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梦想篇警枕《资治通鉴》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一
部历史巨著,共294卷。它记述了上起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下
迄后周世宗显德6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中国古代历史。北宋史学家
司马光主持编撰这部巨著,历19年之久。他每天都写至深夜,第二天未到五更,
便又起床。为了防止贪睡不醒,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头枕在上面,进入梦乡
后,只要稍稍一动,这个圆形木枕就会翻滚,把司马光惊醒,他就立即起床,握
笔书写。他为此枕取名为”警枕”。在主持编撰《资治通鉴》的过程中,司马光
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书中所记每一史实都从多种史料中比较选取,精详考证,
有疑问者,又另著《考异》30卷,用以辨证各种史事的不同记载。《资治通鉴》
数百万字的初稿,司马光都用典雅的楷书抄成,工整不苟。司马光的名字和这部
历史经典一样,永垂千古!适用主题词:梦想、爱国、敬业、知识分子的抱负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对西方音乐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11岁开始写作钢琴奏鸣曲,13岁参加乐队,22岁到
音乐之都维也纳学习音乐,差不多就在这时患耳疾,听觉开始衰退。从此,他就
与可怕的耳聋苦战。音乐家耳聋,这是惨酷的致命伤!若没有对音乐事业执着追
求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就一定会倒在这厄运的脚下。可他面对挑战,呼喊
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产生在患耳疾以后。其中最伟
大的作品——《第九交响曲》就是在他全聋后写成的。当《第九交响曲》在维
也纳首次公演时,大厅里迸发出经久不息的暴风雨般的欢呼声。听众对于贝多芬
在场上出现,一共报以五次热烈掌声。按照礼节,对王室也只用三次鼓掌礼。可
惜,贝多芬对此毫无觉察,因为他什么也听不见。贝多芬只活了57年,但给后
人留下大量音乐作品。主要有交响曲九部,歌剧《菲岱里奥》、歌德悲剧《哀格
蒙特》的配乐钢琴奏鸣曲32首、钢琴协奏曲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
重奏16部和《庄严弥撒曲》等。可当死神的影子迫近他的时候,他却叹息道:”
唉!我只写几个音符!”适用主题词:梦想、兴趣、爱好、艺术、人类命运的思
考2、自强篇
李四光找石油
李四光,字仲拱,湖北黄冈人。卓越的科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人。20世
纪初,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曾在我国西部打井找油,结果毫无所获。于是以美国布
莱克威尔教授
为首的一批西方学者就断言中国地下无油,中国是一个“贫油的国家”。年
轻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偏偏不信这个邪:美孚的失败不能断定中国地下无油。他
说:我就不信油,难道只生在西方的地下?在这种强烈的自信心的支配下,他
开始了30年的找油生涯。他运用地质沉降理论,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
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江汉油田。他当时还预见西北也有石油。今天正在开
发的新疆大油田,也完全证实了他的预言。适用主题词:专业、付出、奋斗、爱
国、自强、努力
莎士比亚离家闯世界
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一个富商家庭。13岁时便离开学校,帮助父亲料理生
意。16岁离开家庭,外出独自谋生,在伦敦一家剧院门前替看戏的绅士照看马
匹,在剧院打杂,有时给演员们提词或跑跑龙套。此外,他还在屠宰场当过学徒,
帮人家做过书僮,做过乡村教师,当过兵,做过律师,任过小官。为了谋生,他
漂过英吉利海峡,到过荷兰、意大利。他在独立谋生的闯荡中,丰富了人生经历,
增长了才干。为他后来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
人》、《哈姆雷特》等一大批著名悲喜剧奠定了基础。
适用主题词:奋斗、自强、努力、实践出真知、干一行爱一行、活出自我3、
正直篇
齐白石老人的“群鼠图”
著名书画大师齐白石老人爱憎分明,痛恨日本军阀,痛恨汉奸、特务。1937
年“七七事变”后,他在门口贴出一张“告白”,上书:“从来官不入民家。官
入民家,主人不利。谨此告知,恕不接见。”他以此表示拒绝卖画给敌人,拒
绝与他们打交道。
老人还常常借诗画影射咒骂敌人。他曾画了一幅“群鼠图”,在画上题诗道:
“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烛灯残天欲曙,严冬已
换五更鼓。”在诗中他严励尖锐地揭露、鞭挞了日寇“群鼠”对我国的侵略罪行。
适用主题词:爱憎分明、刚正不阿、节操、爱国、自爱
正直的门德尔松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宫举行盛大的招待会,欢迎杰出的德国作曲家门
德尔松来访。署名门德尔松的曲目《伊塔尔兹》演奏以后,女王对他称赞道:“单
凭这一曲,就证明你是天才。”门德尔松平静地对女王说:“不,那是我妹妹芬
妮亚的作品。”原来芬妮亚也是个音乐造诣极深的音乐家,《伊塔尔兹》就是出
自她手,由于门德尔松的兄弟们不赞成署女人之名,便商定用门德尔松的名字发
表。适用主题词:勇敢、谦逊、实事求是、淡泊名利4、宽容篇康熙隐忍除奸康
熙,即爱新觉罗·玄烨,清世祖第三子。他8岁登基,大权落入鳌拜之手。鳌
拜专权擅政,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里。康熙强忍怒火,暗下决心,等待时机,平
时装作贪于玩耍,不问朝政,掩人耳目学习摔跤,实则亲兵习武。鳌拜称病不上
朝,康熙登门慰问,表示诚意,目的是稳住对手,同时察看真情,探听虚实。康
熙经过数年的准备,待条件成熟,便把鳌拜诱进宫中,将鳌拜及其爪牙一网打尽。
此时康熙只有16岁。适用主题词:机遇、智谋、变化、发展的看问题
无声的教诲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
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
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个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
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
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
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老禅
师宽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适用主题词:关爱学生,
师德,教育智慧,给空间
5、素材(适用分论例证)
命途多舛的苏轼苏轼,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他被当时“改革派”中的
有些人指控“讥刺朝政”、“包藏祸心”,遭到逮捕和审讯,几乎送了性命,史
称“乌台诗案”,后谪居黄州。1085年宋神宗病逝,哲宗继位,高太后摄政。
高太后不满新法,立即起用旧党,召司马光等回京执政,苏轼被调回京城,任中
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同旧党发生分歧。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
的不良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
陷害。1089年,苏东坡再次被贬出京,出任杭州知府。1093年,高太后去世,
哲宗执政,又把变法派召回朝内主政,政局急转直下。第二年6月,苏东坡被
贬得更远,任宁远军节度副使,定居在惠州(今广东惠阳。晚年的流放生活,给
了苏东坡又一次沉重打击。公元1101年7月26日,这位66岁的老人,终
于满含悲愤离开人世,结束了他命运多舛的一生。苏轼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就
是在被贬时写出的。如: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散文《篑谷偃记》,《方
山子传》、《记承天寺夜游》、前后《赤壁赋》等等。
终生坎坷的巴尔扎克
1850年8月21日,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雨果所致的悼词中有这样的话:
“在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是最伟大的一个;在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孔克
是最优秀的一个。可叹啊!这个坚强的、永远不停止奋斗的哲学家、思想家、诗
人、天才作家!在我们中间,他过着风风雨雨的生活,遭逢了任何时代,一切伟
人都遭逢过的恶斗和不幸。如今,他走了。他走出了纷扰和痛苦。”是的,巴尔
扎克一生坎坷,幼年就缺乏母爱。家庭和母亲,对他冷漠无情,他好像是家庭里
多余的人。巴尔扎克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曾忿忿地说:“我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母
爱,我经历了人的命运中所遭受的最可怕的童年。”长大以后他立志要从事清苦
的文学创作,当一个“文坛国王”。从1819年夏天开始,他整天在一间阁楼里
伏案写作。阁楼咫尺见方,他的居所简朴寒酸,夏天热腾腾,冬天冷嗖嗖。他没
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娱乐,总是不停地写。结果在与书商打交道过程中不断
受骗,以致负债累累,债务高达10万法郎。为了躲债,他6次迁居。他对朋
友说:“我经常为一点面包、蜡烛和纸张发愁。债主迫害我像迫害兔子一样。我
常像兔子一样四处奔跑。”巴尔扎克一生勤奋写作,常常连续工作长达18小时。
在不到20年里,他共创作91部小说。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但他一生却是在
贫困和痛苦中度过的。他曾一句话概括自己:“一生的劳动都在痛苦和贫困中度
过。经常不为人理解。”
以乐观打败挫折(牛顿等人面对挫折)
古今中外,因为有着极强烈而有效的乐观主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
的大有人在。牛顿发明地心吸力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哈维发明血液循
环学说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达尔文宣布进化论的时候,全世界人反对他;
贝尔第一次造电话的时候,全世界人讥笑他;莱特苦于制造飞机的时候,全世界
人讥笑他。讲到孙中山先生,最初在南洋演讲革命救国的时候,有一次听的人只
有三个。这许多人都因抱着乐观主义的精神,而为世人称道。极强烈而有效的乐
观主义,能使人们战胜全世界的糊涂、盲从、冷酷、恐怖、怨恨和反抗。而且工
作愈伟大,所受的反抗也愈厉害。这简直成为一种律令,对付这种厉害的反抗,
最重要的武器就是乐观主义。一个人,缺少了乐观主义精神,难免在各种恶魔面
前败下阵来。
在困境中充满自信的人
在逆境中不失自信,古今中外屡见不鲜,世界上有一批虽身处逆境,但充满
自信,自强不息,奋斗向上,最终获得辉煌成就的人。古希腊著名演说家德摩斯
梯尼,原先患有口吃病,幼年结巴,语音微弱,演说时常被人喝倒彩。但他始终
对自己信心百倍,为了克服疾病,他每天清晨口含小石子,呼喊练习,终于成为
口若悬河,辩驳纵横的演说家。美国着名的女作家海伦·凯勒,幼年因病又聋又
瞎。她自信自强,14岁攻克多种外语,通晓德、法、古罗马、希腊文学。20岁
考入哈佛大学,后来成为著名作家。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4岁时出天花,留下一脸麻子的后遗症,后又患猩红
热,高烧烧坏眼睛,成了高度近视。他终身受疾病折磨,但他从未失去自信,在
贫病交加中大无畏地斗志昂扬,建立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打
下基础。重要著作有《宇宙的神秘》,《哥白尼天文学概要》,《宇宙和谐论》
等。
塔哈·候赛因,埃及作家,文学评论家,三岁时就双目失明,他顽强自信,
留学法国,成为埃及历史上第一位博士。作品有小说《鹧鸪的叫声》、《不幸的
树》、《失去的爱情》和自传性的《日子》等。还写有文学评论《前伊斯兰时代
的文学》和《阿拉伯文学史》等大量作品,被誉为“阿拉伯文学支柱”。张海迪
幼年因病高位截瘫,她自信努力,成为作家、翻译家;被誉为科技“铁人”的高
士其,他在病情不断恶化,从半身瘫痪到全身瘫痪,失去讲话能力的情况下,还
创作了60多万字的科学小品和科普论文,创作了两千多行诗歌,著新书十几本。
此外,屈原被流放写成《离骚》;孙子受膑型后著《孙膑兵法》;司马迁遭宫型
写《史记》;贝多芬耳聋后谱出《英雄交响乐》;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失明瘫痪
中写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6、启发性教育主题
孔子的启发性教学思想。《论语·述而》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
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话揭示了启发式教学原理的四层意思:一是
学生自己要主动思考;二是教学要用启发式;三是要适时启发,学生思考后但
不得其意、欲言不能时启发之;四是启发的结果是能举一反三。
7、终身学习主题
毛泽东“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学到老”,这是毛泽东常说的一句话,
也是他一生读书学习的真实写照。他常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
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读书治学,一是要珍惜时间,二是要勤奋刻苦,除此以外,
没有什么窍门和捷径。”因此,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
立后的革命和建设时期,为了求知,为了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毛
泽东孜孜不倦地从大量的书籍中汲取营养。他总是挤时间读书,有时白天实在忙
不过来,就减少夜晚的睡眠时间来读书。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毛泽东每天
的睡眠时间很少,有时读书就像工作一样,常常是通宵达旦。即使每次外出,毛
泽东也总要带些书,或者在当地借些书来读。
8、师生关系主题
程门立雪,北宋大学问家杨时,在40多岁时与好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求教,
凑巧赶上程颐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
等老师醒来。不一会儿,下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
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拦住了。程颐一觉醒来,才发
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9、创新教育主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麦克劳德。英国科学家麦克劳德上小学的时候曾偷偷杀死了
校长家的狗,这在西方国家显然是难以原谅的错误。幸运的是麦克劳德遇到了一
位高明的校长,校长的惩罚是要麦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
结构图。正是这个包含理解和宽容的惩罚,使小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
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领奖台。
10、诚信教育主题
华盛顿父亲的诚信教育,乔治·华盛顿从懂事起,就很崇拜英雄人物。他
看到哥哥穿着军装上前线打仗,羡慕极了。一天吃过晚饭,他忽然想到了一个问
题,便急忙跑去问父亲:“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像哥哥那样,当一个勇敢的,
好吗?”“好极了,亲爱的孩子!”父亲高兴地回答,“可是,你知道什么样的
孩子才能成为勇敢的吗?”父亲反问道。“嗯——”华盛顿想了想,回答说,
“诚实的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勇敢的,是这样的吗?”“就是的。只有诚实,
大家才能团结,团结才能战胜敌人,成为勇敢的。”
11、品德教育主题
魏敏芝——《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一个小学毕业、上课就是抄课文的
十三岁姑娘,受托成了小学代课老师。“好好看学生,我这班学生再也不能少了”
是魏敏芝的行动准则,她守住教室门口,不到时间一个都不让走;她执着地从偏
僻山村一路追到陌生的城里,只为寻回辍学打工的学生。这体现了其高尚的品德。
12、常识教育主题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好农民不让最矮的庄稼枯萎,好教
师不让最“差”的孩子自卑!农民对待庄稼的态度,决定了庄稼的命运,教师对
待孩子的态度,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命运。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教师希
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可做法却往往不同。农民日思夜想的是庄
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教师为教育孩子彻夜难眠,却没有想到孩子
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
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学习不好时,许多教师一味地指
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很少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做教师的不可能选择孩子,
但可以改变教育孩子的态度。态度变了,孩子的命运也许会发生巨变。没有教不
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13、实践能力教育主题
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创作《战争与和平》,当他
写到俄法双方在鲍罗京诺会战的一段文字时,总感到描写得很抽象、不具体,他
决定亲自上战场考察一番。到了鲍罗京诺,他仔细巡视了这个历史战场的一切遗
迹,把它的地形面貌牢牢记在心里,还特地画了一幅画,画上一条地平线和许多
树林,标明各个村庄、河道的名称,及当年会战时太阳移动的方向等。回到家里,
又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同历史文献上记载的材料联系起来分析研究,直到一切都
清楚明白了,他才坐到桌边,重新写这段文字。最终,这个会战场面,写得不
仅生动,且色调明朗、壮观。
14、挫折教育主题
从复旦投毒案看挫折教育。林森浩说他与黄洋平时没有太大的矛盾冲突,只
是两人关系不铁。临近毕业,黄洋考上了博士研究生,林森浩找到一份在医院做
B超的工作,心里有些不甘,心情浮躁。挫折每个人都会遇到,关键是我们面对
挫折的态度,如果我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终有柳暗花明之时;如果我们用消极
的态度面对,就可能丧失斗志,看不到希望和光明,甚至做出伤天害理之事。因
此,学会直面挫折,笑对挑战,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至为重要。
15、幸福教育主题
没有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课堂。特级教师王君曾指出:“语文教
师必须要有职业幸福感。”红烛情怀,桃李芳香,当教师感受到这一切时,才感
受了生活的愉悦,获得了生活的意义。只有当教师心中洋溢着幸福美好的情愫,
脸上才会有灿烂的阳光并自然地照亮和温暖学生的心房;只有当教师情绪饱满和
内心充实时,才会自然地流露出对细节的关注和乐于真诚地分享。先有快乐的教
师才有快乐的学生。也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教育出幸福的学生。著名特级教师于
漪在一次访谈中谈到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热爱,自己的生命与教书育人的使命紧
密相连。她说:“老师教课,不仅仅是为了教在课堂,课要教在学生的身上,教
在学生的心中,成为他们素质的一部分。三尺讲台,要撒播做人的良种,让学生
记在心里,这是我做老师最大的幸福。”
16、乐于读书主题
陈平忍辱苦读。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
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
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
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
者,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17、因材施教主题
姚明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中等,但已参加少体校篮球训练。“小升初”时,
在父母的鼓励下,姚明夙夜奋战,考试超常发挥,还有体育加分,最终考上了一
所市重点中学。然而升学不久,他们就发现姚明在学习上与其他同学有一定差距;
同时,姚明每天功课做得很晚,渐渐地连打篮球也放弃了。父母认为姚明在重点
中学学得太累、太苦,连最喜爱的篮球也要放弃了。怎么办呢?他们作出了选择
——放弃重点中学,转到以体育为特色的普通中学。从此之后,姚明学习上一帆
风顺,篮球技术也日益精进。几年后,就被召入市青年队,后来参加了上海市队,
再后来就被召进了国家队,最后去了美国火箭队,成了一名世界级篮球明星。正
是因为父母认识到姚明的个性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才使姚明成为了著名
的篮球巨星。子路问孔子:“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你有父
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冉有也来问:“听到鼓励的话
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公西华问道:“子路问是
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
弄不明白,想请教先生一下。”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
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18、梦想主题马云梦想的阿里巴巴。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
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
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
前的精神。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通过自己的努
力,最终成功了。
19、快乐主题
苏格拉底在古希腊有一个寻找快乐的故事。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但是
却遇到了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年轻人暂时将寻找快乐的事放在
一边,找来造船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掉了一棵高大的树,把树心挖空,
造成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了水,年轻人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
边齐声歌唱。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年轻人齐声回答:“快乐
极了!”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
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20、倾听主题
倾听——最美的日出。一个小孩有段时间上学总迟到,老师为此找其母亲谈
话。母亲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在临睡觉前,她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
那么早出去,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
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第二天一早,
母亲跟儿子一起去了河边看日出,面对眼前的景色,她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
儿子,你真棒!”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
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
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21、富兰克林提倡的美德
富兰克林以身作则,提倡并实行自我“道德的完美”。他说:“单纯臆想出
来的、在利害关系上做到完美无缺的信念,并不能够防止我们跌跤;不良习惯必
须去除,优良习惯必须加以培养和树立,才能信赖行为坚定不移的、始终如一的
正直。”他自始至终强调节制、少言、条理、决心、节俭、勤奋、诚实、正义等
品德及其含义的重要性,并划分出包括上述品格的十三种美德,身体力行,严格
训练,以此为他的后代和美国青年树立了良好榜样。从这个意义上说,他虽然没
有建立自己完整的哲学和伦理学体系,却是一个大众哲学家和伦理学家。
22、李兹喜用爱坚守
贵州省罗甸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班仁乡金祥村是全县最贫穷最边远的村
子。1995年,李兹喜来到这个村子当小学教师。十几年来,李兹喜只身扮演了
金祥村小学校长、教师和勤杂工等多种角色。由于他的坚守,金祥村100多名
适龄儿童无一辍学。而在前11年中,李兹喜得到的报酬仅仅是每年365斤苞
谷。按照当地市价,这份“年薪”不到300元。无疑,李老师的劳动是“廉价”
的,但是他的师德却是无价的。
23、素质教育篇
美国,哈佛、普林斯顿这种顶尖级的学校,都公开宣称平时的成绩非常重要,
但还要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哈佛大学每年都拒绝不少“高考状元”,比如1996
年,就把165名学术水平测验考试中得满分的“高考状元”拒之门外,理由就是
对隐藏在分数后面的综合素质不满意。哈佛招生院院长在给潜在的申请者写信
时写道:“要进入哈佛这样的大学,个人的特长、参与社区的活动、课外活动也
很重要。”普林斯顿招生院院长写道:“我们把每个申请者都当作特殊的个案来
审视,看他具体的综合起来的能力和成就。”
23、身正为范篇
罗瑞卿是我国第一任公安部长。他是执法的领导,也是守法的普通
公民。有一次,罗瑞卿去火车站接客人。因为时间紧没来得及买站台票,等把客
人送到住处后,罗瑞卿想起了这件事,对随行人员说:“马上到车站去补交三张
站台票钱,公安人员应当做守法的模范。中国古人有一句话:‘不以恶小而为之,
不以善小而不为’,要以身作则嘛!”
24、师爱无限篇
汶川地震中,绵竹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老师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他冒着
楼房居烈摇晃,马上会倒塌的危险,迅速地组织学生撤离。一个、两个、三个....
就在教学楼即将倒塌的生死关头,年轻的人民教师谭千秋,毅然作出生命中最坚
定的选择,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支撑成生命的弧度,死死地将四个孩子护在身下,
四个孩子得以生还,而谭老师却永远地倒下。
25、以身作则
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
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
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说:“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
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
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
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
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26、因材施教
现代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891~1946),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方面,
都做出了富有创造性的贡献。他主张教师的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
据学生的能力,“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
反对不问实际的“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陋习。如培养儿童创造力问题,
他以形象的比喻,阐明了因材施教的原则:“需要因材施教。松树和牡丹花所需
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
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
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之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
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著名的力学家、数学家钱伟长,
在《恩师助我择专业》这篇自述中谈到吴有训教授对自己的教育时,不仅提到他
讲课的精彩深刻,“听这样的课,真是最高的科学享受”;而且更以浓重的笔墨,
详细地记叙了吴先生怎样“不断地给我指导”,告诉“我”学物理和学中文的区
别,在课堂上应该怎样记笔记,课后怎样看有关的参考书,甚至“为减轻我读英
文的困难,吴老师给我一本某校的中译本讲义,便于查阅。”吴有训教授“以后
还经常给我具体指导,使我从死记硬背改进到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培养了有效
的自学能力,逐步提高了学习成绩。”这样一些具体有效的个别教育,终于帮助
入学成绩比别人少了100多分、开学后一连七个星期课堂测验不及格的钱伟长,
顺利地完成第一学期的学习,四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27、成功教育
有这样一个家庭,儿子的成绩很不好而且越来越差,有一次考了全班最后一
名。父亲接过儿子的试卷微笑着说:“太好了儿子,以后你没有什么负担了!”
儿子大吃一惊,忙问:“爸爸,你是不是病了?”父亲说:“没病,你想一想,
一个跑在最后的人还有什么负担呢?不用担心再有人超过你,但你只要往前跑,
肯定有进步。”儿子受到启发,心里就高兴起来。第二次,考了全班第29名,
父亲看到了儿子的试卷,兴奋地说:“太好了儿子,你比上回前进了十几名了!”
第三次,儿子考到了全班第10名,父亲激动地说;“太好了儿子,你真了不起!
离第一名只差9名了。”就这样,不管孩子的成绩是好是坏,父亲总是坚持正
面激励,从不训斥责骂,而孩子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28、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
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
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落
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
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
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
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铢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
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分析】这个小故事体现了佛祖
巧妙的用人之道,充分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这个
故事可以运用在因材施教的论点上。
29、倾听
在前苏联的一所学校,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美丽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
学前来观看,但都没有人去采摘。一天清晨,一个四岁的小朋友(就读于该校幼
儿园)进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当她拿着花走出花房时,
迎面走来了该校的校长。校长十分想知道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便弯下腰亲切地
问:“孩子,你可以告诉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给谁的吗?”“送给奶奶的。奶奶生
了重病,我告诉她学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这就摘下来送给她看,
希望她早点好起来,等奶奶看完了之后我会把花送回来。”听完孩子的回答,校
长的心颤动了。他牵着小女孩的手,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说道:“这
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
你这样的好孩子。”这位校长是谁呢?他就是伟大的教育家、万世景仰的育人楷
模苏霍姆林斯。【分析】这个小故事体现了倾听的重要性。所以,作为老师,要
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30、为人师表
“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
术,其生命在于创新。”尽管教育的课程在变、教育的模式在变,但开智启蒙、
传承文明、塑造人格的教育本质没有变;尽管教育的方法在变、教师的观念在变,
但甘为人梯、引领未来、为人师表的教师职责没有变。
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从现在做起、
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
遵循,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学用相长
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人,与他们朝夕相处,就是他们直接模仿的对象,
身教重于言教,美好的言行会给学生以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身正则威,学
高则信”,作为教师,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应该如何,那么换一个角度,站在学生
的立场想一想,教师提出的要求过不过分,能不能做到,如果能做到,学生则首
先希望教师本人能做到,这是许多学生共有的心理,他们总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
拿老师来比。所以,教师在工作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个样子”;“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
无小事,处处皆楷模”
31、职业道德
但丁:“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却无法弥补道德的不足。”反面
事例有很多:近年来,老师们的专业素质在不断提升,但是职业道德却一直下滑。
很多的虐童事件,各种“教兽”和“校长”层出不穷,应该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师德为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太重要!
3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与越国交战中大败越王勾践。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
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
勾践等人。越国君臣在吴国为奴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
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
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最终励精图治,成功复国,越王勾
践亦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
33、孔子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
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
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
18教师派官网:的东西编起来才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
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
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
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
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
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34、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时候在四川象耳山读书,很不用功,并想中途废学。有一天,他在山
下小溪旁看到一位白发老婆婆在那里磨铁杵。李白问干什么,老婆婆回答说:“把
铁杵磨成针。”李白不相信,嗤一声笑了,对她说:“铁杵岂能磨成针?”“只
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老婆婆向他讲了这个道理,李白顿时领梧。从此,他
便发奋用功,终于懂得了“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35、匡衡凿壁借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
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
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
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35、热点事例
【素材1】“杀野生动物拍照炫耀”——11月21日晚,有网友爆料称,
有人在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区猎杀保护动物白鹤和豹猫。22日下午,国家林业
局官方微博回应称“正在严查中!”
<运用方向>:从虐猫炫耀到如今的猎杀野生动物炫耀,让我们震惊的不仅仅
是违法行为,更是这一颗颗毫无道德底线的内心。明知做了错事,却还能以此为
荣。他们的良知究竟在哪?幸而我们看到了斥责的声音勇敢地站了出来,如若这
个社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沉默,甚至附和,我们的世界究竟会变成什么样?
<适用话题>:道德底线不做沉默的大多数善待动物
【素材2】国考降温不是坏事——日前,2015年国考笔试举行。据统计,
本次考试共有141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近90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
考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为40∶1,报考比例较去年有所下降。有关负责人表示,
考生报名日趋理性。
<运用方向>:国考降温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年
轻人的眼睛是不会紧盯“铁饭碗”的,他们敢想敢干,敢冲敢拼,于各行各业中
促进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适用话题>:铁饭碗、选择、人才、反腐
【素材3】网络围观“杀”了他?——根据新京报的报道:“2014年11月
30日上午7点48分,一段疑似因网恋失败自杀的微博在网上疯传。微博发出
后几个小时点击率就达到13万。网友们纷纷出力救援,劝其不要放弃生命。”
在网友的帮助下,信息被传达给了泸州警方,但警方和家属破门而入后,还是没
能挽救这个19岁的生命。有人说是网友的评论尤其是无情的劝死跟帖“杀”了
他。小曾的朋友也说“网友的无情评论,也是很致命的一击”。颇有些网民跟帖
说“闹了半天又不死了”、“不行博主必须死”等等,谁看了都不会舒服。但同
时还是更多劝他好好活下来的跟帖。如果劝死的言论让他产生了不快甚至痛苦,
那么劝生的言论所给予的温暖也足够消解它们了。
<运用方向>:目前,手机触屏成为最流行的社交界面,“屏对屏”的交流频
次早已接近甚至高于“面对面”,这是一个“屏社交”的时代。微博、微信、QQ
是目前最普遍的屏社交工具。百姓日用而不知,其实屏社交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
们的情感生活。面对生命的抉择,无论网上网下,人们应该有起码的价值底线,
而在微博上,人们的价值底线似乎更容易被洞穿,这固然与网络的解构和娱乐精
神有关,但可善可恶的人性在不同的舆论场显然也会发生不同的走向,但无论如
何,屏社交应该让彼此互相守望,过得更好。
<适用话题>:屏社交时代、网络舆论、双刃剑
36、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
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
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37、管宁割席分坐
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
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
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屈原洞中
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
《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
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38、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
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
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
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
的文学家。
39、侯宝林抄书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平达
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
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
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
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40、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
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
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
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41、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
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
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
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42、范仲淹苦读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
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
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
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3、文天祥宁死不屈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
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
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
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
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
气歌》。
44、陈天华遥寄血书
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
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
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
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
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咸:“救国!
救国!”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
寄回国内。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45、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
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为维护国家
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
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学校当局在
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46、杨靖宇献身抗日
民族抗日英雄杨靖宇曾担任“南满抗日联军”司令,从1934年一直到1940
年沙场献身为止。在艰苦征战的六年中,他身先士卒地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里
打击日寇。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杨靖宇率部顽强战斗,使敌人坐卧不安,惶惶
不可终日。日酋对他又怕又恨,调集重兵围困。有人劝杨靖宇投降,他斩钉截铁
地说:“不,我有我的信念。”最后,弹尽粮绝,杨靖宇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
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用刺刀剖开他的肚子,杨靖宇肚里没有一粒米,有的只是
树皮、草根和棉絮。
47、科学家献身祖国
1946年,美国某大学以优厚的条件聘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为终身教授。但
他回答说:“为了抉择真理,为了国家民族,我要回国去!”终于带着妻儿回到
了北平(今北京)。回国后,他不仅刻苦致力于理论研究,而且足迹遍布全国23
个省、市、自治区,用数学解决了大量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被誉为“人民的数学
家”。此外,还有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童第周、核物理学家钱学森,
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化学家唐敖庆……他们个个都满怀爱国之志,为国家的复
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48、安徒生跟老友断交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跟德国的奥古斯登堡原来是要好的老朋友。1848
年普鲁士侵入丹麦的国境,这种侵略行为引起安徒生的极大愤怒。四年后,他到
德国去旅行。许多德国朋友涌到车站去迎接他。一位朋友说:“奥古斯登堡公爵
夫妇在家里等您,希望您去和他们会见。”“我不愿去见他们,奥古斯登堡参加
了四年前普鲁士侵丹麦的战争,我怎么能去看这家人呢?”安徒生愤怒地说着。
从此,两位老朋友断交了。
49、“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波兰著名作曲家钢琴家萧邦,19岁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后
来他决定出国深造。在朋友举行的送别晚会上,朋友们赠送给他一只装满祖国泥
土的银瓶。这只银瓶一直伴随着他19年。1849年秋天,萧邦病重垂危。临终
前,他嘱咐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不会允许将我的遗体运回华沙,
就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去。”
50、白居易体恤民情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同情人民,他在皇帝面前做谏官时,就屡次上书,请求革
除弊政,写了大量讽谕诗揭露官僚势力残害人民的罪行。他写诗力求让人民群众
看懂,相传他每写好一首诗,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妈妈听,听得懂的,方才拿出
去。他在地方做官时,每到一处,都要力争多做些对人民有益的事。在杭州做刺
史时,他修筑湖堤(现在的西湖白堤),利用湖水灌溉土地。在苏州,兴修水利,
也受到苏州人民的爱戴。在做忠州刺史时,他搞了许多利民的改革,号召开荒生
产;改进税收办法,增加豪富的税款,减轻贫苦农民负担;尽量节省开支,减轻
老百姓的支出。他亲自带头种树,绿化荒山。他主持群众聚会,席地而坐与民同
乐。有些官员说什么:“‘贵’、‘贱’杂处,不成体统。”白居易对这种议论
毫不理睬。后来忠州人为了纪念这位爱民的好官,为他建了“白公祠”。
51、吉鸿昌爱民故事
著名爱国抗日将领吉鸿昌,把民众当父母,对危害人民的事和人都极为痛恨。
即便是自己的亲属也绝不宽恕。他有一个亲侄儿叫吉南星,在乡下为非作歹,为
了掩盖奸情他竟用砒霜毒死人家全家七条人命,被当地县衙收押。吉鸿昌的祖母
出于私情,强行保释。县衙碍于吉鸿昌声望权势,拖延不决。后来吉鸿昌得知真
情后,立即实际情况信责问县官:“我当师长,他杀人全家,你不问罪;如果我
当了军长、总司令,他不就要杀全村、全县的人吗?”并让副官赶到县城,将吉
南星当众执行枪决,为民伸冤报仇。
1929年7月,吉鸿昌就任宁夏省政府主席。有人奉承他,在他一张大照片
上写了八个字:“官运鸿昌,光辉祖宗”。吉鸿昌看罢大怒,把照片撕得粉碎,
训斥那人道:“你把我吉某当成什么人!我吉鸿昌把民从当父母,一民为民众谋
福利,高官、厚禄、金钱、地位算了屁!”
52、爱民英雄徐洪刚
徐洪刚是济南军区某部的一名班长。在探亲归队途经四川筠连县时,有歹徒
在车上抢劫和调戏妇女,他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挺身而出,同4名歹
徒殊死搏斗,身上连中14刀,肠子从刀口中流出,但仍用双手死抑着一名歹徒
的腿。他热爱人民,不顾个人安危,用他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人民子弟兵热
爱人民的英雄颂歌。
53、萨克雷助贫为乐
威廉.萨克雷,是英国19世纪杰出作家。他同情穷人,真诚助人。每当听
到或看到别人有困难时,便把钱装在用过的丸药盒里,写明:“每服一粒,以应
急需”的服法,并附上一封化名、假名或没有寄信人姓名地址的信,叫人送去。
这样,他就感到很高兴。
54、王充
东汉王充,自幼好学,因家贫无钱买书。他每天在洛阳书店里站着读书,
年复一年苦学不辍,把《汉书.艺文志》上所列的六艺、诸子、诗赋、生命书、
术数、方技等6类书,共一万余卷,只要当时存世的,他几乎全读过,“遂通
博百家之言”,成为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代表作《论衡》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
55、清代的曹雪芹
曹雪芹不仅是著名的小说家,而且还是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同时代人称赞他
“诗笔有奇气”。他又是出色的画家,尤其画石。在他的名著《红楼梦》中,涉
及的知识面包括医学、心理学、音乐、诗词、地理、建筑、服饰、园林艺术、风
俗、烹调等。可见曹雪芹非凡的才气和渊博的知识。
56、南北朝的祖冲之
祖冲之是著名的数学家,他推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
间。在世界上,他第一次把圆周率的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7位数字。
这比欧洲要早1000多年。因此日本有位数学家曾建议把圆周率改称“祖率”。
他对王码文历法和机械也很有研究,他编制了《大明历》,测定了回归年的天数,
即两年的冬至点之间的时间,跟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结果只差50秒钟。他创造了
“水推磨”、“千里船”、“指南车”。他还是一位研究经书和诸子百家学说的
学者,注释过《老子》、《易经》、《论语》、《孝经》等书。
57、达.芬奇
提起大名鼎鼎的达.芬奇,多数人只知道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最伟大的
画家,会想起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其实他不是一位很有成
就的自然科学家、作家和工程师。在数学方面,我们使用的加减号就是他发明的,
还留下过不少立体几何方面的论述;在解剖学方面,他著有6本专集,成为生
理解剖学的先驱;在物理学方面,提出了惯性原理,发展了液压联通理论和杠杆
原理。他在天文、水利、建筑等方面都有建树;他曾经制造过飞行器,并能让它
在低空气温行;也曾设计过蒸汽机;他还是位作家,他著有幻想小说《东方游记》,
写过不少寓言和诗歌。同时代人称赞他是一位“完全的人”。
58、宋濂的读书经历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重臣,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一代礼乐,多
由其裁定,著作宏富,主倏《元史》、著有《宋学士文集》。他幼年家贫,常
借书苦读。在其《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叙述了自己苦读的经历:他细时就爱
读书,可是家贫买不起书。就经常到有藏书人家借书,一借到书,就日以继夜地
赶抄,即使在数九寒天,砚水结冰,手指冻僵,也不亭笔。他借书守信,按期归
还,有书的有家才肯不断借书给他。宋濂读书时,遇到疑难,自己不能解决时,
他就长途跋涉到百里以外去寻访名师指教。逢严冬季节,他忍饥挨饿,顶风冒雪,
穿过巨谷,爬上大山,两脚冻裂出一道道血口,仍继续寻访老师。宋濂十几年如
一日刻苦读书,终于取得杰出成就。
59、蔡元培六十年读书如一日
蔡元培,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知识界的卓
越越先驱。编著有《蔡元培先集》。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百般天
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
他一生繁心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
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由于他一生读
书不辍,因此,他知识渊博,被誉为“学界泰斗”。
60、“三味书屋”的来历
鲁迅12岁进“三味书屋”私塾从寿镜吾先生读书。鲁迅先生后来曾著文《从
百昔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这段经历。“三味书屋”原名叫“三余书屋”,是
寿镜吾先生的祖父寿峰岚先生定的名。当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紧“三余”的时
间攻读,董遇解释“三余”为:“冬者岁之余,认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也。
“寿峰岚先生据此为书屋定名,意在引导学生珍惜时间,勤奋读书。后来寿峰岚
读到苏轼赞扬董遇“三余”的诗句:“此生有味在三余”。细细玩味觉得“三味”
比“三余”好,“三味”者“读经味如稻引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
醯醢。”培养学生读书兴味,引导学生积极苦读。读书三味,其乐无穷。
61、曹禺在澡盆里读书
我国杰出的现代剧作家曹禺,在他23岁时就写出了《雷雨》,震撼了当时
戏剧界。后又写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响的作品。此外还有剧作《蜕
变》、《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别人合写的《胆剑篇》。他所以
有如此辉煌成就,绝非偶然,这与他勤学苦读是分不开的。有这样一件趣闻:有
一次曹禺的家人准备好澡盆热水,催正在读书的曹禺洗澡。他进内室以后,很长
时间不见人出来,家人在内室外听听,房内不时传出水呼声。又过了好久,仍不
见人出来。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门过去一看,嗨!原来曹禺坐在盆里,正读书入
迷呢。他一手握着书本聚精会神地看着,另一只手拿着毛巾下意识地拍打着水面。
他根本没洗,可水早冰凉了。
62、爱迪生以书为枕
大名鼎鼎的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多达近二千项,被誉为“发明大
王”。这也与他读书分不开的,他常常通宵达旦地读书,查资料,困极了,他就
以书当枕,在实验室躺一会儿。因此,有人风趣地说:“怪不得爱迪生有那么多
的知识,原来他在睡梦中也还要从书本里吸取营养哩。”
63、富兰克林和书
美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参加过独立上星期争,参加起
草独立宣言,代表美国同英国谈判,后签订巴黎和约,曾创办《宾夕法尼亚报》,
建立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他在研究大气电方面有重要贡献,发明避雷针。著
有《自传》。富兰克林自幼酷爱读书。家贫无钱上学,从少年时代起,就独自谋
生。常常饿肚子省钱买书读。某一天,富兰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发老驱,已
饿得走不动了。连心将自己仅有的一块面包送给她。老妪看富兰克林的样子,也
是一个穷人,不忍收他的面包。“你吃吧,我包里有的是。”富兰克林说着拍拍
那只装满书籍的背包。老妪吃着面包,只见富兰克林从背包里抽出一本书,津
津有味地读起来。“孩子,你怎么不吃面包啊?”老妪问道。富兰克林笑着回答
说:“读书的滋味要比面包好多了!”经济拮据,购书能力有限,他只得经常借
书读。他常向朋友敲门借书,点起一盏灯,专心读书,疲乏了就以冷水浇头提提
神,坐下继续阅读完,第二天一早,准时把书还给书主,从不失信。
64、让一让,六尺巷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京城做了大官,被人称为“张丞相”。张英的老家在安
徽桐城,那里有一个姓叶的大户与张家的府第为邻。那年,张家重新扩建府第,
院墙盖到了叶家的地界。叶家明知道是张家仗势欺人,但祖上传下的宅第也不愿
相让,于是和张家争执,并表示“宁可家破人忙,也寸土不让”。双方相持不下,
冲突在所难免。张英的夫人在族人的催促下给丈夫写信,希望张英干预此事。张
英接到夫人的信后,对家人依仗他的权势欺压乡里很是不满,于是作诗一首带给
夫人,诗中写道:“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
当年秦始皇”。张夫人见诗后,很不理解张英的做法,反复吟诵,才理解丈夫的
用意,于是让家人主动后退3尺筑墙。叶家得知后,被张英宽厚礼让的行为感
动,也将自己宅院主动后退了3尺。这样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一个6尺宽的
巷子。后来,这件事被广为传颂,还有一句顺口溜: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
六尺巷。
65、孟子休妻
据《大戴礼记》记载: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呆在屋里,孟子从外面突然闯进
来,瞧见她姿势不雅,顿时大怒,立即跑到母亲面前告状。他说:“老婆对我无
礼,我今天非把她赶出家门不可!”
孟母问:“究竟是出了什么事,惹得你要休妻呀?”孟子答道:“刚才她蹲
在屋里,那姿态真叫难看,这是对我无礼,妻子不尊重丈夫,我必须休了她!”
孟母听这话有点蹊跷,继续追问道:“你说说,你是怎么发现她蹲在屋里的?”
孟子满有理由地回答:“这都是我亲眼所见,我刚才一推门看……”
“别说了,我听明白了。”孟母问明了情况,大声斥责儿子说:“这分明是
你无礼,不是你妻子无礼!”孟子有些茫然,他不服气。孟母接着解释说:“不
是有这样几句俗话嘛:‘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
不管是进谁的门,都要事先敲一下门,或者大声地咳嗽一声,好叫人家知道有人
来了。不能乘人不备,来个突然闯入。这是常人都懂得的礼貌规矩。可你倒好,
到你妻子的燕私之处,进门前不敲门,不声不响地往里闯,见了你妻子蹲着,你
得赶紧先退出去一会儿,你却还在看,这叫你妻子怎么办?这不正是你无礼吗?
怎么能说是你妻子无礼呢?”
写作角度: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要认为自己事事都对,而是要学
会换位思考。
66、朱熹读书主张“循序渐进”
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遍读典籍,对经学、史学、文
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他在读书方法上,特别强调“循序而渐进”。
有的人读书性子急,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赶。朱熹批评他们像饿汉走进饭店,
看见满桌的大盘小碟,饥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究竟怎样读书呢?
朱熹的方法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
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
也就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涵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它
们的道理。前面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这样就不会有疏漏错误了。他
说:“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
却看得审。”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
顾,以暂进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
写作角度:教师要脚踏实地的研究自己的教学工作,对待学生也不能操之过
急,有耐心。
67、叶圣陶改文章
有一次,吃罢晚饭,碗筷收拾过了,植物油灯移到了桌子的中央。叶圣陶戴
起老花眼镜,坐下来改孩子们的文章。孩子们各据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
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指摘,争辩。有时候,当父亲指出了可笑的
错误,孩子们就尽情地笑了起来。
每改罢一段,叶老就朗诵一遍,看语气是否合适,孩子们就跟着他默诵。至
善、至美、至诚的原稿好像从乡间采回的野花,蓬蓬松松的一大把,经过了父亲
的选剔跟修剪,插在瓶子里才像个样儿。说是叶老改,实际是商量着共同改。
叶老一边看孩子们的习作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
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子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
从表面上看,叶老是在指导子女练习写作,实际上,他更是在教育子女为人。
写作角度:教师不能搞一言堂,要适当的听取学生的想法。
68、陶行知喂鸡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他走向讲台,不慌不忙地从箱子里拿
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先生要干什么。陶先生从容不迫地
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
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
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
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
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
效果一定好得多!”
68、朱熹读书主张“循序渐进”
宋朝的著名学者朱熹,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遍读典籍,对经学、史学、文
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他在读书方法上,特别强调“循序而渐进”。
有的人读书性子急,一打开书就匆忙朝前赶。朱熹批评他们像饿汉走进饭店,
看见满桌的大盘小碟,饥不择食,狼吞虎咽,食而不知其味。究竟怎样读书呢?
朱熹的方法是:“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
不敢志平彼,如是循序渐进,则意志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矣。”
也就是说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弄明白它们的涵义,一句话一句话地搞清楚它
们的道理。前面还没搞懂,就不要急着看后面的。这样就不会有疏漏错误了。他
说:“学者观书,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抽前愈看得不分晓,不若退步,
却看得审。”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时还要频频回
顾,以暂进的退步求得扎实的学问。
写作角度:教师要脚踏实地的研究自己的教学工作,对待学生也不能操之过
急,有耐心。
69、许衡:吾心有主
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一年夏天,许衡与
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所有人都感到
饥渴难耐。这时,有人突然发现道路附近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
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
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
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
“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
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
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难道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写作角度:教师要有自己的操守,遵循教师该遵守的职业道德。
70、老禅师的育人技巧
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
白,有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
就地蹲下。
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
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的不是椅
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
傅的责备和处罚。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
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
写作角度:教师要善待学生,适当的给学生改错反省的机会,做到以德服人。
71、开花的佛桌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极得方丈宠爱。方丈将毕生所学全数教授,希望他能成
为出色的佛门弟子。没想到,他在一夜之间动了凡心,偷偷下了山,五光十色的
城市迷住了他的眼睛,从此花街柳巷,他只管放浪形骸。
20年后的一个深夜,窗外月色如洗,澄明清澈地洒在他的掌心。他忽然忏
悔了,披衣而起,快马加鞭赶往寺里请求师父原谅。方丈深深厌恶他的放荡,不
愿再收他为弟子,说:“你罪孽深重,必堕阿鼻地狱。要想佛祖饶恕,除非桌子
上开花。”浪子失望地离开了。
第二天,方丈踏进佛堂时,看到佛桌上开满了花朵。方丈在瞬间大彻大悟,
连忙下山寻找弟子,却为时已晚,心灰意冷的浪子重又堕入荒唐的生活,而佛桌
上的那些花朵只开放了短短的一天。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
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第三天,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
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写作角度:教师对待学生要宽宏大量,努力接纳迷途知返的学生。
名人名言100条
国学经典一
1.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
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
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
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
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
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
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国学经典二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
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
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8.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
后发展为成语“当仁不让”。
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办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
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国学经典三
11.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
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2.满招损,谦受益。
——《尚》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
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
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4.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
死板;凡事不以“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
务。
国学经典四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
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1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
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
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
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19.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
展为成语“怨天尤人”。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国学经典五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
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关于赏识教育
1.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2.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
3.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陶行知
4.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5.一句话,一盏灯,也许改变人的一生。
6.了解一滴水,就是了解大海的前奏;了解一个孩子,就是了解生命的前奏。
7.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知识,就无形生命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
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
8.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
9.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柯
关于因材施教1.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
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
2.人像树木一样,要是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
点求平等,于出头处某自由。——陶行知
3.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
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
姆林斯基
4.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墨子》
5.孔子教人,各因其才。6.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关于创新与实践
1.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
篮。——江泽民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
3.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
4.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使手脑联盟。——陶行
知
关于理想教师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里宁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3.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4.老师就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5.三尺讲台,三村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关于师爱
1.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
2.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3.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
4.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她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判。——卢梭
5.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
造幸福。——苏霍姆林斯基
6.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
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失。——巴特尔
7.教育是根植于爱的。——鲁迅
8.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因斯坦
9.错误在所难免,宽恕就是神圣。——波普
关于为人师表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2.身教重于言传。——王夫之
3.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陶行知
4.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陆贽
5.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爱因斯坦
6.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车尔尼雪夫斯基
关于挫折
1.通向人类真正伟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爱因斯坦
2.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歌德
3.以勇敢的胸膛面对逆境。——贺拉斯
4.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去。——伏尔泰
5.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普希金6.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7.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来。7.逆境是通向真理的第一条路。——拜伦
关于德育
1.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
2.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4.士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
5.有许多种的教育与发展,而且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
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别林斯基
6.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到的普遍的被
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特
7.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契诃夫
8.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而智慧却无法弥补道德的不足。——但丁
关于教书育人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
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
4.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是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陶行知
5.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关于爱岗敬业
1.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爱因斯坦
2.像蜡烛为人照明那样,有一份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
献自己的青春。
3.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
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苏霍姆林斯基
4.教师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大机构中的一个活跃而积极的成员,是过去历史
所有高。
5.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关于理想信念
1.思想是根本,理想是嫩绿的胚芽,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
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
2.人类的精神与动物的本能区别在于,我们在繁衍后代的同时,在下一代身上留
下自己的美、理想和对于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的信念。——苏霍姆林斯基
3.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惠特曼
4.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
于我们心中的喜悦。——车尔尼雪夫斯基
关于教学方法
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11:06: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40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