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碳排放管理师考试复习题库
一,单选题
1.最高管理者应对支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作出承诺,
并通过以下活动予以落实。以下哪个不属于承诺范围?(D)
A.在内部传达能源管理的重要性;
B.确立能源方针,确保建立能源目标、指标;
C.提供能源管理体系所需的适宜资源;
D.组织制订能源规划。
2.通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可以使组织(D)
A.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B.降低能源消耗;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以上都是。
3.以下哪些不属于能源绩效监视、测量与分析的内容(C)
A.能源绩效参数;
B.实际能源消耗与预期的对比评价;
C.与能源使用相关的变量;
D.主要能源使用和能源评审的输出。
4.某钢厂在新建真空精炼设施时,原计划使用蒸汽真空泵,后
来,经过对投资、运行成本、能源供应等方面的比较、讨论,最
终决定采用机械真空泵。这一过程是GB/T23331-2012第(D)
条的要求。
2/23
A.4.4.2;
B.4.4.3;
C.4.5.5;
D.4.5.6;
/T23331-2012第4.4.2条款中,识别法律法规的目的
是(A)。
A.贯彻实施;
B.建立基准;
C.评价目标和指标;
D.合规性评价。
/T23331-2012第4.4.3条款,能源评审内容不包括
(C)。
A.识别当前的能源种类和来源;
B.评价过去和现在的能源消耗水平;
C.识别影响所有能源使用的相关变量;
D.识别改进能源绩效的机会。
7.某厂通过设备点检,发现一个蒸汽阀门存在泄漏,厂里安排
进行了检修,现在已经不泄漏了。这是在进行(A)
A.纠正;
B.纠正措施
C.预防措施;
D.以上都不是。
3/23
8.建立、实施能源管理实施方案的目的是(B)。
A.明确职责、权限;
B.实现组织的能源目标、指标;
C.验证能源绩效改进的方法;
D.明确时间进度安排。
9.在审核时,审核员发现公司没有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
源法》列入体系使用的法律法规范围。这一行为不符
合GB/T23331-2012第(A)条的要求。
A.4.4.2;
B.4.5.3;
C.4.5.4.2f);
D.4.6.2。
10.企业在进行能源管理体系策划时,以下(B)不是必须的。
A.策划结果形成文件
B.选择专业的咨询机构
C.应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
D.应包含能源评审要求
11.标准要求组织应确保(B)的人员具有基于相应教育、培
训、技能或经验所具备的能力。
A.与主要能源管理相关;
B.与主要能源使用相关;
C.需要取得从业资格证书;
4/23
D.所有在组织内工作;
12.能源目标和指标的建立应(A)
A.与能源方针保持一致;
B.在相关职能、层次、过程或设施层面建立相同的目标指标;
C.在评审时尽可能使用最高标准;
D.尽可能留出一定富余量以避免出现不符合。
13.组织应建立一个(D)的内部沟通机制。
A.关于能源检查、能源考核;
B.与国际著名企业相同;
C.与政府主管部门开展与能源方针、能源管理体系和能源绩
效有关;
D.任何为组织工作或代表组织工作的人员都能为能源管理体
系的改进提出建议和意见。
14.标准4.5.4.2条款,文件控制的要求不包括(D)
A.必要时对现有文件定期评审和更新,并在发布前确认文件
适用性;
B.对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作出标识;
C.过期文件如需保留,应做出适当的标识;
D.非受控文件只用于企业内部管理,不作为证据提供给审核
员。
15.标准提出在适当时(A)应纳入新、改、扩建项目的规范、
设计和采购活动中。
5/23
A.能源绩效评价的结果;
B.能源因素辨识结果;
C.能源管理方案;
D.运行控制要求。
16.在购买对能源绩效有重大影响的能源服务、产品和设备时,
(A)。
A.应按相关准则评估其对能源绩效的影响;
B.必须经过能源管理者代表批准;
C.必须制定文件化的采购规范;
D.必须制定并执行进厂检验规范。
/T23331不适用以下哪种组织?(C)
A.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声明符合GB/T23331要求的组织;
B.建立、实施、保持并改进能源管理体系,以期降低能源消耗、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组织;
C.对能源绩效水平提出绝对要求的组织;
D.寻求外部组织对其能源管理体系进行认证的组织。
18.标准4.5.6“设计”对应下列哪项法律法规的要求?(C)
A.能源审计技术通则
B.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
C.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
D.清洁生产促进法
19.以下哪项属于强制性的外部交流?(A)
6/23
A.统计局要求重点用能单位报送年度用能情况统计表
B.网站上宣传能源方针
C.在社会责任报告中描述能源节约情况
D.宣传获得了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20.有关能源效率,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D)。
A.是输出的能源与输入的能源之比;
B.是理论运行的能源量与实际运行的能源量之比;
C.包括能源转换效率;
D.计算能源效率时,仅考虑输入与输出的能源数量,不必考
虑能源质量。
21.能源绩效参数是指:(C)
A.用作比较能源绩效的定量参考依据;
B.由能源目标产生,为实现能源目标所需规定的具体、可量化
的绩效要求;
C.由组织确定,可量化能源绩效的数值或量度;
D.与能源效率、能源使用和能源消耗有关的、可测量的结果。
22.管理者代表在能源管理体系中的职责权限不包括:(D)
A.确保按照标准的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
理体系;
B.指定相关人员,并由相应的管理层授权,共同开展能源管
理活动;
C.提高全员对能源方针和目标的认识;
7/23
D.实施管理评审。
23.标准中的下列哪些条款,均提到了能源绩效参数(B)
A.4.4.3、4.4.4、4.4.5、4.4.6;
B.4.2.1、4.4.4、4.4.5、4.6.1、4.7.2、4.7.3;
C.4.4.4、4.4.5、4.5.5、4.6.1;
D.4.2.1、4.4.4、4.4.5、4.5.6、4.7.2、4.7.3;。
24.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单位GDP能耗、单
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C)
A、20%,17%;
B、17%,16%;
C、16%,17%;
D、17%,20%;
25.万家企业范围是以哪一年度综合能源消费量为界定标准。
(B)
A、2009
B、2010
C、2011
D、2012
26.“十二五”期间,万家企业实现节约能源(D)吨标准煤。
A、3.0亿
B、3.0千万
C、2.5千万
8/23
D、2.5亿
27.认证机构暂停获证客户的认证资格,一般情况下暂停期
限不超过:C)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2个月
28.对产品综合能源消耗和产值能耗指标的计算分析按照(B)
的有关规定进行。
A、GB/T2588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
B、GB/T258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C、GB/T6422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
D、GB/T13234-91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
29.企业能量平衡报告可以不包括:(C)
A、企业能量平衡表
B、企业能源消费总量与构成
C、企业能流图
D、企业内余能资源量、余能资源率和余能资源利用情况
30.在用能设备能量平衡计算中二次能源的能量按(D)计
算。
A、等价值
B、发热量
9/23
C、热焓
D、当量值
31.合同能源管理,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
约定(B),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
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及其合理利润。
A、节能量3.1)
B、节能目标
C、节能效益
D、碳排放量
32.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测试和验证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其
中不包括(D)
A、准确性
B、完整性
C、透明性
D、公正性
33.(统计报告期单位产品能耗-基期单位产品能耗)÷基
期单位产品能耗,所得结果为(C)
A、产值节能量
B、产值节能率
C、产品节能率
D、产品节能量
10/23
34.所称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
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
施,从(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
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
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A、杜绝浪费
B、源头削减污染
C、节约能源
D、末端治理
35.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
设备和产品实行(A)
A、限期淘汰制度
B、停业整顿制度
C、加收排污费制度
D、勒令停产制度
36.下列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
A.蒸汽
B.天然气
C.生物质能
D.太阳能
37.对企业,综合能耗是指统计报告期内,(B)的综合能耗
总和。
11/23
A.生产和生活系统
B.主要生产系统、辅助生产系统和附属生产系统
C.主要生产系统
D.主要生产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
38.生产过程中耗能高的产品的生产单位,应当执行(C)
A.设备能源效率标准
B.节能产品标准
C.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
D.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
39.审核报告最终由(C)正式发布。
A.审核组长
B.审核组经充分讨论后
C.认证机构
D.认证机构技术委员会
40.从全球来看,未来碳排放的增加将主要来自(A)。
A.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
C.俄罗斯
D.印度
41.中国能源消费以(A)为主,而优质能源的利用存在“先天
不足”。
A.煤炭
12/23
B.石油
C.天然气
D.核能
42.我国目前唯一现实的能大规模发展的替代能源是(C)。
A.天然气
B.太阳能
C.核能
D.地热能
43.人工造林面积居于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是(C)。
A.印度
B.巴西
C.中国
D.俄罗斯
44.我国明确提出“限制过度包装”的法律是(B)。
A.《节约能源法》
B.《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C.《循环经济促进法》
D.《清洁生产促进法》
45.(A)参议员提出的《低碳经济法案》是迄今为止以“低碳经
济”为名的世界第一份议案。
A.美国
B.英国
13/23
C.日本
D.法国
46.(A)是中国促进低碳转型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政策手段。
A.规划引导
B.法律手段
C.市场途径
D.经济激励
47.政府节能减排的财政补贴方式主要有(B)。
A.贴息和间接补贴
B.贴息和直接补贴
C.贴息和税收减免
D.直接补贴和税收减免
48.欧盟对于节能研究项目最高提供(C)的资助额度。
A.20%
B.30%
C.50%
D.60%
49.2009年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D)
举行。
A.北京
B.上海
14/23
C.保定
D.南昌
50.可以被称为“低碳试验场”的地区是(D)。
A.北美
B.东亚
C.西欧
D.北欧
51.北欧各国得天独厚的林木和风能资源,是世界上最早利用
(B)的地区。
A.核能和风能
B.生物质能和风能
C.太阳能和风能
D.地热能和风能
52.(B)地区成功地打造了“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区。
A.哥本哈根
B.马尔默
C.东京
D.斯德哥尔摩
53.(C)是我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定的第一个低碳经济案例
研究试点的城市。
A.上海市
B.北京市
15/23
C.吉林市
D.昆明市
54.根据国家目前实行的“五级能效”标准,(B)以上属于节能
产品。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55.我国目前实行的“五级能效”标准,一级能效比(D)3.4。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等于
56.据测定,电器设备在热待机状态下耗电量一般为其开机功率
的(A)左右。
A.10%
B.20%
C.30%
D.50%
57.全球人均碳足迹约为(D)。
A.3.9
16/23
B.4.0
C.4.2
D.4.3
58.(C)已经被确认为是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之
一。
A.测定“碳足迹”
B.“熊猫标准”
C.“地球一小时”
D.“世博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
59.从全球来看,未来碳排放的增加将主要来自(A)。
A、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
C、俄罗斯
D、印度
60.下列废旧产品中,哪种属于法律禁止直接再利用?(A.)
A.报废汽车
B.废旧电视机
C.废旧家具
D.废旧报纸
二、多选题
1.《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应履行的义务有(BCD)
17/23
A在2008年至2020年,将其人为温气体排放的水平在1990年
的基础上平均减少5.2%。
B.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和技术援助。
C帮助发展中国家揭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D规定发达国家从2005年开始承担减少碳排放量的义务,而发
展中国家则从2012年开始承担减排义务。
E2008年至2020年为第一个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期。
2.建立低碳城市应倡导(BCE)
A.合理消费
B.低碳建筑
C.低碳交通D.减少公用设施
E.开展废弃资源综合再利用
3.《京都议定书》规定工业化国家应履行的义务包括(BDE)
A在2008年至2010年,将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1990年
基础上平均减少5.2
B在2008年至2012年,将其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水平在1990年
基础上平均减少5.2
C.帮助发展中国家策划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D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
E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和技术帮助
4.碳排量增大主要是以下那几个方面存在问题(CDE)
A.商业
18/23
B.化工
C.能源
D.产业
E.技术
5.发展低碳建设体系包括(BCE)
A.主张合理装修
B.避免过度装修
C.倡导居住空间低碳装修
D.少装室内空调设施
E.充分利用太阳能
6.为什么说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在于发达国家(ADE)
A.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排放占全世界二分之一的二氧化
碳
B.占世界人口15%的发达国家排放占全世界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
C工业化时代所排放的每10吨二氢化碳
D.工业化时代所排放的每10吨二化碳中,有7吨是发达国家排
放的
E.2004年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是发展中国家的4倍
7.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体现在下面
哪些方面(BDE)
A.我们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发展工业、积极发展农业、鼓励
支持农村边远地区的水电发展
19/23
B我们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鼓励
支持农村边远地区和条件适宜的地区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
地热、风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
C.2005年至2010年,可再生能源增长51%,年均增长14.7%
D.农村有3050万户用上沼气,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4900多
万吨,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
光伏发电容量均居世界第位
E.2005年至2008年可再生能源增长
8.能源转型路线图分为哪几个步骤(ABC)
A.在近期提节能和煤炭的清洁利用为重点,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
率
B.中期,推动能源发展多元化,逐步减少燃煤比例
C.长远看,建立以可再生能源、洁净煤、先进核能等为主体的可
持续能源体系
D.在近期以开发和推广煤炭的清洁利用为重点
E.长远看,大力发展先进核能等为主体的可持续能源体系
9.在低碳产业领域方面,欧盟给了我们那些启示(ABCDE)
A.开发低碳技术
B.构建保障体系
建立市场机制
D.激励企业转型
E.参与国际合作
20/23
10.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是(ACE)
A.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坚持开发高新科技技术
C.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D.加强环保意识,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
E.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提保障经
济发展为核心,以节约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和建
设为重点,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的贡献
三、判断题
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很大程度上等价于增加新能源,清洁能可
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使用比列,提高能源效率
正确
2.气候变化关系到各国的利益和世界的公平与正义,哥本哈根会
争议的实质并非是发展权、排放空间之争
错误
3.应对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的间接原因
错误
4.欧盟的排放要求低于《京都议定书》,实施的是独立的减排制
度
错误
21/23
5.中国是世界上第一煤碳消费大国,第一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同
时也是第一大能源消费国
错误
6.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的清洁机制(CDM)项目,我省名列全国第一
错误
7.目前太阳能发电只占可再生能源的千分之五;居四大可再生能
源的末位
正确
8.《京都议定书》成功之处在于:一是规定“其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原则,综合历史和发展水平等因素,发达国家首先承担二氧化碳
减排责任,而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责任
错误
9联合履行和“碳减排”贸易只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渠道,而清
洁发展机制(CDM)则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合作渠道
正确
10.在工业结构方面,轻、重工业比例失调,轻工业比重过高是制
约低碳发展的关键因素
错误
11.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低碳发展模
式作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在国民经济中将扮演越来
越重要的角色
正确
22/23
12.世界正处在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开端,这一新的科技革命由低
碳技术驱动,他要求科学技术的重大变革
错误
13.中国是世界上人工造林面积第二大国
错误
14.低碳技术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将成为未来国家核心竞
争力的重要标志
正确
15.能源结构向低碳化、名元化、均衡化有序的方向发展,既是能
源战略转移的核心问题,更是国民经济宏观战略朝向可持续发展
方向的理性选择
正确
16.人类赖以生存的各种资源是无限的
错误
17.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和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要充分利
用可再生能源和开发新能源,才能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
错误
18.地热能是指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源于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正确
19.气候变化的主要责任在于发展中国家。
错误
23/23
20.亚洲四小龙的实践表明在特殊的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都无
法实现跨越发展。
错误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11:02: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40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