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错觉

更新时间:2023-01-03 18:00:12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3日发(作者:格式)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希措哲学家和教育家柏拉图的学生,

亚历山大的老师。他总结了泰勒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结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

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对西方文

化、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散见于他的《伦理学》和

《政治学》等著作中。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①论三种灵魂与三种教育

以其哲学观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构建了他的灵魂论。他认为人有三种灵魂:理性灵魂、

非理性灵魂和植物性灵魂。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思维、理解、判断等方面,是灵魂的理智

部分,又称为理智灵魂,是最高级的灵魂。非理性灵魂主要表现在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

是灵魂的动物部分,又称为动物灵魂。植物灵魂主要体现在有机体生长、营养、发育等生理

方面,是灵魂的植物部分。动物灵魂是中级的,植物灵魂是最低级的。低级的灵魂含有的质

料多,形式少;高级的灵魂含有的质料少,形式多。人人都具备这三种灵魂,且从出生到成

人依次呈现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理性灵魂。即儿童出生前后主要是身体的发育、生长,

到了稍大一点时就表现出他的本能需求及情感需要,到了成人时才有思维、理解、判断等能

力的出现。在教育上,亚里士多德根据他的灵魂论把教育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体育、德育、

智育。其中体育是基础、智育是最终的目的。他认为,要使人的灵魂得到健康的完善的发展,

必须施于人不同阶段十分恰当的教育和训练。

②论儿童的年龄分期。

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他说“在教育儿童时,我们当然应

该先把功夫用在他们的习惯方面,然后再及于理性方面,我们必须首先训练其身

体,然后启发其理智”。

亚里士多德将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

0一7岁主要是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7一12岁主要进行德行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

14一21岁的教育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理性灵魂与积累知识。

在德、智、体的教育方式上,亚里士多德主张遵循中庸原则。“教育明显应基于三项准

则:中庸、可能的与适当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孩子们应学习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但不能

庸俗化。如:不应该教给他们以任何歪曲身体形象的技术或者是能使他们挣钱的技术。

在亚里士多德的阶段教育理论中,每个阶段的教育内容侧重点不同。

0—7岁的教育:在这一阶段中,亚里士多德注重体育教育。首先,他主张胎教,强调孕

妇的保健问题。婴幼儿阶段的教育,应顺其自然,以孩子的身体发育为主。实践应先于理论,

而身体的训练须在智力训练之前,亚里士多德主张应使孩子得到良好的营养和适当的锻炼。

婴幼儿的体育活动很重要,可以帮他们做一些适合自身的活动进行锻炼。他同时指出,幼儿

的锻炼要适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防止他们过度疲劳。从出生到五岁这一阶段,亚里士多

德反对儿童进行课业学习或强迫的劳作,以便面对他们的身心发育产生消极的影响。既然在

教育方面习惯先于理性,身体先于思想,由此,显然预先应把儿童交给体育教师,这些人能

造就儿童的体质和教给他们身体方面的本领。身体训练,能保证青少年拥有良好的体魄与勇

敢的精神。体育教育可以通过简单的军事操练来进行。但是他坚决主张体育训练要坚持适度

原则,循序渐进,反对以竞技为目标的过度训练,如受训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孩子们的健

康是受到损害的那些幼时曾经是胜利者的人们成人以后建树很少。“运动员的体格对公民的

正常品性以及健康和生育都没有什么好处,过于虚弱的体格同样不好,介于二者之间的体格

最为适宜。”

7-14岁是少年儿童教育阶段。这是一个学习、受教育的最关键时期,是奠定坚实基础的

时期。为使动物灵魂得到良好发展,所以,这一时期要把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目的是把儿

童培养成具有德行的人,“德行就是中道,是对中间的命中”,“不论是从实体上说,还

是从本质上说,德行都是中道,是最高善和极端的正确”。德行是不足与过度的中间。如

勇敢在鲁莽与懦弱的中间;慷慨在浪费和吝音的中间等等。这种德行就需要通过教育的手段

来完成。德育就是要培养人的伦理德行,做到“弃恶从善”,达到习惯的培养和形成。亚

里士多德认为能够培育德行最好的教育即是音乐,其次是绘画和雕刻。

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使学生养成“中庸”适度的道德品质。例如

公正、节制、勇敢等。他认为道德的形成有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智。其中习惯的养成

起关键的作用,因此,进行道德习惯和道德活动的培养,是形成优良品质所不可缺少的。

14—21岁主要是对年轻人进行理智灵魂的培养。这个阶段的教育以沉思活动为主,因为人

的理性灵魂的特点就是思考、理解和判断,这些必须以足够的沉思为基础。人们在闲暇中持

续地沉思,可以领悟人生的幸福和真谛。

14-21岁的青年教育,这一阶段的教育重点就是发展理性,发展智慧,即知识与理性的

训练。主要是对年轻人进行理智灵魂的培养。这个阶段的教育以沉思活动为主,因为人的理

性灵魂的特点就是思考、理解和判断,这些必须以足够的沉思为基础。人们在闲暇中持续地

沉思,可以领悟人生的幸福和真谛。

智育的目的是充分开发人理性灵魂的功能,培养人的理性美德。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

美德”,亚里士多德将其进一步升华到“求知是人类的本性”的高度。使求知识、爱智慧内

化为人的自觉意志。根据他开办的吕克昂学园的学科设置如哲学、逻辑学等来进行推测,他

的智育主要应该是加强对思辩科学与哲学的教育,开发人的理性灵魂,使其智慧和德行达到

崇高和完美的境界。

③论音乐与文雅教育

论音乐于文雅教育。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育是其和谐发展教育的核心,

也是他所划分的情感教育阶段的主要内容。他认为音乐是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智育

的发展,更是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音乐没有功利性,给人以美的享受、道德的熏

陶。他认为,音乐是形成人的性格的一种重要的力量,它不但适宜于在少年时期学习,而且

在各个年龄阶段都需要学习。"幼年阶段学习音乐方面的知识,就可以鉴别音乐的美,并从

中感到乐趣;少年时期学习音乐,有助于体格的锻炼,有助于学业成就的获得;青年时期学习

音乐,是为了欣赏高尚的曲调和旋律。因此,亚里士多德主张必须将音乐纳入教育计划之中。

与智育不同,智育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

际效用,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在闲暇时供

理智的享受。音乐是自由和高贵的学科,可使人心灵娱乐,陶冶性情,且有助于理智的培养。

除了通过音乐来实施道德教育外,还有专门的道德训练。“不能为了参加竞赛而刻苦进行技

术训练,也不能追求惊奇和高超的表演„„应以青少年达到能够欣赏高雅的旋律和节奏的水

平为限。”音乐教育以培育德行为主,因此所选的乐调应该是有助于培养良好品德的乐调。

绘画、雕刻教导他们能欣赏那些表现道德观念的绘画,加强他们对于道德的理解。

亚里士多德主张“文雅教育”。他把学科分为实用和文雅两种,实用学科为实际生活服

务,具有功利性,是不高尚的;文雅学科没有功利性,是专供闲暇和享受用的,是高尚的。

亚里士多德主张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使学生养成“中庸”适度的道德品质。例如

公正、节制、勇敢等。他认为道德的形成有三个因素:天性、习惯、理智。其中习惯的养成

起关键的作用,因此,进行道德习惯和道德活动的培养,是形成优良品质所不可缺少的。

④灵魂说与和谐教育

1.灵魂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要按三个方面来规定灵魂,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

灵魂,相应于植物的、动物的和人的生命。人的灵魂包含两部分,一是非理性灵魂;一是理

性灵魂。灵魂的主要功能是感觉和思考。

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如同一块空无所有的白板,它是感觉的接受器,感觉是灵魂感知

外界事物的一种能力,灵魂借助于感觉器官而感知外界事物。

2.和谐教育以其灵魂说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和谐教育的思想。与灵魂三个组

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他指出,只有通过这种多方面的教

育,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把这种和谐教育的思想与他提出的儿童年龄分期相结合,强调教育应当遵循

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他认为,儿童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儿童成长

的中心不同,因而教育的重点也有所区别。0~7岁为第一个阶段。7~14岁为第二个阶段。14~21

岁为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为理性教育阶段。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

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他首次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的原理。

⑤论自由教育

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提出的自由教育理论。一个人仅

仅把理性用来控制情感还是不够的,还应当追求更高级的东西,即自由思考的生活。这种教

育就是自由教育。

自由教育的对象是人的理性灵魂,人的理性灵魂的功能是沉思。自由教育的实施,要想

达到沉思的效果,需要两个基本条件:(1)闲暇;(2)自由学科。

沉思活动需要充分的闲暇。闲暇并非无所事事,闲暇与沉思相联系。沉思的活动也是一

种有为的活动,他本身既有较高的严肃的价值。

自由学科是自由教育实施的另一个必备条件。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

的的自由学科,才是自由人应当学习的知识。所谓自由学科,包括读写算、体操、哲学、音

乐、绘画等。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由教育是唯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

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机

械的、专业化的训练。

⑥知识论与求知方法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类”的概念。他认为尽管一切知识最初都是要通过感觉的,但感觉

所获得的只是个别的,零碎的知识,只有把这些知识放到“类”里面去,才能够理解这些知

识,才可以获得更高级的知识。

亚里士多德关于知识分“类”的思想在人类思想史和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类

的观念不但独立,还有系统,它可以形成知识的系列和条理性;同时,分类的观念还提供了

寻求知识的方法和条件,增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亚里士多德的求知方法主要有二,一是“下定义”法。二是“三段论”法。如:

大前提:“凡人都是要死的”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所以苏格拉底要死”

亚里士多德关于求知方法的思想,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影响:

一是关于事物变化“目的因”的问题。

二是关于知识的“完备形式”问题。

三是关于知识层次的“划分”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知识都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

一种是高级的知识,一种是低级的知识。

此外,亚里士多德主张教育是国家的职能,学校教育应有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发

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

展理性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

暇。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亚里士多德认

为理性的发展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主张国家应对奴隶主子弟进行公共教育。使他们的身体、

德行和智慧得以和谐地发展。,亚里士多德反对由家长对子女分散地进行教育,即反对家庭

教育,教育是为城邦培养有理性、有德行的公民,为了巩固城邦政治的长治久安,教育是一

个整体,应由城邦统一施行。

亚里士多德还主张将教育立法。他认为,立法者的职务就是通过塑造善良的习惯而是公

民们为善,通过立法——被迫获得善良的习惯——做出善良的行为——发现幸福。生活于这

一城邦中的公民要具有善的德行。“一个城邦要想成为幸福而善良的城邦,那就必须具备节

制、公正、勇敢和坚韧等德行”。

影响: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成就达到了古希腊的最高水平,对以后的西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1、形成了教育上,特别是学校教育对知识的不同看法,在西方这种影响长

达2000多年。

2、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方法在中世纪和经院哲学上为教会教育所利用,成为基督教神

学辩论的重要武器。

3、亚里士多德思想的主要依据是对事物固定本质和规则的认识,是对人理性的认识,

而教会教育的依据和定理则来自于对《圣经》和对教皇神谕的认识,《圣经》和神谕成为教

会教育解释一切事物的基础。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对以后欧洲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所强

调的和谐教育、自由教育和以“普遍性”为基础的求知方法等思想成为西方教育中重要遗产

对中国教育的思考:亚里士多德的阶段教育思想对于当今中国教育的改革也是有很大

的借鉴意义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在学前教育中还分为学前前教

育和学前后教育,这样会大大的提高中国教育的质量。中国教育改革正在进行,以期中国真

正素质教育的到来。

评价:

贡献:1、他所提出的关于人的灵魂三部分自然发展的思想,奠定了其关于依据年龄分期

实施教学的认识论基础,这既是一个教学适应自然的良好开端,也是把教学理论建立在人类

自身发展和教育发展规律之上的初步尝试。

2、他的自然主义教学观对西方自然主义教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自然科学

的研究风气。

3、他继承并发展了苏格拉底以来的主智主义传统,建立了包括自然学科在内的百科全书式

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注重实践的良好措施,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包罗宏富的教育遗产。

4、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体育、德育和智育的划分

5、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的主张

6、著名教育家曹孚所说:“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的思想,教育学和心理学联系的要求,以

及他许多教育的见解,曾给予文艺复兴时代教育学以极大的影响。”

7、是西方艺术课程雏形的先驱,他创建了音乐、戏剧、诗歌、绘画、雕塑、建筑、舞蹈等众

多艺术课程。

8、其思想开创了西方教育史上“教育遵循自然”理论的先河。

总之,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

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他首次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的原理。他认为,在教育上应遵

循事物运动的法则和人的天性,把德、智、体结合起来促使人的多方面发展,并进行了教育

年龄阶段划分的尝试,其思想开创了西方教育史上“教育遵循自然”理论的先河。

批评:作为奴隶主阶级思想家,其思想中体现了阶级局限性。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18:00: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57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短蛸
下一篇:船用管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