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磁卡
磁卡是在一张塑料片上均匀地涂布上一层磁性微粒材料制成的。刚生
产出来的磁卡上面的磁性微粒是不显磁性的,这样的磁卡就象一张白纸,
人们通过控制设备让磁卡穿过纪录磁头,磁卡上的磁性微粒就被磁化。磁
卡被磁化之后,卡片上就留下和电流变化规律相同的磁性,此时的磁卡也
就纪录下了电流送来的信息,从而有了它自己的身份。我们用银行卡消费
的过程就是刷卡机的纪录磁头读取和重新磁化卡片的过程。
二、IC卡
IC卡(IntegratedCircuitCard)/(SmartCard)。IC卡的主体是一块
塑料片,通常还印有各种图案、文字和号码,称为“基片”,在“基片”的
固定位置上嵌装一种特定的IC芯片,这个芯片就是从外形上区分磁卡和
IC卡的最好方法,根据嵌装的芯片不同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IC卡。目前
主要有PHILIPS的Mifare系列卡。
IC卡按使用方法又可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射频卡)。接
触式IC卡是将卡插入卡座后,卡片通过留在在塑料卡外面的一块含有电路
腿的接触片与外界交换信息。我们平时使用的电话卡就属于这种类型。非
接触式IC卡是通过电磁波与外界交换信息,它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外界设
备向IC卡发一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协振电路,其频率与发射的频
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协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
电荷,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就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
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公交车上使用的月票
就是这种卡。
磁卡、IC卡、ID卡、CPU卡
—2—
我国第二代身份证采用的是最新的IC卡技术,它不仅可以非接触使用,还
可以接触式机读,成功的把接触式的安全性、保密性和非接触式的方便、
快捷结合在了一起。
相对于磁卡,IC卡的信息是储存在芯片内的,这样使它不容易受到干
扰和损毁,使用寿命更长;同时芯片的信息容量也大大高于磁卡,在储存
个人资料上更有优势。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造价较高,另外,相对磁
卡来说损坏或丢失后补办不易。
2008年,德国研究员亨里克〃普洛茨和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计算机科学
在读博士卡尔斯滕〃诺尔就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最先利用电脑成功
破解了恩智浦半导体的Mifare经典芯片(简称MI芯片)的安全算法。
IC卡政府推广CPU卡
“有效防范Mifare算法破解的根本解决方案就是升级改造现有IC卡系
统,并逐步将逻辑加密卡替换为CPU卡。”据潘教授介绍。相比逻辑加密卡,
虽然CPU卡出现的时间较晚,但因为CPU卡拥有独立的CPU处理器和芯片
操作系统,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数据安全性更高、应用更加灵活、
应用能力更多。”“目前,欧洲各国的银行卡都是采用CPU技术,至今未出
现被破解和攻击等恶性事件,充分说明了CPU卡的优势所在。”
IC卡通常可分为存储卡、加密卡和智能卡三类,存储卡是可以直接对
其进行读、写操作的存储器,加密卡是在存储卡的基础上增加了读、写加
密功能,对加密卡进行操作时,必须首先核对卡中的密码,密码正确才能
进行正常操作;智能卡则带有微处理器(CPU),同时也称作CPU卡。
CPU卡又叫智能卡,卡内具有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
—3—
程序存储器(ROM)、数据存储器(EEPROM)以及片内操作系统(COS)。
ID卡全称身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Card),是一种不可写入的感应卡,
含固定的编号,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格式、美国HID、TI、MOTOROLA
等各类ID卡。
二、为什么IC卡要做初始化(即加密)工作,而ID卡不用?
1、IC卡在使用时,必须要先通过IC卡与读写设备间特有的双向密钥认证
后,才能进行相关工作,从而使整个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保障。所以,就
必须对出厂的IC卡进行初始化(即加密),目的是在出厂后的IC卡内生成
不可破解的一卡通系统密钥,以保证一卡通系统的安全发放机制。
2、IC卡初始化加密后,交给用户使用时,客户通过IC卡发行系统,又将
各用户卡生成自己系统的专用密钥。
这样,就保证了在其它用户系统发行的用户卡不能在该系统使用,保证了
系统的专一性,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安全使用机制。
3、ID卡与磁卡一样,都仅仅使用了“卡的号码”而已,卡内除了卡号外,
无任何保密功能,其“卡号”是公开、裸露的。所以说ID卡就是“感应式磁
卡”,也就根本谈不上需要还是不需要初始化的问题。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18:0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57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