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测量非生理状态下髋臼外展角及临床意义
李颖;耿左军;赵秀娟
【摘要】目的:通过MSCT三维重建骨盆,测得骨盆在不同倾斜程度下髋臼外展
角数值,探讨非生理状态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个体化置入髋臼假体的放置
角度。方法选择100位患者(即200个髋臼)为研究对象行螺旋CT扫描,利用
容积再现(VRT)技术把骨盆重建为立体图像,为模拟病理状态进而对骨盆进行不
同程度的前倾(以10°为间隔,从10°前倾到90°),利用多平面重组(MPR)重
建出冠状位图像,进而分别测得两侧髋臼外展角。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绘制出非
生理状态下髋臼外展角随骨盆倾度改变而发生变化的相关性变化曲线,找到规律。
结果MSCT法检测髋臼外展角结果如下:当骨盆倾度从10°逐渐增至90°时,外
展角的变化曲线呈抛物线。当骨盆倾度为70°时,外展角最大为48°,说明此状态
下的髋臼对股骨头覆盖最好,关节的稳定性也最佳。性别对髋臼外展角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性别间的外展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殮.05)。
结论髋臼的外展角随着骨盆倾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外展角的变化曲线呈抛物线,
不同性别之间的髋臼外展角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性别因素对髋臼外展角的影响不
大,髋臼外展角随骨盆倾度动态变化的规律,可以为临床THA髋臼假体放置角度
提供理论依据。%ObjectiveTodetectacetabulumabductionangleofpelvis
atdifferentslopingdegreesthroughmulti-slicespiralCT(MSCT)three-
dimensionalreconstructionpelvis,andtoexplorethereasonableplacing
angleduringtotalhiparthroplasty(THA)undernon-physiological
sOnehundredpatients(50malesand50females)
including200acetabulumswerescannedbyMSCTtoreconstructpelvis
intostereoscopicpicturebymeansofvalumerenderingtechnique
(VRT),thentomakepelvisatdifferentinclination(10°~90°)insimulated
pathologicalconditions,toreconstructcoronalviewimageby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soustomeasureabductionangleofacetabulumin
tisticalsoftwarewasudtocalculatemeanvalueand
standarddeviation,todrawtherelatedchangingcurveofabductionangle
ofacetabulumchangingwithpelvisslopingdegreeinnon-pathological
sTheresultsby
MSCTshowedthatacetabularabductionangleswereasfollows:when
pelvisinclinationwaschangedfrom10°to90°,abductionanglechange
showedaparabolacurve,whenpelvisinclinationwas70°,theabduction
anglewas48°,whichsuggestedthatnotonlytheacetabularcoverageto
femoralheadwasthebest,butalsothearticularstabilitywasthebest.
Besides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acetabulumabductionangle
underthesameconditionbetweenmalesandfemales
(P>0.05).ConclusionTherei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theacetabular
abductionanglebetweenmalesandfemales,whichsuggeststhatthe
influenceofgenderfactorsonacetabularabductionangleisnot
tabularabductionangleischangedwiththechangingof
pelvicinclination,showingaparabola,thus,whichcanprovidetheoretical
basisforlectingreasonableplacingangleinTHA.
【期刊名称】《河北医药》
【年(卷),期】2016(038)013
【总页数】4页(P1950-1952,1953)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髋臼;外展角
【作者】李颖;耿左军;赵秀娟
【作者单位】065000河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065000河
北省廊坊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
自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治疗髋关
节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1]。随着目前THA年轻患者的增长,THA术后并发
症日益增多。如髋臼假体置入不当,则髋关节活动度和稳定性变差,可引发髋关节
撞击、脱位、磨损及无菌性松动等术后并发症[2]。髋臼假体的准确置入与外展角
的准确测量关系密切,如置入准确可极大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骨盆疾病患者
(如晚期强直性脊柱炎)常导致骨盆不同程度前倾,髋臼外展角也随之发生改变,行
THA时如按常规角度放置髋臼假体会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旨在寻找
非生理状态下髋臼外展角随骨盆前倾变化规律,为临床THA手术中精确置入髋臼
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1.1材料髋臼外展角的测量均于2015年1~8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CT室完成。
选取廊坊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8月行骨盆扫描的患者100例(两侧200个
髋),患者均为可疑有盆腔病变而无骨盆外伤、畸形及疾病的患者。男50例,女
50例;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8±3)岁。实验仪器为东芝Aquilionone,
320排CT。
1.2实验方法通过多排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
MSCT)对骨盆进行螺旋扫描。利用容积再现(volumerenderingtechnique,VRT)
技术把骨盆重建为立体图像。以垂直于地面的面为基准平面,骨盆前平面(两侧髂
前上棘与耻骨联合前缘所构成的面)定为参照平面,二者之间的角度即为骨盆前倾
角度。为模拟病理状态,改变骨盆前倾角度,把骨盆分别进行向前10°~90°的倾
斜(以10°为间隔,利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s,MPR)技术重
建出冠状位图像,测出骨盆倾度在10°~90°下的两侧髋臼外展角。见图1~3。
1.3测量方法外展角的测量方法,每个髋臼都要测得前、中、后3个平面的外
展角,以髋臼的最大层面为中间层面,前层面位于中层面的前一层,后层面则位于
中层面的后一层,间隔为5mm。根据外展角的定义,在冠状位上髋臼上下缘连
线和双侧髋臼下缘连线的夹角为外展角,并对前、中、后3个层面进行测量和计
算,所得平均值即为外展角。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多因素
方差分析(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三维重建骨盆不同倾斜度下外展角变化在不同的骨盆倾度下,采用三维重
建多平面重组法分别于前、中、后三个层面上测量髋臼外展角,取均值得髋臼的外
展角。在不同的骨盆倾度下,分别于前、中、后三个层面所测得的髋臼外展角,结
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髋臼的外展角随骨盆倾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当骨盆前倾从10°增至70°时,
髋臼的外展角从12°增至48°,70°时外展角最大。随后骨盆前倾从70°增至90°时,
外展角逐渐减小,整体变化趋势呈抛物线。见图4。
2.3骨盆前倾60°和70°时男女骨盆前倾角变化比较在60°~70°时,髋臼外展
角变化较为明显,比较不同性别髋臼外展角,发现不同性别间的髋臼外展角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近年来,THA手术技巧及材料工艺不断完善[3],可尽快还原髋关节的生理构造,
有效恢复髋关节的生理机能。其主要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等髋关节病变,矫正畸形,
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及改善关节的运动功能,治疗效果已得到充分肯定,操作简单,
容易被患者接受[4]。但THA手术也有其缺陷,髋臼假体寿命有限,且会出现脱位、
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
如何减少THA术后的并发症对髋臼假体置入角度进行研究,准确置入髋臼假体可
延长假体寿命,降低并发症如松动、磨损、撞击及脱位等的发生率。置入髋臼假体
的角度不良会缩短假体寿命,导致术后髋关节不稳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6,7]。
人体的髋臼窝呈半球凹形,相对于人体髋臼底面朝前下外,约4/5的股骨头被髋
臼包裹[6]。在THA的众多影响因素中,目前公认的髋臼假体相位的重要角度参数
之一是髋臼的外展角,髋臼的外展角生理作用十分重要,当髋臼外展角过大时,髋
关节的旋转和内收会受到影响,测量并适时调整髋臼假体位置,才能保证置入角度
的精确,使手术效果更好,髋臼假体更安全[8]。双侧外展角准确可靠,可客观反
映髋臼情况,为髋关节病变治疗提供确切的量化指标。
髋臼外展角的测量方法很多,CT测量法在THA是术中术后评判髋臼角度的重要
标准,使用CT法测量髋臼外展角的研究很多[9,10]。范新成等[11]选用30具成人
完整骨盆标本共60个髋臼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及MSCT三维重建
两种方法测量髋臼外展角,研究发现MSCT三维重建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
结果更准确。多排螺旋CT能通过三维重建可以精准模拟非生理状态骨盆的倾斜状
态,利用多平面重组重建出冠状位图像,测得髋臼外展角,从而找到外展角的变化
规律,为非生理状态下置入髋臼假体提供精准的量化指标。THA近远期效果与髋
臼假体的安放位置息息相关,若安放不恰当将引起假体磨损、骨溶解、脱位、撞击、
髂腰肌腱激惹,甚至引发早期翻修术[12]。因此精确测量髋臼假体安放位置尤为重
要。本研究选取患者100例(两侧200个髋),使用MSCT法检测髋臼外展角结果
如下:当骨盆倾度从10°逐渐增至90°时,外展角的变化曲线呈抛物线。当骨盆前
倾从10°增至70°,外展角从12°增至48°,此时外展角最大。随后骨盆前倾从70°
增至90°时,外展角逐渐减小。当骨盆倾度为70°时,外展角最大为48°,说明此
状态下的髋臼对股骨头覆盖最好,关节的稳定性也最佳。对髋臼假体而言,外展角
若是被放置过大,头臼覆盖率则降低,内收时易发生撞击,这加剧了髋臼假体的磨
损程度,从而使得假体不稳,髋臼假体沿后上方脱位,最终导致手术失败;反之,
当髋臼外展角过小时,髋关节的外展和屈曲均会受到限制,股骨头假体碰撞到髋臼
前侧和外侧边缘,对髋关节造成脱位和磨损[13]。
本研究分析了性别对髋臼外展角的影响,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性别间的外展角
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等[14]运用三维CT重建技术测量中国成人髋
关节大小及外展角100例,发现中国人与其他种族相比某些参数有显著差异。不
同性别中国人在某些参数方面差异显著,此研究的髋臼形态学数据有利于中国人髋
关节的研究设计。但这一观点遭到学者的反对,如Bosker等[15]对患者性别及年
龄采用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髋臼置入角度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不是性别,手术医师可
以不必认为男女骨盆骨性结构的差异是影响假体置入角度的因素。由于老龄患者骨
质疏松及关节骨质增生明显,术中手术医师要谨慎清除髋臼中的多余骨质,若由于
不能辨别出解剖形态在操作过程中过分去除和破坏髋臼周围部分的骨质,将影响髋
臼外展角的准确测量,影响髋臼假体的精确置入,进而提高THA并发症出现几率。
综上所述,髋臼外展角随骨盆倾度动态变化的规律可以为临床THA术中非生理状
态下髋臼假体放置角度提供精准数值参考,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
极大降低术后关节不稳、脱位与撞击风险。
【相关文献】
1邵建树,厉晓龙,刘伟峰,等.全髋关节置换中臼杯放置角度对关节屈伸活动安全性的影响.中国
组织工程研究,2015,19:7053-7058.
2MalikA,WanZ,JaramazB,ationmodelformeasurementofacetabular
oplasty,2010,25:812-819.
3丁冠男,李树人,潘振祥,等.巴曲亭对低分子肝素抗凝全髋置换术患者出血量及凝血功能影响的研
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4,35:737-740.
4刘燚,严建军,崔志明.人工全髋置换联合髋臼造盖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中国组织工程研
究,2013,17:5434-5439.
5张永红,刘毅,丰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早期松动的原因分析.山东医药,2015,55:40-
42.
6张敬东,韩文锋,项良,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21例临床分析.解放军医学杂志,2013,41:
1255-1256.
7王史潮,徐仲翔,安漫红.股骨头坏死后骨盆倾斜角度对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
结合外科杂志,2015,21:26-28.
8HaYC,YooJJ,LeeYK,ularcomponentpositioningusinganatomic
thopRelatRes,2012,470:3515-3523.
9胡荣慧,贺斌,刘力,等.髋臼几何参数的CT测量.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841-4848.
10易里力,黎克,陈辉,等.利用三维CT测量数据进行髋臼假体准确定位.实用骨科杂志,2014,
20:841-843.
11范新成,刘峰,魏开斌,等.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实验研究.中华临
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489-493.
12张志,夏庆,邵云潮,等.骨盆倾斜与髋臼假体方向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医学,2014,21:
421-423.
13MoskalJT,CappsSG,ingtheaccuracyofacetabularcomponent
orientation:avoidingmalpositioning:oint
Surg(Ani),2013,48:e761-e710.
14MaH,HanY,YangQ,-dimensionalcomputedtomographyreconstruction
c(Hoboken),2014,52:476-479.
15BoskerBH,VerheyenCC,HorstmannWG,curacyoffreehandcup
thopTraumaSurg,2007,127:375-379.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22:19: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68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