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宗教歌曲记录
2006年第3期
总第74期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
JOURNALOFFUQINGBRANCHOFFUJIANNORMALUNIVERSITYSumNo.74
明清时期的宗教歌曲记录
李颖
(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摘要:明清时期是宗教歌曲记录的重要时期.佛教歌曲,道教歌曲和西方赞美诗采
用了不同的记录方
法,大量刊行.
关键词:明清;宗教歌曲;iL录
中图分类号:J6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421(2006)03-0045—03
明清时期是宗教歌曲记录的重要时期.随着记录方法的逐渐成熟,为数不少的佛教
歌曲,道教歌曲得以记录下
来.同时,由于中西音乐交流的加深以及世界格局的改变,西方宗教歌曲——赞美
诗集从清朝后期开始大量涌现.
一
佛教歌曲
佛教音乐是佛教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佛教宣传教义,净化身心,专一意念的
重要手段,也是佛法,佛理传
播的重要载体.佛事活动几乎都在音乐的配合之下进行.英国人麦唐纳在其作《印
度文化史》中就指出"四种犬陀经
及三种梵书,都是颂唱的圣经,经辞的音韵都是合音乐的"①.无论是佛教形成之初,
还是佛教传人中国以后,音乐始
终伴随着佛教文化的发展.具体说,佛教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声乐,即佛教歌曲,有
独唱,齐唱,轮唱,齐唱与领唱相
和等不同的方式.就曲调的格式而言,又有赞,偈,咒,白几种,各自的内容,句式,音乐
风格都不尽相同.赞,用于颂赞
佛之公德,多为长短句式的诗,音乐多典雅舒缓,旋律起伏跌宕;偈用于颂扬佛教教
义,句式为四,五,六,七,九言不
定,上下旬相对,常以四句为一段,偈类音乐多数旋律性较强;咒,为密语,真言,句式
不一.曲调活泼;白,有直白,梵
白,道腔白等,类似于散板吟唱.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宗教,在文字,语言上使用的是印度的梵文,曲调具有印度音乐
的风格.传人中国以后的佛
教,为了适应中国文化,在文字,语言,音乐上都进行了中国化的改造.从三国时期的
曹植创作第一首中国式的"赞"
开始,中国风格的佛教歌曲,或利用民间音乐进行改编,或创作新曲,逐渐成为中国
传统文化,传统音乐的一部分.明
清时期刊行的佛教歌曲主要有以下几种: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明成祖朱棣颁布御
制《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
称歌曲》五十卷,通令全国佛教徒习唱.据《双槐岁钞》记载:"自是上(成祖)潜心释
典,作为佛曲,使宫中歌舞之."①成
祖编纂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名称歌曲》,共收佛教歌曲四千五百余首,其中
大量的篇幅都是根据当时流行的南
北曲的曲调来填词的,每一曲的佛曲名下注明相应的南北曲的曲调名称,如《宏法
门》一《普天乐》dE曲),《超三昧》_-
《山坡羊》(南曲).
《大藏榆伽施食仪》:"大藏榆伽施食"也就是"放焰口"的佛事活动.《大藏榆伽施
食仪》即对这种佛事活动的记
载,其中包括"大藏榆伽施食仪歌谱",录入了仪式进行中的佛教歌曲,颂赞词,工尺
谱以及打击乐器的伴奏乐谱一应
俱全.《大藏榆伽施食仪》有清乾隆年间的套印本.
《大悲心忏歌谱》:刊印于清代乾隆年间,与《大藏榆伽施食仪》同属于记录佛事
仪式中的佛教歌谱.
此外,还有清乾隆五十三年(1793年)抄本《七徵歌八环歌曲谱》,1905年顾介庠手
抄《杂意清亡唱念》等.
二道教歌曲
道教音乐是道教在斋醮等仪式上使用的音乐,也称道场音乐.道教音乐在发展过程
中,与我国传统的巫教音乐,
收稿日期:2005—11—10
作者简介:李~(1979--),女,福建福鼎人,集美大学艺术教育学院助教,现为福建师范
大学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2006年5月
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体系,以具有中国特色的宗
教音乐的姿态成为中国传统音乐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音乐大体上可分为"韵腔"和"曲牌"两大类,即声乐和器
乐."韵腔"又有"阳调"和"阴调"
之别,"阳调"是在宗教内部活动中使用的歌曲,其对象是神;"阴调"在宗教外部活动
中使用的歌曲,对象是人.声乐
形式是道教斋醮音乐的主要部分,包括"颂","赞","步虚","偈"等韵曲和独唱,合唱,
吟唱,道白等各种不同的形式.
明正统九年(1444年)颁行的《道藏》第三百三十三册中收录的《玉音法事》是中
国古代第一部词曲兼备的道教歌
曲集.该曲谱原有三卷,记载了唐代到宋代流传的道教赞颂音乐曲谱五十首.《玉音
法事》的记谱法十分奇特,即它的
韵腔是用曲线来记录的,这种特殊的表示法只能体现唱腔的大致走向,而无法代表
确切的音调.唱词则对应在每一
曲线的上方.
明代永乐皇帝朱棣所作的道教经韵《大明御制玄教乐章》是明清时期影响比较大
的道教歌曲集.全书分为三个
乐章:第一乐章《醮坛赞永乐章》,含《迎凤辇》,《天下乐》(过声),《圣贤记》,
《青天歌》,歌颂永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第二乐章《玄天上帝乐章》,赞颂"玄天上帝",记录八首《迎
仙客》及《步步高》,《醉仙喜》;第三
乐章《洪恩灵济真君乐章》,收《迎仙客》八首,通过歌颂灵济真君,号召臣子忠君
爱民,忠于职守.三个乐章共计收录
道教歌曲十四首,其中有不少当时流行的曲牌,如《迎仙客》,《天下乐》等.《大明
御制玄教乐章》的第一,第二乐章都
在唱词的左边用工尺谱记写了曲调,一个字配以一个音.
清抄本《道教赞歌》也是以工尺谱来记录旋律的,但记录样式不同于《大明御制
玄教乐章》.其工尺谱字斜行排列
在相应赞颂词的右边,与词成45.角,并注明了较详细的板眼符号.
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贺龙骧,彭瀚然等人在四川成都二仙庵对蒋元庭编于嘉庆
二十五年(1820年)的《道藏辑
要》加以修订重刊,至光绪三十二年(19o6年)成书,称《重刊道藏辑要》.《重刊道
藏辑要》之《全真正韵》收有全真道常
用的曲目五十六首,每首唱词的右边,并没有记录唱诵经韵的曲调,而是用状声字"
当"和"请"分别表示法器铛子和
镲的伴奏谱,"当"指单击铛子,"请"指单击镣.这种记录称"当请记谱"或"当请板",对
伴奏法器的配合以及基本的节
拍进行规范,但唱诵的曲调全凭道士的口传心授.《全真正韵》不记旋律的做法大
概也与全真道音乐秘密传承的传统
有很大关系.《重刊道藏辑要?全真正韵》是目前所见全真道仅存的道教音乐文献.
明清时期,佛教歌曲和道教歌曲使用的记录方法主要有三种:工尺谱,当请谱和曲
线谱.三种之中,工尺谱使用
最多,如佛教歌曲《大藏瑜伽施食仪歌谱》,《大悲心忏歌谱》,《杂意清亡唱念》,
道教歌曲《大明御制玄教乐章》,《道教
赞歌》等.当请谱和曲线谱都是比较特殊的记录方法.当请谱目前仅见于清末全真
道的典籍《重刊道藏辑要?全真正
韵》之中.用曲线谱记录的实例有道教歌曲集《玉音法事》.《玉音法事》中的曲
线分别记于每一个唱词的下方,唱词和
对应的曲线成一直行从右至左竖排书写,有的曲线下面还附注了小字,可能是用来
表示字腔声韵.在西藏喇嘛教中
也有一种曲线谱,被称为"央移",相传为十四世纪布敦(1290~1364)和他的弟子宗
喀P~,(1357—1419)所创.现见班禅
四世手写的《札什伦布寺密宗下密园乐谱》即为"央移"谱.谱中有黑色藏字和红色
藏字之别,黑色代表经文唱词,红
色是衬字.班禅四世用了一百多种不同的曲线符号来表示音的高低,强弱,装饰音
等.《札什伦布寺密宗下密园乐谱》
中曲线谱的记录样式与《玉音法事》有所不同,曲线谱是按照从左到右的方向横
写的,唱词则对应在曲线的上方或者
右侧.
三赞美诗集
清末的西方传教士倚仗殖民主义的入侵,在中国大规模地展开传教活动.基督教,
天主教,新教等各西方宗教教
派在这一时期编印了大量的赞美诗集.天主教赞美诗集《圣事歌经简要》,基督教
赞美诗集《公赞诗》,新教赞美诗集
《圣山谐歌》,《圣诗谱?附乐法启蒙》以及《颂主诗歌》等是其中代表之作.仅这
五本赞美诗集就分别采用了四种不同
的记谱法.
《圣事歌经简要》刊行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编印者不详.全书收二十三首赞美
诗以及六段经文.这本《圣事歌
经简要》采用了一种中西合璧的唱乐记录方式,即以四线谱记录为主,然后将中国
工尺谱字镶嵌在每一个音符的符
头里面,既可以按照音符在线谱上的位置来读谱,也可以根据工尺谱字来演唱曲调.
歌词记在相应音符的下方,若一
个音符对应多个歌词,就在歌词的下方划上一条横线.
《公赞诗》是四声部合唱的基督教赞美诗集,由伍德儒夫1908年编印成书.《公赞
诗》用五线谱来记录每一首赞
美诗.五线谱也是当时出版的赞美诗集中使用最多的记谱法.
《圣山谐歌》于1858年出版,是用五线谱记录曲调的四声部合唱赞美诗集.这是继
《律吕正义?续编》后用五线谱
第3期李颖:明清时期的宗教歌曲记录
记录歌谱的实例.
《圣诗谱?附乐法启蒙》系英国新教耶稣圣会女传教士狄就烈于1872年编辑出版.
这部赞美诗集由《乐法启蒙》
和赞美诗两部分组成.此书之序称"现在所作的这本书,是详细讲明各理各法,并有
演唱的杂调小曲,又有三百六十
多首圣诗调谱",三百六十多首圣诗调谱以及中国民歌《端阳节》,《凤阳曲》等二
十五首演唱的杂调小曲都是用符号
五线谱来记录的,《乐法启蒙》则介绍了包括符号五线谱在内的西方乐理知识.符
号五线谱的记录与识读的规则类似
五线谱,但符号五线谱的音符以七种不同的形状来代表音附的七个音.这样,音符
的形状和位置都可以作为识谱的
依据.1908年,狄就烈"将老本中的曲子,及演习调,删去约有三分之二","又添若干新
兴的诗调",重刊了有三百六
十余首四声部赞美诗的《圣诗谱》,重刊的《圣诗谱》也是以符号五线谱来记录.
1895年印行的四声部赞美诗集《颂主诗歌》采用了另一种西方的记谱法——梭
发字母谱fr0nicSol—fa】.《颂主
诗歌》中的四百多首赞美诗都是用这种梭发字母谱进行记录的.这种记谱法中音
阶的七个音是以每个音唱名的第一
个字母来表示,是一种首调唱名法体系的乐谱.
实际上,这一时期,并非只有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陆续进行赞美诗集的编辑,出版.中
国的宗教人士也开始加人到
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赞美诗的行列中来.其中,可称得上是中国创作赞美诗曲调的
第一人的便是席胜魔@.据《席胜
魔传》的介绍,1886年席胜魔将他的赞美诗作品加以整理后发行,销量很好,得到了
各地宗教人士的认可.席胜魔创
作的大多数赞诗曲调具有很明显的山西民族的特点.另外,他的赞美诗中也有用外
国赞美诗或中国民歌的现成曲调
来填词完成的作品,比如,用外国赞美诗曲调填词的《耶稣领我海面浪路》以及用
中国民歌《孟姜女》曲调填词的《奉
主差遣》等等.席胜魔创作的赞美诗当时都用五线谱编配了四部和声,编配者不详,
可能是个外国人.
综上观之,明清时期,宗教歌曲——佛教歌曲,道教歌曲,西方赞美诗的记录无论从
数量还是从记录方法看都可
谓是一个丰收的时期.
参考文献:
[1]林培安.佛教梵呗传人东土后的华化和演变【J】.音乐艺术,1998.(3).
[2]陶亚兵.中西音乐交流史稿【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TheRecordofSacredSongsinMing
andQingDynasties
LIYing
(Co~egeofArtEducafion3imeiUniversity,Xiamen,China,361021)
Abstract:TherecordofscaredsongnteredanimportantperiodinMingandQingdynasties.
With
variousmethods,agreatdealBuddhistsongs,Taoistsongsandwesternanthemswererecorde
dand
published.
KeyWords:MingandQingDynasties;SacredSongs;Record
(责任编辑:薛世平)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14:53: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51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