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风波是什么事件

更新时间:2023-01-03 09:16:21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3日发(作者:pictures)

台标门”事件“CCTV”改名风波

中国中央电视台初名为北京电视台。随着改革开放,由毛泽东题字的纯中文台标,已不

适应发展,为与国际接轨,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英文缩写为“CCTV”。①由

此CCTV台标产生。英文缩写CCTV表示了中国对外开放,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原子

电子的标志也象征着对科学与现代化的追求,与当时背景是合拍的。

(2)国内外其他电视台台标现状

目前国内的上星电视频道共50个频道,这50个频道的台标目前有五种形式:1、完全

使用英文的13个频道,包括中央电视台的12个频道(CCTV1到CCTV12)及山东教育电视台

(SDETV),占总数的26%;2、混合使用英文和中文(含汉语拼音缩写形式)的7个频道,占总数

的14%,包括中央电视台3个频道(CCTV新闻、幼儿、音乐)、北京电视台(BTV北京)等;3、

只使用图形的4个频道,占总数的8%,包括上海、山东、湖南;4、使用汉语拼音加汉字的

1个频道,占总数的2%,即KAKU卡酷动画;5、使用图标和中文的25个,占总数的50%,

包括23个省级卫视和深圳卫视。属于1和2两种情况的20个频道(占总数的40%)的台标是

需要修改的。2009年,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台标,由英文字母缩写“CETV1、CETV3”改为汉字的

“中国教育1、中国教育3”。

国际电视机构的缩写,英国的BBC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BroadcastingCorporation的英文

缩写)、美国的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ationalBroadcastingCompany的英文缩写)、日

本的NHK(源自日语“日本放送协会”的罗马字母拼音形式NipponHosoKyokai的缩写),都

是本国文字或拼音的字母缩写形式。

2.现行文字法规

2000年10月31号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其第十三条明确指出“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应当“以国

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用语用字”。电视媒体是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和先进文化的重要窗口

和阵地。台标语言文字的使用应遵守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承载、彰显民族文化。

3.央视台标是否应该修改的利弊分析

教育部所倡导的台标“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及其法定拼写形式汉语拼音”,近日成为国内

众多媒体和网络议论的热点,网上调查数据显示,4万多名参与投票的网友中,超过86%的

人赞同“使用本国文字,传播民族文化”;仅逾5%的人认为“台标文字应该用英文,体现国际

化”;还有一些网友认为“可不拘一格,体现多元化”。有网友特别指出,认为央视的拒绝行为

是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不尊重,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对于CCTV台标改还是不改,概括有

以下几类观点:

(1)中央电视台完全使用英文台标CCTV应该改

台标作为电视媒体的重要标志,其语言文字的使用应遵守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承载、

彰显民族文化。如果汉语作为国际上说的人数最多的语言,在它自己国家的对外频道上,却

不能用汉语的缩写,这无疑是可笑和必须改变的。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产生的央视台标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关系。现在要真与

国际接轨的话,国际知名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更应以国语而非外语作为台标,体现出中国的

文化自信。或许央视放弃已经使用数十年的台标会有所损失,但作为中国最大的电视媒体,

一方面突出了中国语言文字的地位,另一方面利用央视的国际地位,也能抬高汉语在世界的

文化地位。当中国渐渐走向世界,当中国文化慢慢被世界认同,央视一时失去的影响力,很

快可以赢回。

(2)中央电视台CCTV台标改不改无所谓

持此种态度的人比较少,他们认为电视台的品牌价值首先还是观众的认可度、节目好看、

观众有口碑,而用不用汉字做台标不是要点。

二、对台标风波的语言学思考

1.从CCTV的语用实践分析

在英语中,“CCTV”还可以是“clod-circuittelevision”(闭路电视)或“中央监控系统”。在

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这一名称也许会造成含义的“撞车”,引起理解的误会,以致语用和语言

交际的失败。正如汉语中的多音字和多义词现象,这或许是一个让汉语的第二语者深感痛苦

的语用问题,然而语言自身自然有办法去解决某些或某类“难题”,直到使用它的人们已经感

觉不到“麻烦”的存在。

2.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分析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在文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受文

化影响形成,并反映文化。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语言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

族的重要意义。但是这与吸收外国外族语言中的词汇,并非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两个不同

的问题。尊重这种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正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旭.2008《汉语形态问题论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爱德华?萨丕尔.1990《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3]史有为.2000《汉语外来词》,北京:商务印书馆

[4]王福祥.2000《文化与语言》,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张遇哲.2008“日本鹤”译名考验国人文化自信,《观察与思考》第18期

[6]王福祥、吴汉樱1994《文化与语言》(论文集),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09:16: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35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豪气压群雄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