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u1.2010第29卷第五期 总第67期
信仰的内涵及意义
马素红胡景娣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L捅 要J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却在日渐空虚 信仰在很
多人的心中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位置。但这根本是人们对信仰的不理解导致的信仰
的虚无。本文旨在论述信仰的内涵与其对人们心理健康的意义。
[关键词]信仰;心理健康
1.信仰的内涵
什么是信仰?这是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的一个问题。人们一般
所理解的信仰就是宗教信仰或者政治信仰。在文献检索中输入“信
仰”一词,其结果大多都是与宗教有关的资料。有很多的书名看来
是说信仰,但其内容却仅仅是各种宗教的知识。这本身就容易引起
人们的误解。所以有必要对此澄清一下。
1.1传统文化中信仰的概念。 我们现在使用的“信仰”一词,
最初来源于佛经,但在近代以前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近代以
来,西学东渐,学者们把“信仰”一词对应于西方的信仰概念,从
而使它成为一个通用的流行的理论概念。这种情形使人产生一种印
象,似乎中国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中没有信仰精神和信仰
概念。但“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信是一个比我
们现在所说的信仰更为宽泛的概念,它指相信、信任、信实、信用、
信守、信靠、信仰等多种含义。而信仰是一个比信更为具体的概念,
它的内容更为确定,对象更为专~。
1.2信仰的内涵。社会心理学的教材中对信仰的研究非常少。
到目前为止,国外的只有拉文和鲁宾(1983)合著的《社会心理学》
中涉及到了“态度、信仰及价值的本质”。国内看到的教材中有吴江
霖等2004年出版的《社会心理学》 中对此有所介绍。他们认为信
仰是人们关于他人、事物或思想正确与否的判断。这种判断影响了
个体对他人、事物或思想的评价,影响个体的行为。全国l3所高等
农场可以互相偷菜和帮忙,这就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交圈,既可以
帮助别人除虫,还可以观察一下朋友的的菜什么时候可以来“偷”。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偷”和“被偷”的关系随时都在变换,今天A
偷了B的菜,B偷了C的菜,C有可能会去偷A或者B的菜,彼此互
相偷来偷去,不亦乐乎,偷和被偷的人都很开心。
开心农场的设计符合了人性的一些弱点,使各行各业的人群从
这款简单易操作的游戏中获得了乐趣,因此才会迅速风靡全国,举
国忙“偷菜”,成了2009年的一道风景。那么,这款游戏有哪些独
特之处呢?
一
、满足了都市人“猎奇”的新鲜感
高楼林立的都市,使人类文明越来越远离土地,都市人生活节
奏快,每天在冰冷坚硬的水泥路上穿行,在空调房、电脑前度过一
天又一天,对土地的感觉已经很陌生,更不要谈亲手种植作物这样
的事情了。小时候也许还种过植物,如今一忙起来,哪里还会记得
种植所带来的乐趣?而今,坐在电脑前,点点鼠标,就可以感受播
种的乐趣,收获果实的快乐。不单年轻人爱玩,不少中年人甚至老
年人也喜欢玩。笔者就所在的学校进行了一番问卷调查,100个学
生中,有玩过这款游戏的占96%,有不少人是因为听到别人说好玩
而尝试的,经常玩而且觉得好玩的学生占87%,这部分人里面有85%
都是女生。谈及原因,男生都偏好战争和打斗型的游戏,对开心农
场过于简单的玩法不太感兴趣,尝试过以后就没兴趣了 女生对开
心农场的种植和与朋友间互动的环节很感兴趣,游戏简单的玩法使
她们乐于参与,不像其他游戏看起来那么复杂和耗费时间。女孩子
爱玩开心农场,主要还是对农村的种植生活有好奇的心理,另外,
体验种植的收获乐趣和别的玩家互相偷菜、使坏带来的社交乐趣也
是使年轻人痴迷的原因之一。
笔者另外与一部分热衷于“偷菜”的同事、亲戚、朋友交谈玩
游戏的感受,发现这样的情况:年龄在20 35岁这部分人群,主要
是由于周围大家都在玩,赶时髦的心理使他们来尝试一下,结果发
现和别人互动这部分环节挺有意思的,还可以消磨时间,缓解压力
年龄在35 6O岁这部分人群,有的年轻时曾经在乡村生活过,玩这
款游戏勾起了他们怀旧的情怀,让他们对过去生活的细节有了重温
的机会。很多的年轻人在玩偷菜,使一些老年人不甘落后也想赶一
回时髦,简单的操作使这款游戏老少皆宜,玩开心农场既调剂了生
活,还与年轻人多了交谈的话题,老年人也有不少“偷菜迷”。
二、既有“偷 的乐趣,还不犯法
开心农场最具特色的就是“偷菜”,这一交互的行为把玩家联系
在一起。人都有喜欢占小便宜,偶尔使坏的人性弱点,小小的犯罪
有时候也是一种压力的释放。在开心农场中,鼓励“偷菜”,偷不犯
法,每个人的财富来源都很平等,公开透明,通过种菜获得财富积
累。而偷菜是对财富的重新分配,人人平等。这与现实生活中贫富
差距巨大,人人得到财富的途径秘而不宣的情况不同。玩家在这个
世界里,找到公平、平等的生活方式,对游戏越投入的玩家“偷”
得的财富就越多。在朋友的地里放点虫、放点草,偷偷使点坏,捉
弄一下别人。都市生活的循规蹈矩使我们每天都活得紧张而又千篇
一律,忙碌的人们借“偷菜”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小小地放纵一
下自己的犯罪心理,这种乐趣带来的快乐远非现实世界所能给予,
在无形中,紧张的压力得到舒缓,不失为一种解压的工具。
三、人际交往的新途径
高楼大厦封闭的不仅仅是空间,还有心灵,高节奏的都市生活
使都市人类的交际圈子变得很窄,又缺乏和朋友互动交流的时间和
机会,寂寞的感觉常常伴随着忙碌的工作而变得更加强烈。开心农
场游戏使都市人在电脑前就可以和朋友进行沟通,互相帮帮种菜,
互相偷偷菜,被偷的人也不生气,还可以交流一起去偷谁的菜。玩
家可以恶作剧,在别人菜地里放虫放草搞破坏偷着乐,也可以帮别
人除草、杀虫、施肥获得经验值。通过这种新的途径,既结交了新
的朋友,还能加强老朋友的联系。在农场游戏中,种菜所带来的财
富毕竟是有限的,通过帮助别人除虫,拔草来获得额外的收入,要
求玩家不能关起门来种菜,而是要和其他的玩家有一定的交流、互
动。哪家的菜可以偷了,熟悉的玩家互相联络,一起来偷菜,偶尔
搞点小破坏,在朋友田里放虫放草,互相捣乱一番。整个交互的游
戏,偷与被偷的玩家部不亦乐乎,今天被偷了,明天再偷回来,游
戏就这样不断继续下去。该游戏独特的一个设计是,设置了一个果
实最高损失数,很好避免了玩家巨大的失落感(如辛辛苦苦植的果
实全被偷光,那玩家过于伤心,可能会造成玩家不再继续游戏)。
综上所述,开心农场这款游戏的成功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
游戏的好玩与否不在于华丽、精致的外观造型,而是游戏设计的情
节是否符合玩家内心潜在的心理需求,是否具备吸引玩家的人性设
计。浅析开心农场的成功,看似简单、易玩的游戏却征服了众多玩
家,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游戏的设计符合了寂寞、紧张的都市人内
心对田园的渴望和对交际的强烈需求。游戏公司在设计游戏的时候,
应该把眼光从打怪升级的模式中跳出来,针对特定的玩家年龄,研
究一下玩家的潜在心理需求,从挖掘人性深处的需求入手来设计游
戏,才不至于千人一面,使游戏能被广大玩家热爱和推崇。
参考文献:
[1]http://analyst—iresearch.cI1,开心农场为什么这么火.
[2]阳俊.浅谈游戏界面的人性化设计[J].新西部(下半月),2008(2).
[3]陶琳娜.游戏就是游戏——游戏的游戏性[J].时代人物,2008(9).
Cla/ncishumannature—whatwe csnlearnfrom“HappyF=rmfever"
Abstract:View ofthe current sIatlls ofgame design,this paper swept small game
Happy Farm as the analysis 0bj咄which polular in the country menaml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sychology behind the game the design.The game Can be adapted
tO diferent agegroups ofplaye琏ithasuniquefeatureswhichmakeplayersAddicted?
This articlewill analyzetheanswerstothis.
Keyword:game design;happy farm;human nature
作者简介:周燕琼(1979一),女,硕士,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传媒
艺术系助教,研究方向:影视动画。
收稿日期:2010-08-11
2l2
2010年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u1.2010第29卷第五期 总第67期
院校编著的《社会心理学》编写组所编著的《社会心理学》(第3版)
中,也有提到“态度与价值、信念”,在此他们认为信念分为两种:
生活信念和理想信念,这里的理想信念目Ⅱ信仰,界定为对来生他世
中各种事物是非真假的认识。
关于信仰的本质,大多研究者倾向于归之为认知成分。拉文和
鲁宾(1983)在其教科书中下界定时,认为信仰是对人、事物和思
想的认识和归因。也有研究者不仅从认识的角度认识信仰,而且认
为人的信仰与人的情绪、情感状态相连,并对个体的行为有一定的
调节意义(Rokeaeh,1973)。罗基彻认为信仰具有一定的中心性,
在个体的信仰中,有些信条非常重要。且难以改变,其中心性非常
强(Rokeaeh,1968)。信仰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无标准。对个体而言
只要深信不疑于某一看法或认识,这就是一信条。简而言之信仰可
以说是一种执著的态度,一种人生的追求,一种生存意义所在,或
是一种信念,一种永不离弃自己的心理依托。
i.3信仰与宗教。西方的信仰是一元论的对上帝的信仰,似乎
信仰是一个纯粹的宗教概念。如荆学民 所说我们“一说到信仰总
会说到宗教,一说到宗教必谈到迷信……”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观念
中似乎信仰就是宗教信仰,这是很让人感到鄙视的问题 但宗教不
等于信仰,信仰也不等于宗教。“宗教是一种很复杂的现象,它既可
指一种意识形态,又可指一种社会组织或社会仪式;也可指一种文
化现象。”但信仰是一种比宗教更为根本的东西,二者的联系是“人
们从事宗教活动时其主体的精神状态是一种信仰状态。这种状态即
不同于人们从事实用活动时的实用状态,也不同于人们从事科学活
动时的理智状态;既不同于人类从事伦理道德活动时的意志状态,
也不同于人类从事审美活动时的情感状态。因此宗教不过只是人类
精神信仰状态的一种外在形式,而不是其全部外在或必然形式”。
1.4信仰与理想信仰也不等同于理想。理想也许会有实现的那
一天,它具体而明确,且常为人的意识清晰地把握。而信仰是非具
体的,概化的、统摄地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作用。信仰一般是对
理想的一种把握和持有,但理想也可说只是信仰的一种外化形式。
2.信仰的意义
2.1信仰是人类存在的需要。“j信仰是人类永恒的本性,该本性
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对人类生命的存在背景、生活条件及存在意义
的意识和追求,是对人类自身缺陷的客观克服和弥补。它类似于一
种集体无意识,在最深的层次上制约人类的意识活动和精神生活,
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和稳定性,人类学称之为“人类的类本质”。如心
理学家荣格说过:“尽管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身体为什么需要盐,但每
个人都出于一种本能的要求而摄取着盐分.……大部分的人都从记
忆难及的洪荒时代起就感受到了一种信仰的需要,需要信仰是一种
生命的延续性。”我们可以说,需要信仰而又能够有所信仰,是人之
为人的一个本质特点。盲目的声明自己没有信仰,这是人类的自大,
最终受伤的是自己的心灵。
2.2信仰是人类生命意志的满足 人是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
性的,有自己的价值观念,这样才使人生有意义和价值,有目标与
追求,信仰的性质给人提供了永恒的目标和人活于世的理由。如冯
天策所言信仰为人提供了明确的生存背景、生存准则和生活目的,
使人的精神支柱与行动指南。无信仰则会生活在空虚和迷茫中,感
到没有了生存意义。也有人认为信仰是使人们克服寂寞的一种方式,
“信仰是在历经悲剧与种种酸甜苦辣时,仍让人觉得生活是可以忍
受的力量。”
2.3信仰是人的情感支柱和行动指南。信仰为人们提供了一定
的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信以为真的人便可以得到一种心灵的
寄托,并从一定的修持中产生特定的自理活动和心理感受。丧失信
仰不仅会使个人的生存意义茫然失措,而且会无所适从,从而生活
在空虚迷茫焦虑痛苦之中。可以说,对个体心理而言,信仰是个人
心灵的寄托和行为的支注;对社会心理而言,它是人们精神生活的
核心;对民族心理而言,它是凝聚国民心智的民族精神。
陈宴清等 从信仰作用的机理上认为信仰在终极价值目标上给
人们提供了一种动力和支柱,当然这种终极关切绝不仅仅是宗教式
的对一种悬空彼岸的关怀。
2.4信仰能满足人的高级需要。当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
不能实现人生需要时,就会产生心理失衡,从而影响心理健康。信
仰的超越感能为人们提供心灵的安抚和精神的支持,它能引导人追
求更高的目标,通过对理想的追求实现对自我的超越。弗洛姆 说
“信仰是一张入场券”,有了它也就有了归属于某一群体的资格,从
而摆脱孤立地思考和做出决定的困难。“对重生存的生存方式来说,
信仰主要不是对一定观念的信仰,而是一种内在的价值取向、一种
态度。与其说有信仰不如说在信仰中生活。”也就是说有了信仰也就
有了归属感,有了生存的参照标准。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感到孤
独无依 没有了信仰,人就没有了归属,没有了根,像有些人在说
的“寻找精神家园”,寻找原始的回归,这样的人生是充满彷徨,孤
独和绝望的。
总之,信仰是绝望中的希望。有人说苦难终结于人们找到生命
意义的那一刻。尤其是现在后现代主义的流行,一切都没有了统一
的标准,人们在现实面前茫然失措,就如弗洛姆所说这是一个异化
的时代,我们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的本性疏离,空虚、孤独与
绝望充斥了人们的精神,生命的无意义感是现代人的普遍症状。有
信仰,我们才能在一切都不确定一切都不可依靠的人生中找到自己
的精神归宿,找到生存意义的所在。
3.当今信仰研究现状
文献检索发现,到目前为止信仰危机论述非常多。信仰危机己
被公认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基本问题之一,被视为一种“现代性”
(modernity)现象。在我国尤其是市场经济确立后,信仰危机成为
了众多学者关注的一个焦点,但关于信仰的实证研究非常地少,可
能是因为信仰的操作化界定较难。但近几年心理学对大学生信仰的
研究开始出现,如傅忠道等 分析了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及对策、刘
放鸣 分析认为信仰生活的危机是大学生自杀现象层出不穷的根本
原因之一,宋兴川等 研究了大学生精神信仰及其对大学生心理健
康的意义,这些都是信仰研究的新发展,今后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精
神信仰的探讨。因为市场经济确立之后,出现了信仰的经济化或功
利化。信仰失去了它对社会发展和人生导向的神圣性。信仰消失在
功名利禄之中,功名利禄成为人们行为中唯一的本能的信仰。如小
学二年级学生造的句子是“我的愿望是拥有很多很多钱”,但宋兴川
等m 研究发现家族崇拜、生命崇拜、国家主义和家庭主义,是大学
生精神信仰的主流;宗教信仰、金钱崇拜和神灵崇拜处于次要地位。
如此的结果符合世俗的期望,但是否真是这样有待考证。但不管怎
样,今后我们都应加强信仰的实证研究和精神信仰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建军.传统文化中的信仰概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
[2]吴江霖。戴健林.陈卫旗 社会心理学(修订版)[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P240一P250.
[3]荆学民.人类信仰论[蜘.上海文化出版社,t988,P1.
[4]冯天策.信仰导论[砌.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F7.
[5](美)布鲁诺・维克尔著,自卿芬,林育如译,远离寂寞[啊].北京当代世
界出版社,2001,P1卜P65.
[6]丁妙珍.从心理学的视角看理性与信仰[J].求索,2004(9).
【7]陈宴清,荆学民.中国社会的信仰危机与重建.
[8]傅忠道,王雁,蔡宜旦.大学生信仰现状分析及对策[J].广西青年干部学
院学报,1999(6). ’
[9]刘放鸣.从自杀现象透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4(5).
[10]宋兴川,金盛华.大学生精神信仰的现状研究[J].心理科学,2004(4).
[1I]宋兴川,金盛华,李波.大学生精神信仰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
理健康杂志,2004(8).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material civilization,but people is becoming in
a spifitofetnptilleSs.Manypeoplehavelostfaithinthe heartsofitst ̄atfutplace.Itis
caused by a lack ofunderstanding offaith beliefnothingness.This paper d/seusses the
content ofhis beliefs OI1 peoples psychological health significance
Key words:Faith Religious beliefs;Mental health
作者简介:马索红(1980一),女,山东菏泽人,硕士,延安大学教育
科学学院助教,主研方向:应用社会心理学。
收稿日期:2010-08-19
213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22:12: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68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