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与报告

更新时间:2023-01-03 15:37:2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3日发(作者:如何全身美白)

E C F A R ̄代台湾石斑鱼的春天?

口文/图本刊撰稿人刘庆升

6月2 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

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

江丙坤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

作框架协议》(EcFA),在中国大陆同意

对台湾降税之早期收获产品清单中包含

539项原产于台湾的产品,台湾石斑鱼

位列其中。

9月12日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

议正式生效的,根据ECFA附件1的规

定,货物贸易早期收获计划将在201 1年

1月1日正式实施。按计划台湾石斑鱼

届时进入内地课税将从2009年的10.5%

降为5%, ̄112012年1月1日降至零关税。

ECFA签订之后,台湾石斑鱼业者

已经在摩拳擦掌,准备抢夺内地市场这

块肥肉;相比之下内地业者却表现了充

分的淡定,很多人甚至表示不是很清楚

具体内容。那么协议正式生效之后,到

底会对两地的石斑鱼产业会带来哪些影

响?内地石斑鱼产业是否已经具备了面

对“石斑鱼王国”挑战时淡定的资本?

苗种仅存技术优势

中国大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

进行石斑鱼的养殖,很长一段时期内养

▲近年来内地石斑鱼苗已经能够有较充足的供应

殖规模一直受困于人工苗种繁育技术的

瓶颈,无法实现大的增加。据介绍,该

时期的苗种来源主要依靠自然捕捞以及

台湾、菲律宾等地购买,交易过程非常

复杂,导致鱼苗价格非常昂贵。内地苗

价跟台湾的产地价,最少要有5倍以上

的差价,一尾石斑鱼苗往往要十儿元。

而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到二十一世

纪初期,一些台湾从事海水鱼苗种繁育

的人士开始看到内地石斑鱼苗市场的巨

大商机,陆续来到内地沿海地区。一开

始多在福建沿海地区进行育苗繁育的工

作。而后,海南凭借其环境和气候优势

逐渐获得了更多业者的青睐,到现在已

Microtek后公司刚开始的重心还是会放

在三文鱼,因为这个市场发展还是比较

成熟的,但亚洲地区如东南亚和中国市

场也在我们的战略计划之中。另外我们

也可以和中国的一些做水产疫苗的科研

院所合作,由我们来进行疫苗的商业化

生产和推广。

F^H:如果进入中国市场的话,您

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谭子龙。最大的挑战有几点:养殖

规模和系统化,对疾病包括发病机理的

研究和对市场的开发,怎么把疫苗的效

果显示出来。现在养殖行业的话面临的

疾病很多,养殖环境很复杂,一个疫苗

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健康的养殖管理

包括使用健康的鱼苗、检疫措施、最优

化的饲养、良好的管理技术、疾病监测

(监视与报告)、以及疾病发生时正确的

控制与生物安全措施等,这些要同步进

行才行。

挪威的三文鱼疫苗能够发挥作用,.

与它的养殖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挪威的

三文鱼养殖集约化程度非常高,比较大

的养殖公司只有5-6家。在挪威养殖必

须要有养殖执照,养殖区域和养殖密度

都有严格的规定,因为可能会影响到环

境,要上报政府审查批准才可以。

相比之下中国的水产养殖还是比较

分散和小规模的。我曾经看过广东一个

地方的网箱养殖,网箱底部堆积了一米

多深的淤泥由没有吃掉的饵料杂鱼还有

粪便所造成,在这样的情况下水体的溶

氧和氨氮指标可想而知,如果不从养殖

模式、养殖密良、饲养方法上加以改进

的话,即便是再好的疫苗,也是没有办

法控制住疾病的。但是养殖户就会觉得,

为什么用了疫苗以后还是会发生疾病

呢?所以疫苗的推广也要养殖者意识的

提高和政府的推动才行。臣盈目

35

聚焦

▲龙趸石斑无论苗种还是成品鱼近些年都供不应求

经发展为石斑鱼养殖以及种苗供应的主

要地区之一。

而正是由于这一批台湾业者的一

直推动,加上内地对石斑鱼苗种繁育技

术的持续研究,我国石斑鱼产量增长

迅速。“尽管养殖规模持续增加,但近

年来由于内地石斑人工苗种繁育无论从

规模还是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突破,大

部分品种鱼苗已经能够有充足的供应”,

广东省水生生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王

云新主任表示。

这种供应上的充足从种苗价格的变

化也可看出,以青斑为例,3-4cm的苗

早已降到1-2元/尾,三亚龙胜水产有

限公司的蔡江赐从台湾到海南从事海水

种苗生产已十多年,他表示“目前已经

开始形成了种苗销售到东南亚,甚至台

湾地区,这些地区的成品鱼再返销内地

的格局”。

据介绍,目前全球可完全养殖的石

斑鱼品种约有9种,有8种是由台湾人

领先开发,苗种繁育方面“亲鱼培育、

苗种繁育台湾分工非常精细,供应卵、

仔稚鱼、鱼苗场和育成场都有专门的人

去做,所以往往有独到的技术”,中山统

一饲料有限公司的庄界成总经理介绍。

但在量方面,由于石斑鱼亲鱼培养

往往需要数年,特别是如龙趸等体型很

大的品种,庄界成认为“受去年莫拉克

台风带来的水灾影响,亲鱼流失,这两

三年内岛内苗种可能反而会出现紧缺。”

所以尽管台湾提出了发展亚太地区

▲东星斑等名贵品种在内地养殖不断增加

水产种苗中心的规划,但由于产量有限

加上内地苗种的充足,在目前品质无法

区分开来的现状下,想要在内地市场分

得一杯羹并不容易。

产量倍增只是理论数字

谈到ECFA签署后对内地石斑鱼养

殖产业可能带来的冲击,业界人士多表

示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明显影响。

据相关机构统计,今年1—5月份,

海南省石斑鱼总产量就达2.73万吨,这

个量比2008年台湾1 7387吨的年产量还

多了1万吨,加上广东、广西地区的养殖,

据估计,目前内地的石斑鱼年产量最少

在7-8万吨,总量存在着差距。

显然,台湾虽然被称为“石斑鱼王

国”,但更多是因为其在苗种技术、养

殖技术方面存在优势,但养殖方面受到

气候条件限制,主要集中在屏东、高雄

以及台南地区,养殖模式为池塘养殖,

养殖技术也已经较为成熟,产量增长的

空间其实有限。反观内地养殖地区较广,

养殖模式上有池塘养殖,有网箱养殖,

技术上也存在着不小的提升空间。

那么ECFA签署之后,台湾的石斑

鱼产量究竟会出现多大幅度的上升呢?

据台湾相关机构统计,2008年台湾

水产养殖总面积为57321公顷,其中石

斑鱼养殖面积仅占了1566公顷,占总养

殖面积的2.73%。养殖面积远小于虱目

鱼、吴郭鱼,但是产值却远大上述两个

品种。

为此相关业者已经荐言,是否调整

虱目鱼及吴郭鱼的放养面积,给产值较

高的石斑鱼,再加上ECFA的影响,未

来产量上升已是趋势。庄界成认为有了

一个公平的法规,销路不再成问题后,

养殖户会比较敢去增加养殖。

但是谈及目前一些短时间内产量翻

番的言论,台湾石斑鱼业者陈建志表示

了担忧,他认为首先一些宣传的言论过

度美化市场规模和远景,忽略潜藏的非

关税贸易障碍,以及技术性的管制;其

次,对于养殖者来说一窝蜂地朝单一鱼

种集中,非计划性地疏导养殖计划,容

易造成产生供过于求的危机;最后如果

没有其他的通路或配套措施,市场容易

受少数商人操控,“结果是中间商、贸

易商及活鱼船业者乐观其成、养殖户等

着被宰割。”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养殖

户仍处于观望阶段。

台湾《养鱼世界》郑石勤也告诉笔

者,有了大陆市场,一定会吸引业者增

产,但能增加多少产量,还得看石斑苗

的生产及气候等条件的配合,成倍增长

只是理论上的数字。

商品鱼品质上难以区分

除了产量,台湾的石斑鱼与内地养

殖是否存在品质的区分呢?据石斑鱼苗

种和贸易都有涉及的台湾商人洪宜展介

绍,尽管台湾石斑鱼养殖在技术上存在

优势,亩产往往在6000—7000斤,但在

品质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目前无

论是在香港还是广东市场上基本都不会

存在价格上的区分。

未来两岸贸易更加畅通后,台湾是

否能利用它所具有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品

质优势呢,陈建志认为很难,“虽然台

湾政府希望能提升养殖数量和品质,但

是不代表可以提升

市场价值,因为提

不出具体的方法,

来解决业者所面临

的病毒、水质、养

殖环境恶化等诸多

问题问题。”

此外与内地石

斑鱼养殖现状类似

的是,台湾石斑鱼

主产区,南高雄和

屏东县大多都以1

公顷养殖面积以下

的中小养殖户为主,

管理上很难做到规

范化。

而且尽管台湾

石斑鱼在养殖技术

界成认为,因为通过正式的渠道进入后,

对病毒、药残的检测都会更加容易,产

品的质量就有了保障。这从另外一个方

面来说,反而是提高了对台湾石斑鱼养

殖过程规范化的要求。

而据陈建志介绍:“过去曾发生数

究疫苗,但目前为止一直没有成果。

而内地方面同样也受到这种困扰,

但是“养殖品种太多,造成研究投入少,

很难出成果”王云新表示,目前同样没

有好的方法去防冶此类病害。

此外由于养殖环境的恶化,一些寄

内地养殖地区分布较广,养殖模式上有池塘养殖,

有网箱养殖'技术上也存在着不 、的提升空间二_一_J

与种苗技术相对于大陆都尚存在明显优

势,但是“内地的技术也一直在快速的

进步,台湾的这种优势不断在缩小的”,

在收鱼时常会和养殖户接触,洪宜展对

于这点感受最大,“无论是鱼的品质,还

是养殖的亩产都在提升”。而ECFA实

施之后,对于这种技术传播是否会加快,

台湾的养殖优势不复存在,也是台湾业

者的担心之一。

ECFA带来的机遇和风险并存

据官方统计,近几年台湾养殖石斑

鱼的出口量约7000—8000吨/年,但业

内人士多表示,这些数据并不足为信,

因为在存在关税限制的情况下,“有70—

80%都是通过非正式外销贸易管道”,这

些未经过渔会产销系统的量是难以统计

的,即所谓的台面下的交易。陈建志就

表示,除了气候(水温)限制出口的时

令以及区域之外,出口大陆并没有太多

人为因素的障碍。“ECFA实施后,只是

让这种台面下的贸易正式化。

“这对消费者来说反倒是好事,”庄

次水产品药物残留事件,对台湾石斑鱼

产业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如果台湾产

业因外销中国大陆市场而增加产量,再

有类似事件发生的话,产业所受的伤害

将与产量成正比。”

另据了解,目前应该有超过80%以

上的台湾养殖石斑鱼销往中国大陆及香

港。而通过香港中转再进入内地市场也

是主要途径之一,庄界成就告诉笔者,

台湾的渔船常采用从台湾出发,绕泰国、

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一圈,收到鱼后

集中运到香港,或销售或进入广东市场。

两岸产业存在共同困境

除了未来市场上可能会出现的激烈

竞争,相关人士认为两岸的产业 面临很

多的共同的问题和挑战,如果不能很好

地解决,对两岸的产业都会带来损害。

首当其冲的是病害的问题,石斑鱼

大王戴昆财今年就曾警告,石斑鱼病毒

问题严重,今年鱼苗已减产三成.据了

解,石斑鱼一直受到虹彩病毒及神经坏

死病毒,台湾政府专门为此委托学者研

生虫、细菌性疾病

也频发,不久之前,

海南石斑鱼养殖集

中地之一的万宁港

北,就因病害问题

导致全军覆灭。而

台湾虽然多为池塘

养殖,但高密度养

殖下水环境恶化带

来的危害同样难以

避免。

其次是饵料的

问题,目前内地石

斑鱼养殖几乎都是

使用鲜杂鱼喂养,

庄界成告诉笔者,

“统一虽然在内地也

尝试了进行石斑鱼

饲料的推广,但是一方面由于饲料的适

口性还有待提高,生长速度会稍慢于鲜

杂鱼,另一方面内地的鲜杂鱼的价格相

对台湾要低,所以饲料的使用率还是很

低”,而台湾由于人工河鲜杂鱼价格较

高,饲料的使用率稍高,但是整体上使

用饲料养殖的不会超过40%。

大量使用冰鲜无疑在限制着产业的

发展,同时在进一步加剧水质恶化和病

害的问题。“目前养殖户只看到了生长

速度方面的优势,而忽略了饲料的安全

性和提高成活率的作用”,庄界成指出。

还有市场的1司题,FAO(2009)石

斑鱼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的养殖产量

为75406吨,而目前单单内地都很可能

达到这个量。由于近些年石斑鱼的养殖

效益高于其他养殖品种不少,内地的产

量增长速度很快,如果未来台湾再出现

大幅度的上升,加上“东南亚地区由于

气候优势也在迅猛发展,未来可能会是

强有力的竞争者”,庄界成认为。未来是

否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导致整个产

业受损,也是业界所担心的问题。冒四

37

■■■■■●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15:3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53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www 11mmkk com
下一篇:女校风波
标签:监视与报告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