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考试资料整理〔自编〕
一、名词解释
1.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用作出的规律性反响。
2.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
映。
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4.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5.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
6.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展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
象的心理过程。
7.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
度体验。
情绪通常指及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
配行为、克制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8.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有目的、方案和思维参加的,
比拟持久的知觉。
9.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它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而在头
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
10.挫折——是一个人的目的性行为受到阻碍或中断时所感受到的情
绪体验。
11.心理状态——是个体在面临一定情绪时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
活动状态及特征。
12.自我觉知——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及行为能否予以清晰觉察。
13.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14.个性——指一个人比拟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的
总和。
它反映一个人独特的心理面貌。
15.需要——是个体生理需求和社会需要在人脑中的反映。
16.动机——指直接推动人类进展活动以到达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17.兴趣——是人力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
向。
18.价值观——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并指导自己行为的心理价值倾向
系统。
19.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所必备的心
理特征。
20.气质——人的心理活动方面的特征。即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
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21.性格——是个人对待客观现实的稳固态度和及之相适应的习惯化
了的行为方式。
22.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包括认
识自己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及他人的关系。
就是个体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认识。
23.自尊感——是个人对自己的一种肯定的态度,是不甘心居于落后地
位、同时认为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的一种情感体验,是推动个人积极向
上的一种动力。
24.心理年龄——是指人的整体心理特征所表露的年龄特征,及实际年
龄并不完全一致。
二、填空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开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及下,机体对内外坏境刺激的规律性反
映。
3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社会生活实践是人的心理开展的
必要条件
4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分配。
5记忆过程的三个根本环节是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6思维的根本形式是动作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
7人的情绪状况,可分为三种、既心境、激情和应激。
8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
9影响心理安康的因素有生理、社会环境和个人的心理冲突。
10反射弧一般由五个根本环节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11按照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预定目的、有无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
为无意注意和
有意注意。
12“入芝兰芝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感
觉的适应现象。
13老工人只要听机器的声音就能了解机器是否出了毛病,故障在哪里,
这是知觉的理解性。
14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提醒了人类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15无意想象的极端例子是做梦。
16能力的高度开展称天才。它使人顺利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某
些复杂的活动。
17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论把认知失调作为一种动机。
18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认为,人的智力是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构
成的。
19体液说把人的典型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
郁质。
20在同一时间内所能注意到的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分配。
21需要在主观上以一种缺失感被人体验着,它使机体状态处于某种不
平衡之中。
22科学心理学诞生于1879年,以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
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23发散思维也称为求异思维,是指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或途径去思考
和探索,寻找多种答案的思维。
三、单项选择
1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行为的是〔〕的主要观点。
A行为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C精神分析学派D日内瓦学派
2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二产生的心理现象称为〔〕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教学过程
3心理学的性质是〔〕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思维科学D边缘科学
4形状、大小、远近、方位和立体等特性的知觉总称〔〕知觉。
A时间B空间C地点D以上一个都不是
5触景生情是一种〔〕。
A无意回忆B有意回忆C再认D识记
6作家在作品中描绘的典型形象是〔〕。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梦想D梦想
7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
为中介的。
A动机B态度C需要D体验
8小李是数学系的高材生,但李也喜欢外语、历史、体育、象棋、音乐,
这是他兴趣的〔〕。
A持久性B效果性C倾向性D广阔性
9个性心理的核心是〔〕
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
10气质的类型是〔〕
A有好坏之分B无好坏之分C有强弱之分D无强弱之分
11智商是95分,其等级为〔〕。
A优秀B中上C中等D中下
12看到一面五星红旗,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视觉B知觉C感觉D记忆
13伴随情绪体验出现的有机体的外部表现叫做〔〕
A情绪B表情C社会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
14研究心理学根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主干学科是〔〕
A普遍心理学B房展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
15能力形成的自然前提是〔〕。
A素质B环境C教育D实践
16从社会需要,人民利益出发的动机是〔〕。
A社会性动机B高尚动机C远程动机D近期动机
17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边板书、边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这是注意的〔〕
A范围B稳定C分配D转移
18“欣喜假设狂〞、“手舞足蹈〞这是〔〕。
A应激B心境C情感D激情
19在控制条件的情况下,通过对引起特定心理现象的某种变量的操纵来
研究它对别的变量所产生影响的方法是〔〕。
A心理测量法B调查法C实验法D观察法
20梦是一种〔〕。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梦想D创造想象
21研究心理学根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主干()
A普通心理学B房展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
22“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
A适应B比照C相互作用D感受性
24“础润而知雨,月晕而知风〞,主要表达思维的〔〕。
A概括性B间接性C直接性D敏捷性
25王芳解开一道数学难题后,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快,这种情感是〔〕。
A美感B理智感C激情D道德感
26计算的公式:心理年龄/生理年龄×100
27为了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理现象称为〔〕。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教学过程
28已经历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叫做〔〕。
A逻辑记忆B情绪记忆C动作记忆D形象记忆
29当一个人“灰心丧气时〞他可能对花落泪、对月伤情。这时放映了一
个人的〔〕。
A心境B激情C应激D悲哀
30智商是119,其等级为〔〕。
A优秀B中上C中等D中下
31绘画能力属于〔〕。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再造能力D创造能力
3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是冯特在1879年创立于〔〕。
A俄国B德国C美国D英国
四、判断
1知识的增长及能力的开展成正比例关系。〔×〕
2思维的定势对解决问题只起消极作用。〔×〕
3一般来说,能重现的材料一定能再认,而能再认的材料不一定能重现。
〔√〕
4“知之深,那么爱之切〞说明了情感及认识的关系。〔√〕
5人的意志行动是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它及随意动作无关。〔√〕
6但凡两种以上的活动,都可以分配注意力。〔×〕
7思维的根本单位是语词。〔×〕
8“喜者见之喜,忧者见之而忧〞,这是心境的具体表现。〔√〕
9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刺激的影响通过无意识而承受。〔√〕
10对于成年人来说、单纯的感觉几乎是不存在的。〔√〕
11人的一切心理现象按其产生方式来说都是反射活动。〔×〕
12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食所产生的想象是创造想象。
〔×〕
13一个人的注意,离开应该注意的对象,这是注意的转移。〔×〕
14所谓“潜移默化〞就是指刺激的影响通过无意识记而承受。〔√〕
15无意注意不由意识控制,对教学无所帮助。〔×〕
16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越好。〔×〕
17人在激情状态下,常常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力降低,难于控制自己的言
行,所以激情对人是有百害无一益。〔×〕
18不及克制困难相联系的行动不是意志行动。〔√〕
19智力分布正态分布,就算指智力中等的人占多数。〔√〕
20人的自然需要也是具有社会性的。〔√〕
21空间知觉是人脑对事物的顺序性和延续性的反映。〔×〕
22刺激物的特点是引起无注意的主要原因。〔×〕
23心境是指强烈、短暂、爆发式的情绪体验。〔×〕
五、简答
1.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答:1识记的目的和任务。2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3识记的方法。
2.简述如何有效地组织复习。
答:1及时复习。2分配复习。3反复阅读及尝试回忆相结合。4复习
方法多样化。5发动多种感官参及复习活动。
3.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1动机强度;2思维定势;3功能固着;4迁移的作用;5个性差
异。
4.简述不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答:客观:1刺激物强度的相对性。2刺激唔之间的比照性。3刺激物
的变化性。4刺激物的新异性。
主观:1人的个性倾向性。人的心境如何,身体疲劳及否,对事物
有无期待,以及过去的知识经历等。
5.简述随意注意产生的条件。
答:1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地组
织活动。4排除外界干扰。
6.如何利用注意规律来组织学习?
答:1利用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习者的不随意注意。2采用活动组织的
方式着重培养学习者的随意注意。3开展自我指导训练,培样学习者善
于利用两种注意的规律。
7.在性格的态度特征中,人对现实的态度特征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1对社会、集体及他人的态度特征。2对工作、学习和劳动的态度
特征。3对待自己的态度特征。
8.简述制约心理开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1遗传的作用。2生理成熟的作用。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
9.青少年思维开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逐渐开
展。3思维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六、案例分析
1.小明最近上课总是提不起精神,作业不能完成,教师屡次找其谈
话,晓之以厉害,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改善;经专家诊断为厌学。
就小明的情况,请你帮助其分析原因,并找出解决的方法。
答:中学生个体心理素质欠佳,是产生厌学倾向的内在原因。其中包
括:心理品质有缺陷,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缺乏、意志力薄弱;心理
承受力差,自控能力不强等;自我认识能力有偏差。如不能恰如其分评
价自己,难以建立适当的学习目标;人际关系有问题。如因个性原因及
周围人难以协调,人际关系紧张;心理功能有障碍。如因焦虑症、恐惧
症、神经衰弱、睡眠障碍等影响学习。
中小学生的厌学既是个体问题,又是复杂的社会问题,要消除中
学生的厌学现象,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之间共同配合,协调一
致,尽量减少、杜绝干扰学生学习的各种不良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在主
观方面,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对外界不良
因素的抵御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
学习方案,明确听课要求,把被动、无效的学习转变为主动有效的学习。
第二,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如师生关系、父母及子女关系、
同伴关系,让学生在良好的人际关系气氛中愉快地学习。
笫三,促进心理安康,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
生的心理素质。
第四,进展心理训练,掌握科学的学习技能,提高学习效率。
2.某位心理学家到一所学校做实验,让同学们做一份测试题,测完
后,心理学家当着全班及班主任的面宣布,“测试结果显示,坐在第一排
的同学是本班最有潜力的同学。〞期末考试,果不出所料,第一排同学
的语、英、数三科期末考试成绩平均提高幅度高出全班10分。
根据这一现象,请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效应分析。P207
答: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心理效应是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认为,产
生这种效应的心理机制是:
第一,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以对学生的总体印象为根底的,这种
印象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其他方面的行为表现产生相应
的期望,这种期望将直接对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方式产生影响。
第二,期望的行为引导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不同的学生实行
区别对待。如果教师对学生期望是积极的,那么,他也将对该学生报以
积极对待。并且,教师的这种倾向会由于期望的稳定性在相当长的时间
内发挥作用。
3.王教师,在课堂上,每次学生做完习题或答复完问题,他都会及
时将自己的想法告知学生,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缺乏,也都会得到这位
教师的点评;结果,这个班的同学学习热情特别高,期末考试全班的平
均成绩和优秀率都在全级名列前茅。
试从学习动机激发的角度,分析王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P178
答:上诉材料中的王教师通过运用学习动机激发中的充分利用学习
结果的反响作用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
学习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鼓励作用。
因为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以及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成效
等,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通过反响的作用又可及时看到
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在利用学习结果的反响作用时,
教师必须注意反响的及时性,否那么反响延迟时间过久,那么难以起到
激发动机的作用。
4.李教师是一个同学喜爱的教师,平时在课前课后他经常给同学们
提一些问题〔及所学知识有关的〕,让他们思考,这些问题不易不难,同
学们只要用点时间思考,总能解决,为此,同学们在李教师这门课的学
习过程中非常有热情。
试从学习动机激发的角度,分析王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P177
答:上述材料中的李教师通过学习动机激发中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
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使新的学习内容及学生
已有的经历相联系,因学生使用现有经历不能解决当前的新问题,从而
激发起强烈的好奇心,进而通过积极的探索去消除心理上的冲突状态。
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一方面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构造,了解
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还应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构造状况,
在此根底上创设适宜的疑难情境。问题过易或过难,都不得利于激发学
生的学习动机。一般认为,中等难度的问题情境较为适宜。
创设问题情境,可通过变更作业内容和形式以保持作业的新异性
来实现,特别是内容的新异性比形式的新异性有更大的吸引力。
5.陈教师每次接一个新班,他都会注意做好以下工作,见好第一次
面;讲好第一次课;批好第一次作业;开好第一次班会;结果,陈教师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教学工作都开展得很顺利,学生也非常配合。
试从教学中常见的心理效应来分析这一现象。P206
答: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心理效应是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是指最先获得
的信息资料对人形成的印象有重要作用。
上述材料中的陈教师由于能够更好的地做到第一影响的管理,所
以他的教学效果很高。做好第一印象的管理要求教师做到:
〔1〕见好第一次面。教师及学生进展第一次见面或谈话时,要
事先做好准备,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体贴,注意和他们建立情感上的
联系,力求一开场就留给学生“是他们的知心朋友〞的印象。
〔2〕讲好第一次课。教师必须充分做好第一次课的准备,不但
要做到好教材方面的准备,还须做好课堂语言、表情、方法等方面的准
备,力求给学生留下热心教学、知识渊博、有教学艺术的良好印象。
〔3〕批好第一次的作业。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对学生的学习能
起到“绩效强化〞作用。因此,教师批改第一次作业要认真仔细,不马
虎从事,一开场就留给学生一丝不苟的印象。
〔4〕处理好第一件意外事件。教师处理第一件意外事件时要表
现出高度的教育机制,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力求留给学生以沉着稳定、
思维灵活、善于机制办事的印象。
〔5〕开好第一次班会。开第一次班会时,教师要精心安排和组织,要表
现出较高的政治素质和组织才能,力求留给学生政治思想水平高、组织
管理能力强、工作有访法等良好印象。
七、论述
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1保持儿童的好奇心和自尊心。2消除儿童对错误的恐惧心,强调
从错误中学习。3鼓励面对现实的认知也鼓励梦想,鼓励自由地从梦想
走向现实以及把奔放的自发性及精细的评价结合起来。4鼓励跟有创造
性的人接触。5鼓励多样性格的个性。6鼓励个人的首创性。7防止用
固定的眼光对待有创造潜力的人,应当认识到有创造性的人可能存在于
社会、经济地位差异极大的群体成员中。8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是培养
学生创造性的重要方面。
2.影响师生关系的心理因素有哪些?联系实际分析造成师生关系紧张的
常见原因,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答:1认知因素对师生关系的影响。2情感因素。3人格因素;
原因:教师方面:1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没有反映学生的需求,
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或者脱离实际,学生经过努力也无法做到。2要
求过于频繁,且不严格检查执行,“言而无信〞。3偏爱学生。4不尊重
学生的人格,甚至采取压制学生个性的教育方式。5不尊重学生家长。6
陈旧的教师权威心理。
学生方面:1幼稚、无知。2学习根底差,意志薄弱,不能
自律,因而产生失望心理。3社会的、家庭的不良影响给学生造成的庸
俗心理。4猜疑心理;
教师应该冷静分析导致师生关系紧张的各种原因,采取措施尽可能
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进而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3.如何实现课堂问题行为的控制?
答:1正确认识问题行为。2实施行为矫正。3给予心理辅导。4协调
伙伴关系。
4.试述学习迁移的指导?
答:1确立明确、具体、现实的教学目标。2注意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
的编排。3在进展教学时,应具体分析所教授的内容适合何种迁移。4在
教学中应注意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展概括总结。5有意识地教学生学
会学习。6通过反响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
极态度。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13:59: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48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