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学校给我们的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课程意识很强,十一人树立起了处处
是课程,时时有课程,事事是课程的理念和意识。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教育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在研究状态下参与,在参与状
态下创造,锻炼自主管理能力,鼓励独立思考,培养有自己想法的学生。
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就是一门这样的课程——
学生主持狂欢节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宣布狂欢节开幕
顾问:金家民主编:孙定国编辑:贾真第十三期2012年12月31日
诺奖得主莫言视频祝贺校长李希贵宣布2013年十大惠生实事
师生盛装参加狂欢节“十一版”《江南style》
克拉玛依学员在狂欢节上学员参加圣诞Party
学员与李希贵校长学员与央视主持人崔永元
附:北京十一学校2012年校园狂欢节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魔幻世界逍遥游
二、设计思路:
全校师生倾情参与,旨在参与中创意,在创意中分享快乐,在分享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共同
迎接新年的到来。2012狂欢节以中外魔幻元素作为主题背景,老师和学生根据个人意愿乔装打扮,鼓
励原创的设计与妆扮,凸显个人的魔幻魅力。盛装的师生自由参加各个版块的活动项目,筹备组将根
据个人的装扮及参与活动情况评选出系列大奖,活动现场更有专业摄影师与摄像师抓拍精彩瞬间。
三、时间安排:2012年12月29日
9:20全校师生集中在学校大操场,准备参加狂欢节开幕式(之前是筹备时间);
9:30—9:45狂欢节开幕式;
9:45—11:30全校师生校园狂欢,师生自由参加十余个版块的活动项目;
13:00—15:00学部、年级(班级)自由安排;
15:30静校。
四、具体活动项目简介:
(1)奇幻小火车(学校操场及校园内巡游:中间站点的设立,提供更多同学的参与)
(2)真人版植物大战僵尸(建华小操场:让你体验现实中畅快淋漓的快乐大战)
(3)校园“寻宝”——西天找魂器(校园内:三种不同的寻宝活动满足各类不同需求)
(4)勇闯鬼屋(图书馆五层社团活动中心:两人一组进行闯关活动)
(5)创意美食街(学生食堂前:各种美食让您一饱口福)
(6)魔幻服装T台秀(开幕式主席台:现场T台秀,同时提供魔幻服装试穿拍照哦,就等你来秀)
(7)音浪狂欢歌会(国际部一楼大厅:师生自由献歌跳舞,音乐自备)
(8)COSPLAY秀(图书馆一层、音美楼一层:COSER精彩展示)
(9)有求必应小屋(小木屋:火焰杯许下新一年的愿望,得到美好祝福)
(10)魔幻影院(科技楼学生影院:一饱魔幻大片眼福)
(11)神奇魔药配置(科技楼化学教室:展示奇妙化学反应,更有答题闯关游戏等你参与)
(12)新年欢乐午宴(国际部六层:邀请一年来对学校各方面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家长,以家庭为单位)
五、温馨提示——需学部协助落实事项
1.特别提示:分享快乐的同时,一定嘱咐师生要注意活动的有序和安全。
2.请各学部推荐一名老师参加狂欢节开幕式,推荐为学校、学部工作做出较大贡献的家长参加学校举
办的欢乐午宴,每个学部、年级推荐不超过4个家庭,周四下班前将以上两项名单及联系方式OA
给教导处张天叶老师。
3.28日下午4:00各学部派老师代表到图书馆一层学生中心找相关负责老师领取本学部(年级)老师
的服装、道具;并在29日活动结束后13:00前务必还回领取地点,交给相关负责老师。由于大部
分服装都是外面三家公司租赁,为避免服装彼此混杂造成归还时的麻烦,所以恳请各学部负责老师
一定按时到指定的老师那里领取和交还服装、道具。具体学部负责老师:
学部负责老师学部负责老师
初一1、2区王录高二学部邓家毅
初二1、2区张力子高三学部雷露
初三、四高一张天叶国际部戴冲
高一学部马秀清
六、活动评价办法
为了达到师生共同狂欢,喜迎新年到来的美好愿景,我们希望全体师生特别是老师们能够积极投
入到本次狂欢节活动中。为此,特设以下奖励:
1.组织奖励
奖励对象:承办各个项目的学生团队。根据各项目获得的多彩魔幻币及承办情况评选出最具人气
奖(魔幻币)、最佳魔幻创意奖(评议)、最佳组织奖(考核+魔幻币)等,颁发狂欢节个性证书。同时
组织者及志愿者可获得相应学分奖励。
2.学生奖励
奖励对象:参与学生。
1)根据参与项目的数量及活动示意图后面的盖章情况,获得魔杖或其他奖励。与老师一同完成各个
活动项目有双倍奖励;
2)自己DIY的服装、道具或是化妆形象,到操场参加T台秀,即可获得2012狂欢节服装设计、化
妆师、造型师等证书,并可当场领取精美奖品!设计得越多、设计得越好,奖品就越多哦!
所有参与T台秀的形象均可参加最佳创意奖、最具魅力奖的评选。获奖学生有丰厚礼品!
DIY人物造型参考:所有神话、童话、魔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均可参考,如《封神榜》、《聊斋志异》、
《西游记》、《八仙过海》、《暮光之城》、《哈利波特》、希腊神话等。也可以不依附于已有作品自行设计。
3)鼓励学生为学部老师设计形象,可以向团委申请经费支持。
3.教师奖励
1)参与T台走秀的老师,现场颁发奖品;
2)倡导老师与学生共同狂欢。和学生合作完成项目的,将获得项目提供的双倍奖品奖励;
4.学部奖励
根据各学部(年级)师生参与度及活动情况给予不同奖励。
备注:
本次活动的奖品丰厚,样式多种。快来参加吧!
教导处2012.12.28
积极期待的魅力
生物学科李国莲
从11月27日开始,十一学校安排我们到部门实践学习,相比较之前走进课堂、听取报告、参与
活动、设疑问询,这几天在教务处的实践就像回到了之前熟悉的工作环境,忙碌而琐碎,具体而真实,
当然因为在十一,认真体会总会有新的收获,若用一个词表达我的感
受,体验最充分的就是“积极期待的魅力”。
最早知道这个词源自心理学概念----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他从一至
六年级中各选三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
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八个月后,他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
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
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
“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
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
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
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
了飞速的进步。
恰好近日正在看一本书:美国杰出教育家黄韶裘、黄露丝玛丽的著作----《如何成为高效能教师》,
其中说到高效教师的三大特质: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积极的期待、是一位杰出的课堂管理者、知道如何
为学生掌握知识而设计课程。这里谈到的积极期待,不是与高标准混淆,简单的说就是相信对方能做
好,相信对方有这个能力做好。当然这种对积极期待的深信来自于研究,认为教师对学生持有积极期
待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也非常赞同----
期望对学生发展有巨大影响。
再回到我在部门实践中体会到的“积极期待的魅力”。先见过教导处(类似我们的教务处)主任刘
笑,“咱不把你们当外人,多参与才能有体会啊!”人如其名笑颜亲和、干练利落。明确分工后我被夏
季老师带到了教务处(类似我们的教务员办公室),与四位办公室成员相互介绍后大伙帮我布置好了办
公桌,刚坐下打开电脑,负责学籍的邱老师问了一声:“谁现在闲着,我这有事。”我立即回话:“我呀!
有事尽管安排”。邱老师简单说了工作要求:设计一个关于高三推优学生的所有情况及后期跟踪项目的
表格,我思考这是优秀学生的的学情分析,信息尽可能全面而准确,于是按照姓名、学籍号、性别、
文理科、班级、班主任、学科教师、现住址、学生移动电话、家庭电话、母亲姓名、母亲移动电话、
父亲姓名、父亲移动电话、原始分数(总分、单科)、个人情况(基本情况、学科情况)、后期几次模
拟考试学科及总分发展等内容设计好了表格,在逐项填充内容后发现横向表格过长,打印及对比分析
都不方便,于是再按照纵向排版又制作了一份有详细内容的表格。交给邱老师时我告诉她可按照自己
的习惯选择,邱老师立即拿着这份表格去给田俊副校长审核,再回到办公室的邱老师高兴地说田俊副
校长一贯要求很高,但这次很满意并选择了纵向排版。我想在这里实践不分做什么,踏实用心、善于
思考都会有收获。虽然仅是一份推优学生的情况统计,但我已看到十一对学生个性化的分析很深入,
其中基本情况和学科情况由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提供,如针对不同学生的评价及建议:“有较高目标和吃
苦精神,思维有深度、推理能力强;书写格式不规范,有时不严谨。“英语逐步提高,数学有起伏,需
强化。有点固执,有点个性”“学习有韧性,学过的内容正确率较高,近期数学、英语进入瓶颈期,
还有待提高”。相比较在学情分析方面我们还可以落实地更加有针对性和连续性,精细精细再精细。“个
性化”“个别化”我也在慢慢体会高三学部主任田俊总结高三的话:学生的高三、科学的高三、落实的
高三、注重个性化
教学的高三、从容淡定的高三。
第二天刚到办公室接到工作安排多少有些意外:给十一学校设计一个封袋,A3纸对折共四面彩页,
其中封三有一折叠插兜,专为宣传学校附带学习资料供来十一参观学习者所用。我想他们胆子可真够
大的,这是学校的高浓缩宣传页,不能深刻理解学校文化能设计到位吗?看到大家的平静和忙碌,我
立即进入构思状态,先找图片,好在关于十一的专刊《未来教育家》《人民画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已反复看了几遍,学校的宣传重点心中还是有些底,理由正当地在浏览几千张图片的过程中我又一次
体会了十一的校园文化,包括学生活动、学科教室、名师风采、课程体系等,再寻找学校logo和标准
色,四面彩页的版面排定后,初看
劳动成果感觉还不错。
随后,在李希贵校长专门组织召开的“用数据驱动教学”---期中考试学情分析分享会和北京十一
学校迎接高中多样化办学督导调研工作中我都作为项目负责人出现在工作安排上,部门自然地分配工
作,同事积极地合作推进,我也较快地进入状态,不懂就问,谦虚请教,
结果每一项工作的进度和质量都超出自己的意料。
回顾这一阶段的实践学习过程,我对“积极期待”的理解更深了,在十一学校,对每个人的假设
是“你可以胜任”“你没有问题”,我更加明白培训班班主任汪玉珍老师(比我们早来十一学校一天)
说的:“没有人具体指导、对十一员工完全不认识的情况下我立即投入工作,哪有时间担忧顾虑,只有
积极主动打开局面,现在看来挺好的,学校相信我能做到,结果我
也惊讶自己的潜力还不小。”
积极期待会让人感受到信任,是一种最默契的互勉。而这种满足、欣慰、愉悦又会使自己感到我
是有能力的,我是能够成功的。经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使“不可能”的半径
缩小,就会使“可能”的边界放大。
想想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充满信心并满怀期望,就会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表现出来。教师不断
坚持用自己的期待去影响学生,学生就会逐步向着教师期待的方向发展,学生也会从教师对待自己的
态度中理解教师的期望,从而感到自己的未来是有希望的,使他们更加自
信、自强,激发出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
正是十一学校对教师的积极期待,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增强了大家的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
的要求标准,使得教师和学生都产生了一种努力改变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动力,
是“积极期待”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在十一,我时刻感受到“被积极期待”。
课堂教学反思
历史学科陈晓晶
12月14日,按照十一学校培训部的安排,我与本组的陈漫老师在理科班进行了讲课。魏老师非
常体谅我们,让我们在后三个未进行的单元任选,为了不打扰老师的进度,也为了更好的把握课堂,
最终我们选择了《新国新梦:美国崛起》这一话题,并选定《南北战争》为本节课的讨论主题。
定下主题后,我们就开始了忙碌的备课,因为时间紧张,也因为对谈话教学法的生疏,所以,备
课过程一度出现了迷茫和不知所措。当我们将这一状况向魏老师诉说的时候,老师就个人备课思路与
我们做了交流,为我们的备课打开了些许思路。
作为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内战,它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对美国历史造成了各种影响?今天的美
国人如何看待这场战争?这些本来觉得很容易解答的问题经过大量的资料研读后却发现其中有太多值
得思考的东西。
1、按照《1787年宪法》及其修正案,战争初期的南方宣布退出联邦无可厚非,那我们该如何认
识这场战争的发生?
2、南北统一与奴隶制废除哪个更重要?由此,如何看待主权与人权之间的关系?
3、今天的美国人对这场内战更多是从人性和宽容的角度去认识,战争中逝去的都是同胞,都值
得纪念。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这些问题放在课堂上定会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因为它已经在刺激老师的思
考了。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不仅对美国历史有了重新的认识,也能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历
史的很多问题并非黑白分明,它更多的需要结合人性与理性去思考和解释,并由此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与人生观,指导我们认识当今世界和纷繁复杂的社会。
当然,课堂设计是一回事,课堂实施又是另外一回事,尽管准备了好的问题并为此储备了大量的
史实资料,可在具体的实施中依然存在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就是自信心不足,不敢直面学生。
其次是课堂灵活性有待加强,对于学生的回答缺乏及时整合。对于学生随机提问有些措手不及。
再次,不敢放手发动学生,对学生缺乏信心。
最后,经过这节课的体验,深感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
作为谈话式教学,核心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让他们在交流
中通过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就某一话题中值得引发思考和能够引发争论的问题抛
给学生,点燃课堂即可。也许这些话读起来很容易,可是做起来却比传统的教师“一言堂”难度要大
得多。
尽管教师为学生找到了讨论的兴奋点,但学生毕竟知识量有限,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中,所
以思考问题的深度和理性程度都有待提升,这时候,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点拨什么?
引导什么?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提前预设,当然,也有一些是课堂临时生成。因此,需要教师灵活的教
学应变能力,还需要敏捷的思维和广博的知识。能力可以很快习得,但知识却需要脚踏实地的步步积
累。我的教学之路启程不久,学习之路还很久远,这一路需要的是坚持!
最后我想说,45分钟的十一课堂之旅是有限的,留给我的思考却是无限的„„
北京十一学校培训结业报告
【语文学科林英】——我的流金岁月,我的悲欢之旅
在这个北京寻常的冬天,这个并不美丽的季节里,一个外表普通的校园里,可见到的是学生眉眼
中自信快乐的光彩,身上散发出的生龙活虎的青春气息,以及教师脸上毫不掩饰的幸福自豪的神情。
课改确实是个好老师,多出来看看,多看看书,眼界更宽些,看东西更深刻些。出来学习,看别
人的课堂,可以很好地反思自己这几年的作为。
我们要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教师?
太多的改革让我们疲惫,太多的现状让我们消极,太多的对立,让我们紧绷。虽然也一直在坚持
着,脸上早就写满了迷茫。那么,是否有一种改革,可以让学校、教师、学生,都是赢家?在改革的
浪潮之后,留下的都是教育的美好和幸福?
北京十一学校给出了一个响亮的回答:可以。在这里,这一切都是真实存在着的。
古都北京,有这样一批怀揣教育理想的教师,聚集在京西的北京十一学校,他们不断突破应试教
育的羁绊,回归教育的本质,“享受教育的单纯乐趣”。他们说,虽然已经被推上教育家成长的前沿平
台,但从来不敢奢望成“家”,在他们的心中,教育家是高远的称号,但求以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
的态度,一直走在正确的教育道路上,培养合格的人,合格的公民。
反过来看自己,总觉得我的成绩不错,我对待学生还热情,我一直坚持读书。可是,一对比,就
知道自己各方面差的很远。我一直的努力是对的,可是看的教育书籍远远不够,眼界视野高度欠缺。
我没有更为积极有力地鼓励先进者,带动犹豫者。
可是我们真的忘了最初出发的目的,忘了自己的教育初衷和生活目的了吗?仔细回想了一下,我
们当初走上讲台时都是有理想有抱负,不一定是那种大声宣告给别人的理想,起码是想做些事情的,
不想庸碌无为混日子度过。不想说什么教育家之类的有点夸大的词,可是我从内心里是想要过一种真
实的踏实的自然的教育生活。孟子有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老吾老”不
能做到,已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遗憾和痛楚;那么,我希望可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想让别人怎么
对待自己的孩子,我也要用内心的热情去对待这些孩子,不断鼓励激励孩子们读些书,教会孩子们有
自己的见解,让孩子在我的课上课下受益,让自己无憾。
我们也想要让孩子从读书起就是自信而快乐的,当然要认真构筑愉悦自然的教育天空。
北京十一学校的校长教师一直坚持改革,坚持读书,坚持在孤寂继续前行,这其实就是他们成功
的诀窍。正如史建筑老师所说:“要想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甚至是一名教育家,必须构建一套植根于民
族、切合于时代、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和操行体系。耐得寂寞,执着前行,在变与不变中找到教育教
学的切入点,在守成中创新,开拓出一片教育教学的新天地。”
常常有人问起,教育能拯救谁?谁能拯救教育?我很少真正的佩服谁,可是,在这里许许多多的
老师,苦心经营的秦建云,不重名气的史建筑,如春风拂面的的王春易„„他们的踏实进取让我学到
了太多。
而我到底从中学到了什么?
1、课程观和学生观的改变
我们之前也经常说,要以学生为中心,要给老师服好务。面对新课改、新教育,教师需要自我转
型,教育需要心灵沟通和永恒激励,同时做到不给学生的发展贴负面标签。而北京十一学校真正的对
教师对学生展现了极大的包容性,用丰富多彩的课程赋予了学生们生命的成长。课程尺度放大之后,
一张张不同的课程表,学生生命的力量更得以彰显。一个个个性鲜明的教师教室,充分体现教师的个
性风采和魅力。
学校的课程落后在哪里?真正的根源是什么?十一学校的教师开始系统地制定课程目标和评价,
把国家课程目标细化到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觉行为,不同的
学校,不同层次学生应该去做不同的课程。”秦建云认为,最基本和朴素的问题是,告诉孩子学什么,
通过生成式的课程和教材,遵循学生特点,让教材的弹性更大,教材更通透些,重心更大一些,能够
让学生重点把握规律性的东西。同时,以环境育人,让教室更像某个学科的教室,也是十一学校课程
改革体系的一个重点。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教室,学生全都走班上课,没有固定的班级。这样,
管理难度更大,教育教学目标更不好达成,可是,十一学校实现了学生兴趣、发展和成绩的完美的“同
步”。
比如语文,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耗时长、效率低,相当数量的学生不爱读书、害怕写作的现象普
遍存在,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遗憾。因此,不少北京十一学校教师和专家学者致力于语文教学
改革和研究,在“山重水复”的尴尬境地下,开创出一番“柳暗花明”的新天地。他们的学科教室、阅读课
堂的建立和措施让人十分敬佩。
当然,十一学校的方法和措施,可以学习,可以借鉴,可以批判,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有自己
独立的思考,我们需要建立起适合克市学情的自己的课程体系。
2、研究和学习的自觉
研究和学习的自觉,现在已经成为十一学校教师的一种常态。尽管压力巨大,他们自觉地把以前
的东西归零。普遍感觉不是为自己做事情,而是为中国教育在努力。现在上课讲得很少,非常安静,
只有学生静静翻书的声音。学生自己阅读材料,通过思考获得。着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全面
搜集信息的能力,运用积累的知识和学科背景的能力。课程尺度放大之后,学生生命的力量更得以彰
显。
教师改变最重要的是要实现由知识主线向能力的转变。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从教辅到练习册都需
要自己去研发,评价方式也要随之改变。
这些对自己的灵魂是一次激励和涤荡,我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未来发展有了清晰定位,以前
也有过努力和思考,但不深刻。以前更多的是研究教学艺术,现在更多地是要给学生学法上的指导。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会学语文,想学语文。我的课堂也要跟着发生变化,现在考虑最多的
不是讲什么,而是学生怎么学,如何学?对于学生的学,放手之后,也应由不放心到慢慢放心省心。
对于教师成长,学校只能提供条件,比如说安排进修等,但真正进步还得靠自己。在教学上,更
增强研究意识,不仅自己研究,还对学生提出参与研究的要求,鼓励他们探究性地学习。针对不同层
次的学生有了不同的定位,研究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
不断研究,不断学习,给予学生以人格和精神的影响,使他们始终洋溢着创造乐趣,以求知求真
求美为最终目标。做推动学生发展的推手,和学生生共筑成长之梦。“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学
生就是我们的作品,就是我们的敬亭山,我们相互欣赏、相互促进,一起阅读,一起写作,一同成长。
在看似简单的课程教学中,寻找学生最丰富的可能性。
3、在课堂上成就自己
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近几年来,因为温总理的倡导,也因为时代的呼唤,教育家的话题不断
热现于媒体,但人们的目光大多躲开了课堂里的教师。可是,没有实实在在对学生的影响,不能以心
灵塑造心灵,怎么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家?”
教育家应该是从课堂走出来的,在课堂上真正成长起来。李希贵说:“教育家办学不是仅仅靠校长办
学,当我们的校园里活跃着一批教师教育家,有相当数量的优秀教师以教育家的情怀、境界、学识与
校长并肩奋进时,我们的教育才会大有希望。”
比如,十一学校打造自己的语文的阅读课堂。闫存林说:“语文课文纵然是经典文字,但是不能涵
盖语文的一切。语文就是不断的拓展阅读。教材是对话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以码放任何需要的素
材,阅读的快感是学生自我获得的。另一方面,学习是学生的任务,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思想的指
导者、学习的评价者。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
学校把教师推向了前台,帮助教师开阔眼界,梳理自己的成长轨迹。作为教师,更要非常关注自
我的的专业素养和学科素养的培养。时代要求每个教师要各具特色,要有思想和研究。学无止境,教
师要成就学生,先要丰富自己。教师去梳理和整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根据不足和缺憾,多读书,多好
书,每年要读50本不同类型的书。让阅读写作成为一种生存方式,让阅读写作的过程充满着体验思考,
让“我们的生命留下真正的痕迹”。
我们要有自己的不同职业发展规划,也要自觉地往教育家的行列发展。
我开始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审视自己,围绕学生,更有高度地进行教学教育,给孩子一种学习的
途径和意识。带领整个教学团队向前发展。一直在研究课程资源,研究不同教材的共性和差异。要有
北京十一学校教师工作态度,即使工作了二十年,每一节课都需要重新备课,
我们不仅推进教育,更需要打磨我们的细节。尤其是课堂细节。这里给我两个深刻印象:细节、
人性化。真是把学生放在最前面,真是给老师很大的教学空间自由。这几周,我既荣幸地听了高中语
文组闫存林、史建筑等大家的课堂,也有幸听了黄娟、李志勇、宋俊玲、舒芳、刘伟等一线教师充满
魅力的语文常态课,各有各的课堂风采,各有各自的文化气质和魅力,但都是乐在其中,沉浸教学,
仍然不断努力读书思考,从容前行。
4、教给学生大思想
“你必点燃我的灯”,教育就是要点燃学生思想那盏灯、发展那盏灯,照亮自己,温暖他人。
仔细分析北京十一学校成功的因素,是以人为主体,以发展老师为主体,靠解放思想,靠真抓实
干。教师在课堂上不以教学生知识为主,甚至也不是技巧,而是教给学生大思想,教给学生可持续发
展的能力。
史建筑老师说;“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心中有追求并不断重塑自我的人,应该热爱生活、勤奋学
习并且有独特情感的人,应该是将阅读和写作看做自己生命的重要成分的人,应该是把自己的学识、
思想、爱心甚至呼吸和心跳都融入到每一节课的人„„这样的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本耐读的书!”
这些语文教师的工作生活中充满了思考与独白、诉说与辩论、阅读与写作;他们语文教育的海洋
里,奔涌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情感。
时间迅速流逝,还有那么多学生的灵光一闪需要我们捕捉,还有那么多师生的会心一笑需要我们
分享,还有那么多课上的精彩瞬间需要我们收藏,还有那么多,交流与对话让我们真切的感受自己的
存在。
5、留给自己人文情怀
“记得有句话:“你留下的痕迹有多少,思想传递出来多少,跟你的修养品德有关,更和你的追求
息息相关。”结业不是教育的结束,十一学校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十一学校的课程体系,完善的管理体
制,更是温暖的记忆,含泪的感动,“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深刻的自省,人文主义的关怀和的敢“冒
天下之大不韪”的精神„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元素会逐渐沉淀到生命的深处,凝聚为一种文学教育
情怀,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自信沉稳的价值观。
北京十一学校无时无刻不在指引我们朝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影响着我们教育的轨迹和理想的高度。
如史建筑老师读书教育的态度“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孜孜矻矻,心无旁骛”,闫存林老师的“花时间
读原著,写感悟,应该是一个语文教师的基本修炼之法”,都给我很深刻的影响。
我们有为教育做些事情的热情和韧性,我们有着这样好的探路者和前行者,我们受到先进理念的
熏陶,精神的鼓舞,我们有领导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从而有着自己较大的较为自由的教育空间,更
为难得的是,还有许多许多同行者,愿意和我们一起仰望星空,一起踏踏实实的做点事情,一起携手
并肩走在教育改革的旅途中„这是怎样的“苦痛者”和幸福者!
非常感谢命运的馈赠,能够成为一个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能够有这样好的机会提升自己,能够认
识到自己的不足,不固执,不狂妄,能够借助克拉玛依教育这个平台,把自己对文化的独特理解,注
入到课堂教学课外写作中去,再现斑斓丰富的文化魅力。
一个多月的学习时间,悲欢交集的时光,在心里留下了深刻难言的印记:在悲伤的日子里,给予
自己持续前行的力量;在普通的岁月里,让自己的教育岁月熠熠生光!
在这即将学习结束之际,我要感谢我们的市教育局和十一学校、金主任和汪老师及十一学校的班
委们,还有和我们一起学习的同事们。
十一学校,谢谢你;十一学校,我们永远追寻你。
【语文学科赵伟伟】——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一个人最感激的,莫过于在你困难时向你伸手援助的人,在你困惑中为你指明航向的人。工作六
年的我,从教育最初的新鲜、摸索慢慢地转变为习惯、定式„„以后的路该如何去走,这样思考一直
困惑着我。而我却是这样的有幸,参加了这次北京十一学校的学习活动,让我困惑的教育路上有一盏
明灯。
很庆幸自己还是个心灵能够远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地认识到了自己的贫乏与稚嫩,在培
训学习的每一天都能让人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撞击与迸发。这一个月的学习过程未必一定要学到什么窍
门绝招,回去就现学现买,吸引别人的眼球。学习的东西是需要时间沉淀一下的,在思考与沉淀中,
内心要有所改变。
回顾这次的学习过程就好像是一次“洗脑”的过程,给了我太多的感悟和启迪!同时又仿佛是一
剂“兴奋剂”,给了我无限的工作激情,对教育方面前沿的思考、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对生活、
对工作、对事业、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激起了我内心中的心弦,触及到我思想的深处,促使我站在更
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
走。
一、修炼自己的语文学养,做一个有底气的老师!
还在师范大学读书时,老师就告诫过我们这些将为人师的学生们:“学生可以原谅一位教师的严
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没有渊博的知识,他就没有十
足的的底气,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苍白无力。反之,一个勤于积累、善于思考的老师,才能在教育
教学园地里游刃有余、畅游自如。因此,作为一个志于语文教学的青年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学
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要在实践中沉淀、积累,提升自我的文化底蕴和教学技能,从
而做一个厚积薄发的语文教师。
看看十一学校的语文老师:广博儒雅的闫存林老师、时常挂着平和淡然的微笑,幽默风趣的语言
让他的课堂充满乐趣,看似平常普通的提问却让学生陷入思索之中,而这些都表现出他那厚重的语文
学养和敏锐的思考。亲切而又不乏严厉的史建筑老师,总是在宽而有致氛围里,富有诗意的谈吐中,
启发学生去营造他们的精神家园。率性大气的黄娟老师语言干脆利落,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明了,更让
我们感动的是她对鲁迅研究的那份热爱与执着。这些老师都已经有如此高的学识修养,可是他们依然
热爱读书,不断学习。教研活动上踏踏实实的解读文本、落实文言字词,不懂或有疑惑可随时发问,
被问倒随时查字典,字典上没有,大家再讨论商定。这不就体现了十一学校“以高度引领高度”的理
念。反观自己,往往忙碌于平常琐碎的工作中,却无法静下心来继续读书,与十一学校的老师相比,
我欠缺的太多,所以今后必以书香为伴,修炼自己的语文学养,做一个有底气的老师。
积累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对专业知识的精深积累有利于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领域的深入拓展,会
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积累生活常识。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平时要用心观察、了解生活,观察大自然的各种美景,
观察社会百态,了解生活百科知识,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积累生活素材。生活中有许多鲜活的素材,我们教师除了“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可通
过亲历亲为积累生活故事;从而拓宽视野,增广阅历,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积累生活心得。“文章不是无情物”,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是个生活的“有
情人”,能品得人生百味、道出世间万象,善于感悟生活,思考人生,对生活对人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总之,新时期的我们要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积累新知。只
有让自己拥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文化素养、杰出的教育智慧,我们才能从苦干蛮干的教书匠逐步成
长为厚积薄发的教育者。
二、转变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做一个有雅气的老师
教育,又何尝不是静待花开的日子呢?每次迎来新一批的学生,耐心引领,
细心指导,可以说倾注全部心血在他们身上,如果不领情,我们又会怎么做呢?如何平静去等待花开?
面对学生,尤其是一些存在问题的学生,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少了些淡定,缺了些等待?
社会在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形式有时候已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当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
质疑,我们不仅要思考:未来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李希贵校长如是说,“好的教育是一种服务。
当教育成为服务业,你就会有热情、耐心、宽容„„
仔细想来,这些话的确很有道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宽容,耐心往往表现在对陌生人身上,
越是亲近的人越是眼里容不得沙子,在教学中学生与我们是最亲近的,所以我们往往不能容忍他们的
不合理、不正确。总希望在事发的第一刻就立马制止,祈祷不要再有下一次,甚至不愿意他们犯错误。
可这样的行为总会事与愿违,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能让我们老师失了雅气。
走进十一学校的课堂,我们感受到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老师对待学生是平和的,学生是随意的,
可以选择自己的坐姿、可以随时提问、可以利用电脑查询疑问、可以选择书架上的图书阅读„„而老
师要思考的不是怎样教好,而是怎样让学生学好,耐心地做他成功路上的引导者。
我们从这样教育理念中感受到尊重、平等、自由„„最重要的是得到学生的认可。当学生被尊重
时,同样也就懂得了如何尊重别人;当学生感受到理解时,同样也就学会了理解别人;当学生感受别
人的服务时,同样也就开始思考如何去服务别人。这样的氛围中,我们再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恐怕就
不会失了风度,丢了雅气。
三、灵活解读文本,精巧处理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灵气
北京十一学校的课堂是特别的,在北这里不太能听到激情澎湃的课,这里的学生把能够自主研修
当作一种荣誉,这里自主研修的课堂最精彩。
我回到学校该如何去做?面对克拉玛依的孩子,我该如何运用自主研修?这些都需要我慢慢的探
索。
首先,对学生的发展,不能总以学习成绩好坏来定终身,灵活的思维更能让他们受益终身。因此,
与学生构建民主、友善的新型关系,课堂上少给学生以规矩的约束,多给他们以充分的身体自由和心
理自由,为学生的灵气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其次,兴趣是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动力源和营养素。激发兴趣就是激发学生的某种精神状态,使
之对某一方面的事物产生兴趣。浓厚的兴趣如磁石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思考力,驱使他们
去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这样在课堂才会有灵气。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这一刺激
寻找法来诱导学生观察思维,使其学会把一些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由对事物共性的认识深入到
对事物特征的认识,让学生在想、说、做的比赛活动中,最大限度挖掘其灵气。
写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戏剧《堂吉诃德》。虽然他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他近乎疯狂的举
动,被人嘲笑,甚至说他是疯子。但他那为了追求梦想近乎疯狂的举动,却触动了我的内心。一个有
梦想的人,一个坚持梦想的人,一个为了追求梦想而不顾一切的人,在如今功利物质化的社会多么让
人温暖!
有些路很远,走下去会很累。可是,不走,会后悔!写到这里,倍感肩上担重,需要我做的还有
很多,只能“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语文学科苏芊】——“走私”语文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就推荐我们看一些电影,有《放牛班的春天》、《蒙娜丽莎的微笑》、《死
亡诗社》、《闻香识女人》,这些电影都是关于老师和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之间“博弈”的故事,结局
都是皆大欢喜的。我曾经对这些剧情和台词倒背如流,原因是这些电影中的老师是我心目中的楷模,
他们能够“润物细无声”地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人生的歧途上能够迷途知返,和孩子们形成一种和
谐的师生关系,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样的老师。但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发现我遇到的问题远非电影中
美化的那样,无论在教学还是和学生相处方面我都缺乏经验,职业目标慢慢模糊起来,有时甚至认为
高中语文课堂就是应该围绕高考进行,这样才会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既得利益。那样的楷模教师,只可
能出现在电影或电视中,但来到十一学校我发现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许多这样的老师,他们兢兢业业、
信心满满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润泽”的教室。
一直以来,我们所受的教育是学习本来就是痛苦的事情,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是一种义务,它
与责任是相伴的。但在十一学校我却耳闻目睹了另一种解释和观点,那就是兴趣与责任是硬币的两面,
一个人一旦根据自己的兴趣做出了选择,那就需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十一学校通过自主选课,彻
底落实了“学生第一”的精神,鼓励学生认识接受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将优点兴趣爱好放大化,让
学生通过自主选课这种方式刻意地“宠爱”自己的兴趣,从而培养了难能可贵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正
因为是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是自信的、快乐的。这让我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只有给学
生们广阔的空间,他们才能充分自主的在才情的长廊中漫步,将自己浸润在知识的海洋里,从而碰撞
出思维灵感的火花,迸射出生命应有的光彩;才能让自己更加自信,头脑更加充实,使兴趣爱好与优
点长久地伴随着自己,从中寻找到生活的灵感与价值。所以在自习教室和答疑室中,我看到了学生体
现出来的学习的常态,借用哈佛图书馆训诫中的一句话就是:像小狗一样的学习,像绅士一样的玩儿。
这段时间通过听课反思,我对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又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教学方法固然需要探
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固然需要充分调动,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关键还是取决于老师,只有老师具备
了优秀的禀赋和素质,才会孜孜不倦的思考和研究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人,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向往。正因为这次学习,我才有机会听到史建筑、闫存林、黄娟、李志
勇、宋俊玲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的大师级的课,也有幸听到了舒芳、刘伟这些青年教师那充满激情
魅力、又极具亲和力的课,虽然教无定法,各位对文本的解读迥然不同,但在十一学校的语文课堂我
发现所有的老师们有一些共同特点,那就是:有大气的教学思想、有才气的问题预设、有灵气的沟通
交流。
教语文需要一种大气,所以语文老师要有大情感。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心里装着学生,老师和学
生要一起成长。必须呈现给学生一个大语文的系统,让孩子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做到学科内左联右接、课内外多维联系,这样,学生就能学一篇而涉多篇,触一点而知一片。语文老
师要有大洒脱,决不能成为老夫子般的教书匠,死搬教条,而要以自己的高素质、高品位,突显自己
的魅力。教学处理上要不拘小节,参考有关资料但决不能陷于他人的见解之中,课堂教学中要情随意
发,这样才能充满丰富的激情,又流溢出潇洒者的风度,给人以亲和力、感召力和感染力。
文本解读和问题预设要有才气。要找准切入点,看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情感和笔触去描写,在充分
描写的基础上发出什么样的独特感叹。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整体感知课文,感悟作者情感,从而实现
读者、作者的情感共鸣。要抓住联系点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拓宽视野。要找准升华点,引导
学生通过剧情了解故事的背景、情节,更要了解由剧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还要透过这些,从人性的角
度剖析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内涵,这样读作品,才真正读到了“真谛”。课堂教学要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
语文能力培养,让学生找到阅读通道,产生写作冲动,静心课文诵读,聆听老师讲解,让听说读写能
力得到全方位培养,师生互动要和融。这要求老师教课文,不要摆出一副对课文非常熟悉的架势,而
要像第一次接触课文一样,小心翼翼的和学生们一起走进课文,更多地倾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老师
只是必要的作些提醒,或者提供一些联系比较的线索,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和引导,结论都由
学生去下,课堂走势由学生去推进,课文感悟由学生去实施,每一个环节由学生去完成,师生结成真
正的学习共同体,这才是是师生互动和融的最高境界。课堂教学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的流
程绝不可能平坦的走在“预设”的轨道上,老师要善于根据课堂的走势,因势设境,自然而巧妙的推进
课堂教学节奏,修改或者变更预设的流程和环节设计,一切从课堂情境出发,一切追求学生学习的效
果。
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曾经说过,语文老师应该具有一种“走私”的精神,我们要以自己对语文的
钟情和独特悟觉去发展个性,而不是刻意雕琢。一篇课文教什么,怎样教,要根据文本的实际,什么
样的课文用什么样的教法,教学就能避免模式化。语文老师应该有自己的阅读取向,并把这种取向带
入教学,发展自己的特长,彰显自己的个性,显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各显神通,在十一学校的语文选
修课上,我充分地领略到了这一点。
语文老师要以自己的聪颖伴着学生徜徉在语文的海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因投身而感悟,因感悟
而增益灵性,因有灵性而成为阅读的主人,让语文学习成为一个快乐的过程。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
渐渐悟出阅读的路径,渐渐获得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所以在十一学校的语文
课堂上,阅读时一种常态,也是一种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人,当学生全身心地投
入进去时,学习的状态会非常的活跃,这也是最有潜在价值的学习状态,教师应该及时把握,多次鼓
励。阅读决不能是机械的吸收,而应该是阅读者与文本、与作者形成“心有灵犀一点通”,并阅读出自
己来,这是一种高品位的阅读。当学生对学科产生了特有的领悟时,他们的学习就有种特别的敏感,
伴着这种敏感,他常常会产生顿悟,常常会以独特的心境去享受他所学的东西,这种喜悦是其他任何
人所无法体会的。
一路走来,我最想要表达的就是感谢,感谢克拉玛依市教育局给我这次机会,让我在教师职业生
涯刚刚起步的阶段就有如此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来到了十一学校这座教育改革的“圣殿”;感谢十
一学校,让我重新确立并坚定了自己的教育职业信仰,一个教师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宏观目标,那就是
能够让自己的学生成为一名“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言行规范、思想活跃,志远意诚、思方行圆的杰
出人才”;感谢语文学科组,这个由一个怀揣着坚定理想和崇高信念、使命感的队长,带领着一个个踏
实、勤奋、善于思考、充满智慧的教师们,所组成的获取知识、实现职业目标、追逐教育理想的梦之
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新教师的我会继续努力,踏上征程,让自己成为一名拥
有大情感、大包容、大洒脱的合格的语文教师。
【政治学科冯锋】——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短短的一个月转瞬而去,匆忙得连时间的影子都难以捕捉。于是,于淡定从容之时,开始追忆自
己初来十一的懵懂与踌躇满志,就匆忙学习、听课、交流、说课之中已悄然接近尾声。闭上眼,最大
的感受就是收获了一句经典之语:思想有多远,你就能走多远。
北京十一学校这一个月的生活,使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对于已经有十年多教龄的我来说,
思想接受了一次全面的洗礼。从最初来十一学校的震惊、惊呆了,接着开始整个大脑处于新旧思想的
强烈碰撞时期,然后,我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反思。由于选择必然产生责任,让我第一次开
始思考我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我要对我自己的人生负责,慢慢开始寻找“本我”的历程。
在这一个月的心路历程中,我对自己、对生活、对工作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诠释。
第一,“本我”的寻找,理想信念很重要。
我们的“本来”在不断折旧,必须通过持续学习以实现自我保值和升值;要善于反思与终身学习。
回想起刚刚工作之时,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毫不畏惧,只要敢想,就毫不顾忌向前冲。曾几何
时,我们再也没有那种激情,失去那种理想,对自己没有要求了呢?我们的思想在慢慢沉寂。对待生
活、工作都像侯敏华老师所说,“想过撂挑子不”。但是,想想又不甘心,人总要有点追求,不能
30多岁就看得见50岁的样子,太可怕了,人生短短数十年,怎么都是过。
人生也要有愿景!要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感谢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我们的
家庭给予我们包容与支持,感谢我们的朋友给我们带来友情,感谢我们的同事与我们一起并肩战斗,
感谢所有帮助、关心我们的人。
第二,清楚自己的位置,胜过百倍埋头苦干。
作为教师,必须搞清楚自己工作的价值取向。在十一学校的行动纲领中对教师的定位给予了清楚
的说明,“教师的职业定位在于,在学生未来对社会的贡献里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学生今日之爱
戴与未来的回忆中,寻找富有乐趣的教育人生。”希贵校长也曾经说过,“对教师的选择,只要爱学
生就行了。”我们不仅要有爱学生的心,更需要有爱学生的行动。
斯普朗格也指出:“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
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学生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那么你在学校中的价值就有多大。课
程改革到了今天,关于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还是应试方面的争论,大家达成共识,少了茫然,多了几分
清醒。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考试的要求,照着“标准答案”去教,那么这样的教学既不是为了学生,也
不是为了传授知识或启迪智慧,而只是让教师成了分数的奴隶,绝不能“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
教师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任何一位教师都可以有自己的个性甚至缺憾,但都不可以轻
慢学生,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造体验的舞台,灵活地沟通、处理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远
比一个人躲在一个角落埋头苦干更重要。
第三,教育教学观中,学生是第一位。
正如希贵校长在他的讲座中说到,“教育是为了把人培养的更加不一样”,我们教育是为了培养
不一样的人,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个性,启发学生立志成为某一领域的领物或杰出人才,鼓励独
立思考,培养有自己想法的学生。当然,我们要认识到,教育是有规律的,我们要遵循规律,在教育
孩子问题上要有耐心,要学会等待。
学生能够做到的,老师不要包办,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打造学生的亮点,用成功酿造成
功与自信。课堂是学生的舞台,不是老师表演的场地。学科教学活动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培
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我们不仅要树立学生第一的理念,要想办法用这种思想引领我们的教学行动。
第四,专家的引领,对教师的发展很重要。
来十一,第一周的专家讲座听了不少,专家的书籍也也静心拜读过不下少数。可是,在心底,总
感到一种别样的迷茫与不解:一线的常态课堂、常态教学而言,我们需要的是真真切切的实际演练,
而不是朦朦胧胧的雾里看花。专家引领,的确是一条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的好途径,如果这个引领更能
明晰些、实在些,能够长期给我们个人的发展给予全面的指引,那该多好啊。
从第二周开始后面的听课、交流,让我看领略到了专家特级教师上课的风采,刘梅老师,魏勇老
师,严存林老师„„他们的课程,朴实,平淡,没有什么激昂的语言,于不经意间高屋建瓴,如高山
流水般轻抚人心,让学生学会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或读一读,或说一说,或写一写,让
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充分地体验并交流自己的情感,让我受益匪浅,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讲得多,会
讲,学生爱听你讲,不是我们需要看到的好老师;你能够让学生讲,让学生爱讲,让学生想自己讲,
这才是我们需要的。
回想起专家的教育理论思想,再来看一线教学常态课,我真体会到了一句话:能把问题想明白,
叫聪明;能把想明白的事情做出来,叫智慧。聪明而有智慧的专家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了。这
种专家的指导引领,对我们普通教师的专业成长,非常有帮助。
第五,思想有多远,行动就有多远吗?这是我在十一学校话题教学设计的标题。在第四周的学习
中,我和同组的政治老师从各自角度设计了一堂课,我个人认为这个课程是一个过渡课,是我学习了
十一学校的话题教学后,嫁接到我们学生身上,但又不完全运用的结果。最大的亮点在于对教材和话
题赏析的整合,用自己的经验重新解读了教材,把知识的考查和落实与学生的兴趣、能力的培养相结
合,要知识点也要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当然,一堂课下来,是否能够很好执行这个设计,老师是关键。我深信:老师的思想有多远,你的
学生就能走多远!只有老师的高度够高,学生才能够走的更远!
当我设计完整堂课,我真实的体会到有以下优点和不足:
1、我们的课堂改革已经开始,回不到老路上了,再用以往的方法教不下去了。
2、看到了教材的局限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开阔学生的思维。
3、认识到十一学校的教学理念: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
不会的不讲。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不是老师展示的舞台。
4、将落实进行到底。狠抓落实才能提高质量,学了要会,会了要对,对了要用。在这堂课中
我就体现了这一思想。
5、教学诊断与评价。诊断出问题与考出好成绩同样重要。及时的教学反馈是调整教学的方法,
将评价贯串教育教学全过程。这堂课我的缺陷在于没有涉及评价体系。如何评价学生这节
课的知识能力掌握这块,能力不足,也没有想到。
6、刘梅老师给我评价中,肯定了我的设计是基于学生、学情,在了解学生情况、认知水平的
基础上设计的,这点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
第六,教师个人的发展要全面,千万别把自己仅仅当做一个政治教师。
在名师大讲堂的讲座中,聆听了刘梅老师的讲座《看哪!哲学》,感触很深,短短一个小时的时间,
刘梅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她淡定、从容的人生观,我和培训的许多老师一起接受了一次哲学思想的冲击。
我自己问自己,我淡定吗?我从容吗?
我不淡定,也不从容,是因为我们缺少淡定从容的思想支撑。这和我们所受到的教育有关,我接
受的人生观教育,更多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指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是革命的、斗争的人生观,对
于社会的不平等,是要通过血与火的阶级斗争来消灭。就像最革命的思想家鲁迅,他的一生都在彷徨
与痛苦中度过,他的勇气就是能够直面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他至死也不原谅那些他所憎恶的人。
作为淡定从容之人生观的刘梅老师,是深刻地领会了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在此基础上,又继承了
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儒家思想,把儒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和诠释,
并把它融入到了自己的人生中。
而我们的教育并没有挖掘自己的传统文化。我们的人生更多的是马克思斗争的、革命的乐观主义
精神。在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的大环境下,更需要淡定从容的传统儒家思想来指引我们
前进。这也是我们目前教育中缺失的,作为教师的我,缺少传统儒家文化的系统修养,将是我今后专
业发展应该学习的地方。
淡定从容者并不是不求上进,他们依然有奋斗目标,依然为此不断努力。刘老师的从容淡定人生
境界,恰恰是中国传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人生观的新发展。
刘老师对我的指导,让我更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一些理论症结,她在个人的成长和专业教学领域
给我引领的思想高度,会让我的终身受益,感谢她的无私付出。
总而言之,教师之路或是成功,或是失败,都带有思想探索的影子,都闪烁着稚嫩的色彩,但由
着这种开始,就一定会有比较精彩的过程。我深信:老师的思想有多远,你的学生就能走多远!
【历史学科陈晓晶】——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前行
北京十一学校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回想11月18日深夜来到北京的情形,依稀仿佛就在昨天。从到
达之前的不了解、陌生,到学习之初的震撼、不可思议,再到深入学习后的熟知、感同身受,这一切
就发生在“十一”的短短一月。就像北京的天气,尽管我们已从来时晚秋时节的点点暖意过渡到了小
雪飘落、丝丝寒意的初冬时节,但心里却日渐温暖,因为一切都是那样充满惊喜,充满希望!
一、专家报告——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这个词相信大家已经再熟悉不过了,但也就是它最
能准确描述我们第一周走进“十一学校”的感受。
十一学校副校长、课程研究院院长秦建云老师主讲的《从问题出发——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
程体系》,作为学校课程开发的发起人和亲历者,他为大家讲述了十一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原因始末及
课改后的课程体系。先不谈他的课改原因是多么务实,也不谈他们的课程建设是如何多元化,单从秦
校长作为教育工作者这些年的个人经历和对教育的思考,称其为“家”是绰绰有余了,有人说现在的
“专家”很多,但“大家”很少,如此看来,秦校长应该算一个,这也正应和了下午英语备课组长,
十一学校课程建设委员会委员侯敏华老师的讲座内容。
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一批像样的教育家是很难真正开展教育的。这些人“教育家”必须有一颗赤诚的教
育之心,能够对教育的问题做切中时弊的诊断,必须对整个的教学体系有完整的了解,必须具有前瞻
性和果敢的胆识,敢为人先,这是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的,而他做到了,十一学校在李希贵校长、秦建
云副校长以及一批立志于改革中国基础教育的教育改革家的共同努力下正在稳步前进着,证明着。老
师们两年多来的辛苦付出显现出了成效,那一刻,我才开始真正体会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
何在?”这些之前在忙碌中未曾进入我们的大脑或者在我们看来遥不可及的问题现在引起了我深深的
思考,尽管这些问题是我这个工作时间如此短暂的老师无法解答的,但能引发思考也是种收获!也就
不枉费昨天这一路的辛苦了!
下午做讲座的侯敏华老师主要负责十一学校高中英语课程开发,她就自己的课程开发经历进行了现场
说法,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身体的辛苦可以通过休息去弥补,而大脑的辛苦必须要通过不断充电、研
读与思考才能够舒缓,毕竟教材是课程的承载者,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如何做好
教育的引领者,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些都需要体现在教材中,体现在试题中。我没有奢望自己
能通过这次学习就能在课程开发上做些什么,但希望将一种对教育的思索,对课程的思考带到今后的
教学中。因此,这需要教师不断为自己增加养分,并充分吸收这些养分。
后来的几天,十一学校课程办副主任郭学军老师、教务主任刘丽云及两位社团学生、教育家书院的院
长赵继红老师分别就课程设置与开设、社团活动和教师培养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其中有几个观点非常
触动我,即教育是发现;教育是服务和引导,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敢于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会给
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意外。
反思自己,工作的重心似乎都是在教材和课堂、班级管理上,很少去发现学生,更谈不上发动学生。
而两位社团学生的发言则真实的展现了学生的无限潜能,毕竟,不是所有的学生成绩都优异,但是能
力大家却各有所长,通过各种活动将其表现出来并获得肯定,这也是对孩子极大的褒奖。
重磅人物总是压轴出现,希贵校长在我们来后的第四天与大家进行了一次温馨的谈话,没有隆重的介
绍,也没有华丽的开场白,言语中更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宏伟的畅想,有的就是走进我们对我们温暖的
问候和对教育深深的担忧及一片改革的赤诚和决心。他敢于直面基础教育出现的问题,敢想、敢说,
重点是敢做,将教师心目中对教育的愿景变成了现实。这样一位善于思考、勇于改变、对教育怀有信
仰和热忱的人,称其为“教育家”实至名归。
第一周的学习就在这些优秀教育者的报告中迅速结束了,让我对十一学校的改革内容有了大致清晰的
了解,同时,也让我更加憧憬的走进十一的课堂,真切感受课改的过程。而这个想法在随即的三周实
施了。
二、走进课堂——“深入十一”
《十一学校行动纲领》:“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产品,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课程建设应与学校培
养目标相一致,应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尤其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需要;加
强学校课程的体系构建,重视对已有课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建设”。这段话不长,但将学校的
核心任务描述得十分准确,也明确指明了教育方式。带着“如何实施”的思考,我走进了十一的历史
课堂。
魏勇老师身上有很多头衔,但我想“教师”是对他最本真的称谓,正是作为教师的他对教育坚持最初
的理想、坚持学生成长的规律、坚持践行本学科的教育本质,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尽管如此,他
却是那样亲和,那样温暖。
他的课堂没有华丽的导入,没有精美的幻灯,也没有标准的板书,有的仅是强烈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
和你来我往的谈话,犹如沙龙一般,孩子在相互碰撞和辩驳中形成对事物的批判性思维,不再唯课本
至上,不再臣服于教师的权威下。当学生走出课堂,留给他的也许不是清晰的对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经过、结果、影响这些史实的记忆,但却是理性、合理的思维方式。他的课堂像是探险,你永
远不会知道下一站会遇见什么,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再说说贺老师的课堂吧,她的课堂少了魏老师课堂的危机感,却多了一份深深的安全感,给人以享受
和惬意,原来“不激情的课堂也能如此吸引人”。吸引人的是什么?是老师强大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
当她就某本书与学生分享的时候,当她谈个人经历的时候,都深深的吸引着学生,不得不承认,人文
学科的教学真是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当然,两位老师也有相似点,就是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学生答不出来,老师会继续给学生时间,让学生
在充分的时间中去思考,这也就是十一学校的“等待文化”吧!
说实话,历史“以史鉴今”的社会功用在当今考试制度下已经越来越模糊了,老师们想去做往往也是
心有余而力不足。但在十一,老师们却在点点滴滴的践行着,也许作用不会很快显现,但实践就是个
很好的开始。这一点值得思考,教育培养出优秀成绩的学生固然重要,但“公民素养”的培养也至关
重要,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的根在哪里,就极易丧失自身意识和民族意识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空洞的人。
随着社会进步,我们能深切感受到物质进步,却发现人性进步还有待提升,人文科学则承担着弥补这
一缺失的义务。
这一问题听起来或许会感觉很深刻,其实不然,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在教学中敢于让学生质疑课本、
质疑老师、敢于提出为什么,并在提出疑问后去思考解决问题,所谓的“批判性思维”也就在逐渐形
成中了。用十一学校一个学生的话讲:“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当孩子们见多了,想多了,说多了,
当遇见社会中各式问题的时候就不会觉得意外,自然也就不会极端兴奋或极端仇视,这样的心态在多
元价值观的今天十分重要。
因此,当学科真正承担起“育人”责任的时候,课堂也就充实、丰富起来,学生也就充实、丰富起来,
也就不再仅唯成绩至上了,他们也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民”。
三、学员交流——思维火花
每周五,在班委们的悉心安排下,我们都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相聚,畅谈学习体会。发言的老师
认真准备,所谈内容即切合实际又极具深度,充分体现了老师们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勤于思考的学习主
动性;聆听的老师们则认真做笔记,还及时提出自己的个人想法。整个会场的气氛认真但不失风趣、
严谨但不失活泼。交流激发着大家的思维,也增进了大家的感情。当然,这样的交流不仅限于活动中,
餐桌上、房间中,随处都能听见大家探讨的声音。
十一学校的学习是充实的、愉快的,这源于十一学校教改的成功;源于十一学校细致的安排;源于班
委们悉心的照料,也源于学员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关爱。
十一学校的学习是短暂的、有限的,但每个人内心对教育的思考是长久的、无限的;对学科教育功能
的定位思考是必须的、必要的;对调整教学心理和教学方法更是势在必行。毕竟,教育关注的是整片
森林成长的是否郁郁葱葱。
而对于我,就是要给自己装上发动机,里面加满油,这个油除了外部供应,重要的是内部生产,它来
自各种媒介的传递,各种信息的摄取与选择,各种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当然还需要一颗敢于尝试的心
与一份敢于实践和敢于承受失败的勇气。
最后,感谢给予我此次十一之行的克拉玛依教育局、克拉玛依高级中学!感谢与我同行的老师们,有
你们的陪伴,让我此行收获并快乐着!
【历史学科陈漫】——坚持学习,重塑理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日子像流水一样悄悄的溜走了,转眼间在北京十一学校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一切都像是在昨天那
么的清晰,那么的令人难忘。这一个多月的学习让我仔细的总结了过去,清醒的认识了现状,充满希
望的面对未来。
我的过去被“不经意的晃过去了”。“晃过去”是在听侯敏华老师的报告时随手记录的一句话,感
觉用来形容我的过去非常贴切。做学生的时候属于老师心中最省心的学生之一,从来不做违反班级和
学校纪律的事情,不给老师找任何麻烦;还属于班级里存在感不强的成员之一,从学前班到高中,每
个阶段与我关系比较亲密,一直保持联系的同学加在一起不超过两位数。一路走来没有太大的波折,
曾经遇到过几次磨难最后都有惊无险。那时对于未来没有太多的想法,学习的终结目标仅仅是考上大
学,妈妈说要下地干活我没有农村户口也没土地,要我下工厂干活我没有悟性也没劲儿,要做生意没
有交际能力也没有本钱,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读书了,大学毕业了至少能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职业。
至于选择做教师纯粹是因为一份感动。初学英语的时候我找不到任何感觉,只能靠死记硬背,收效甚
微。每次听写单词我只能写出来两三个,老师天天中午放学后把我留在学校背单词、背句子,她的办
公室成了我的第二间教室。进入初中第一次期中考试时我的英语考了82分,这成绩在班里只能说是中
等偏上,但公布成绩的时候老师亲手把试卷递给我的时候说了一句“你做的很好,以后继续努力”。
寥寥几个字让我记了十几年,一直到现在,也让我树立了做教师的理想,因为做教师可以给人动力、
用语言温暖别人的心灵。后来走上工作岗位,我给自己描绘的最早的职业蓝图不是成为什么惊天动地
的人物,而是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学生了解一点历史知识,知道一点做人的道理,明白未来的路要自
己走。
理想很美好,但是在现实面前一切都打了折扣。逐渐的适应了学校的工作后我的关注重点是教学任
务能否顺利的完成、学生的成绩怎么样、学校给我安排的其他任务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平时我也会
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读书学习,像家庭教育指导,像地理学,但业余学习仅限于个人爱好,仅仅
是为了消磨时间或是为了弥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曾经想过改变自己的课堂,只是没有很好的坚
持下来;曾经想过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但总是三分钟热度,总是在为自己的不坚持找理由。我
从来没想过把自己业余的学习为课堂服务,也没有想过业余的学习能够对自己的课堂做出什么贡献。
闲下来的时候偶尔我也会比较悲观的认为自己此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为了少悲观,
我总是让自己比较忙碌或在工作之余过分的善待自己、享受生活、使自己心情愉悦。对我来说教书更
多是工作,然后才是实现当年的梦想。
在十一学校的学习让我发现自己的某些观念错的离谱:课堂是属于学生,是学生自我成长的平台,
不是教师唱主角的舞台;学校是属于教师、学生和社会的,不属于某一个人;教师的工作都是为了学
生个性化成长服务,不是单纯的“管理”学生„„这些曾经的错误有别人耳提面命给我灌输的,也有
我自己观察某些现象总结出来的。现在发现这些观念是错误的,都是必须抛弃的。
发现错误仅仅是个开始,比发现错误更重要的是怎么样纠正错误。初到十一学校一场接一场的专题
报告让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所在,也让我逐渐发现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一切还来得及。“教育要适
应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把学生培养的不一样”,老师也可以不一样;把脚步放慢一点,“给学
生时间思考”,学生可以做到的很好;“给学生选择的自由,让学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些话
语都是我在听报告的时候随手记录下来的,是十一中学的各位老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努力
书写的朴实的语言,言简意赅,暖人心扉。十一学校的老师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走进课堂以
后,我被他们的博学多才所折服,被他们的循循善诱所吸引,更被他们勤学好问所倾倒。暗下决心,
今后要像他们一样勤学好问,毫不松懈,经过学习我一定可以像他们一样博学多才,也可以学会通过
巧妙的问题设置和引导,让我的课堂成为学生开动脑筋学习知识、学习思考的舞台,我也要把我的学
生塑造成为一个善于思考,能够自己为自己负责的人。为了实现理想,我要学习,我要坚持下去,这
种坚持从在十一学校开始,从每天多问“为什么”开始,从每天坚持读书开始„„因为在十一学校我
学会了付出,学会了等待,学着耐性的对待学生的自我成长,淡然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
问题。
当初满腹疑惑的来到十一学校,今日重塑理想我即将远航。前方的路或许有无数的未知,但我深信
“改变自己,才会抵达未来”。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思想上转变,更要转化为行动,回到克拉玛依以
后理想变成现实的道路才真正开始。希望学生热爱学习,首先自己要热爱学习,要踏踏实实的学习;
希望学生学会思考,首先自己要勤动脑思考问题,多问自己“为什么”;希望学生成为有个性的人,
首先自己要成为教学上有个性的教师;希望学生实现自我成长,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善于自我成长的
教师。我们自己先达到预想状态,学生才能更好的达到预想的状态。怀揣理性,我满怀信心,你呢?
最后,还是想用孙中山先生的那句话来结尾:“革命尚未成功,尚需努力”,理想尚未实现,
我要继续努力学习。
【数学学科张海福】——归根结底
学习接近尾声,从学习之初的理念冲击,到设身处地的听和看十一学校的思考与做法,再经过身
入其中的观察体会,到反思自己的不足和收获,再到渐渐地冷静和面对现实,到如今,我在想,我真
正学到了什么?归根到底我们要学的是什么?归根到底我们该在哪里有所改变?
先来理一下我的学习过程。
从第一周的十一学校的教育理念收获汇总——
“想不清楚,绝不要动!”;
“学校教育改革从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做起。”
“我们的产品绝对不是学生,如果把学生当做产品就会产生许多的控制性和随意性,做教育的人
的真正产品是我们的课程。”
“选择是责任的一个前提因素,选择的就必须承担责任。”
“课程标准应该对学生家长彻底的公开,这是达到学生自主认识的第一步,让他们明白的知道我
们在为他们做什么、要他们做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
“过程性课程评价的目的是管理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完了就考,考完了就知道该讲什么,什么不用讲。”
“专业水平如果不能让学生心潮澎湃、不能有效刺激学生,是无法让学生认可的,更无法让学生
悟出中心思想所在。我们要在真正思考每一门课程的中心价值方面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减少点教
法,增加些专业。”
“好的教育就是一种服务,明白教育是一种服务就可以指导我们的方法选择。”
在这些先进理念的冲击下,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差距,也意识到自己该有所变化了。
再经过进一步专题报告学习,让我了解了十一学校“想清楚再行动”的做事风格——从确立要做
的事,到思考:为什么要做?研究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做到什么程度?再到给出准确定位,再到寻找
理论依据,再到提出所有问题和疑惑的风险评估,再到一个一个问题的解决入手进行集所有人的研究
和智慧交流碰撞和头脑风暴,最终达成共识团队实施。让我初步整理了自己的做事方式方法方法,并
学会了问题意识的思维形式,也不断地尝试提出了一些问题——“问题1:十一学校也是从过去的老套
路中走出来的,他们为是么要走出来改革?我们为什么要走出来?问题2:现在我们克拉玛依的教育到
底出了什么问题?在哪出了问题?需不需要改?到底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革?问题3:我们的学生真正的
差异在哪些方面?如果进行分层,分几层科学?用什么做依据分层?问题4:我们现在的教学有问题
吗?问题出在哪呢?”。还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考——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对教研活动的思考;对经
验到底带给我了什么的思考;对课堂操作的思考;对自己应该怎样面对工作和改革的思考;对高三备
考的思考;对最终我们该变什么的思考。
再经过深入课堂的学习和与导师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体会了十一学校课堂上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理
念的具体落实操作和提倡学生自学的具体操作;体会了“该讲的讲,不用讲的就不讲”;体会了“不为
做题而学习”;体会了十一学校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课堂上的淡定从容做足的准备;体会了上课
以外十一教师所付出的辛苦劳动;体会到了十一学校教师对班级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的了
如指掌;更让我体会了十一学校人高端专业知识水平、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敢于承担的精神。
最后经过一阵子的沉静,转回到自己的现实中来,认真反思我们真正应该从十一学校学习什么,
我们该转变什么?
归根到底,我们真正该学习的是十一学校的办真正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科学辩证的做事风格,
全员育人的整体态势,教育家办学的大气风范,学习十一学校教师高端的专业素养,实实在在的落实
服务意识,人人参与育人的意识,最重要的是学习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责无旁贷的责任心和敢于承担的
敬业精神。
归根到底,教育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改革也不是几个人就能办成的事,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
程,学校教育更是千头万绪,不可能一下就想清楚和解决好,只有我们每一个与教育息息相关的人真
心实意参与进来,从一个个问题出发,用我们共同的思考和智慧,一步一步的改革创新,才能使我们
的教育事业不断地改善改良,使我们的教育理想最终实现。
归根到底,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面对我们的现实、面对困难、面对改革的时候,
我们真正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我们还有好多事要做,我们还在路上。。。
【数学学科汪连彬】——尊重,包容,信任,等待
在这即将学习结束之际,我要感谢我们的市教育局和十一学校、金主任和汪老师及十一学校的班
委们,还有就是我们一起学习的战友。正是您们对我的关注及关心,才让我本次的学习充实而快乐。
以下是我的学习汇报,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第一周我们听了一个星期的专家报告,我感觉大家每天都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及,每天大家的交
流可以说是随时随地,课上、课下、饭前、饭后,睡觉前。可以说我们的学习、讨论无处不在。这次
的学习让我觉得是空前的,我们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学科、年龄也是不同层次。这就使得我们的交流
经常发生碰撞,也正是这样的碰撞使得我们把每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得到阐释。下面是让我感触较
深的几点。1、十一学校育人目标对我的震撼:“十一学生应该志存高远、诚信笃志、言行规范、思想
活跃,成为志远意诚、思方行圆的杰出人才”。我觉得这样的育人目标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是
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服务的,让我敬仰。2、要转变观念:希贵校长提出:教育就是服务。有了这样理
念,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考虑被服务者(学生)的感受及需要。这样的教法也好,对学生教育也好,
学生能不接受吗?还有就是尊重学生,给学生在学校创造学择的机会,让学生对自己的选择。选择的
同时学生就会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因为选择和责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那么如何在学校给学生提供更
多的选择机会呢。那就要开发课程,只有多元化的课程才能给学生提供多的选择。所以我认为十一学
校改革成功的关键就是课程的开发。这也是我们来十一学校学习的重要元素之一。3、对课程开发的浅
认识。课程开发的原因就是让多元化的课程给学生创造选择的机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沿着
秦建云副校长思路:我就在想如何才能将十一学校课程本土化呢。首先应该先制定好办学目标(定位
很重要)。再制定课程开发目标,课程开发应当是从顶层设计(引用李希贵校长)自上而下为满足不
同层次学、不同类型学生设计的,这也就有了十一学校的课程开发为什么又有分类,又有分级。在开
发的本土学校课程同时可以在克拉玛依各个学校的各个学科做调研,课程开发目标是否达成了或者说
和我们预想的模拟程度有多高及时做出更正。这样开发出来的本土课程可能会更有效。
在第二、三、四周我们主要是听课、与导师交流、说课。下面我谈一下我在这段时间的收获,在
杨老师课堂上,不断的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声音。这样的课堂让我充分的感受到杨文学老师对学生
的尊重、包容、等待。感受到师生之间的融洽、课堂上充满的学术的交流。这是科学实验班,一节课
虽没讲多少题,但学生学的效果很好,我看了他们做的练习,同学们做的都很认真。而且课下同学们
对一些问题都进行了讨论、交流。所以上课学要讲的都是学生需要讲的。这样就使得课堂讲解更有效,
课下我看了杨老师的课本上面写的满满的,这说明课下杨老师是精心准备。但在课上他却不留痕迹的
把机会留给学生,这才是真正的把学的机会留给学生。李铁汉老师的课,首先是课的内容有难度。其
次是感觉学生有思维,特别是在内容的设置上,不仅讲知识的产生过程,而且还对其进行扩展延伸。
最后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另外下午我们听一节李老师的辅导竞赛学生的课,说是辅导课不如说是
探究、交流,思维碰撞。对于学生没有任何思路的问题坚决不讲,让学生再想,对于做出来的题让三
个同学探讨为什么这样解决。找到解决问题的本源。经常是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探究、交流。让感受到
一种学术的交流,一种师生师生之间平等对话,这种竞赛不是辅导更像是学术探讨,让我耳目一新。
朱燕老师认为数学考试得高分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让学生真正地从内心喜欢思考、喜欢数学,用数
学的思维思考问题,通过我们的数学课堂,学生能够为逻辑的力量所倾倒和折服!她的课上的很朴实,
但学生很喜欢,因为在课上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理解学生,包容学生。只要学生们愿意讲解自己的想
法,老师一定给他们机会,她的学生听她的课有瘾,我听她的课也由此感觉。
总之我被十一学校各位老师的学术素养和人格魅力所折服,可以说他们各个都是大师,都有我学
不完的东西。其次就是老师们的学生观,正像希贵校长所说:“我们可以原谅许多,但永远不能原谅的
是对学生和教学的轻慢态度”。我在课堂上感受到每一位老师都特别尊重学生,包容学生,信任学生,
等待学生。我觉得这正是我们克拉玛依学员应该学习的,应该在转变的。最后再次感谢十一学校的各
位老师。
【历史学科宋建萍】——收获
我们肩负着克拉玛依教育局领导的信任和重托,怀着热情,一路风尘来到十一学校取经学习,我
们对这次学习机会除了珍惜还是倍加珍惜。一个月的短暂学习要告一段落,回顾学习收获,思绪万千,
震撼、感动,反思、困惑等等收获满满,难以用一次的总结所能表达完整,认真梳理后,其中有两个
方面:教师理念的更新和教师素养的提升,对我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第一方面,学习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使我给自己工作重新定位,我不应该做一位教书匠,要做
一名教育家。
“教育的重要使命应该是发现、帮助、唤醒。课程应该是产品,创造多元的产品来满足学生的不同
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不一样的课程,不能把孩子变成老师的复制品,因为,未来社会属于有不
同特质的孩子,需要有创造性的人才”,希贵校长这么通俗易懂的语言,却有着“一石激起千层浪”的
能量,冲击到我的灵魂深处,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我教书,学生读书,我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
考试考什么,我就教什么,正如希贵校长所说的那样:用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要求学生,
一节课讲许多遍,同样的板书重复许多遍,几百个学生一样作业,一样的答案,很少考虑到学生的个
体差异,我就是这样年复一年,简单的思想,机械的操作,平常的日子就这么淡淡地过着,结果是老
师身心疲惫,学生无趣厌学,教育没有让老师和学生收获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我惊讶的是:这些道理,在教育战线的教师都明白,为什么都容忍这样的教育?是因为我们太平
凡,是因为我们缺少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是因为我们麻木了,而希贵校长在平凡中见伟大,
带领十一学校的全体老师,大胆迈出了改革的步伐,成为中国教育课程改革的先行者:让我们看到了
十一学校宽松而富有创新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富有活力和勤于思考的优秀学生,使我们切实体验到
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的呈现;在十一学校我们看到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生
有了“我的事我做主我负责”的责任意识,老师有了被需要的幸福感,教育成了一件愉快而有意义的
事。来自草根教师队伍中的希贵校长如果把自己当做教书匠,能为教育事业做出这样的贡献吗?我被
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的成果折服了,自己以前一些固化的思想有了颠覆性的改变,让自己在教育理念
上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提升。
第二方面:对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有了更高的认识
教育课程的改革关键人物是校长和教师,不言而喻的是十一学校背后有个伟大的校长,而站在改革前
沿的,具有引领作用的是一批精英:英语学科主任侯敏华、特级教师王春易、教育书院创始人赵继红
等人都是十一学校的顶尖教师,在他们的报告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位教师的成长是要付出很多,不
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中学教师的日常教育和教学的工作量相当大,工作之余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以从事
专业学习和研究,十一学校的教育课程改革激发了他们对教育和教师职业生涯的热爱,持之以恒的学
习、研究,在一路纠结一路收获,在课程改革的平台上尽情发挥,他们是“学者型教师”“研究型教师”,
他们以学术引领教学,为十一学校的成功提供了保证。
在走进课堂听课学习中,我认识到在十一学校课程改革中,需要顶尖教师的引领作用,更需要尽
职尽责的平常教师,十一学校的地理教师就是这样尽职尽责的平常的好老师,他们首当其冲的在课改
的道
路上迈出了一大步,从教材、课程、评价、课时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汪春燕带领地理组的全体教师编写教材:依据《国家标准》,把七年级上、下册(中国地理)和八年级
上、下册(世界地理)四本书经过删减、补充、重组变成二本书;针对高一理科学生的地理课,把人
教版必修一、二、三本书的基础上重新整合成一本书,如果说:他们的专业知识仅仅能够被动的解读
教材中的知识和体系,有整合、编写教材的精神,恐怕也会力不从心。必须有深厚的学科功底。
我个人认为地理课程改革是成功的,因为课改后的地理教学已经由地理教学转变为地理教育,使
我们的地理教学既有针对性有具实效性;开发性作业促进我们学生的自主学习;生动的课堂氛围激发
学生思维多元化;师生关系融洽,教与学轻松愉快;高一地理教学以小专题,话题式、质疑式、评价
被评价式等设计,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思维方式、发现问
题;多角度、多元化地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质疑精神,对学生身心发展更科学、更合理,
对其它学科的辐射效益更突出。同时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他们的课堂
上处处润无声细无雨地在唤醒学生的心灵,诱导学生的潜力潜能,他们自己在享受教育生活,默默地
为教育课程改革奉献一份劳动。
反观自己的教育生活,我的目标和明确,我要成为——
目中有人的教师教育应该瞄准人的生命成长,而不是分数;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生命成长及未
来负责,不能只顾及眼前的考试成绩。
善于思考的教师开始教学时总离不了教参,教参怎么要求就怎么教。后来,不是琢磨着怎么
教,而是琢磨学生需要我怎么教,琢磨怎样引导才能让学生主动、愉快又高效地学习。关注这个“如
何引导”的问题,努力求新求变,让学生依恋课堂。
和蔼可亲的教师开始做老师时,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脸老是板着,很严肃的样子,好像不严肃
不足以显示威严,建立不了威严,建立不了威望一样。当你尝试着面带笑容,风趣幽默,慢慢地,你的
课被学生接受并喜欢的时候,学生对你有期待,常常是预备铃一打,你夹着一本书走过来的时候,学
生就满怀笑容在那儿翘首等待了,这个时候你会觉得做老师真好。
自身素质高的教师学生不是给你忽悠的,坐在下面的不一定就是“学生”,站在讲台上的不一定
就是“教师”。要成为人师,就的在专业上丰实自己。
当你成为这样的老师,学生与你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教学不仅仅是我们的工作,还是事业,你
就可以从中获得人生的一种收获,一种喜悦,不自觉地觉得还要向前,还要做得更好,这样自己就有
动力了。
短暂的学习,收获了一种不可多的宝贵资源,我要把这些资源带给我们克拉玛依的孩子们。感谢
十一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感谢克拉玛依教育局!感谢我们并肩学习的“战友”!这是一次难忘的学习
经历。
一中高中部牵手北京十一校
实行学生自我管理,老师变为服务者
该校面向全疆招生,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24人
校长由北京十一学校选聘后委派
引进两百多门选修课和33门职业考察课程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2—4年内完成高中学业
本报讯(记者郭雪梅)我市将与北京十一学校合办一中高中部,目前,学校如何运作、
如何招生等部分细节工作已敲定。
据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合作办学后,我市一中高中部将委托给北京十一学校管
理,全面引进、借鉴该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式、管理机制以及高中课程体系等,实行学生学分
制、走班制、导师制、课程选修制、弹性学制等。
新建的一中高中部可容纳1800学生,学生将面向全疆招生。明年9月,该校招收的高
一年级将正式上课。班级实行小班化教学,每班24人,学生总人数约600人。
校长将由北京十一学校选聘后委派。北京十一学校将派指导团队以及骨干教师,进入一
中高中部进行管理、指导、跟踪评价等工作。
与其他学校不同的是,一中高中部将真正实行“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将实行自我管理
制度,老师将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型。
导师制
即每班不设班主任,学校将为学生配备人生规划导师、心理健康导师、专业拓展导师和
个性发展导师。导师与学生实行双向选择,导师会帮助孩子个性、多元化发展。
弹性制与学分制
高中必须要上3年的学习制度将被打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2—4年内完成高中学
业,即修满必须的学分。
特别要提的是,在这里,学习必修课不是修满学分的唯一途径。参与社团活动将被强制
纳入学生生活,计入学分。
另外,学生可独自承担学校运动会、升旗仪式、艺术节等各类大型活动的竞标和举办。
学生将成为班级各项规章制度、学生守则等制度的制定者。而这些也将被纳入考核范围,参与这
些活动可获得相应学分。
追求诗意的教育生活
对教育,对生活,贺老师都有着诗意的追求。
她认为课堂教学改革仅靠课程改革,仅靠教学技巧是很不够的。
如果缺失了教师心灵和人格的力量,缺失了对学生的热爱,缺失了对
教育理想的追求,教书育人是很难成功的。
在她看来,理想的历史课堂是“知识场”“情感场”“思想场”三
场合一,教师要重视人格教育和公民教育,要引领学生“精神成长”。
她坚持阅读,不断修炼内功,创建了适合历史学科特色的“创设
情境-呈现矛盾-解决问题-反思升华”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她让课堂
回归历史课的本质,彰显教学中的人文价值,引导学生漫步在历史的长廊里思考。
一路走来,她获得了北京市青年教师录像课比赛一等奖、海淀区教师基本功大赛全能奖。她是海
淀区学科带头人、北京市骨干教师、北京市紫禁杯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2002年,她荣获首
都劳动奖章。
教育感言: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
学生评价:您的教学风格是温雅气质、美丽话语、深度思维、人文关怀融为一体。
教育家办学是时代的呼唤,倘若袖手旁观,或者瞻前顾后,那是不作为庸碌者的行为,那是什么
也做不出来的!北京十一学校和着时代的节拍,不失时机地行动起来,而且卓有成效。他们是豪迈的
“教育家办学”的探索者,我们愿意紧随其后„„
冯锋:我真实的体会到有以下优点和不足:我们的课堂改革已经开始,回不到老路上了,再用
以往的方法教不下去了。教材的局限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能开阔学生的思维。课堂是学生学习
的地方,不是老师展示的舞台。
林英:这些对自己的灵魂是一次激励和涤荡,我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未来发展有了清晰定位,
以前也有过努力和思考,但不深刻。以前更多的是研究教学艺术,现在更多地是要给学生学法上的指
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会学语文,想学语文。我的课堂也要跟着发生变化,现在考虑最
多的不是讲什么,而是学生怎么学,如何学?对于学生的学,放手之后,也应由不放心到慢慢放心省
心。
张海福:没有了班主任,就没有了交待和推卸,而只能承担,就会使得教育与教学无法分开,老
师从警察的角色中走下来而成为学生的导师,从而真正实现人人教育,人人育人。只要我们每一个教
育工作者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单元都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成为自己领域内的权威,转变自己的观
念,发挥自己的作用,处理好自己的事务,这些都做好了,我想没有班主任学校也不会乱。
汪连彬:为什么十一学校的老师不管是什么课型、什么知识、什么学情都让让学生学有所获,这
都源自他们渊博的知识背景、深刻的专业知识和深邃的人格魅力,真正是以高度引领高度。
我认为尖子生的培养,关键是给学生装上发动机,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研究、去专研。老师只是
一个引导,把权利教给学生,老师更多考虑的是应该是如何用自己的学术魅力感染学生,点燃学生研
究问题的欲望。
蔡娟:一位好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优秀的教师都应该是激励者、促进
者、辅助者和协调者。而不是单纯的演讲者的角色,只有激发了学生潜力的课堂才是成功的课堂,只
有激发学生潜力的教师才是成功的教师。
赵伟伟:教师在工作中要学会“取”,更要学会“舍”。课时不够,教学内容要提炼,突出精华,
其他的要舍弃;学术不精的,也不要气馁,认真讲好每一节课也不容易;人人不会都是优秀教师、业
务尖子、学习榜样、教授,凭着良心做好本职工作,“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也不错。有时丢是丢了
一些,有时感觉丢的还很多,但有谁能说我们是失败者呢?
陈晓晶:在我看来区别最大的就在于“是否愿意等待”,当我们呈现一段材料的时候,如果在规定
的时间学生答不出来,老师就会迫不及待的讲解,但贺老师不会,她会继续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在充
分的时间中去思考,这就是十一学校的“等待文化”吧!
赵伟伟:我想说,十一学校孩子的课堂很写意,自主研读的时候看的认真,合作讨论的时候争的
激烈,老师指点迷津的时候听的专注。即便几个同学为某个问题争得不可开交、没有定论时,只要老
师开始指点迷津,孩子们的思绪便很快收回,紧随老师的思维,时而追问,时而辩解。
张春华: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
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
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只有认真倾听,才能产生好的想法;也只有认真倾听,才能让学生产生更多更好的想法。让学生
参与到学校真实问题的解决中来,是我们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十一学校,学生是自
己的主人,学校所做出的几乎每一个规定都是在学生参与下完成的。
陈漫:想想我们克拉玛依,最近几年学的先进经验也不少,什么“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
还有我们本土学校摸索出来的“326模式”、“1:1课堂”等,众多的创新的教学模式既然能够在某一学
校或某一地区推行下去并取得一定成就,那就表明这种模式符合了一定的规律,满足了学生的需要,
有其合理之处。只要我们拿别人的改革理念结合克拉玛依教育实际进行一定的改造,并坚持实施先下
去,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杨虹: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普遍互相尊重、精神上平等、心理上舒坦的气氛是每个教师的首要责任。”
在教学中我要用情感去感染学生,用心灵去打动学生,用知识去吸引学生。要欣赏自己的学生,在教
学中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点儿进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知识充满渴望,能积
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
丁玉珍:宽容是一种教育智慧,教师应与学生的共同生活中给与学生期待,这种期待才是发自内
心的真正的宽容。它没有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焦虑,没有对学生“拔苗助长”的虚伪。没有对学
生的错误、失误的耿耿于怀的刻薄。而是以平和的教育智慧原谅学生目前的落后,用发展的眼光相信
学生日后的优秀。正是在这种期待中,学生不断积累着教师的知识、严谨、情感、、个性、方法。感
受着教学生活中的智慧、关爱、激励。在不断地碰撞、跌倒、爬起、在碰撞、再跌倒、再爬起,直至
独立前行。
贾双:在我们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有很多具体而琐碎的问题,我们都想在十
一学校里找到答案。但是,我想十一学校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期望在这里能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
因为十一学校是为了十一学生而服务的,而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学生,我们还是要从我们当地学生的实
情出发,开发出属于我们克拉玛依自己的课程。
庞亚林: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功能教室,学科不同,功能也自然有异,当我初进入化学功能教室,
看到教室中实验区与学习区融合、看到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看见实验台上的基本仪器、看见展示
台上的结构模型,甚至实验的保护装置护目镜时,我也在想化学学科功能教室到底要发挥什么样的“功
能”,这种“功能”的设置有什么要求?因此,我与学校老师也进行了多次交流,我自己也在网上也“百
度”过N次,对于化学学科功能教室的布置与要求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1、2012年12月24日,下午2:00,在国际部6楼报告厅,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的师生举行圣诞联欢
活动。学员潘国庆、贾真参加联欢。
2、2012年12月24日,下午4:20,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高二年级对全年级学生进行选课培训。学员
一同参加培训。
3、2012年12月28日,由北京十一学校教育家书院主办的“中外生物教师课堂教学论坛”在十一学校
举行。学员远春兰、潘国庆、李国莲、陈冬、贾真参加了研讨会。
4、2012年12月29日,在元旦来临之际,北京十一学校举行2012年校园狂欢节。学员远春兰、潘国
庆、李国莲、陈冬、贾真参加了狂欢节,进一步加深了对十一学校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08:31: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32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