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少女马基雅弗利主义

更新时间:2023-01-03 21:30:3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3日发(作者:杭州中考录取分数线2020)

1.柏拉图:古代希腊城邦的政治学家,理念论是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代表作《理想国》

《政治家篇》《法律篇》,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乌托邦主义传统。哲学家执政是理想国

家的核心容。“理念”与“现象”

(一)古希腊哲学的代表

(二)洞穴理论

(三)复兴城邦精神的愿望

(四)柏拉图乌托邦主义:现实政治的反面

(五)《理想国》中国家理念

●合乎正义

●整体主义传统

●严格社会等级分工

●哲学王治国

2.《理想国》:作者柏拉图,阐述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

(1)政治学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对立

(2)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3)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4)论述等级划分的合理性

(5)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容

3.亚里士多德:(一)首次进行学科划分

(二)创立政治学

(三)运用各种先进的方法

(四)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

(五)著有《政治学》和《雅典体制》《伦理学》;

首次形成了自觉的学科分类意识,并对人类知识进行系统分类;

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研究领域;

政治学的对象是城邦,伦理学在广义上是其一部分。

(六)批判柏拉图

●理想虚空(城邦像家庭、缺失个人的“整体幸福”)

●违背人性(自爱可贵、公有制难成功、没有个人利益围)

4.(一)两大政治命题

1、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才得以实现,人类社会组

织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也是人的本质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人类天生是合群动物必须过共同生

活。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有若干家庭联合起来组成村社,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

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2、城邦是一种至高而广涵的善在家庭和村社阶段,人还不是真正完善的人,只有在城

邦里人的本性才得以体现,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个人价值依赖于城

邦,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5.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一、温和的整体主义二、有限的私有制三、肯定中产阶级

的作用四、推行奴隶制五、主中庸的选举六、倡导法治优先性

6.亚里士多德的贡献西方理性与科学传统的先驱

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似人物

城邦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

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

●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倾向

●为整体主义结构植入了个人主义基因

●法治和自由平等的坚实捍卫者

●奠定公民文化的基础和精神

7.西塞罗●出身骑士,任执政官,捍卫传统。传承斯多派思想,总结罗马国制

度。著《论国》

●国家是人民的事业,突破城邦界限

●强调法律作用

●自然法是正义之源,人类法律之根

●人类自然平等,政治是所有人的政治

8.奥古斯丁是教父学的最高权威,著有《上帝之城》,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神学家,

“原罪论”,“恩典”理论,依据基督教伦理对人的区分而对“地下之城”和“地上之城”区

9.“双城论”

●人之原罪与上帝恩典

●天上之城与地上之城

●国家的工具性

●国家与教会的关系:赋予教会崇高地位,阐述基督教国家观

10.马基雅维利提出拜托神学与道德的束缚

最早将政治归结于权力

最早将政治与道德分开

《君主论》《佛罗伦萨史》

二、政治思想

(一)权力政治观

●人性恶是国家产生根源

●财产因素是国家生活的重要容

●统治权是国家根本问题

●法律与军队是统治权的基础

●政治与道德分离

(二)理想和君主专制

●赞赏罗马政体

●君主专制是最现实政体

●只是临时措施

(三)君主的统治方法

●不受道德约束

●采用各种手段实现目的

●应使人们恐惧

●随时抛弃承诺

11.如何看马基雅弗利主义?

马基雅弗利主义有合理的因素

(1)是为统一意大利服务的,是教君主统一意大利方法,他的爱国精神没人怀疑;

(2)以人的眼光观察政治,从人性、政治现实、历史中引申出政治原则,是近代政治学

说的奠基人;

(3)把政治学变为管理国家的学问;

(4)政治与伦理既有联系,又属两个领域,不能把道德教条机械地搬到政治斗争中来(宋

襄公)有的时候,政治斗争类似军事斗争,阴谋诡计的另一说法是足智多谋、战略战术、兵

不厌诈等。

马基雅弗利主义有严重缺陷或错误,产生过非常恶劣的影响

(1)政治有其道德准则,完全不顾道德的政治是不道德的政治。政治活动和政治斗争中,

有些起码的道德准则不能践踏,否则,人之间与野兽没有区别。a、守信用b、人道主义

c、条约d、其它国家利益

项羽:可以成败论英雄,不可以成败论人格

(2)政治手段与目的不可分割。他割裂了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手段对主体有影响,恶

劣手段会毒化人的心灵。

马丁路德金:手段代表正在形成中的理想,和进行之中的目的,人们无法通过邪恶的手段来

达到美好生活的目的,因为手段是种子,目的是树。

(3)无道德论影响极坏:a、它把肮脏、自私的政治合理化,为专制腐败的、恶劣的统

治者开脱责任,b、为国家的目的很易转变为个人。

12.路德德国一名奥古斯丁教团教士。

路德反对过分吹嘘赎罪券的作用,著有《九十五条论纲》,《论纲》成了改革运动

的信号。《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教会的巴比伦之因》,《论基督徒的自由》被称为

德国改革的三大论著,系统地提出了改革的纲领。其它政治学著作还有:《论世俗权力》

创立了新教,被新教徒奉为基督教的三大伟人之一(保罗、奥古斯丁)新教已发展

为基督教三大支派之一(天主、东正)约占基督教徒总数的三分之一,三亿二千万。

路德政治思想

○反对救赎理论

○因信得救

○否定教会中介

○主廉价的民族教会

○两个政府理论

○主君主制

13.加尔文法国巴黎

加尔文政治思想

○预定论

○取消教皇与主教

○建立的教会组织

○教俗权界分明

○主贵族制

14.布丹让·布丹(1530-1596)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当选过全国三级会议第三等级的

代表。主要政治学著作是《国家论六卷》(1576年发表)

主要政治思想

(一)国家理论

○历史国家观(接受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家庭是国家的基础(代表公私两大领域)

○国家和社会之上有神法和自然法的权威

○公民分等级,对主权者有忠诚和服从的义务

○国家目的是保护物质和非物质的需要(福利、秩序、道德)

(二)主权理论

○主权是国家的本质

“一个国家就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一个合法政

府”

○主权具有绝对性和永久性

主权者可以绝对地和完全地支配人们的财富、生命以及整个国家的权力,如果是有限制

的权力,就不是主权权力。(群众组织权力就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的)

○立法权最为重要

○主权之上有神法和自然法

○主权不得侵犯财产权

主权也有一个界限,即它受神法和自然法的限制。神法和自然法是无形的东西,它要求

主权者不得侵犯个人自由、私有财产和家庭。

(三)整体理论

○以权力的归属方式划分国家形式

○以权力的行使方式划分政府形式

○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

○国家兴衰的自然原因

主世袭君主制。他认为政治社会的目的在于秩序,只有把国家权力交给一个人,才能保

持这种秩序。因此,他反对任何形式的人民权力和议会权力。也反对波得比阿的混合政体主。

15.斯宾诺莎

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神学政治论》《伦理学》

怀疑《圣经》,运用历史方法研究

唯物思想家,无神论者

最早提出思想自由

系统阐释自然权利

16.社会契约论斯宾诺莎认为自然状态是国家学说的前提,经过社会契约论组成社会,

必须放弃部分自然权利,把判断善恶和实施惩罚的权利交给国家掌握,由国家执行。

国家统治权以人们缔结契约时转让的权力为基础有随意发布命之权

在国家中保障个人政治和思想自由

反对君主制,赞美制,倡导贵族制

17.思想自由权(P133)

18.霍布斯一、近代政治学的阐发者“现代人之父”唯物主义者借助几何学建立政治

哲学体系第一人《论公民》《利维坦》

三、主权学说

主权是国家机体的“生命和运动的灵魂”包括立法、和平和决定战争、统帅军队、任免

官吏、征税、审判等等权力。主权强大而广泛、主权至高无上、主权不可分割、主权不可转

让、国家权力的专制性

四、政体理论

君主政体、贵族政体与政体

君主政体最好

三种政体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权力行使的方式不同,保卫和平和安全的便利程度不同

反对法治,拒绝分权

极端的专制主义

五、人民的权利与主权者的义务

自由必须遵守法律

首次倡导经济自由

自我保存是基本权利

主权者义务:保护好政治权力

维护人民的私有财产权

依据法律和平等原则统治

19.洛克

一、发扬近代自由与宪政传统

诉诸理性为政治理念之根基

美法革命的理论资源

《论宽容》《政府论》

二、清理和反思当时的政治思想

批判保皇派(菲尔麦)的君权神授和父权论

倡导政教分离

系统阐释信仰自由

反思霍布斯的绝对主义的君主专制

三、自然权利学说

自然状态是“自由”状态

财产权是最基本的自然权利

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四、政府起源与目的

政府由契约产生

政府权力的工具性

政府最重大的目的是保护财产

政府的委托性导致政府权力的有限性,使得人民的革命权得以产生。

20.思考题

霍布斯与洛克思想的异同点

相同点

时代背景、国家起源、自然法、自然权利等

不同点

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主权学说、政体理论、政府目的、法治观念、分权主、革命权

问题、哲学立场等

21.孟德斯鸠

○波尔多科学院院士

○出版《波斯人信札》,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

○游历欧洲,长居英国

○归国后思考法国现实

○《罗马盛衰原因论》

○《论法的精神》

二、政体理论

●政体划分的标准是权力行使方式和掌权人数

●政体分为三种

政体→品德

政体贵族政体→节制

政体君主政体→荣誉

专制政体→恐怖

●政体受政体原则引导

●政体令人向往,但君主政体最可取

●以中间权力防止专制:贵族、教会和法院

三、分权制衡理论

◎发展洛克的分权理论

◎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

◎三种权力间制约与平衡

立法机关分贵族院与平民院,受行政机关否决权制约,何时召集由行政机关决定

行政机关为执行机关,可以通过反对权参加立法,有权阻止立法机关的专断

司法机关对立法和行政机关有违宪监督权

四、政治自由与宪政理论

○反专制、保自由是在线索

○自由是无价之宝,不能买卖

○人身自由是前提,言论自由是标志,财产自由是基础

○三权分立是政治自由的保障

○法律引导国家走向自由,宪法则提供制度保证

五、地位与影响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

☉国家与法理论的奠基人

☉历史主义、经验与实证的研究方法

☉对法美革命影响巨大

☉分权与制衡理论是近代政治思想的精髓

22.卢梭●小资产阶级思想家

●激进的主义者

●幼年生活动荡

●《论科学与艺术》成名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爱弥尔》《社会契约论》《忏悔录》《对话录》《暇思录》

一、平等理论

☉平等思想是政治思想的核心

☉批判封建特权制度

☉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

☉平等的辩证之法

☉平等的三个层次

生而平等

财产占有尽可能平等

法律面前权利平等

二、社会契约论与国家学说

◆“服从自己本人”:社会契约论最大的特点

◆社会契约论的两面孔

◆努力调和自由与服从

◆公意理论的提出(众议与公意)

◆国家是一个道德整体

◆卢梭社会契约的在矛盾

国家权威VS个人自由

三、公意与人权学说

□公意:理性剃刀下的完美意志

□公意的困境

□人民是主权者

主权神圣、不可转移、不可分割、不可代表

□公民权利:主权的界限

四、自由与理论

◎自由:政治权利的优先原则

◎公意与人权为保障自由服务

◎从政治到社会

◎直接优于间接

◎政府的理想

五、法治思想

◎法律是国家的动力

◎法律是公意行为

◎立法者是全体人民

◎法律的目的在于人民全体最大的幸福

◎法律划分为四类

政治法、民法、刑法、风俗与舆论

◎政府是法律的执行机关

六、卢梭的影响

●卢梭思想的在矛盾

感性与理性

悲观主义与乐观理想

追求现代与崇尚自然

●美、法革命的福音书

●德国思想界的精神之师

●影响中国思想进程

23.黑格尔

一、生平与著作

●1770-1831

●德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

●出身税务官家庭

●18岁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神学与哲学

●先后任教于耶拿大学、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

●柏林大学校长

●年轻时拥护革命,老年时转向保守,赞美君主专制

●《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原理》

二、法哲学体系

绝对观念

逻辑阶段自然阶段精神阶段

主观精神客观精神绝对精神

抽象法道德伦理

家庭市民社会国家

三、从市民社会到国家

◆市民社会包括三环节:需要体系、司法、警察和公会

◆市民社会是特殊性的集合,无力解决社会矛盾

◆市民社会是伦理精神发展的中介,国家是发展必然

◆国家是最高阶段,高于且优于市民社会

◆国家的目的在于普遍利益,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国家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国家高于个人和社会

◆个人必须服从国家,个人价值只有在国家中才能实现

四、君主立宪主

●一种最合乎理性和时代精神的政治制度

○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王权

●强调国家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崇尚王权,贬低立法权

24.康德

二、伦理学说

◆道德不是建立在经验上,也不是幸福或快乐上

◆真正的道德是“善良意志”的体现

◆人的行为不能根据个人意志,而要遵守“道德法则”

◆道德法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也叫“绝对命令”

◆人是目的,而不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人愈自由就愈能遵循道德法则行动,道德就愈发展;一个人愈按道德法则行动,道德

愈发展,人就愈加自由

◆道德是在而自觉的,而法律是外在而强制的

三、国家学说

●契约是国家建立的基础,但国家并不真实存在

●国家是抽象“绝对命令”要求的结果,而非人的需要产物

●国家权力源自公民的自由意志

●国家的目的并非是公民幸福,而是维护法律秩序

●人民对国家统治只有服从义务,没有反抗权利

●坚持整体主义国家观

●权力行使重于政体形式,注重分权制衡,反对人治

●将制国家作为理想目标推致彼岸世界

四、永久和平思想

●永久和平是政治的最高目标和道德善

●永久和平是人类的目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反对战争,追求和平

●和平的实现不能靠弱肉强食,而是各国平等携手建立国家联盟

25.边沁

英国法学家、改革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著作有《政府片论》等

一、功利原则

个人利益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动因,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根本道德原则

把社会原为个人,来消解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矛盾

通过快乐和痛苦的计算,使过去政治理论中的各种虚构失去作用,且可衡量出

政府的立法效果

最大幸福原则是衡量国家法律和制度好坏的根本价值标准

二、政府理论

对自然法学和社会契约理论进行批判;国家和社会的产生源于人民的服从习惯

政府活动和立法的目的(最大幸福原则)具体化为四个目标:生存、富裕、安

全和平等

政府和法律作用不可缺少,是必要的祸害

政府的权力是否受限是自由和专制政府的主要区别

三、对现存制度的批判和改革主

强调对现存制度进行自由批判的重要性

主废除英国上议院,只保留代表民意的下议院

主立法、司法改革

评价

1.缺陷:

反映18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幸福观念

无视阶级冲突在国家起源中的作用

2.积极:

功利主义考查和解释政治问题,功利主义思想创始人,开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思潮先河

政治原则和改革建议是当时社会的进步要求

26.密尔

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19世纪自由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著作有《论自由》、《代议

制政府》等

一、功利思想

快乐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还有质的不同

追求个人快乐虽是人的本性,但要限制无限企求,必要时为他人和社会利益可以牺牲自

我利益

真正保障功利原则的实现主要依靠部制裁

二、自由思想

自由存在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中;合理划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权力界限(原则:无害他

人利益、有害他人利益)

思想言论自由的必要性:反对暴政的保证、认识和获得真理的重要途径

个人自由的意义: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有利于人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反对政府干涉个人自由,特别是对贸易自由的干涉

三、代议制政府理论

社会利益的总和作为评价政府形式的标准

促进社会普遍精神上的进步程度

将现有道德等积极价值组织起来

代议制政府是主权或最高支配权力属于社会整个集体的政府,优越性是通过鼓励公民参

与公共事务和职务,提高智力和道德水平,造就积极性格

代议制政府的实现受社会条件的限制

代议制政府的弊病:议会的无知和无能、“多数的暴虐”倾向

代议制政府的改革:官僚制、议会中保持一种对抗职能

名词解释:社会有机体论

人类社会是具有生命发展、功能分化和结构复杂化的有机体

社会和生物体一样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

人类社会的进化是朝着更大程度的相互依赖和更大程度的个体化方向发展的

评价:社会比作生物体的矛盾、唯心史观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21:30: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66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