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考点练习
1.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邓政委的棉衣
1947年8月,大别山上已经是寒霜季节。由于我军远离后方,被服供应不
上,邓小平政委和十几万将士仍穿着单薄的旧棉衣。战士们心疼地说:“我们没
什么,要是把政委冻坏了,还怎么指挥我们打仗?”于是便聚在一起,专门为邓
小平做了一套新棉衣。
第二天,副官长抱着这套新棉衣走进政委的小屋。他看到政委正伏在桌上聚
精会神地看文件,便轻手轻脚地走到跟前,小声说:“首长,这是您的新棉
衣。”政委放下笔,搓搓手,看到副官长抱着的新棉衣,一时没弄清是怎么一回
事。副官长说明情况后,政委站起来严肃地说:“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难道你
们没有看到大家穿得和我一样单薄吗?棉衣破了,可以补一补再穿嘛!”他看到副
官长左右为难的样子,又慈祥地笑了:“这样吧,棉衣既然做好了,就给通讯员
小万吧,他年龄小,身体又单薄。”在一旁的小万赶忙说:“不行,不行!这是专
门给首长做的。”政委在屋里来回踱了几步,用手指了指门,命令似地说:“就
这样吧!”然后又坐下继续工作了。
邓政委的模范行为,长期为群众所传颂。
(1)给带下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战士们心疼地说……______
A.疼痛B.关切、喜爱
②邓政委的模范行为,长期为群众所传颂。______
A.做B.变成C.被
(2)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划线的词。
①邓小平政委仍穿着单薄的旧棉衣。
单薄:______
②小万的年龄小,身体又单薄。
单薄:______
(3)总结本文记叙的顺序。
先写:______;
再写:______;
最后写:______。
2.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
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
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
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
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
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
()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在文中括号里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不少敌人坠______落山涧______,粉身碎骨。
他刚要拧______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
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
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
来一阵叽______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2)“居高临下”的意思是______;“山涧”的意思是______。
(3)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
(4)这段文字描写了壮士们的______和______,表现了壮士们______的精
神。
3.课内阅读。
“人呢?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
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
队伍出发了,行军灶打头,跟着就是小孩和军官,俩人并排着走。小孩有时
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弯下腰
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森林越来越密。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
地,又爬上了长满古松的小山。
(1)照样子,写词语。
一甩一甩_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小路______的白桦树林______的空地
______的小山______的树枝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面句子。
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
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4.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
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
席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
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
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
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
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句话是用了哪种修
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______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句中的“一齐”说明了______。
(3)语段中“投”的意思是什么?“投票”“投篮”“投入战斗”的“投”各是什么意
思?
(4)“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这句话,这句话有着伟大
的意义,它向全世界宣告______,所以,全中国人民一齐欢呼起来。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用垃圾来开车
法国北部的里尔都市图拥有85个市镇和110万人口,由于人口数量庞大,
这里每年要产生70万吨生活拉圾。
日积月累之下,里尔市郊的垃圾开始①________。一开始,政府规划出了一
大片土地,作为露天垃圾厂,但是,几年后,这些土地便无法容纳垃圾了。于
是,人们又开始使用填埋的方法,结果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垃圾在地下腐烂后
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垃圾问题,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
里尔市公共交通发达,整个都布图有1000多辆公交车,是世界上公交车最
密集的城市。随着近两年油价的上涨,公交车的运营成本大幅提高,公交公司
面临着入不敷出的巨大困境,每年,政府要补贴几百万欧元给这些公交车。
当时,在这应城布里流传着一句话,假如垃圾也能开车,里尔市就会变成天
堂了。垃圾与公交车,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但是,偏偏有人通过这句话
把两者联想到了一起。
里尔市一家能源研究所认为,垃圾是可以用来开车的。他们的方案是将有机
垃圾放入沼气池内发酵分解,产生高浓度沼气,然后,利用沼气作动力燃气,
驱动全市的1000辆公交车运行。里尔市政府对这一方案很感兴趣,并开始投资
实验,最终获得了成动。从前令人头痛的有机垃圾全部被运到沼气池,发酵后
产生沼气,沼气经过提纯过滤后,形成高浓度无异味的甲烷。这些甲烷,完全
可以取代汽油,成为公交车的新型燃料,而垃圾分解后产生的残渣提过加热提
炼、粉碎成熟,则变成可以用作农田肥料的堆肥。由于这种肥料纯度高,很受
里尔农民的欢迎,附近的农民经常开着车来购买,一些肥料还运销到法国其他
地区,常常②________。如今,里尔市每辆公交车的车身上,都写着醒目的大
字:我们用垃圾开车。
把垃圾和公交车联想到一起,堪称③________,既消化了垃圾,又节省了每
年几百万欧元的燃油费,最可贵的是,他们还为农民提供了大量优质肥料。
想象④________,一种大胆的想象,一个巧妙的思维,可以让腐朽化为神
奇,可以让垃圾开动汽车。
(1)“堪”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再查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______,再查音节______,“堪”字的解释有:①可以,能;②忍受,能支持。
“堪称一举三得”中的“堪”是第______种解释:“疲惫不堪”是第______种解释。
(2)联系上下文,把下列四字词语填入文中①②③④处。
供不应求一举两得永无止境堆积如山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
(4)针对用垃圾来开车这一方案。里尔市政府是怎样具体实施的?请简单地说
一说。
(5)垃圾分类,让世界更美。请你写一句垃圾分类的宣传语。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________,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儿应声答曰:
“________。”
(1)按原文内容填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孔君平______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______,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
(2)判断对错。
①“为设果”是说孔君平给孩子端来了水果。
②文中“家禽”的意思和现在所说的“家禽”的意思相同。
③“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
特点,有总起全文的作用。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说一说,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
里。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对手,你好
狼常到一个牧场叼羊。牧场主用了整整一个冬季,请猎手围猎狼群,狼患总
算解除了。过了不久,羊群开始流行疫病,羊大批地死掉,比遭受狼患的损失
还大。牧场主又请来了医生防疫治病。但是,不知为什么,疫病还是不断地发
生,没办法,只好请来一批专家会诊。专家的结论却是去请几只狼来,放回到
附近的山里去。
原来,狼先生先前的光临,对羊群有着天然的“优生优育”的作用。狼的骚
扰,使羊群常常惊悸奔跑,羊群因之格外健壮,老弱病残填入粮口,疫病源也
就不复存在了。
这件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在生物链中,狼是羊的天敌。没有了这个对手,羊群就面临着灾难。现在,
人类之所以保护生物,就是让生物链不致隔断,换句话说,就是让每种生物都
有对手。
有对手,保有警惕,便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类亦然。当年七国称雄,秦便
图强自新;一旦六国并入秦的版图,没了敌人,秦国也就英雄末路二世而亡
了。现在,我们公认竞争是好东西,就是因为竞争使参与者都有了对手,逼着
每个人锐意进取,否则就会自毁长城。
人生如登山,只要有高峰还在前头,人的脚步就不会停下。一旦把千山万壑
踩在脚下,真正的对手便是自己了。美国拳王泰森称霸拳坛,击垮了一个又一
个挑战对手。不想胜利和鲜花带给他的是骄狂、麻木和纵欲,终至因罪下狱。
美国舆论惊呼“拳王自己打倒了自己”。可见,视自己为对手,战胜自己,超越
自己,是人生的十八盘,是最艰难的选择。
在人生漫漫的征途上,对手是同行者,也是挑战者,是对手唤起我们挑战的
冲动和渴望,失去对手,我们或许将失去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妨说
一声:“你好,对手。”
(1)本文第1自然段中划线字“请”是作者精心设计选择的一个动词,联系下文
看,选择这个词是因为______。
(2)“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件真实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
(3)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看,第5自然段开头的画线句“有对手,保持警惕,
才不失活力。这个道理人类亦然。”作用是什么?
(4)下列说法,哪两项是正确的?()
(5)为了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精选了三件事,第二件事主要写了什么?
(6)你在生活、学习上有“对手”吗?你怎样和他(她)相处?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云在蓝天高高地俯视着河流,问:“你为什么总是弯弯曲曲?要是走一条
直线,那水流得多快。”
“不可能呀!”河流说,“你想,地势高低不平,我想走直也不行!就算在平
原,盐碱成分不同的土壤,对流水冲击的承受力也不同,我还是走不直。再
说,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也使我的水流冲向右岸——当然,南半球则相反。”
“你是自然形成的。要是人工开凿的——譬如大运河,流水就直啦!”
“运河里的水也是弯弯曲曲地向前流的。你想,水流总有偏移,在离心力的
作用下,就总会冲向岸的一边。当它撞向石岸,又会折向岸的另一边。而且那
大运河,单看一段像是直的,整个一看就发现它是弯的啦。即使看起来笔直的
铁路,也是这样。”
“这么说,笔直的东西是不存在的?”白云想了想,说,“假如我在赤道上画一
条直线,这难道不是笔直的吗?”
“很遗憾,它最终变成了一个环绕地球的圆。”
白云想:这么说来,整体看,事物总是曲折的;直,不过是局部的、相对
的。
这时,白云经过一个湖面上空,它以湖为镜照见了自己。
(1)多音字注音,组词。
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填上一个表示看的词。
①白云高高地向下看,它在______。
②河流前后左右地看,它在______。
③白云对着湖面盯着看,它在______。
(3)这则故事渗透的观点是什么?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不信你就仔仔细细地观察。
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
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
(1)“粗心的小朋友”指______。
(2)“许许多多的知识”指______。
(3)仿照例词写一写。
很多很多、______、______
许许多多、______、______
(4)写出反义词和同义词。
粗心——______粗心——______
(5)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写一写。
10.阅读课文《凡卡》片段并完成下列各题。
凡卡呵了一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
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
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戳我的
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
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
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
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
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
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
就要死了!……”
(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________的感情。()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
(3)文中“打发”的意思是()
(4)把第二段分成两层,第一层应到()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
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
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
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
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
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负——______性格——______
(2)“愈是寒冷”中“愈”的意思是()
(3)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句子的意思是()
(4)“气节”在课文中的意思______。
12.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
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
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
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
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用小标题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______。
(2)画出文中有“看”的意思的两个词,并体会这两个词的含义。
A______B______
(3)他们的脸上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因为______
(4)从“纵身跳下深谷”和______我们看到了五壮士______光辉形象。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桌椅的对话
一天早晨,小明背着书包高高兴兴的走进教室。还没走到位子上,就听见椅
子呜呜(wū)地哭了。桌子赶忙问椅子:“你怎么哭了?”椅子伤心地说:“小明
坐在我们身上,摇来摇去,把我们的腿都要摇折(shé)了,骨头也要散
(sǎn)架了,我好痛。”听椅子这么一说,桌子也说:“我比你更可怜
(lián),小明在我的脸了乱写乱画,还用小刀划来划去,弄得我全身都是伤,
他太不爱护我们了。”小明听后脸红了,他向桌椅深深地鞠(jū)了一躬
(gōng),说:“对不起,以后我一定改正。”
(1)照样子,写词语。
高高兴兴:______、______、______
摇来摇去:______、______、______
(2)椅子向桌子说了什么,请你找出来。
14.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张立勇,1975年出生于赣南山区崇义县一个小山村,高二时因家庭贫困中断学
业,南下打工,开始了自学之路。1996年6月7日,在叔叔的帮助下,21岁的
张立勇来到了清华大学第十五食堂当一名切菜工,这时的他,继续起早贪黑地
学习。他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菜墩前、窗口前要站八九个小时,一天下来,
腰酸腿软,人困马乏,没看上几页书,眼睛就睁不开了。后来,张立勇发现喝
烫水治瞌睡。每次看书前,他就先灌满一壶开水,故意把舌头烫得钻心痛,以
此驱散瞌睡虫。
满分为670分的托福考试,清华高才生想考过600分也不易,可张立勇头回上
场就爆冷门,考出了630分的好成绩,令清华学子刮目相看。现在,他的打算
是:几个月后拿下北京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本科文凭,圆一个迟到10年的大学
梦,然后考虑出国开开眼界。今后他肯定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
①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中断——______易——______
②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刮目相看:______
③找出描写张立勇刻苦学习的句子。______
15.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诲”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2)找出两个人学弈时不同表现的句子。
(3)选出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4)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正确的一项是()
1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①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②也。呼而
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复。”其母引刀裂③其织,以此戒之。自
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①辍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辍学”。②喧:遗忘。
③裂:割断。
(1)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下面“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3)故事告诉我们:______。
(4)你如何评价“孟母戒子”这件事?写出你的看法,字数不少于100字。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刻想念毛主席。”
(1)石碑是________刻的。()
(2)井是________挖的。()
(3)对“吃水不忘挖井人”理解正确的是()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这里溪流缓慢,
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
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
绚烂。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
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心爱的鲜花。
(1)填空。
山色______山形______溪流______
(2)本段中把野花比作______、______和______。
(3)本段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写作方法。()
19.读诗《小池》,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2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yé)?”
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给短文中的划线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__
孺譬瞳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孺子:______
②尝:______
③戏:______
④人语之曰:______
2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队伍出发了,行军灶打头,跟着就是小孩和军官,他俩并排着走。小孩子有
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
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森林越来越密。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
地,又爬上了长满古松的小山。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
“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
白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回答。
军官觉得从孩子嘴里什么也问不出来,就不再问了。
(1)照第1自然段中的样子写句子。(有时候……有时候……有时候)
(2)对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
(3)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你认为“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
22.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他指着礼堂两面墙上新画的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说:“这里原来画的都是
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我看到上面有孔
子,有郑成功,有孙中山,还有诸葛亮,穿着八卦衣。看着看着,我的眼睛不
觉湿润了。这是多么强烈民族精神,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阿!
①短文中老师的话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3.课内阅读。
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它很久
很久没人住了。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自言自语着,准备往旁边倒去。
“等等,老屋!”一个小小的声音在它门前响起,“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
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
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哦,是小猫啊!好吧,我就再站一
个晚上。”
第二天,天晴了,小猫从门上的破洞跳了出来:“喵喵,谢谢!”
(1)照样子,写词语。(限写三个)
①很久很久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言自语__________________
(2)这部分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完成填空。
一个活了______岁的、______变成黑窟窿、______破了洞、很久很久______的
老屋正要倒下的时候,______请求进入老屋______,安心______。老屋答应小
猫______。
(3)从这部分你体会到什么?
2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但总是囫囵(húlún)吞枣。
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废)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
象。这使他很苦(恼脑),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
有一次,他(向像)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的过程后,给
了他一番忠告,说:“以后不要只图快,哪怕一句话,也要重复多遍,总比一味
往前赶效果好。读书一定要用脑想,用心记。”
听了朱熹的忠告,陈正之这才明白,他读过的书所以记不住,不是因为记忆
力不好,而是读书的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对头。他把读书多当成了目的,忽视
了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样草草了事般读书,不但不能消化书的内容,
而且不能重点地进行记忆,因此读的效果很差。
陈正之接受了朱熹的忠告,他每读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有几个
要求,并留心把重点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
(1)请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相应的成语。
①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东西并不理解。______
②形容不断积累。______
③形容马马虎虎将事情办完。______
(2)读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给本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4)选择文中括号正确的字。
花______(费废)苦______(恼脑)他______(向像)著名学者朱
熹请教。
25.文章第二自然段紧扣色彩与形态描写展示出了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气息。
你能选择一处喜欢的环境,也尝试着从形态与色彩方面描写出它的美吗?
26.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
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孤线,
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条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
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1)“袅”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和“清香袅袅
(ABCC)”一词结构相同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
(2)“张望”的本义是______,安静仰起头来“张望”,她仿佛看到了______
(3)“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中“这样的道理”是指
______。
(4)联系全文想一想,你认为安静是个怎样的孩子?
2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
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_____成_____与_____功_____两个字组成的_____
成是功的积累_____叫做_____功到自然成_____。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学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
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要经过艰苦
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
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然而,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
滴滴穿。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
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成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
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吗?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收集整理,笔耕不息,才有药
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各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
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与其坐着羡慕别人
“成”,倒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
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
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不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
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给第一小节的横线处加上标点。
殊不知成功是由______成______与______功______两个字组成的______成是功
的积累______叫做______功到自然成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成”和“功”有着密切的关系,成是功的______,功是成的______。成功对于懒
汉来说是______的,对于奋斗者来说又是______的。
(3)短文列举了哪些人物的事例说明“功到自然成”?分别用一句话作简要的概
括。
(4)“水滴石穿”对你有什么启示?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的
启示。
(5)用上“成功”一词,用一句话写写你读了本文以后的收获。
2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最后一只熊》节选
老扫撒谎!烧饼麻明明记得老扫一天也没离开边淡香镇!难道他的秘密是制
假贩假?但那些药也假得太真了,连真病也能治好呢。
老扫除了卖药外,还喜欢看人下棋。
镇上但凡有人对弈,老扫都会突然出现在一侧,认真地看着棋局,煞有其事
地点头、摇头、叹气,一副棋中高手的样,可等大家推搡着让他来一局时,往
往又会被对手杀得片甲不留,显出狼狈相。对手笑,看的人笑,他也笑,倒不
介怀,下次有棋局时还照常观棋,照常点头、摇头、叹气。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作用是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
片甲不留:______
(3)文中烧饼麻眼中的老扫是一个()。
2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了一片带露水的
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拿着
花瓣,有些不知所措,惶恐地望着我。
“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摘花瓣做什么呀?”
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
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你爸爸呢?”
“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小
女孩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
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本文用“//”分成了三段,请写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
(2)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30.阅读下面的短文,做一做后面的练习。
啊,福海真美呀!
湖水环绕着一个小岛,碧水又在群山之中。小岛的中央有不少的亭台楼阁,
显得典雅秀丽。湖水清澈见底,像一块晶莹透亮的水晶石;湖水平静极了,像
一面光亮的明镜;湖水清绿,又好似一块无暇的翡翠;湖水映着蓝天,好像一
条艳丽的蓝纱巾,映在水中的山、阁、桥、树就像纱巾上的点点花纹。
群山就像个大托盘,托着湖水这块美丽的翡翠。那小岛好像翡翠中间镶嵌着
的一颗光彩照人的珍珠,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卫护着托盘、翡翠、珍珠的钢铁
战士。那一座座小桥像一条条翡翠上的彩带,与群山相连。阳光普照,如同一
湖碎金闪闪烁烁;微风拂来,好像一匹绿缎徐徐展开。
福海湖映山,山环水,湖光山色,令人流连忘返。
(1)给这篇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围绕——______秀丽——______
(3)作者写湖水时,分别把湖水一一比作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5)群山上的青松好像是卫护着托盘、翡翠、珍珠的钢铁战士。这句话把
______比作______。
(6)文中主要写了福海的______美和______美。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13:33: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47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