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浪

更新时间:2023-01-03 22:20:4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3日发(作者:kristen ritter)

梅⾬⽥的《黄梅⽵枝词》

⽵枝词,原是古代巴蜀民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历代⽂⼈不断吸收、融会巴蜀民歌的精华,再创作出具有

浓郁民歌⾊彩的⼀种诗词⽂体。由于社会历史变迁及作者个⼈思想情调的影响,⽵枝词这种⽂体的诗词,以吟咏风⼟为

其主要特⾊,故与地域⽂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于我们研究社会⽂化史和历史⼈⽂地理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清代梅⾬⽥(1818-1893),祖籍黄梅县新开镇柴池湖村。同治元年(1862)进⼠。曾任江西瑞⾦、兴国、武宁等县知

县。在任期间除政绩显著外,⼀⽣诗词颇丰,出版有《慎⾃爱轩诗⽂全集》。其中,以⽵枝词⽂体形式写出的⼀系列诗

词,定名为“黄梅⽵枝词”,洋溢着黄梅鲜活的⽂化个性和浓厚的乡⼟区域⽓息。其中有53篇,被县志编撰者录⼊历代

《黄梅县志》艺⽂志篇⽬中,具有较⾼的⽂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梅⾬⽥所写的⽵枝词,与历代⽂⼈⼀样,对这⼀古⽼的民歌形式,进⾏了改造、加⼯和提升,并冠名为《黄梅⽵枝

词》。梅⾬⽥的《黄梅⽵枝词》,⽤通俗易懂的诗词语⾔,倾注了对家乡的情,故乡的爱,乡⼟⽓息浓郁,⽂学修养深

厚,记录内容⼴泛,史料价值极⾼。

梅⾬⽥的《黄梅⽵枝词》,第⼀个鲜明特⾊是,语⾔通俗易懂。《黄梅县志》辑录的53⾸诗词,都是纯真的⼤⽩话,只

要是黄梅⼈,⼀看就懂,⼀听就如⾝临其境。如其⼗⼆,“路过黄梅细⾬中,⽩头浪⾥⽩头翁。诗⼈江北曾来去,开宴

琵琶⼜晚枫。”诗⼈路过黄梅正值细⾬蒙蒙,江中⽩⾊浪花在⾬风中翻涌,摆渡的艄公是⼀位满头花⽩的⽼翁。后两句

说明诗⼈经常为参加朋友的宴会,往返于这⼀渡⼝,这⼀次参加的宴会,⾃然有琵琶演奏,但季节已是深秋,枫叶都红

了。梅⾬⽥⽤最通俗的语⾔,写出了参加宴会的整个过程,不亚于⼀篇记叙⽂。其三⼗九,“谁从峰顶摘星⾠?⾼语恐

惊天上⼈。今⽇江⼼三⽉寺,夭桃恼乱野花春。”看完这⾸诗词,⽆需解释,黄梅妇幼皆知这是写黄梅下乡的蔡⼭。前

两句是纪念李⽩夜宿江⼼古寺,上摘星楼题诗,后两句写三⽉的江⼼古寺,鲜艳的桃花与野花⼀起争春。再如其四⼗

七,“⼩巷(⽔名)夜⾏船放迟,东西云树互参差。有⼈北去旋南返,揺到鸡鸣仍⼩池。”这⾸诗写了两个地名,⼀个是

黄梅北部的“⼩巷”,⼀个是黄梅南部的“⼩池”,夜⾥乘船从黄梅北部的⼩巷出发,河道东西两岸的树⽊与天上的云彩,⾼

低参差,⼗分清晰;有的船向南⾏,有的船向北⾏,夜晚的河道⼗分繁忙。诗⼈坐了⼀夜的船,听见了河岸上村庄的雄

鸡啼鸣,仍然只到⼩池镇。梅⾬⽥的《黄梅⽵枝词》,每⼀篇都犹如⼝语化的记叙⽂,妇幼皆懂。

梅⾬⽥的《黄梅⽵枝词》,第⼆个鲜明特⾊是,乡⼟⽓息浓。《黄梅⽵枝词》的内容,体现的均是黄梅风俗⼈情。如其

⼋“⼀牌三额到黄梅,藉甚当年祈⾬台。⼆⼗七村⼈报赛,⼀⼈⼀梃舁神来。”写黄梅民间祈⾬,如今读之,再现了历史

上黄梅的民众,在官府的组织下祈⾬的真实场景。其四⼗⼀,“南⼭烧⽕北⼭烟,碧⽟西⼭东⽩莲。路曳长幡群叫佛,

朝⼭⼈各灯⼀悬。”将黄梅佛教之乡村民的信仰与习俗,朝⼭拜佛写得淋漓尽致。其五⼗,“新汇侬家⼀号洲,⽩沙影出

密芦稠。时鱼四⽉三秋蟹,紫蓼飞花绿酒刍。”写出主⼈家住在⼀号洲的地理环境:⼀⽚⽩沙和稠密的芦苇,四⽉初春

特产时鱼,深秋盛产肥美的河蟹,⽔边蓼科植物紫⾊的花朵,在空中飘忽不定,如绿酒⼀样颜⾊的野草⼀簇⼀簇,虽然

⼗分荒凉,但有⼀种⾃然的⽣态的美。其四⼗六,“游螺墩畔⽉初圆,短棹渔歌唱九天。密⽹下湖新馔美,银鱼霜落味

增鲜。”写初圆的⽉夜,在游螺墩畔,听到了打渔⼈吟唱的歌声。渔民新⽹下湖后,耐⼼等待捕捞新鲜的⾷材,半夜下

霜了,开始起⽹,捕到的都是味道鲜美的银鱼,⽽且收获颇丰。如其五⼗⼆,“⼭洪频绕段家洲,怪底状元迟不游?

(⾢有谚云‘⽔绕段家洲,状元满街游。’作者注。)杨柳⼩桥城下渡,三条河⽔尽西流。”既写出了段家洲的真实地理环

境,⼜写出了段家洲⼈,不为⾃然环境恶劣⽽⾃暴⾃弃,仍然坚持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考取的功名⼈较多。特别是第

三句的“怪底”黄梅⽅⾔,已经⼟得掉渣,但很接地⽓,是黄梅⼈的⼝头语,不是黄梅⼈听不懂,只有真正的黄梅⼈才悟

得出这句⽅⾔所表达的真实含义。梅⾬⽥将这样的⽅⾔写⼊诗词,是对诗词⾰新的⼀次尝试,既通俗易懂,接地⽓,⼜

增加了黄梅的地域特⾊。53篇诗词,写的全是黄梅的⼈、黄梅的事、黄梅的物、黄梅的风俗,乡⼟⽓息芬芳浓郁。

梅⾬⽥的《黄梅⽵枝词》,第三个鲜明特⾊是,艺术修养深厚。如其⼀“黄梅时节黄梅⾬,黄梅风过黄梅肥。梅⾬梅风

晴⼀喜,郞⾃晒书侬晒⾐。”前两句⽤了四个“黄梅”,第三句⼜⽤了梅⾬梅风,这种重叠的修辞⼿法,既有明显的地域和

季节特⾊,⼜有⾼超的艺术特⾊。前两句,将黄梅县与黄梅⾬紧扣在⼀起,通俗易懂,⽆需注释。后两句⼀转,将梅⾬

季节,风⾬刚⼀停歇,⼀家⼈的喜悦,男⼈赶快晒书,妻⼦赶紧晒⾐服的乡村情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前。其四

⼗⼋,“郎住源湖妾感湖,采菱歌唱⽉明孤。吃完菱⾓鸡头熟,郎问鸡头刺⼿⽆?”芡实,黄梅俗称鸡头。短短四句诗

词,将源湖、感湖两地的⼀对情⼈,在⽉下采菱⾓、鸡头的故事,写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后两句,“吃完菱⾓鸡头熟,

郎问鸡头刺⼿⽆?”将情⼈的关爱与体贴写得⼊⽊三分,可与刘禹锡的⽵枝词“杨柳青青江⽔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

⽇出西边⾬,莫道⽆晴却有情”诗句相媲美。其三⼗六,“半醉⼈扶马镫斜,吟鞭敲落海棠花。螺川刻本匡湖序,偕隐怡

怡萼不华。”前两句将客⼈回家时的状态描写得维妙婎肖。“半醉、⼈扶,”说明主⼈好客,客⼈喝好了,同时也说明客⼈

还是清醒的,没有喝醉。从“马蹬斜”的状态,也看到客⼈由于喝了酒,难以独⾃跨上马鞍,需要在主⼈的帮扶下,动作

缓慢地骑上马。客⼈骑好准备⾛了,吆喝⼀声,随即扬起鞭⼦要打马匹,⽆意中,马鞭敲落了树上的海棠花。⼀

个“敲”字,将客⼈的动作、以及半醉半醒神态写活了,与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下门”诗句中的“敲”字,有异曲同⼯

之妙。这样的绝妙佳句在梅⾬⽥的《黄梅⽵枝词》中随处可见。

梅⾬⽥的《黄梅⽵枝词》,第四个鲜明特⾊是,记录内容⼴泛。53⾸诗词,有的记录农家⽇常真实⽣活,有的记录⼭⽔

地貌,有的记录历史⼈⽂,有的记录黄梅历史上曾经发⽣过的重⼤事件。如其四⼗九,“绿荷包饭冷泉淘,黄叶烘⾐活

⽕烧。戴⽉出门戴星返,阿娘不见每连朝。”相当详细记录了⼀个渔家⼈⽣活中的吃、穿、⾏具体细节,也从另⼀⽅⾯

说明主⼈相当艰苦,⽣活不易,但主⼈没有沉落,仍努⼒奋⽃,争取改变现状。有的记录黄梅⼭川⾃然风貌,黄梅⼗景

均在记录之中。如其⼗七,“东禅南向塔门斜,⼀杵晚钟散晚鸦。霜冷禅床宵不冷,西池皓⽉照娘家。”其四⼗⼆,“破额

⼭前碧⽟流,⼀瓢⾼挂乱云头。秋风江左悲⽲⿉,何⽌骚⼈蘋芯愁。”其四⼗三,“莲芭尖并紫云⾼,五⽉寒深⾬怒号。

流⽔为⼈舂碓去,岩喷晴雪下林皋。”记录历史⼈⽂的诗篇就更多了,如其⼆⼗七,写的是纪念岳家军的诗词,“岳家军

较撼⼭难,忠⾻浔江倏已寒。孤冢杨梅斜⽉上,⽯麟遥对卧匡⼭。”还有其三⼗七,写汪可受的挪步园,“短柄长劖更断

筇,黄精⽩术劚云封。剿云寺外同挪步,我欲⾼傍⽕焰峰。”出于对明朝兵部尚书汪可受的敬畏,寻访汪可受著书避暑

地挪步园,拜谒汪可受曾经住过的巢云寺后,挪步巢云寺外,⼤发内⼼感慨,虽然同是挪步,只不过是在效仿先贤,有

意⾼傍先贤。⽽汪可受这位先贤,犹如挪步园南边的⽕焰峰,象我这样的俗⼈,想⾼傍他,⼜怎能⾼傍得上呢!在《黄

梅⽵枝词》⾥,记录黄梅历史上曾发⽣过重⼤事件的也不少,如其⼗四,“折旗岭畔乱峰青,罗刹阴风撼祖庭。魏⾼⼉

孙作⽖⽛,⼸弯⼤帅落妖星。”写的是唐末招讨使曾元裕,在折旗岭畔⼤战起义军领袖王仙芝,因为魏英这个⽖⽛为王

仙芝出⼒,战⽃⾮常激烈,连东⼭佛教祖庭五祖寺都受到影响,最后还是曾元裕战胜了王仙芝。

梅⾬⽥的《黄梅⽵枝词》,第五个鲜明特⾊是,史学价值较⾼。梅⾬⽥在其《黄梅⽵枝词》中,不仅写了黄梅的乡俗民

情,⼭川风景,历史事件。难得的是,⼏乎在每⾸诗中都有注释。这些注释⽂字,特别有史料价值。如在其三,“阿蒙

作守去堂堂,⼠⾏移家⼜此霜。栗⾥⼉孙恋松菊,先庐真忘古寻阳。”⼀诗中注释“陶侃曾徙住寻阳。”这句话。还有其

四,“《搜神记》幻识灵符,阿姊惊回掣⼩姑。⽃酒只鸡蛮府术,绿林深处⾛班奴。”这⾸诗中,梅⾬⽥注释为“陶潜《搜

神后记》载,魏时寻阳北⼭蛮⼈有术能变虎⼀事。魏晋时,寻阳原在江北北⼭。北⼭今县之北⼭也。”这两⾸诗的注

释,为我们研究黄梅古县治所地理位置及迁徙变化,及历史上的名⼈陶渊明隐居黄梅舒城寨,提供了佐证。如其七“东

黥城复西黥城,新蔡移民勤织耕。失笑提封⽆百⾥,义封长吉画纵横。”其注释为“晋志有于黥布城下置南新蔡郡说。⼜

唐武德四年曾于黄梅析置义丰、长吉、塘阳、新蔡等县。”为黄梅历史上的古县治所变迁,编写县志,提供了参阅史

料。在其⼋诗中的注释为,“⼀牌三额:宋睦州刺史宋公益,教梅民祈⾬之法。后⼈祀奉者⼆⼗七村,每设牌额赛之,

每千百⼈,⼈持⼀梃迎神。”对于黄梅祈⾬的习俗由来,介绍⼗分清晰。在其⼆⼗⼀中注释,“五祖侍者道初,住龙华

寺,寂时说谒云:‘昨⽇离城市,⽩云空往还。松风清⽿⽬,端的胜⼈间。’”对于佛教历史研究,有⼀定的参考价值。对

于其三⼗三诗中的“江汉荒洲书院”,梅⾬⽥注释为“御史学迁为瞿睿夫建,在鸿脑洲。”⼜注释“周来苏,字⼦云,与罗汝

芳、张居正等九⼈结社,名‘衡庐⼼缔’每岁会讲于此者再。”对于研究江汉荒洲古书院,以及研究张居正等历史上的名⼈

年谱,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三⼗⼋诗中的注释,“汪司马得篆字《⾦刚经》于黄连洲⽔上,乃宋僧道肯依经三⼗⼆分,

集各篆体,字多磨灭。门⼈洪度为译出,重刻以⽊本。后携⼊燕京,董元宰何象同诸公改⽯刻,嵌都门外⼋⾥庄摩诃

壁,时有拓者,⽽⽊本久不见,友⼈邓谓清得汪原拓于都门市。”将汪可受得篆字《⾦刚经》,翻译刻版重印,及⽯

刻,⽊本流落民间,邓谓清得原拓本的整个过程记叙得⼗分详细,在佛教史学研究⽅⾯很有价值。在其四⼗五诗的注释

中,“徐拭妻齐⽒,孝于姑。有塘蓄鸳鸯⼀双,每孝妇称觞,随⽽舞。姑殁,齐不久即亡。后⼈名其巷⽈思姑巷,后改

左家巷。予宅居⼆百余年。”对本县城思姑巷地名的由来,历史变迁,记叙得清清楚楚,⼀⽬了然。在《黄梅⽵枝词》

中,注释⽂字⼏乎与诗词⽂字各半。

梅⾬⽥的《黄梅⽵枝词》,不仅有较⾼的⽂学艺术价值,⽽且在研究历史上的黄梅民俗、⼭川地理、历史⼈⽂、⼀段历

史时期曾经发⽣过的重⼤事件,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梅学书)

2020年11⽉18⽇于武昌南湖⼭庄半岛花园

作者简介:梅学书,退休公务员,喜爱⽂学,⼆0⼀九年出版个⼈散⽂集《俚语乡俗总关情》。他的散⽂通俗易懂,语

⾔优美,深受读者喜爱。

责任编辑:秋歌

图⽚提供:梅学书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22:20: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68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declared
下一篇:acacia
标签:白头浪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