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作文题

更新时间:2023-01-03 12:35:16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3日发(作者:2019中考时间)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发布汇总

新课标卷(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宁夏、新疆、海南)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

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

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

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

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

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I卷作文题

期待成长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II卷作文题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

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

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

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来16万人次的点击,结果显示,有29.9%的人选择“通过协商协议

两家对半分”;有28.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留给自己”;有22.1%的人选择“把500万元给对

方”;还有19.9%的人没做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北卷作文题

旧书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作文题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

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

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山西卷高考作文点评:恢弘大气紧贴生活

一、原题回放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

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

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

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

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

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安徽高考作文选择了命题作文,题目是:时间在流逝。

山东卷高考作文点评:平易稳妥,容易把握

作文题目:

以“这个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陕西卷高考作文点评:时政性强符合课改理念

今年陕西的高考(微博)作文紧承了2008年“汶川地震”作文的特点,具有时政性的特质。

作文选取了两个材料,一则是西方报刊关于中国腾飞的报道达3亿次,一则是《中国青年报》

对中国走向强大的报道。通关这两则材料,有以下特点:

1.时政性增强,符合课标提升学生能力的原则要求,这样的作文,对于那种“只读圣贤

书”,套做作文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2.作文承接了08年“汶川地震”作文的命题思想,着重指导学生语文的学习不能离开现

实生活。

3.符合新课改理念,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训练学生思维,而不是死读书。

4.作文打击了套作和无病呻吟的文章。

那么这样的构思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思路入手进行分析。

1.文中出现了中国腾飞的字眼,所以考生可以写中国腾飞的社会现象;

2.考生可以问自己,中国为什么能腾飞,走向富强,那么必然得出的原因是传统文化

的熏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中国人民的团结努力等;

3.西方社会报道达3亿次,是不是真正的希望中国走向强大,从这个角度讲,这则作文

具有思辨性的特点,学生可以一分为二的来看问题,一方面西方开始关注中国,说明中国的

国际影响力开始强大,同时也说明西方在警惕中国,作为当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要居安思危,

承担建设祖国的使命,让中国走向强大。所以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应具备的精神入手来思考问

题。

4.《中国青年报》从民生、经济、社会政治等角度报道了中国,所以学生可以抓住任

何一个侧面来写作也是不错的。

5.另外考生可以写记叙文,书写祖国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在变化中写“腾飞”,写发

展。

总之,我认为今年的作文导向性明确,思路开阔,对于来年的作文备考和新课改的进一

步落实都具有现实意义,指导我们的老师再不能教死书,我们的学生再不能死学习,一定要

在学习中关注现实,写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辽宁卷高考作文点评:好材料需联系生活实际

辽宁高考(微博)2011年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哲学家拿一个苹果给同学们看,说这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么?有

的学生说闻到了。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拿着苹果转了转,一个学生说没闻到,一个摸

了摸问这是什么苹果?另一个说我感冒了。最后哲学家把苹果给大家传看,才知道是一个用

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请就以上材料,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

少于8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能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

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材料、好文题。

显然,哲学家的问题和他的学生对待问题的不同态度,明显在“影射”现实生活中大部

分人迷信权威、轻信盲从、不肯动脑、不愿动手、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援

疑质理、寻根究底、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等精神的现象,好在还有三个“默不作声”的学生,

他们没有人云亦云,坚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第一位尊重了自己的真实感觉,第二个发出了

自己的疑问,第三个如果不是“托词”至少表达了自己的诚实,当然若是“托词”则显其圆

滑。

可以联系的生活实际有很多,比如:抢盐潮,钱学森之问,中国大学缺什么„„

总之,这是一道相当不错的好作文题。

宁夏卷高考作文点评:立意力求创新

宁夏卷的作文是:

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

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

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

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

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

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求新求变京味渐浓

2006年9月,本市在全国率先表彰了12位命题教师,以鼓励他们根据北京考生接受现代

信息较多、较快、城乡差别较小等特点,在题目立意、选材、背景设置上勇于出新求变。

2002年北京夏季高考开始,语文学科增加了主观题分值,优化了试卷结构,注重基础知

识考查。据近十年一直从事高三教学的东直门中学语文老师安建惠介绍,以前全国卷考查汉

语拼音、字形的题目为两道,而北京卷则把考查字音、字形合并成一道题,这样就节省出一

道题目的容量考查学生的鉴赏、审美等语文能力的应用。2004年高考语文甚至将“北京方言”

也列进了考题,2006年的作文题《北京的符号》更是将北京自主命题的“京味”发挥到了极致。

全程参与这十年本市高考阅卷的阅卷教师对北京自主命题的“京味”体会最深。北京大学

(微博)中文系教授孔庆东就曾在高考语文阅卷组内部刊物《阅卷纵横》中评价2002年高考语

文北京卷“于无意中透出一股„精英气‟”。2005年高考阅卷,阅卷教师们更是在《阅卷纵横》

把北京卷评价成“„新青年‟的姿态”,以说明北京卷的个性、创新甚至叛逆。这一年的高考语

文中,北京卷增加了科学类文章阅读,甚至选择了《什么是戏曲》这样的文艺学知识短文为

测试文本,散文阅读测试中考查学生赏析的意味也有所增强。

2010年新课程高考改革,本市语文科目又率先增加了“阅读延伸题”等新题型,取代了以

往的“语言表达”题型,“这实际上又比全国领先了一步。”安建惠说,因为“阅读延伸题”不仅

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同时还注重对考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考查。

●2002年《规则》

●2003年《转折》

●2004年《包容》

●2005年《说“安”》

●2006年

《北京的符号》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

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

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

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

愿。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

●2007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

格;有人说,这是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

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

当今的世界……请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2008年

课堂上,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做个小实验。”随后,他拿出一个装满石块的玻璃广口瓶,

放在讲台上,问道:“瓶子满了吗?”所有学生答:“满了!”“真的?”老师从桌下拿出一小桶

沙子,慢慢倒进去,填满石块的间隙,“满了吗?”学生们若有所思。老师又拿过一壶水倒了

进去,直到水面与瓶口持平。“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老师问道。课堂活跃起来。一个学生

说:“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一个学生说:“顺序很重要。

先放这桶沙子,有些石块肯定就放不进去了。”一个学生说:“对,得先放石块。有些分量重

的东西就得优先安排。”一个学生说:“也不一定,先放沙子和水就一定不行么?”……请就

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

●2009年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有一首歌唱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

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本报记者刘昊

陕西高考作文评析:5大方面入手构思

作文评析

陕西省丹凤中学长孙永健

今年陕西的高考(微博)作文紧承了2008年“汶川地震”作文的特点,具有时政性的特质。

作文选取了两个材料,一则是西方报刊关于中国腾飞的报道达3亿次,一则是《中国青年报》

对中国走向强大的报道。通关这两则材料,有以下特点:

1.时政性增强,符合课标提升学生能力的原则要求,这样的作文,对于那种“只读圣贤

书”,套做作文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2.作文承接了08年“汶川地震”作文的命题思想,着重指导学生语文的学习不能离开现实

生活。

3.符合新课改理念,新课改的总体目标是训练学生思维,而不是死读书。

4.作文打击了套作和无病呻吟的文章。

那么这样的构思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思路入手进行分析。

1.文中出现了中国腾飞的字眼,所以考生可以写中国腾飞的社会现象;

2.考生可以问自己,中国为什么能腾飞,走向富强,那么必然得出的原因是传统文化的

熏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中国人民的团结努力等;

3.西方社会报道达3亿次,是不是真正的希望中国走向强大,从这个角度讲,这则作文

具有思辨性的特点,学生可以一分为二的来看问题,一方面西方开始关注中国,说明中国的

国际影响力开始强大,同时也说明西方在警惕中国,作为当代的青年学子,我们要居安思危,

承担建设祖国的使命,让中国走向强大。所以学生可以从青年人应具备的精神入手来思考问

题。

4.《中国青年报》从民生、经济、社会政治等角度报道了中国,所以学生可以抓住任何

一个侧面来写作也是不错的。

5.另外考生可以写记叙文,书写祖国从过去到现在的变化,在变化中写“腾飞”,写发展。

总之,我认为今年的作文导向性明确,思路开阔,对于来年的作文备考和新课改的进一

步落实都具有现实意义,指导我们的老师再不能教死书,我们的学生再不能死学习,一定要

在学习中关注现实,写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2011年重庆高考作文:题目给人精神上的引领

语文(重庆卷)作文解读

材料一:香港大学的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有做什么惊天

动地的大事。但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她

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

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学生们称她就像妈妈一样,意即她善良、温柔、纯净、关爱、无私、奉献。这位“荣誉

院士”,“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堂仔的生命”,她如何以自己的生命影响大学的生命?她是

“香港大学之宝”,“宝”在哪里?从哪里体现?用心、用情,几十年如一日干好本职工作。职

务有高低,奉献无大小。校工袁苏妹那颗金子般闪光的热爱之心、关爱之心、温暖之心、勤

勉之心,是一所大学培养人的灵魂与瑰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的

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

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把目光投向了本地,投向了活生生的现实生活,

投向了考生们非常熟悉的教育领域、教育战线、教育岗位。教师、校工这些人物都是非常普

通的,但是这些平凡的人物却有着不平凡的心灵。他们依靠自己的爱心、奉献,最终做出了

不平凡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成为人们尊敬的人。在浮躁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下,这样

的普通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是值得关注和弘扬的。

“情有独钟”这个话题具有时代性、开放性、创新性、可写性、情思性。

时代性——两段材料写出了普通人的内心信仰、理想追求、品行风范、高尚情怀,具有

时代蓬勃健康的精神走向。这也是一类英雄人物,他们的行为“感天地,泣鬼神”。

开放性——话题没有文体的限制,考生既可围绕材料、人物,深入挖掘,写出一篇议论

文;也可以联系身边的人物,诸如老师、同学、邻里、亲友等进行描述,写成记叙文;或者

兼具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考生完全可以从自己观察视野出发,写自己的真实感受、

真实体验、这是情怀。

创新性——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在这个喧嚣的社会,在这个媒体发达的社会,在这个泛

娱乐化的“追星”社会,“情有独钟”这样的话题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和思想的导向性。它引导我

们沉静下来、宁静下来,反思自己、反思他人、反思社会、重新认识生命、认识价值、认识

崇高,回归生命的本真,坚守内心的信仰,“让希望在春天发芽!”。

可写性——考生身边,我们身边都不乏“情有独钟”的人。网球女王李娜,飞人刘翔,高

人姚明,他们以自己的力度、速度、高度,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我们身边还有大量默默无闻,

十几年如一日,甘于奉献、勤于吃苦、乐于干事的平凡人物、普通人物,考生们完全可以从

身边的人物写起,从自己的成长写起,不致于跑题、不致于抓不住重点、不至于无话可说。

情思性——这个话题渗透浓郁的感***彩、价值追求、道德引领、思辨色彩。淡泊名利

的人、奉献爱心的人、执着追求的人,他们不应当被社会抛弃,他们也是时代的英雄,他们

也是我人生的楷模,他们对自己平凡工作的不离不弃,洋溢着生存的希望和幸福。这也应当

是我们的人生标尺。

“情有独钟”这个话题,彰显了时代价值、个性特色、生命追求、理想信念,切合学生实

际,能给人内心震动、震撼、涤荡,给人精神上的引领,价值上的示范,道德上的指向。我

们每个人都可以平凡,但绝不平庸,绝不丧志,绝不失魂,让生命在“情有独钟”的追求中开

出芬芳的花香。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作文题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

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要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不必面面俱到;4、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广东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大千世界“原点”无所不在。“原点”可以是道路的起点,可以是长河的源头,可是坐标的

中心,可以是事物的根本......

请以“回到原点”为标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含标点符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南卷作文题

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

作文!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西卷作文题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灾患),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

(惭愧)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其实这也是今天成为我们崇尚的人生之乐。请选择三乐中一乐作

文。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

作。

江西卷小作文

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15分)

要求:

(1)使用第二人称,侧重肖像描写。

(2)运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安徽卷作文题

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作文。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注意:

1、立意自定。

2、题目自拟,诗歌除外。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5、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浙江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

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

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

人成功的赋予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匆

匆地流逝,而人生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

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天津卷作文题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镜”

是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另一双眼睛。今天,更多种类的镜丰富了我们感知的层次和色彩:望远

镜将我们的视线引向远方,显微镜撩开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反光镜让我们瞻前仍可顾后,

哈哈镜变幻出多样的自己,三棱镜在我们面前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这些镜为我们打开了多

维的空间,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深邃,心灵更加明澈。

请从望远镜、显微镜、反光镜、哈哈镜、三棱镜中至少选择两种镜,结合自己的感悟,

写一篇文章。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重庆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香港大学校工袁苏妹没有上过大学,不知道什么是“院士”,也没做什么惊天动

地的大事,只是44年如一日用心、用情为学生做饭、扫地,深深地感动了学生。学生说:“她

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2009年9月,香港大学授予她“荣誉院士”,称她“以自己的生命影响

大学堂仔的生命”,是“香港大学之宝”。

材料二:巫溪县乡村教师赵世术,20年独守讲台,13年残体支撑,在大山深处点燃知识

的火把,照亮了小村里一代代渴求的眼睛。他在33年间延展自己的爱心,沉淀为精神的沃土,

让希望在春天发芽。他因“师魂灿烂”而被评为2010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之一。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以“情有独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辽宁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

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

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

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什么苹果?”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

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所给材料的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12:35: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44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