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和

更新时间:2023-01-03 14:51:0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3日发(作者:乳酪是什么)

美国“禁酒令”和北京“禁放令”实施的

效果

一、法律执行的社会学模式

良好的法律需要良好的执行,但是影响法律执行的因素就只有

法律本身的好坏吗?除了立法的技术高超与否,法律所依存的社会环

境更是直接对它的实施效果产生着影响.

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执法是受到众多社会因素之影响的.从

法社会学的角度观察执法,不是从法律是如何规定、从书本上的法,而

是从受到众多社会因素影响的执法的实际过程出发.法律的有关规定

只是影响执法过程的一个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执法力量(人员、装备和技术),执法过程中因

时间、地点和人员的变化而产生的偶然性因素,社会力量对执法的压

力,人际关系(人是社会性动物).这些因素决定了法律结构相同的案

件、同样的犯罪、同样的违法行为,可能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对于法

社会学家来说,执法不是法律逻辑的自然推演,而与执法者的经验密切

相关.正如霍姆斯所说的:法的生命不是逻辑的,而是经验的.[2]

法律的执行离不开社会环境,尤其是民众心理的影响,美国的禁

酒令和北京的禁放令,都向我们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美国禁酒令和北京禁放令颁布的背景和实施初期的效果

(一)美国禁酒令的颁布背景和初期效果

1917年12月18日,美国参众两院将一份关于禁酒的共同决

议案提交各州审议,到1919年1月16日,美国48个州中的36

个州批准了该决议案,从此成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这就是于1920年1月16日正式生效的美国宪法第18条

修正案,也称禁酒令.它实际上起源于此前的禁酒节欲运动,在19世

纪中期,啤酒、烈性酒消费量迅猛增加,纽约、旧金山等地尤为严重.

由此,禁酒节欲运动把酒视为一种危险品,认为它不仅损害身体,而且

乱性,是社会混乱和犯罪的重要起因,因此应当通过法律实施禁酒,让

人们过上一种纯洁高尚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禁酒节欲运动在美

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最终促使宪法第18条修正案的通过.禁酒令

的出台是应了广大民众的要求,得到全国禁酒改良党、基督教妇女禁

酒令、反酒馆联盟等众多团体,以及法学家、社会学家的大力支持.在

实施初期,酒的消费量明显减少,人均年消费至1921年下降到历史最

低点.可以说,实施初期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二)北京禁放令的颁布背景和初期效果

过年时,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俗.但随着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这一传统民俗引发了诸如人身伤害、环境污染、火灾、浪

费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此,北京市于1982年开始出现禁止燃放鞭炮

的呼声,1986年,市政府出台《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暂行规定》,

实行逐步限制,趋于禁止的方针.然而,这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燃放

鞭炮的势头和影响愈加恶劣.1993年,在231件市民来信、数百名人

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议下,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北京市关于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草案)》.草案全文登报,广求民意.虽然仍

有市民是反对禁放的,但支持禁放的呼声占据压倒性优势.1993年10

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全体通过了《北京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的规定》.禁放令同样是应了广大民众的要求而出台,实施伊始,效果

甚佳.

1994年至1997年,《禁放》得到了市民的良好遵守,被视为

北京同类法规中执行最好的一个.几年间,过年期间的火灾、噪音污染

大大减少,因燃放鞭炮而受伤的案例也大为减少.

(三)禁令初期得到良好实施的内在原因

立法,是为了服务于社会生活,法律本身并没有立场.法律所反映

和表达出来的立场,是当时社会环境下占据主流的观点.所以,优秀的

立法者,不会因为伦理、道德的高尚追求或社会目的而脑门一热就出

台了某部法律,他们往往是应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经过调查,

才制定了调整相关社会问题的法律.即使针对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新出

台的法律既回应了某些民众的呼声,又不会立即引起反对者的直接对

抗,颁布伊始实施良好是很正常的.况且,即便是反对者,他们也会用心

观察该项立法对他们的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实际影响.美国禁酒令和北

京禁放令的颁布,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过程也确实彰显出立

法的民主.有此社会背景,是禁令初期得到良好实施的内在原因.

三、美国禁酒令和北京禁放令实施后期的效果

(一)美国禁酒令的后期实施效果

从长期来看,禁酒令并没有减少酒的消费和生产.人均年消费虽

然在1921年降到最低,但1922年就发生反弹,并逐渐趋于平稳.政

府虽然在执行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也没能阻止人们对酒的饮

用.更令人忧心的是,实施禁酒令的另一个目的---减少犯罪,也远远没

有达到.恰相反,禁酒令期间,严重犯罪明显增加,而且犯罪趋于组织化.

甚至买通警察,引发了严重的官员腐败.这也降低了民众对政府

和法律的信任.如果说禁酒令是美国宪法史上的一次高尚实验,那么这

也是美国法律史上最失败的一次.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不只是上述

列举的几项.1931年2月20日,在禁酒令实施12年后,美国国会提

交各州审议宪法第21条修正案,关于废除禁酒令.同年12月5日,

经36个州批准生效.至此,禁酒令成为美国法律史上唯一一条被废止

的修正案.

(二)北京禁放令的后期实施效果

1998年春节,北京一反前几个春节静悄悄的局面,违禁者大量

增加,鞭炮声此起彼伏.之后的几年里,此种情况有增无减,禁放令的执

行效果并不理想.市政府并没有放松对禁放令的执行,与美国禁酒令的

情形相似,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效果甚微.因为燃放鞭炮

而受伤的事故数量,又呈现出攀升之势.总而言之,就是禁令在执行后

期也面临了极大的挑战.我国实施禁放令的,并非只有北京一个城市.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各地的禁放大都时好时坏,或限或废,一直是春节

期间各地政府执法的沉重负担.而实施禁放令的城市,最多上升到282

个,现如今已先后有100多个城市宣布解禁.

(三)禁令实施后期遭遇挑战的内在原因

不论是美国禁酒令,还是北京禁放令,在正式出台之前,虽然都在

社会中经过了广泛的调查和论证,但都最终遭遇了困境.而它们之间最

关键的相似之处,就是都试图改变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我们知道,人

是社会性的动物,日常行为方式并非不可能改变,但改变的原因往往不

是法律,而是教育.这里的教育,必须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尤其指的是:

人在社会生活之中,社会环境对其产生的一点一滴的影响.具体到禁酒

令和禁放令之中,影响人们是否去不喝酒和不放鞭炮的,并不单是法律

允许与否,更重要的是:他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普遍认为,喝酒是活着

的自由的证明,还是喝酒危害极大应当抵制;放鞭炮是年味儿的所在,

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不应摒弃,还是放鞭炮危害极大应当抵制.这种意识

会潜在地影响着每一个人,而且人会选择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尽管有

人会因为法律的禁止而不敢跨越雷池,但有人敢.我们可以看到,在禁

酒、禁放伊始,显然支持的观念在社会中占据上风.而经过一段时间的

体验,有人感到,被禁止喝酒就是被剥夺了自由;也有人感到,真的禁放

之后,这过年的年味儿就淡了太多太多.人们会在日常的交流中表达自

己的想法,越来越多的人结合着禁酒、禁放之后自己的生活体验,认可

了这种新的观点.法律的执行已经失去了原先的社会基础,面临瓶颈是

必然的.

法律实质上是一柄双刃剑.它或由强权者制定,或依靠多数决,但

往往都是体现社会主流观点,因为即使再强大的政权、再强大的统治

者,也依靠民众的支持.杀人狂担任统治者,也得制定杀人行为是恶性

犯罪的法令.但只要人们对一件事物的观点不同,就必然有人会因为立

法而承担不利后果---约束自己的行为或承担法律的制裁.实践出真知,

若不禁酒、禁放,人们也不会真正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类

就是在这样亦步亦趋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人类社会也是在此过程中不

断发展.人们先后支持和反对禁酒、禁放,都是人性的需求的体现.只

不过这样不同的社会基础,对法律的实施产生了影响.

四、正视法律的多变

法律的执行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社会基础能保障其得

到良好的遵守和实施.尤其是涉及到伦理、道德、文化,这些与人们的

价值评判、价值追求有密切关联的领域,如果法律制定时所耐以生存

的社会基础发生了变化,该项法律往往就需要相应地发生变化.但是,

这种法律的多变并不影响法律的尊严,而正是对社会观念的不断调整

或确认,才有效地发挥着法律的价值.而且,法律的宗旨因之得以实现:

服务于社会生活.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14:5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51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白色圣诞节
下一篇:山寨
标签:令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