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来历

更新时间:2022-11-22 18:35:58 阅读: 评论:0


2022年11月22日发(作者:the big short)

国庆节的由来和习俗

国庆节来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

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

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

前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

是1949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

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那么10月1日的国庆又是怎么回事呢?国庆节的由来和习俗是什么呢?在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发言说:“马叙伦委员请假不能

来,他托我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应有国庆日,所以希望本会决定把10月1

日定为国庆日。”毛泽东说“我们应作一提议,向政府建议,由政府决定。”1949年

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

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

从此,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全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

国庆节习俗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国庆节,各国对于国庆节的庆贺方式,由于传统和习俗的差异,

而有所不同。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各国国庆节的名称有所不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叫

"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

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

"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如遇国

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

每年国庆,各国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庆祝活动,以加强本国人民的爱国意识,增强

国家的凝聚力。各国之间也都要相互表示祝贺。逢五逢十的国庆,有的还要扩大庆祝。

为庆祝国庆,各国政府通常要举行一次国庆招待会,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外交部长

出面主持,邀请驻在当地的各国使节和其他重要外宾参加。但也有的国家不举行招待会,

如美国、英国均不举行招待会。

国庆节的意义

国庆纪念日是近代民族国家的一种特征,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

并且变得尤为重要。它成为一个独立国家的标志,反映这个国家的国体和政体。

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新的、全民性的节日形式,便承载了反映这个国家、

民族的凝聚力的功能。同时国庆日上的大规模庆典活动,也是政府动员与号召力的具体

体现。

国庆节的意义还体现了显示力量、增强国民信心,体现凝聚力,发挥号召力,这三

个国庆庆典的基本特征。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

侯论》一文中就曾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我国封建时代,国家喜

庆的大事,莫大过于帝王的登基、诞辰(清朝称皇帝的生日为万岁节)等。因而我国古代

把皇帝即位、诞辰称为“国庆”。今天将国家建立的纪念日为国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这里应该说明一点,在许多人的印象

中,1949年的10月l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有数十万军民参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开国大典。其实,人们头脑中的这一印象并不准确。因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

广场举行的典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开国大典。实际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早在当年10月1日之前

一个星期就已经宣布过了。当时也不叫"开国大典",而是称作"开国盛典"。时间是1949

年9月2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主任毛泽东在政协第一届会议上

所致的开幕词中就已经宣告了新中国的诞生。

更多相关内容推荐:

>>国庆节的资料

>>国庆节古诗

>>关于国庆节的由来

>>国庆节有什么习俗

本文发布于:2022-11-22 18:35: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国庆来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