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街事件

更新时间:2023-01-03 14:00:1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3日发(作者:美国大选2020在几月出结果)

第26卷第4期

2 0 1 2年7月

长沙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ANGSHA UNIVERSITY

VOI.26 NO.4

Ju1.2 0 1 2

关于当前社会冷漠现象的几点思考

刘江虹,陶柱标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道德也出现了一定

程度的下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只有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认清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关键词:社会冷漠;市场经济;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2)04—0067—02

中国自古以来以“礼义之邦”享誉世界,道德建设是我

国一贯的治国方针。但在经济腾飞的今天社会,却出现了一

些与传统优良道德格格不入的社会现象,这就是国人普遍感

到忧虑的“道德滑坡”或“社会冷漠”现象。如上海田林街事

件、哈医大王浩事件等等,举不胜举。在面对社会上种种人

情冷漠的现象,许多善良正直的人士感到困惑、忧虑,甚至愤

怒。人们不禁要问:今天中国人的优良道德传统难道真的说

丢就丢了吗?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该时期伴随着

个人主体性的不断增强和个人利益的逐步明晰,个人不仅仅

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存在,更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个

体”而存在。当前的道德,就是在这种大变革的环境中,由

作为独立的“经济个体”的个人实践着和创造着,社会一系

列的变化本质上都由此而产生 J。

社会冷漠的原因

(一)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人类脱离

动物界并组成社会以后,从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中发生并在

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J。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

的。马克思在阐述其唯物史观时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

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

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

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

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

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随着经济基础的变

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l3 J( ’因

而,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必然会引起道德体系或道

德观念的相应变化。我国目前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

转型,这就使得原有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难以迅速转变以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就会出现消极

落后的道德现象和问题 J。

(二)道德教育的乏力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片面追求高学分、高升学率,因而

忽视了对学生道德的教育与培养。即使进行了道德教育,那

也是一味的灌输,基本上只是局限于思想品德课的教授,缺

少人情味和趣味。在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之下,学生在接受

道德教育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出于自身的心理需要,

而是源于考试或是学习的压力。这样,最基本的品德素质的

培养就出现了空缺,就会经常出现一些不讲社会公德的

现象。

(三)社会环境的改变

一是加大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我国已经把保护

私有财产列入了我国宪法之中,如我国宪法第十一条明确规

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

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

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

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第十三条则说,“国家保护

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对这

些产权的保护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有些人过分追逐

个人利益所得,使利己成为自己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

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完全被逐利行为所取代,这无疑是对经济

活动的扭曲,也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诋毁。

二是对个人利益的过分追求。在计划经济时期,一切以

集体主义为上,个体对群体的依赖性强。而市场经济解除了

个体对集体的过度依赖,充分肯定了正当合理地追求个人利

益。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

己出丑。”一方面,合理追求个人利益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工

作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

一旦过分强调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就容易缺少社会公德意

识,因而容易出现“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的自

私自利现象。

三是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收稿日期:2012—05—03

作者简介:刘江虹(1990一),女,江西吉安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成与发展。陶柱标

(1958一),男,广西桂平人,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科技哲学。

68 长沙大学学报 2012年7月

西方也加大了对我国的文化渗透力度。私有财产神圣不可

侵犯,人们的私有观念越来越强,随之而来的便是占有欲的

加深。人们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丢失了道德底线。

四是道德底线的缺失。我们一直宣扬“毫不利己专门

利人”的道德标准,事实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在实践的

过程中,人们发现这是一个高要求高标准,这与我国现处的

市场经济环境不相适应。人们开始怀疑,进而开始失望,更

可怕的是人们抛弃了这样一个高标准之后,连最起码的道德

底线也丧失了。

社会冷漠是社会转型期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现象,伴随

着社会转型这一复杂、曲折的过程,道德转换是必然的。任

何一种社会因素的变动,对道德都可能会形成双重影响。若

要深入地研究社会冷漠现象,一方面必须深刻地把握社会转

型期的本质特征及这一转型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另一方面还

需要深层探讨转型期道德的不同特征及发展的内在逻辑。

只有从这些方面着手,并寻求建设性的措施,才能使中国社

会的道德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加强道德建设的几点建议

针对我国目前的道德现状,我们应该努力去完善现存的

道德体系建设,使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使我国的社会生活

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公民道德建设

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

过程中,要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联系实际的

能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说服

力和感召力。要按照“三贴近”原则不断加强和改进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主流意识形态的理想因素、现实内

容与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更好地发挥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公民道德价值的引领作用 。

(二)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美德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

邦之称。我们民族所看重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和谐协调的

群体精神、“仁者爱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还有“君子爱财,取

之有道”、“家国同构”、“群己和一”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继

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美德,这些都不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

舍弃掉,它们依然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的核心。

所以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批判继承、弃糟取

精、综合创新、古为今用”的原则,来构建新道德规范体系,

决不能对传统道德全部抛弃。

(三)理清道德建设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

有人把当前社会冷漠现象归罪于市场经济,认为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人们盲目追求利益而导致了道德水平的下降。

从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应该有与之相

适应的道德体系。我国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

的是市场经济,与之相适应的应该是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坚

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就能维持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国内环境。

(四)坚守道德底线

马克思在讲到人的本质时指出,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

而且具有社会属性;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更是“社会存

在物”。正是“社会属性”把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成了“社会

存在物”,而道德则是人的社会属性的重要内涵,它规范着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及其行为。当然,道德作为人们的行

为规范,呈现出不同层次的标准。高层次的道德标准,是一

个社会倡导和鼓励的价值取向;低层次的道德标准,则是要

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循的最起码的行为规范,即所谓

的“道德底线”。这就要求我们坚守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

求: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坚守《公

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

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坚守社会主

义的荣辱观。坚守道德底线,首先是让人“有所不为”,而后

才是让人“有所为”。没有起码的作为工具性价值观的底线

伦理作保障,社会就不可能维持基本的秩序和基本的

稳定E61‘呦 。

(五)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都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作为父母,首先应该要

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应该给子女树立好的榜样。其次

应该纠正不正确的教育方式,现在很多孩子在家都是“小公

主”、“小皇帝”,根本不懂得尊老爱幼,也不懂得谦让,过分

的溺爱只会让孩子畸形成长 J。

(六)构建新的社会公德建设运行机制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和现代的行为习惯正

在发生碰撞,社会公德建设正处于初级阶段,形成机制还很

不健全,另外,社会公德自身的超功利性、弱监督性和从众性

等特点也决定了当代中国加强社会公德建设,需要发挥法律

的作用,培植人们对外在惩戒力量的敬畏之心,以形成良性

的社会公德建设运行机制。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公德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广泛

运用立法的形式将社会公德的要求固定下来,使其成为看得

见摸得着的条文,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另一方面,对于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需要制定明确的惩罚措施,使人们清

楚由于不遵守社会公德而带来的严重后果 。

因此,在道德建设中,就必须正确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

意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要以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处理现在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

的对策并使之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道德在社会

发展中的重要性,让社会冷漠从源头上得到根治。

参考文献:

[1]江哲先.社会转型期道德滑坡的原因探析[J].理论观察,2006,

(5).

[2]廖昌荫.论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的关系[J].广西教育学院学

报,1999,(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1995.

[4]周建平,喻久娟.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观念的影响探

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

[5]彭丽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我国公民道德价值的实

现[J].知识经济,2010,(16).

[6]肖祥.伦理学教程[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7]李佳川,孙洁,唐金根.我国大学生自卑心理的研究现状分析与

思考[J].云梦学刊,2010,(3).

[8]李阳.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建设[J].魅力中国,2011,(5).

(责任编校:筒子)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14:00: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48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falkirk
下一篇:游戏百人牛牛
标签:田林街事件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