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一代·青春10
悦思
酷评
“气球式”社交,认真你就输了
■文/何勇海
95后姑娘刘彬上周末刚参加了
校友群的一场狼人杀“轰趴”,和旁
边一个陌生女孩一见如故,玩游戏
的间隙里聊兴趣、聊学习、聊感情,
临走前还依依不舍地相互加了微信。
可等回到宿舍,那个不久前还相互
叫“宝贝”的微信名便从未点开,两
人如同平行线再无交集。这关系,
颇像气球,容易吹起,也容易泄气,
戳一下就破裂,美丽却不长久。这
种“气球式”社交,在当下的年轻人
社交中颇为常见。
“气球式”社交的确越来越多地
流行于年轻人中间,大家仅因共同参加一场婚
礼、一次培训、一场比赛、一次旅行等等,就
迅速熟络起来,互加微信或QQ,共建交流分享
群,在短期内聊得火热。大家各奔东西,回到
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之后,这种“亲密关
系”又迅速冷淡,微信或QQ对话框便从未点开,
交流分享群也沉寂下来,只有偶尔的广告等链
接分享能证明这些群的存在。
“气球式”社交的流行,其实并不奇怪。发
达的互联网给我们催生了一个“泛社交时代”,
尤其是智能手机成为标配之后,我们不再满足
于朋友、同事、同学、老乡间的“熟人社交”,
而是可以进行“泛社交”,广泛接触更多人,将
单调的社交生活过得多姿多彩。
尤其是,随着网络社交平台越来越发达,
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网络社交,不愿进行更多的
现实社交。在社交网络伴随下成长的年轻一代,
尽管可能是网络社交达人,但在现实生活中,
他们中有不少人会感到孤独。然而抗拒孤独又
是人类本能,这种本能又使得宅居
在“网中央”的年轻人还是渴望拥有
“社交同类”的,一旦在现实中碰到
合得来、聊得来的对象,往往就会
建立新的社交关系。
因此,“气球式”社交在网络时
代可以有,很正常。有人可能认为,
这种社交方式比较功利,需要对方
时就交往,不需要对方时就冷淡待
之。实则不然。功利性社交是为达
成某一目的,或从对方身上获得利
益,而产生的社交行为,比如帮助
自己的孩子择校、帮助自己的亲友
求职等等。“气球式”社交仍是“共情性社交”。
“共情性社交”是为获得情感联结、情感
体验,或有共同兴趣,甚至只为打发无聊时光,
而产生的社交行为。比如两个年轻人参加同一
活动,都是独自前往,有点尴尬,便迅速结为
好友,这就是一种情感需要。回归各自生活后,
两人没有必要的事情交流,也就没有维护关系
的需求。社交时不用太走心,日后不需花心思
维护这段关系,岂不是很轻松?
因此,对“气球式”社交太过认真,你就
输了。不过,我们可以有“气球式”社交,也
必须有感情很深厚、关系很牢固的社交,这才
是最全面、最正常的社交生态。研究幸福感的
科研人员发现,最具幸福感的人的共同之处,
在于始终保持着积极长久且具有支持性的社会
交往。我们在进行“气球式”社交之时,更要
放慢关系膨胀的速度,追求长久而美好的社交
关系。
(编辑邢多多1048572239@)
Copyright©博看网htsR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17:42: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56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