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

更新时间:2023-01-03 11:24:24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3日发(作者:杭州)

令狐采学创作

令狐采学创作

虚词“而”用法例析

令狐采学

“而”这个词在文言中大多做连词。所谓连词,就是指连接

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连接的前后项之间某

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连词可以表并列、递进、修饰、假设、转折、承接、因

果、目的等多种关系。下面就根据“而”所表示的前后项关系

的不同,分类归纳如下:

一、表并列关系

表并列关系是指,“而”连接的前后项无主次轻重之分,在

地位和作用上是平等的,一般地,并列关系的前后两项可以互

换位置。也就是说,在判断“而”到底是不是表并列关系时,

只要看它连接的前后两项能不能互换位置,互换之后影响不影

响句意的表达。如果能且不影响句意,则一定是表并列关系。

大多数情况下,表并列关系的“而”一般不需译出,有时也可

译为“并且”。如:

1、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2、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3、小学而大遗。(《师说》)

4、襟三江而带五湖。(《滕王阁序》)

二、表递进关系

表递进关系是指,“而”连接的后项在语意上比前项更进

一层。在译文时,“而”可译为“而且”“并且”。如: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令狐采学创作

令狐采学创作

2、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

王》)

3、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4、有怠而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四、表修饰关系

表修饰关系是指,“而”连接的前后项分别是句子的状语

和动词谓语,其中前项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时间

等。也就是说,判断“而”是不是表修饰关系,只要看它所处

的位置基本上就可以断定了,如果“而”连接的前项是状语,

后项又是动词,那它肯定是表修饰关系的了。如:

1、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劝学》)

2、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荆轲刺秦王》)

3、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赤壁赋》)

4、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五、表假设关系

表假设关系是指,“而”连接的后项结果是在前项假设的

基础上产生的。一般在译文时,能在前项前面加上关联词“如

果”。如: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

学》)

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豪而莫取。(《赤壁赋》)

3、城入赵而璧留秦。(《廉颇蔺相如列传》)

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六、表承接关系

表承接关系是指,“而”连接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一种动

作行为的前后相承关系。一般地,译文时,在前项和后项之间

可能加进“然后”“接着”等表动作行为延续的词语。如:

令狐采学创作

令狐采学创作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

2、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

3、拔剑切而啖之。(《鸿门宴》)

4、图穷而匕首见。(《廉颇蔺相如列传》)

七、表因果关系

表因果关系是指,“而”连接的前项和后项之间存在一种

前因后果,或前果后因的关系。在译文时,一般可加进关联词

“因为”“所以”等。如:

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

记》)

2、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3、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八、表目的关系

表目的关系是指,“而”连接的后项是前项动作行为的目

的。在译文时一般可以加进“为了”“目的是”等词语。

如:

1、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而”在文言中除了作连词这种常见有法之外,还有一些特

殊用法。也分类说明一下:

一、用作通假

(一)通“尔”,一般译为“你”“你们”等。例如:

1、“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3、“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养而鸡豚。”(《种

树郭橐驼传》)

(二)通“耐”,译为“能力”。

令狐采学创作

令狐采学创作

例如: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逍遥游》)

(三)通“如”,译为“好像”。

例如: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二、组成复词

“而”在文言中还经常与其它词组成固定结构的复词。常

见的有“而已”“而后”“而况”“既而”“然而”“因而”

等。

下而举一些文中出现过的例句:

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而

已”译为“罢了”)

2、而后乃今培风。(《逍遥游》“而后”译为“然后”)

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而况”

译为“何况”)

4、既而得其尸于井。(《促织》“既而”译为“不久、一会

儿”。)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然而”译

为“这以后”)

6、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因而”译为

“因此”)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11:24: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41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意象与意境
下一篇:check
标签:然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