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3-01-03 20:31:05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3日发(作者:jail)

关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

摘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词以其抒情的表

达和入木三分的情感广为流传,本文将站在现代的立场上,对这两句词进行别

样的新旧赏析,以及对它的现代应用,其中包括意译、谐音和替词三种方式的

运用做出归纳和分析。最后简要论述了柳词雅俗共赏的特性。

关键词:柳永;爱情;现代;应用

自古以来,柳永的《蝶恋花》以其浓重的笔触及入木三分的情感而为

世人广为流传。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此词中无疑是全词

之睛,通篇之醒策,从词面上直译是表达词人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

悴的誓言。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更迭以及大环境变化的影响,“衣带渐宽终

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保存其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因其高度的概括性和感

发力量给现代人以诸多启示,被时代借助各种形式赋予了新的意义和用法。本

文在搜集大量语料后,旨在探讨词句的别样赏析及有关现代应用。

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原解探析

《蝶恋花》(又名《凤栖梧》)的词人柳永一生坎坷,仕途不畅,在

风雨飘摇中度过他辛酸的一生。柳永虽经历宦海沉浮,但他日后浪迹青楼的疏

狂生活为其感情的宣泄与抒发找到了出口。柳永本质上是个视“情”为生命第

一追求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深切表现了他在离别情人

后挥之不去、难以自拔的缠绵情思,此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

人而寝食难安,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三字更是折射出柳永对爱情的忠

贞与专注,感情真挚而强烈。

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中,我们先将眼光投注到

“衣带”二字,这是词人将一己之愁绪影射于客观物象中,使物皆著我之色彩,

此“衣带”作为烘托感情的借代物,早在敦煌写本的唐诗未署作者姓名的《奉

答》“红妆夜夜不曹干,衣带朝朝渐觉宽。形容只今消痰尽,君来笑作去时

看。”已经出现,后化用于《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相去日已远,衣

带日已缓”,南朝乐府《读曲歌》中亦有“欲知相忆时,但看裙带缓几许”的

记载。柳永这条承袭汉唐的“衣带”,不仅继承了传统,又体现了词句中出自

对生活本身的巧思和提炼,自出机智,巧于熔铸。

另外,众人普遍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为象征爱

情的代表名句,但由于当时柳永所处的妓院的创作环境,这也曾为多人所质疑,

也有人认为这样一个徘徊于花街柳巷的风流才子,充其量装饰下门面也只会写

一些无病呻吟的轻佻文字。实则不然,摒弃现代人的思想偏见和狭隘主观心理,

当时柳永对歌姬琴棋书画全面才艺的欣赏以及“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的情结使他们产生的是惺惺相惜的情感,而非功利主义或肉欲相关的有

色情感,这使其中的“爱”与“被爱”得到简化和统一,剩下的即是理解、同

情以及劫后余生的风雨同舟。这让我想到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先生所说“人间

不介于天堂与地狱之间,人间既是天堂,也是地狱,当我们心里充满爱的时候,

我们就身处在天堂,而当我们心里怀着恨的时候,我们就住在了地狱。”生命

取决于自己的生命理念与情感节操,柳永是如此,而他创作这两句词的初衷,

即表达对女子的无怨深情,对爱情的执着无悔亦是如此。同时,这两句词决绝

而情深,与屈原“虽九死其犹无悔”,冯延巳的“不辞镜里朱颜瘦”之语相类,

写出人类执着追求的精神,后来成为各种角度的应用与解析的奠基石。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爱情新解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句直白而大胆地表露词人对

爱情的付出与奉献,以更广的范围和更宽泛的视角,从另一个侧面疾呼出女性

对美好爱情的自我追求和价值实现。柳永打破了过去的温柔、娴静、羞涩的

“等待型”女性的常规形象。像我们接触很多的集中描写女性“闺怨”的诗词,

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就是个很经典的例子,与诗中女子或悲悼,或悔恨,或失

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柳永超越自身站在全面人性的

立场上,表现出先进的人道主义女性观,突破正统思想的局限,以深沉的旋律

去敲打世人的灵魂,呼唤被封建礼教压抑的人性和个性解放,这是对传统思想

和封建道德的反叛。在追逐挚爱的道路上勇敢、自信的新女性形象呼之欲出。

而柳永其他作品,如《看花回》的“红颜成白发,极品何为”也蕴含了这一方

面的深意。

立足于现代视角,且将此两句词放于当今社会,着实是对现当代社会

男女爱情婚姻的巨大讽刺。在拜金主义相对盛行的今天,爱情也或多或少被赋

予了功利的影子。存在着严重“先天不足”的门当户对的爱情模式甚嚣尘上。

“衣带渐宽人憔悴”固然惹人怜惜,但现实的重重壁垒阻挠着无私、伟大、纯

洁的爱情的生长,“爱情的结合就是两人所属所有社会关系的结合”此观念在

现代人思想里根深蒂固,社会地位的不平等直接导致爱情中的投入与回报不成

正比,“为伊消得人憔悴”如此专注坚贞的爱情是否也很难寻觅了?而即使

“望眼欲穿”,“衣带渐宽”,那似乎也只得是“悠悠我心”,“无处安放”

了。

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现代应用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语言应用也日趋丰富和

饱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自然

被许多有心人以各种方式加以改编和利用,本文如下进行了相关梳理和概括。

(一)意译。

柳永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体现出对爱情的执着,

后被引申为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谈到“古人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

界,被他用来形容“第二境界”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来比喻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大学问,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

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映

射出叩打学门的上下求索,攀登书山的以勤为径,泛舟学海以苦作舟的坚韧、

勤奋,这样才得以领悟到学问里“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奇妙意

境。

另外,仕途的坎坷令柳永“沉溺”于红粉朱楼,青蛾画船之中,但在

旁人的鄙夷中,他却从中找到了自我价值和生命的真谛,获取了自由,回归到

了自己热爱的生活轨迹,坚持不懈地再妓馆固守他的真情世界,发出了“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叹,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现在的人们,

尤其是许多青年学生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路始于脚下,而我们必须以果敢

的信念对所走之路痴执不懈。曾有人说过“自己选的路,跪着也要走完。”在

这个过程中,从心理到生理,精神上的犹豫迷茫,现实中的客观阻力都会横档

于前,不可避免,而经此磨练的阶段,自能苦尽甘来,理想得偿。毕竟梦想的

起航与人生追求的实现是以很多东西的牺牲为代价的。词句中的“伊”喻指美

好的女子,这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常常暗喻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信念。目

标固然可大可小,可近可远。而此被引用到现代,就产生别样趣味。举一个形

象的例子来谈,“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现今常用于女子减肥,

“爱美乃人之天性”,社会审美取向的变迁以及女子对自我关注的程度加强影

响着社会各种风气的变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句用于此

之上既符合词句的文化特指,部分词语如“衣带”、“渐宽”等也与“减肥”

话题起到了彼此呼应的效果。而意译也运用于社会其他各个方面,各个行业。

从情感追求的经历到教学生涯的奉献,从商务贸易的谈判到政治外交的会晤,

皆可涵盖“终不悔”的挚诚与“消得人憔悴”的付出。

(二)谐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除了在其意译上被用于做学问,

实现目标等方面外,还在其读法上为现代人所创新利用。例如,有一个服装品

牌叫做“为伊”,取自“为伊消得人憔悴”,不仅在意译上体现了人们对该种

品牌服装的认同和喜爱,同时“为伊”也是“唯一”的谐音,表明改品牌已成

为顾客的唯一选择,他又是“为衣”的谐音,说明品牌性质,使顾客牢记于心,

印象深刻。另外,这两句诗通过谐音的改变,同时也应用到其他方面。据传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可翻为“伊逮贱官总不会,唯一晓得愣

敲碎。”用以暗讽城管只会敲劳动者的东西而缺乏为劳动者服务的真心与意识。

谐音作为一种方式间接或变相地应用于流传性很广的新词或名句上,

赋予其新的内涵,产生新的解释,也可产生委婉地对一些现象进行暗讽、宣传

和扩大影响面的效果。广为人知而又朗朗上口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

人憔悴”则恰好成为了首选。

(三)替词。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所替代的词主要落在“伊”上,

社会文化的革新以及社会层次的多样性促进诗句意义的发展。替词方式主要分

为隐性和显性两种。隐性即换意不换词。如由于受到美国伊拉克战争的影响,

“为伊消得人憔悴”变为“为‘伊’消得人憔悴”,且成为美国政治、外交与

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真实写照。外部伊拉克问题成为了美国内部社会保障计划改

革失败,“布什军团”遭遇的解体危机,美国反恐疲劳性恶性循环的导火索。

一句“为‘伊’消得人憔悴”,道出美国问题的症结所在,生动再现美国社会

不稳定的处境,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而显性替词则是换意又换词,将“伊”直接转化为当今社会最受人们

关注的方面,如“名”、“钱”等字,又一定程度上暗讽了社会拜金主义等不

良风气的蔓延,批判了现代人为争功利而忽视生活价值本身的思想,呼吁人们

道德情操的回归。

通过上述三种方式,词句的字词、词音等均发生了一定变化,但除了

个别特例以外,词句的改编依然建立在词句愿意的基础之上,皆来自奉献与付

出的精神。美国评论家卡尔在《现代与现代主义》一书中宣称“新的语言决定

着艺术形式革新的方向。”他以为“语言一旦变成焦点,便直接波及声音、格

调和叙述等问题,叙述形式必定会自行发生变化。”“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

消得人憔悴”自是体现这个道理。

四、结语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所以从古至今应用如此普遍,

不仅因为它较强的启示性和较广的覆盖面,也折射出柳永本人词作中雅俗共赏

的特性。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词以其通俗性在市民阶层有

广泛影响,而观其语言与表达的思想情感,又是通俗之中复见“典雅”,又用

平常语,即很浅显易懂而不晦涩的话来阐释其独到之处,雅俗相融,彼此互见。

柳词中通俗的作品,自有其时代的意义。雅,固然可以为美;俗,也可以为美。

[4]而且,柳词的“俗”有两个层次之分,直接的如用当众流行之话语,间接者

则在于化用前人之诗或典而出之以明白流畅之语言,就后者而言,实则“俗表

雅里”。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则兼具两者性质。所以,若

其流传概为“俗”字,那这“俗”却是有“超越雅俗”之一面,不能纯以浅俗

观之。

从口头传唱度到书面运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皆

流行于众人之间,成为人们表达情感、调侃他人、讽刺社会或传达文化的一种

渠道。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带来的文化元素、新颖思潮的叠加、交错,诗

句在其独特的内涵意蕴之上也铺开在社会其他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给人们的

社会文化带来明亮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彭树欣.析柳永《蝶恋花》对生命的哀怨[J].鉴赏者文学教育,2007年11

月。

[2]章国华.柳永—一种凄美维度的解读[J].教学大参考—教海拾贝.2004年7

月。

[3]黄邵英.论柳永歌词的精神特质[J].文艺评论.2007年5月。

[4]杜若鸿.柳永及其词之论衡[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12-01.P.133。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20:31: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64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almost lover歌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