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理综I卷含答案(物
理)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
(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山东)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
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一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
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A.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B.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C.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答案】D
【解析】由4π
r
S
C
kd
可知,当云母介质抽出时,r
变小,电容
器的电容C变小;因为电容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故U不
变,根据QCU可知,当C减小时,Q减小。再由
U
E
d
,由于U
与d都不变,故电场强度E不变,正确选项:D
【考点】电容器的基本计算。
15.现代质谱仪可用来分析比质子重很多的
离子,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加速电压恒
定。质子在入口处从静止开始被加速电场加速,经匀强磁
场偏转后从出口离开磁场。若某种一价正离子在入口处从
静止开始被同一加速电场加速,为使它经匀强磁场偏转后
仍从同一出口离开磁场,需将磁感应强度增加到原来的
12倍。此离子和质子的质量比约为
A.11B.12C.121D.144
【答案】D
【解析】设质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为1
m、1
q,一价正
离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为2
m、2
q,对于任意粒子,在加速
电场中,由动能定理得:2
1
0
2
qUmv故:
2qU
v
m
①
在磁场中应满足2v
qvBm
r
②
由题意,由于两种粒子从同一入口垂直进入磁场,
从同一出口垂直离开磁场,故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
运动的半径应相同.由①②式联立求解得匀速圆周
运动的半径
12mU
r
Bq
,由于加速电压不变,故
1212
2121
1
1
rBmq
rBmq
其中2112
12BBqq,,可得1
2
1
144
m
m
故一价正离子与质子的质量比约
为144
【考点】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
运动、质谱仪。
16.一含有理想变压器的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阻R
1
,
R
2
和R
3
的阻值分别为3Ω,1Ω,4Ω,○A为理想交流电
流表,U为正弦交流电压源,输出电压的有效值恒定。当
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I;当S闭合时,电流表
的示数为4I.该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为
A.2B.3C.4D.5
【答案】B
【解析】解法一:当S断开时,电路如右
图所示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原线圈两
端电压11
UUIR
得1
3UUI①
根据变压器原副边电压关系:11
22
Un
Un
②
副线圈中的电流:22
2
23
5
UU
I
RR
③
联立①②③得:
2
1
2
3
5
n
UI
nI
④
当S闭合时,电路如右图所示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原线圈两端电压11
4UUIR'=
得1
12UUI'=⑤
根据变压器原副边电压关系:11
22
Un
Un
'
'⑥
副线圈中的电流得:22
2
2
1
UU
I
R
''
'=⑦
联立⑤⑥⑦得
2
1
2
12
4
n
UI
nI
⑧
联立④⑧解得1
2
3
n
n
解法二:设开关S断开前后,变压器的等效电阻为R和R
,
由于变压器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相同,
S闭合前:22
23
()()
I
IRRR
n
,得23
2
RR
R
n
①
S闭合后:22
2
4
(4)'()
I
IRR
n
,得2
2
R
R
n
②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S闭合前:1
U
I
RR
③
S闭合后:1
4
U
I
RR
④
根据以上各式得:
2
1
22
23
1
2
2
1
3
1
=
5
4
3
R
R
nn
RR
R
n
n
解得,3n
【考点】变压器的计算
【难点】由于原边回路有电阻,原线圈两端电压不等于电
源电压
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
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
半径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
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
最小值约为
A.1hB.4hC.8hD.16h
【答案】B
【解析】地球自转周期变小,卫星要与地球保持同步,则
卫星的公转周期也应随之变小,由
2
22
4πMm
Gmr
rT
可得234πr
T
GM
,则卫星离地球的高
度应变小,要实现三颗卫星覆盖全球的目
的,则卫星周期最小时,由数学几何关系
可作右图。
由几何关系得,卫星的轨道半径为2
sin30
R
rR
①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33
12
22
12
rr
TT
,代入题中数据,得
33
22
2
(6.6)
24
Rr
T
②
由①②解得2
4Th
【考点】卫星运行规律;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应用。
30°
R
卫星
卫星
卫星
【难点】做出最小周期时的卫星空间关系图
18.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
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A.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答案】BC
【解析】质点一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施
加恒力后,则该质点的合外力为该恒力。若该恒力方向与
质点原运动方向不共线,则质点做曲线运动,质点速度方
向时刻与恒力方向不同,A错误;若F的方向某一时刻与
质点运动方向垂直,之后质点作曲线运动,力与运动方向
夹角会发生变化,例如平抛运动,B正确;由牛顿第二定
律可知,质点加速度方向与其所受合外力方向相同,C正
确;根据加速度的定义,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速
率变化量不一定相同,D错误。
【考点】牛顿运动定律;力和运动的关系;加速度的定义。
【易错点】B选项易错误地以“匀速圆周运动”作为反例来
推翻结论
19.如图,一光滑的轻滑轮用细绳OO'
悬挂于O点;另一细绳跨过滑轮,其一端悬挂物块a,另
一端系一位于水平粗糙桌面上的物块b.外力F向右上方
拉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若F方向不变,大小在一
定范围内变化,物块b仍始终保持静止,则
A.绳OO'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B.物块b所受到的支持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C.连接a和b的绳的张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D.物块b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答案】BD
【解析】由题意,在F保持方向不变,
大小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物体a、b均
保持静止,各绳角度保持不变;选a受
力分析得,绳的拉力a
Tmg,所以物体
a受到绳的拉力保持不变。由滑轮性
质,滑轮两侧绳的拉力相等,所以b受
到绳的拉力大小、方向均保持不变,
C
选项错误;a、b受
到绳的拉力大小方向均不变,所以OO
的张力不变,
A
选项
错误;对b进行受力分析,并将各力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
向分解,如图所示。由受力平衡得:xx
TfF,yyb
FNTmg。T
和b
mg始终不变,当F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支持力在
一定范围内变化,
B
选项正确;摩擦力也在一定范围内发
g
f
T
x
T
y
N
m
b
T
F
x
F
y
F
生变化,
D
选项正确。
【考点】考查动态平衡分析、力的正交分解和力的平衡方
程。
20.如图,一带负电荷的油滴在匀强电场
中运动,其轨迹在竖直平面(纸面)内,
且相对于过轨迹最低点P的竖直线对称。
忽略空气阻力。由此可知
A.Q点的电势比P点高
B.油滴在Q点的动能比它在P点的大
C.油滴在Q点的电势能比它在P点的大
D.油滴在Q点的加速度大小比它在P点的小
【答案】AB
【解析】由于匀强电场中的电场力和重力都是恒力,所以
合外力为恒力,加速度恒定不变,所以D选项错。由于
油滴轨迹相对于过P的竖直线对称且合外力总是指向轨迹
弯曲内侧,所以油滴所受合外力沿竖直方向,电场力竖直
向上。当油滴得从P点运动到Q时,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
减小,C选项错误;油滴带负电,电势能减小,电势增加,
所以Q点电势高于P点电势,A选项正确;在油滴从P点运
动到Q的过程中,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所以Q点动能
大于P点,B选项正确;所以选AB。
【考点】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曲线运动中物体受力
特点、带电粒子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电势能变化
与电势变化的关系。
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
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
并排行驶,则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
距离为40m
【答案】BD
【解析】甲、乙都沿正方向运动。3st时并排行驶,=30m/sv
甲,
=25m/sv
乙,由vt图可知:0~3s内位移
1
=330m=45m
2
x
甲,
1
=310+25m=52.5m
2
x
乙.故0t时,甲乙相距1
=7.5mxxx
乙甲,即甲在乙
前方7.5m,B正确。0~1s内,
1
=110m=5m
2
x
甲,
1
=110+15m=12.5m
2
x
乙,
2
=7.5mxxx
乙甲
,说明甲、乙初相遇。A、C错误。乙两次相
遇地点之间的距离为=45m5m=40mxxx
甲甲
,所以D正确;
【考点】vt图的解读和位移的计算、追击相遇问题。
【难点】根据位移判断两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关系。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
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
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5分)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
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
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
使用的频率有20Hz、30Hz和40Hz,打出纸带的一部分
如图(b)所示。
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f,需要用实
验数据和其他条件进行推算。
(1)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匀加速下落,利用f和
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B
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打出C点时重
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重物下落的加速度的大小
为________.
(2)已测得s
1
=8.89cm,s
2
=9.50cm,s
3
=10.10cm;当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0m/2s,试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
大小约为其重力的1%。由此推算出f为________Hz.
【答案】⑴12
()
2
f
SS,23
()
2
f
SS,2
31
()
2
f
SS;⑵40
【解析】⑴由于重物匀加速下落,ABCD、、、各相邻点之间
时间间隔相同,因此B点应是从A运动到C的过程的中间时
刻,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可得:B点的速度B
v等于AC段
的平均速度,即12
2B
SS
v
t
由于
1
t
f
,故12
()
2B
f
vSS
同理可得23
()
2C
f
vSS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v
a
t
故
2
2312
31
()()
2
()
1
2
CB
f
SSSS
vv
f
aSS
t
f
①
⑵重物下落的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gmF=ma
阻
②
由已知条件0.01gF=m
阻③
由②③得0.99ga
代入①得:2
31
()
2
f
aSS,代入数据得40Hzf
【考点】利用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处理纸带问题。
23.(10分)现要组装一个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
统,当要求热敏电阻的温度达到或超过60°C时,系统报
警。提供的器材有:热敏电阻,报
警器(内阻很小,流过的电流超过
I
c
时就会报警),电阻箱(最大阻值
为999.9Ω),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
U,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
1
(最大阻值为1000Ω),滑
动变阻器R
2
(最大阻值为2000Ω),单刀双掷开关一个,
导线若干。
在室温下对系统进行调节,已知U约为18V,I
c
约为
10mA;流过报警器的电流超过20mA时,报警器可能损
坏;该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60°C时
阻值为650.0Ω.
(1)在答题卡上完成待调节的报警系统原理电路图的连
线。
(2)在电路中应选用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R
1
”或
“R
2
”)。
(3)按照下列步骤调节此报警系统:
①电路接通前,需将电阻箱调到一定的阻值,根据实
验要求,这一阻值为______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
______(填“a”或“b”)端附近,不能置于另一端的原因是
______。
②将开关向______(填“c”或“d”)端闭合,缓慢移动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______。
(4)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将开关向另一端
闭合,报警系统即可正常使用。
【答案】(1)如图
(2)2
R
(3)①650.0,b,
接通电源后,流过报警器的电流
会超过20mA,报警器可能损坏
②c,报警器开始报警
【解析】①热敏电阻工作温度达到60C时,
报警器报警。故需通过调节电阻箱使其电阻为60C时的热
敏电阻的阻值,即调节到阻值650.0Ω,光使报警器能正
常报警,电路图如上图
②18VU,当通过报警器的电流10mA20mA
c
I,故电路中
总电阻c
U
R
I
,
9001800R,故滑动变阻器选2
R。
③热敏电阻为650.0时,报警器开始报警,模拟热敏电
阻的电阻器阻值也应为650.0为防止通过报警器电流
过大,造成报警器烧坏,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
于b端.
【考点】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及其规格选择、串并
联电路相关计算、等效替代思想
【难点】获取题中信息并转化为解题所需条件、理解电路
设计原理、理解调节电阻箱和滑动变阻器的意义
24.(14分)如图,两固定的绝缘斜面倾角均为θ,上沿
相连。两细金属棒ab(仅标出a端)和cd(仅标出c端)
长度均为L,质量分别为2m和m;用
两根不可伸长的柔软导线将它们连成
闭合回路abdca,并通过固定在斜面上沿的两光滑绝缘小
定滑轮跨放在斜面上,使两金属棒水平。右斜面上存在匀
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已
知两根导线刚好不在磁场中,回路电阻为R,两金属棒与
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已知
金属棒ab匀速下滑。求
(1)作用在金属棒ab上的安培力的大小;
(2)金属棒运动速度的大小。
【答案】(1)sin3cosFmgmg
安
(2)22
(sin3cos)mgR
v
BL
【解析】(1)由ab、cd棒被平行于斜面的导线相连,故ab、
cd速度时时刻刻相等,cd也做匀速直线运动;
选cd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由于cd匀速,其受力平衡,沿斜面方向
受力平衡方程:
cos
cdcd
NG
垂直于斜面方向受力平衡方程:
sin
cdcd
fGT
且cdcd
fN,联立可得:
cossinTmgmg
选a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其沿斜面方向受力平衡:
'sin
abab
TfFG
安
垂直于斜面方向受力平衡:
cos
abab
NG
且abab
fN,T与'T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TT,
联立可得:sin3cosFmgmg
安
①
(2)设感应电动势为E,由电磁感应定律:
EBLv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回路中电流:
EBLv
I
RR
棒中所受的安培力:22BLv
FBIL
R
安
与①联立可得:22
(sin3cos)mgR
v
BL
【考点】物体平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
25.(18分)如图,一轻弹簧原长为2R,其一端固定在
倾角为37°的固定直轨道AC的底端A处,另一端位于直
轨道上B处,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直轨道与一半径为
5
6
R的
光滑圆弧轨道相切于C点,AC=7R,A、B、C、D均在
同一竖直面内。质量为m的小物块P自C点由静止开始
下滑,最低到达E点(未画出),随后P沿轨道被弹回,
最高点到达F点,AF=4R,已知P与直轨道间的动摩擦
因数
1
4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取0sin370.6,0cos370.8)
(1)求P第一次运动到B点时速度的大小。
(2)求P运动到E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3)改变物块P的质量,将P推至E
点,从静止开始释放。已知P自圆弧轨
道的最高点D处水平飞出后,恰好通过
G点。G点在C点左下方,与C点水平
相距
7
2
R、竖直相距R,求P运动到D点
时速度的大小和改变后P的质量。
【答案】(1)2gR(2)12
5
mgR(3)1
3
m
【解析】(1)选P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设P加速度为a,其垂直于斜面方向受力
平衡:cosGN
沿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sinGfma
且fN,可得:
2
sincos
5
aggg
对CB段过程,由22
0
2
t
vvas
代入数据得B点速度:2
B
vgR
(2)P从C点出发,最终静止在F,分析整段过程;
由C到F,重力势能变化量:3sin
P
EmgR①
减少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设E点离B点的距离为xR,从C到F,产热:
cos(72)QmgRxR②
由P
QE,联立①、②解得:1x;
研究P从C点运动到E点过程
重力做功:sin(5)
G
WmgRxR
摩擦力做功:cos(5)
f
WmgRxR
动能变化量:0J
k
E
由动能定理:
Gfk
WWWE
弹
代入得:
12
5
mgR
W
弹
由EW
弹弹,到E点时弹性势能E
弹为
12
5
mgR
。
(3)其几何关系如图可知:
2
3
OQR,
1
2
CQR
由几何关系可得,G点在D左下方,竖直高度差为5
2
R,
水平距离为3R。
设P从D点抛出时速度为0
v,到G点时间为t
其水平位移:0
3Rvt
竖直位移:2
51
22
Rgt
解得:0
35
5
gR
v
研究P从E点到D点过程,设P此时质量为'm,此过程
中:
重力做功:
351
''(6sin)'
210G
WmgRRmgR①
摩擦力做功:
6
''6cos'
5f
WmgRmgR②
弹力做功:
12
'
5
WEmgR
弹弹
③
动能变化量:2
0
1
''0J
2k
Emv
9
'
10
mgR④
由动能定理:''''
Gfk
WWWE
弹
⑤
将①②③④代入⑤,可得:
1
'
3
mm
【考点】物体平衡、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动能定理、
能量守恒定律。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
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
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选题
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
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物理——选修3–3](15分)
(1)(5分)关于热力学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
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
分为0分)
A.气体吸热后温度一定升高
B.对气体做功可以改变其内能
C.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一定放热
D.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E.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状态确定的第三个系统达到热
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达到热平衡
【答案】BDE
【解析】热力学第一定律:UQW,故对气体做功可改变
气体内能,B选项正确;气体吸热为Q,但不确定外界做
功W的情况,故不能确定气体温度变化,A选项错误;理
想气体等压膨胀,0W,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不
变,V增大,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由UQW,气体
过程中一定吸热,C选项错误;由热力学第二定律,D选
项正确;根据平衡性质,E选项正确;
【考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
二定律,热平衡的理解。
【难点】等压膨胀气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气体又对外
做功,所以气体一定吸热。
(2)(10分)在水下气泡内空气的压强大于气泡表面外
侧水的压强,两压强差Δp与气泡半径r之间的关系为
Δp=
2σ
r
,其中σ=0.070N/m.现让水下10m处一半径为0.50
cm的气泡缓慢上升,已知大气压强p
0
=1.0×105Pa,水的
密度ρ=1.0×103kg/m3,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i)求在水下10m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
(ii)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在气泡上升到十分接近水
面时,求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
【答案】水下10m处气泡的压强差是28Pa,气泡在接近水面
时的半径与原来半径之比为32
1。
【解析】(i)由公式
2
P
r
得,3
20.070
Pa=28Pa
510
P
水下10m处气泡的压强差是28Pa。
(ii)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所以在水深10m处
和在接近水面时气泡内温度相同。
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得1122
PVPV①
其中,3
11
4
3
Vr②
3
22
4
3
Vr③
由于气泡内外的压强差远小于水压,气泡内压强可
近似等于对应位置处的水压,所以有
535
1010
110Pa+1101010210Pa=2PPghP④
20
PP⑤
将②③④⑤带入①得,33
0102
44
2
33
PrPr
33
12
2rr
3
2
1
21.3
r
r
【考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难点】当气体内部压强远大于气泡内外压强差时,计算
气体内部压强时可忽略掉压强差,即气体压强等于对应位
置的水压。
34.[物理——选修3–4](15分)
(1)(5分)某同学漂浮在海面上,虽然水面波正平稳地
以1.8m./s的速率向着海滩传播,但他并不向海滩靠近。
该同学发现从第1个波峰到第10个波峰通过身下的时间
间隔为15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
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学科&网
A.水面波是一种机械波
B.该水面波的频率为6Hz
C.该水面波的波长为3m
D.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能
量不会传递出去
E.水面波没有将该同学推向岸边,是因为波传播时振
动的质点并不随波迁移
【答案】ACE
【解析】水面波是一种典型机械波,A对;从第一个波峰
到第十个波峰中经历了九个波形,时间间隔为15秒,所
以其振动周期为
155
ss
93
T,频率为0.6Hz,B错;其波长
5
1.8m/ss
3
vT
3m,C对;波中的质点都上下振动,不随波迁
移,但是能传递能量,D错E对。
【考点】机械波及其特性、波长和波速频率间关系。
(2)(10分)如图,在注满水的游泳池的池
底有一点光源A,它到池边的水平距离为3.0
m。从点光源A射向池边的光线AB与竖直
方向的夹角恰好等于全反射的临界角,水的
折射率为。
(i)求池内的水深;
(ii)一救生员坐在离池边不远处的
高凳上,他的眼睛到地面的高度为2.0m。当他看到正前
下方的点光源A时,他的眼睛所接受的光线与竖直方向
的夹角恰好为45°。求救生员的眼睛到池边的水平距离(结
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答案】(i)7m(ii)0.7m
【解析】(i)光由A射向B发生全反射,光路如图:
由反射公式可知:sin1n
得:
3
sin
4
;
由3mAO,由几何关系可得:
4m7mABBO,
所以水深7m。
(ii)光由A点射入救生员眼中
光路图如图:
由折射率公式:
sin45
sin
n
可知:
32
sin
8
,
3323
tan
23
23
设mBEx,得
3
tan
7
AQ
x
QE
带入数据得:
3161
3
23
x,
由几何关系得,救生员到池边水平距离为(2)m0.7mx
【考点】全反射、折射定律。
35.【物理——选修3-5】
(1)(5分)现用一光电管进行光电效应的实验,当用某
一频率的光入射时,有光电流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
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保持入射光的频率不变,入射光的光强变大,饱和
光电流变大
B.入射光的频率变高,饱和光电流变大
C.入射光的频率变高,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D.保持入射光的光强不变,不断减小入射光的频率,
始终有光电流产生
E.遏止电压的大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
光强无关
【答案】ACE
【解析】由光电效应规律可知,当频率低于截止频率时无
论光照强度多大,都不会有光电流,因此D错误;在发
生光电效应时,饱和光电流大小由光照强度来决定,与频
率无关,光照强度越大饱和光电流越大,因此A正确,B
错误,根据km
EhW可知,对于同一光电管,逸出功W不
变,当频率变高,最大初动能km
E变大,因此C正确,由kmc
EeU
和km
EhW,得c
hWeU,遏制电压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与
入射光强无关,因此E正确。
【考点】光电效应规律
(2)(10分)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
一质量为M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
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
0
竖
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水柱冲
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变为零,在水平方
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ρ,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i)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
(ii)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
【答案】(i)0
vS(ii)2
2
0
222
0
22
v
Mg
gvS
【解析】(i)在一段很短的t时间内,可以为喷泉喷出的水
柱保持速度0
v不变。
该时间内,喷出水柱高度:0
lvt①
喷出水柱质量:mV②
其中v为水柱体积,满足:VlS③
由①②③可得: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为
0
m
vS
t
(ii)设玩具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为h
由玩具受力平衡得:=FMg
冲④
其中,F
冲为玩具底部水体对其的作用力.
由牛顿第三定律:=FF
压
冲⑤
其中,F
压为玩具时其底部下面水体的作用力
v'为水体到达玩具底部时的速度
由运动学公式:22
0
2vvgh'⑥
在很短t时间内,冲击玩具水柱的质量为m
0
mvst⑦
由题意可知,在竖直方向上,对该部分水柱有
动量定理Fmgtmv
压⑧
由于t很小,mg也很小,可以忽略
⑧式变为Ftmv
压⑨
由④⑤⑥⑦⑨可得
2
2
0
222
0
22
v
Mg
h
gvS
【考点】动量定理,流体受力分析,微元法
【难点】情景比较新颖,微元法的应用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14:22: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49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