。

乒乓球运动中的象征符号相当丰富。它注重传达的是乒乓球运动的意义、精神、情

感和理念等。例如,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会徽是由运动中的乒乓板重叠构

成上海市市花“白玉兰”的图案,中间是奥运会五色构成的乒乓球轨迹,鲜明的符

号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和五大洲运动员之间的友谊(图1);吉

祥物为大家所熟悉和喜爱的海洋动物海豚,体态圆润可爱的海豚取名“迎迎”,体

现出世乒赛在东海之滨上海举行的特征同时象征中国人民欢迎各方宾客的热情(图

2)。世乒赛的会徽和吉祥物是典型的象征符号,他们即指代了48届世乒赛这项运

动会本身,又体现了该项国际赛事的意义和功能。乒乓球运动中的象征符号不胜枚

举,如“ITTF”、“CTTA”分别代表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和中国乒乓球协会,他们

被印在乒乓器材上指代该器材是经国际乒联和中国乒协批准使用的合法器材。此外,

乒乓器材的品牌名称,如Butterfly、Stiga、Donic等都是象征符号,它兼具指代

和品牌价值于一体。

图1第48届世乒赛会徽

图2第48届世乒赛吉祥物

此外,人类活动的传播符号,主要是人类创制的意指符号,即“人工符号”。索

绪尔把人工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乒乓球运动的传播符号是语言符号和

非语言符号的总和,以下主要从这两方面进行论述。

2乒乓球运动中的语言符号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符号体系。因此,传播学一般也将人类使用的符号分为语言符

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类。语言符号包括语言与文字两种类型,也就是口头语言和文字

语言两类。口头语言就是语言的口头存在形式,文字语言就是语言的书面存在形式。

在乒乓球运动中,语言符号主要包括训练、比赛中教练员与运动员、运动员与运动

员之间以及比赛时裁判员与运动员、教练员之间的口头语言的交流。此外还包括教

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等相关人员在训练中和赛前、赛时、赛后,形成的各种书

面文字语言等。

2.1乒乓球运动中口头语言的特征

2.1.1简洁性

乒乓球项目技术简洁,速度快、转换快。因此,口头语言必须体现出简练的特点。

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指导务必精练、简洁,重点突出,要言不烦。在

训练中,对不完善的技战术环节,要及时纠正,但说话要精练,尽量用短语和明了

易懂的词。例如,为了提醒运动员步法更快,教练员通常会在训练同时提示运动员:

“跑快点!”或“移动快点!”之类的简练的口语。

2.1.2概括性

语言表示的是概念和范畴。在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注意将问题进行概括,不要絮

絮叨叨,事无巨细地指导运动员。比赛时,节奏快、气氛紧张,如果太罗嗦,运动

员听不进去。因此,教练员务必要注意语言的简练,一语中的。如第27届奥运会

男单决赛时,孔令辉先胜瓦尔德内尔2局,后被追成2:2,此时孔令辉开始表现

出焦躁的情绪,作为教练的蔡振华立刻叫了暂停,抓住关键,正告孔令辉把第5

局当成第1局打。这真是言简意赅,一语破的。孔令辉立刻平和了心态,一举拿

下决胜局。

2.1.3鼓动性

训练和比赛中,使用鼓励性、积极性的口语,能调动运动员积极的情绪,增强自信

心保证技战术水平合良好地发挥。双打比赛同伴间往往需要相互激励与调动。在激

烈的对抗中,双打同伴间的交流是默契配合,技战术衔接流畅的重要环节。因此,

赛中同伴间常常需要简短地沟通,达成技战术使用的共识。然而,赛中技战术思想

发生分歧或是一方发挥欠佳在所难免,所以,切忌出言不逊,恶语伤人,责难对方。

应当相互尊重,以鼓励或积极性的话语为主。例如,“没关系”、“坚持”、“加

油”等。

2.1.4婉转

婉转的语言体现出教练员、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品格、气质和修养。比赛中,教练员、

运动员对裁判员的判罚持有异议时,应该态度缓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切忌莽撞冲动,

语言粗俗。另外裁判员对违规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管理时,应用委婉的语言表达

出来。例如,“请您离开场地,谢谢合作!”使用这样的语言,既坚持了原则,又

体现了裁判员良好的涵养。

2.1.5随意性

口头语言和文字语言都有其能指与所指。通常语音、字形是其能指,而语义是其所

指。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间的结合是出于一种武断性的规定,词语与其所包含的

意义、指代对象间的关系不是必然的,而是人为安排的,这种安排在词语创造之初

是随意的,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约定俗成才固定下来。

乒乓球运动中口头语言的创造常常具有随意性。这些语言源于乒乓球的实践,具有

鲜活、生动、形象的特点,并且随着传播深度的增强和广度的扩大,逐渐融入了乒

乓球术语的行列中,成为正式的、专用词汇。例如,“正反手小三角”、“撕”、

“劈”等。

2.2乒乓球运动中书面语言的特征

2.2.1专业性

乒乓球运动是项专业性极强的运动项目。“世界乒乓球技术从1926年发展至今,

共有发球、接发球、攻球、推挡、弧圈、削球、搓球、其他等8类84项。根据弧

线、速度、旋转、力量、落点致胜因素的制约和各项技术的组合,可划分为五大类

型12种打法。[3]”对如此丰富的技战术、打法类型于一体的运动项目的文字表述

势必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教练员、运动员以及科研人员等形成的书面语

言中专业名词、术语含量较高,这些语言外行是很难理解的。除此之外,表达手段

也具有专业性。例如,除了使用文字记录外,科研中常常使用技战术统计图(表)进

行表述和记录,有理有据,条理清晰。

2.2.2实用性

乒乓球运动中的书面语言来源于乒乓球运动的实践,又为乒乓球运动的实践服务,

它对乒乓球运动具有直接的指导性。例如,乒乓球科研人员和教练员撰写大量的科

研论文和经验总结,从根本上说,是对乒乓球运动的理性探索,它会在教练员、运

动员及从业人员深刻理解后逐步反馈到训练和比赛的诸多环节中去,不断促进赛练

的科学化发展。还比如,每逢世界大赛,中国乒乓球队都会特别地制作大幅的标语

悬挂在训练馆内,如“拼搏”、“进取”、“苦练增实力,狠练长杀气”等。这样

的标语通过醒目的字体、警示的语言,不断地刺激运动员的心理,以增强其紧迫感、

使命感和压力感,从而使运动员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训练和比赛。

3乒乓球运动中的非语言符号

在日常传播活动中,非语言传播的重要性并不在语言传播之下,大量信息正是经由

非语言符号而不是语言符号传递的。“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

信息的符号,是不以自然语言为载体的信息符号,它的载体是表情、身体姿态、摆

设、服装、环境、使用物品等等。[4]”

乒乓球运动中的非语言符号则是指乒乓球运动中的语言符号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

息的符号,大体上可以分三类:体语(“身体语言”或“行为语言”)、视觉性的非

语言符号和听觉性的非语言符号。

3.1乒乓球运动中的体语

乒乓球运动中的体语指通过人的举止、表情和装束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非语言

符号。体语包括:

动态体语:乒乓球技术动作、站位和准备姿势、双打同伴间技战术交流的手语、裁

判员手势、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表情、拥抱甚至运动员边擦汗边思考的动作等行为。

静态体语:是一种静止体态。如裁判员、运动员的站、坐、倚等姿势,运动员的呼

吸、体格体形等。例如裁判员执法是正襟危坐,还是斜靠在裁判椅背上,传达的意

义是截然不同的。

3.2乒乓球运动中的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乒乓球运动中的视觉性非语言符号包括象征符号和实义符号两种。象征符号往往代

表一种抽象意义、特定精神,是特定文化的结晶与标志,其中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

化传统,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内容。

比如,第48届世乒赛会徽和吉祥物,就是一种典型的视觉性象征符号。乒乓球运

动中对器材外观造型的大胆想象和设计都属于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如红双喜彩虹

球台,巧妙地将直线与曲线、方形与圆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完美地体现出中国深

厚的乒乓文化和精湛的造型艺术,不愧为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实义符号是用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某种比较确定意义的符号。例如,乒

乓球比赛时主裁判出示的白牌、副裁判员显示的T牌等,都是典型的实义符号,

传播某种实际的信息。

3.3乒乓球运动中的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乒乓球运动中的听觉性非语言符号指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非语言符号,包括类语

言和音响等类别。

类语言指乒乓球运动中相关人员发出的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比如,运动员的笑声、

叹息声等都是类语言。另外,运动员发出的应答性、习惯性的声音像“嗯”、

“噢”、“啊”、“哎呦”等,也都属类语言。这种功能性发声除表示一定意义外,

如表达疑问、感叹等意思,还能宣泄情感,如运动员紧张时候的咂嘴、撇嘴的声音、

痛苦时需要关怀的呻吟、比赛胜利时自我的鼓励等等。

用音响传递信息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方式,人类最早的听觉通讯手段是鼓声。在乒乓

球运动中,音响主要是来自乒乓球训练或比赛现场的鼓声、口哨、汽笛、乐声等。

乒乓球运动现场音响的高低、缓急、强弱、快慢等变化,照应了乒乓球运动特有的

的节奏和气氛。每逢世界大赛,现场啦啦队的锣鼓声和加油声,声势宏大,无疑成

为赛场的一道风景线。

3.4乒乓球运动中其他非语言符号

体语、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和听觉性的非语言符号是乒乓球运动中主要的三种非语

言符号。除此之外,还有触觉性、嗅觉性等非语言符号,只是由于他们属于一种内

隐的而不是外显的非语言符号,因此,人们给予的关注较少。但是,随着体育运动

科学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即使像触觉性、嗅觉性等这类相当微妙的非语言

符号,也逐渐成为获取体育情报的关注点。比如,张怡宁在获得2004年雅典奥运

会女单金牌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比赛开始前和朝鲜选手金香美握手时,我

就感到她的手是冰凉的,我心想她一定很紧张,因此,我心里觉得自己获胜的希望

更大了!”张怡宁巧妙地感受到触觉性的非语言符号(体温)传达的信息,从而推测

出对方运动员紧张的心理状态,为获胜奠定了一定的心理基础。

3.5乒乓球运动中的非语言符号的特征

3.5.1补充言语信息

信息互动总是在多个层次上进行的。语言信息的传递只能经过一个通道,而非语言

信息的传播则是多通道的,它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充分调动传播双方的视觉、听觉、

触觉和味觉等,对语言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补充。乒乓球裁判员执裁比赛时,如果出

现运动员阻挡,除了使用术语化的语言外,同时还可配合手势,让运动员和现场观

众知道此球判罚的现实状况。手势为左手掌伸平竖立超向右边,右手握拳抵住左掌

心。这一手势动作较大,比较警醒,手势形象、直观地描摹了阻挡的情况,可弥补

裁判员由于比赛紧张或过分投入而造成暂时失语的状况,也就是说即使裁判员由于

某种原因没能用言语来判定比赛,但只要做出手势,运动员和助理裁判员就可知道

发生了阻挡,同时,也向现场的观众昭示了场上出现的的情况。在这里,手势补充

了口语无法传递的信息,也彰显出裁判员确认事实的准确与果敢。

3.5.2替代言语信息

人们通常用点头表示同意,用摇头表示反对,用挥手表示再见,用竖起大拇指表示

赞赏等等,这种非语言信息往往能取得语言传播所不具备的特殊心理效果。在许多

特定的场合,语言传播难以起到沟通信息的作用,这时非语言信息就成了唯一可行

的传播方式。例如,在比赛中裁判员对不合法的斜抛发球判罚后往往会作一个向怀

中斜抛的手势,以此告诉运动员判失分的原因。裁判的手势替代了语言传播,同样

达到了警示的作用。

3.5.3传播态度情绪

人们细微莫测的情感有时很难用言语准确表达,比如情绪达嫉妒亢奋或消极时,或

不便坦露情感时,通过非言语信息可以充分显示。例如,第九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

比赛,张怡宁消极怠赛,态度恶劣,她用球拍敲球桌,故意打失球,甚至踢挡板,

其非言语符号化行为将她焦躁的情绪,消极的态度淋漓尽致地显现出来。同样还是

张怡宁,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女单金牌后,深情地仰望观众,松脱手中的

球拍,激动地奔向教练员与之热情拥抱,这一系列的动作传递出她获得金牌时的狂

喜之情。

4小结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在乒乓球运动中广泛存在并且意义显著。因此,在乒

乓球运动和乒乓球文化的传播中,教练员、运动员、相关从业人员以及参与乒乓赛

事推广、媒体报道的工作者,应当主动地把握、理解和利用各种传播符号,挖掘符

号在乒乓运动潜在的意义和作用,使乒乓球运动与文化传播始终向着高水平、高质

量的目标发展。

【相关文献】

[1]王中云.流动中的语言符号的意义解读[J].江西社会科学,2002(3).

[2]单晓红.传播学世界的与民族的[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3]丘钟惠,吴焕.世界乒乓球技术与打法演进过程及其规律[J].体育科学,1992(12).

[4]佘绍敏.传播学概论[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03:20: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82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水印刷
下一篇:候车厅
标签:48届世乒赛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