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整体设计的“新冠肺炎”专题在线教学
“新冠”疫情发⽣后,各地纷纷开展“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在线教育教学活动。线上教学成为⾮常时期学⽣的主要学
习⽅式。线上教学并不等于让学⽣观看视频,教师的⾓⾊更不是简单的“⽹红主播”。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主题组织教学
内容,采⽤何种教学策略辅助学⽣学习,怎样激发学⽣学习兴趣,让线上学习真正发⽣,达成核⼼素养培养⽬标是值得
教师思考的问题。
⼀、单元整体设计
为给⾼中⽣物学科教师提供⼀个基于单元进⾏整体设计的线上教学范例,2020年2⽉初,杭州市⾼中⽣物教研组带领⾻
⼲教师结合本次疫情,以深⼊挖掘学科育⼈价值、落实学科核⼼素养为⽬标,针对“新冠肺炎”主题,开展了单元整体教
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相关研究和实践,笔者提出思路(如图1),供教师参考。
图1“新冠肺炎”单元整体设计思路
(⼀)确定单元主题,让线上学习真正发⽣
脑神经科学实验证明,只有在确认某件事情值得学习后,⼤脑的某⼀区域才能被激活。教师只有挖掘知识的“实⽤价
值”,才能让学⽣的学习真正发⽣。受条件限制,在线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的学习碎⽚化。知识之间联系的割裂影响学
⽣对事物的整体感知,甚⾄游离课堂。选择合适的单元主题是有效进⾏线上教学的前提。
“抗疫”是极具教育价值的教学主题,不少学校和教师都开展了针对疫情的专题教育教学活动,但多为疫情说明、⼈物介
绍、励志教育等内容,与学科深度融合的较少。疫情隐藏的“⽣物学属性”决定了它可以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此
笔者以“新冠肺炎”为主题,将其中所涉及的⽣物学知识整合为⼀个⼤单元,进⼀步挖掘并实现它的育⼈价值,使之成为
重要课程资源。
在单元教学中,笔者以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为背景,重点介绍与“新冠”及防疫相关的⽣物学知识。笔者针对不同年级学
⽣的知识基础和学习需求,整合了传染病、免疫、遗传等与疫情相关内容;根据不同学校的硬件情况,尝试在线互动、
师⽣共同参与设计和讲授、教师主讲三种模式进⾏线上教学;通过知识竞赛、⼩论⽂、活动评价量表检测学⽣对相关知
识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理性认识⽬前疫情及防控措施(不信谣),促进学⽣学科核⼼素养的提⾼。
(⼆)明确单元⽬标,落实学科核⼼素养
⾸先,凸显学科特⾊,强调知识逻辑和学科思维。“新冠”疫情防控中的科学研究和成果应⽤背后蕴藏着丰富的⽣物学知
识——病毒结构、传染病防治、特异性免疫、遗传、进化、基因⼯程、PCR技术、微⽣物培养等。教师在该主题单元教
学中应将⽣物学科教材内容与新冠疫情进⾏有机整合,设计并实施适合不同年级、不同知识基础学⽣(⾼中全体学⽣和
⽣物学选考学⽣及学科特长⽣)的系列⽣物学课程,因材施教。
其次,凸显素养取向,践⾏⽴德树⼈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讲,笔者从如下四个⾓度来落实核⼼素养:挖掘“疫情”事件的
育⼈价值,引导学⽣以⽣命观念认识⽣物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基于⽣物学事实和证据,审视⽣物学社会议题;针
对特定问题,设计实验⽅案,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法;关注社会议题,让学⽣树⽴正确价值观。
(三)绘制单元实施路线图,保障线上教学顺利开展
1.知识分层
笔者设计适合不同年级、不同知识基础学⽣的在线课程:⾼⼀阶段,将主题单元与传染病、病毒结构等必修内容整合
(适合全体⾼中学⽣);⾼⼆阶段,将主题单元与免疫、遗传、进化等必修内容整合(适合选考⽣);⾼三阶段,将主
题单元与基因⼯程、PCR扩增、微⽣物培养等选修内容整合(适合选考⽣、学科特长⽣)。
2.策略分类
笔者选择适合不同校情、学情的在线教学⽅式。模式⼀:直播互动+资源包(适合硬件设备较好、⽣源基础好的学
校)。模式⼆:资源包+课前线上互动+录播(适合硬件⼀般、⽣源基础较好的学校)。模式三:录播(适合硬件较差、
⽣源⼀般的学校)。
3.评价多元
笔者创建多元化的在线教学学⽣评价范式。范式1:结合新冠疫情的知识竞赛(诊断性评价)。范式2:结合新冠疫情的
学⽣在线学习评价(形成性评价)。范式3:结合新冠疫情的学⽣学习成果展⽰(总结性评价)。评价设计见表1。
表1“新冠病毒与特异性免疫”学习活动评价量表
4.⽬标分层
笔者寻找知识载体与核⼼素养落地的交点。
案例1:“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思考”——关注社会议题,树⽴正确价值观(学科核⼼素养之社会责任)。
案例2:“COVID-19的核酸检测”“⽤基因⼯程⽅法制备新冠肺炎疫苗”——针对特定问题,设计实验⽅案,掌握科学探究
的基本⽅法(学科核⼼素养之科学探究)。
案例3:“新冠病毒与特异性免疫(上)”“新冠病毒与特异性免疫(下)”“⽤⽣命科学知识驳斥有关COVID-19的谣⾔”——
基于⽣物学事实和证据,审视⽣物学社会议题(学科素养之科学思维)。
案例4:“病毒基础知识科普”“科学认识新冠肺炎疫情”——⽤⽣命观念认识⽣物世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学科核⼼素养
之⽣命观念)。
⼆、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设计⽰例
(⼀)专题教学系列课程简介
“病毒基础知识科普”(浙江省杭州第⼆中学教师黄雄伟执教)以⾼中必修教材中与新冠病毒相关的知识为基础,介绍病
毒发现史以及病毒的⼤⼩、形态、结构、分类、增殖等基础知识,讨论新冠状病毒的⼊侵机理以及病毒与⼈类协同进化
的关系。该课程适合⾼⼀学⽣进⾏知识拓展,也可供⾼⼆、⾼三学⽣进⾏有关病毒知识的专题复习。课程由教师主讲,
线上教学,适合⽹络硬件设备条件⼀般的学校。
“科学认识新冠肺炎疫情”(浙江⼤学附属中学教师钟留群执教)整合了初中科学教材中的传染病知识、⾼中⽣物学必修
教材中的病毒结构与免疫机制等跟疫情密切相关的知识,结合本次疫情中的⼀些具体问题进⾏讨论分析,引导学⽣敬畏
⾃然和⽣命,共创⼈类美好⽣活。课程适合⾼⼀学⽣及⾼⼆学考⽣进⾏知识拓展。以问题引领、教师主讲的模式进⾏线
上教学,课程适合⽹络硬件设备条件⼀般的学校。
“新冠病毒与特异性免疫(上)”以“新冠病毒会通过⽪肤传播吗?新冠病毒会粘在头发上吗?新冠病毒会变成慢性,与⼈
类长期共存吗?”等⽣活中⼈们对新冠病毒存在的疑问为切⼊点,从新冠病毒是什么、如何⼊侵细胞及如何预防新冠病
毒三个维度,结合⾼中⽣物学知识体系中的病毒结构、遗传的中⼼法则、免疫预防、⽣物进化等内容展开讨论,促进学
⽣深刻感悟⽣物技术发展对⼈类社会的影响。课程内容适合⾼⼆学⽣进⾏知识拓展。“新冠病毒与特异性免疫(下)”针
对⽬前疾病治疗中的问题,结合⼈体特异性免疫的⽣物学知识,从机体如何抵抗病毒、⽬前治疗⼿段背后的⽣物学原理
以及“双黄连”“绿茶”“维⽣素C”的功效等三个层⾯进⾏了深⼊分析,倡导健康⽣活⽅式。课程内容适合⾼⼆学⽣进⾏知识
拓展。课程采取“学⽣提出问题,师⽣共同设计,学⽣主讲”的模式进⾏线上教学,适合⽹络硬件设备⼀般的学校。该课
程由笔者设计并执教。
杭州学军中学教师吴谦执教了以下三个课程。
“COVID-19的核酸检测”以新冠病毒的检测问题作为情境,整合了⾼中⽣物学教材中病毒结构、PCR原理及使⽤场合等
内容,通过“PCR引物设计”等在线活动来培养学⽣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增强学⽣对疫情防控的参与感和社会责任
感。课程适合⾼三学⽣或⾼⼀、⾼⼆学科特长⽣。课程适合⽹络硬件设备较好的学校,采⽤“提出问题—设计在线学习
活动—开展线上师⽣互动—设计开放性学⽣作业进⾏多元化评价”的模式进⾏线上教学。
“⽤基因⼯程的⽅法制备新冠肺炎疫苗”以新冠病毒的疫苗制备问题作为情景,整合了与疫情相关的⾼中⽣物学教材中特
异性免疫、基因⼯程、PCR等内容,并将所学内容与浙江选考试题相结合,引导学⽣⽤基因⼯程的⽅法制备新冠肺炎疫
苗。课程适合⾼三学⽣或⾼⼀、⾼⼆学科特长⽣。教师采⽤“提出问题—设计在线学习活动—开展线上师⽣互动—设计
开放性学⽣作业进⾏多元化评价”的模式进⾏线上教学,适合⽹络硬件设备较好的学校。
“⽤⽣命科学知识驳斥有关COVID-19的谣⾔”以新冠肺炎疫情中遇到的“新冠病毒中有⼈为插⼊的HIV基因⽚段”这⼀⼴泛
传播的⾔论作为情景,引导学⽣利⽤所学知识科学论证该⾔论的真伪,培养学⽣重实证、重逻辑的科学论证能⼒,养成
不信谣、多思考的良好习惯。课程内容适合⾼三学⽣或⾼⼀、⾼⼆学科特长⽣。教师采⽤“提出问题—设计在线学习活
动—引导线上互动—设计开放性作业进⾏多元化评价”的模式进⾏教学,适合⽹络硬件设备较好的学校。
“2020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思考”(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教师吴承玫执教)适合全体⾼中学⽣。新冠疫情发⽣后,作为⼀个
⾼中学⽣应该如何看待本次疫情?如何安排在家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选择关于“诚实”“责任”等话题,引导学⽣
⽤“平衡与稳态”等⽣命观念理性分析本次疫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合理安排⾃⼰的学习与⽣活,提⾼学⽣⽣命观念和社
会责任等⽣物学科核⼼素养。教师采⽤“问题导向,师⽣共同设计,共同讲授”的模式进⾏线上教学,适合⽹络硬件设备
⼀般的学校。
(⼆)学⽣活动设计
下⾯,具体介绍“新冠病毒与特异性免疫(上、下)”的设计⽅案。
1.活动⽬标
其⼀,在学习新冠病毒结构与⼊侵机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建⽴结构与功能观,通过新冠疫情与⾷⽤野⽣动物关系讨论
进⼀步建⽴稳态与平衡观,通过新冠病毒与⼈类关系的讨论建⽴进化适应观。其⼆,搜集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问
题,查阅资料,尝试⽤证据和逻辑来佐证⾃⾝主张,提⾼对社会议题的辨析和审视能⼒。其三,通过探讨新冠防治措施
背后的⽣物学原理,增强社会责任感,接受⽂明、健康⽣活的建议,基于⽣物学观点辨别并揭穿伪科学,制订并践⾏健
康⽣活计划。
2.活动过程
第⼀步,搜集与“新冠疫情”相关的热点新闻、传闻,确定话题。
第⼆步,搜集、梳理与话题相关的资料(含微信、⽹页、视频)。
第三步,针对话题,分组讨论,提出主张。
话题⼀:新冠病毒是什么?教师以“新冠病毒结构”为主题,说明病毒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引导学⽣⽐较不同病
毒,建⽴结构功能观。
话题⼆:新冠病毒会通过⽪肤传播吗?会粘在头发上吗?教师以“新冠病毒⼊侵”为主题,结合中⼼法则等⽣物学知识,
分析病毒⼊侵和繁殖机理,说明“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让学⽣针对话题提出主张,并佐证⾃⼰的观点。
话题三:新冠病毒会与⼈类长期共存吗?教师以“新冠病毒预防”为主题,拓展讨论新冠疫情与⾷⽤野⽣动物关系、新冠
病毒与⼈类关系,让学⽣建⽴稳态与平衡观和进化适应观。学⽣针对话题提出主张,并佐证⾃⼰的主张,通过具有逻辑
性的科学解释,消除恐慌⼼理。
话题四:⼈体⾃⾝能抵抗新冠病毒吗?什么是⽆症感染者?教师以“⼈体特异性免疫”为主题,分析病毒⼊侵⼈体后⼀系
列症状产⽣的原因,解释“⽆症感染者”“细胞因⼦风暴”等。
话题五:为什么“战疫”持久⽽艰难?为何呼吁治愈者捐献⾎浆?教师以“新冠肺炎治疗”为主题,分析治疗⽅案背后的⽣物
学原理,引导学⽣⽤稳态和平衡观来认识健康⽣活的重要性。
话题六:“双黄连”“绿茶”“维⽣素C”等能防治新冠肺炎吗?教师以“如何提⾼免疫⼒”为主题,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献查阅
等⽅式,分析各类防治措施,引导学⽣基于⽣物学观点辨别并揭穿伪科学,制订并践⾏健康⽣活计划。
第四步,在⼩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主题研究报告,并⽤PPT和录制微课的形式展⽰研究成果(同学之间交流、评
价)。
(三)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如表1所⽰,不再赘述。
教学评价设计如表1所⽰,不再赘述。
在线教学本专题时,教师对学⽣的评价不再限于纸笔测试,⽽是采取了多元化的评价⽅式,对学⽣的宣传漫画、⼩制
作、⼩论⽂等作品进⾏了在线展⽰与交流。可贵的是,⼀些平时学科考试成绩不够理想的学⽣在宣传漫画和⼩制作等作
品设计中有较突出的表现,这也增强了这些学⽣对⽣物学学科学习的信⼼,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成就感。可见,重视对学
⽣的多元化评价,确实有助于发展学⽣的核⼼素养。
注:本⽂系浙江省教育厅推荐的线上教学优秀案例。
(作者徐建忠系浙江省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教研员;周丽婷系杭州师范⼤学附属中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祝元志
喜欢吗?关注“中⼩学数字化教学”微信吧!
《中⼩学数字化教学》是由教育部主管、⼈民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国家级教育专业期刊,国内统⼀刊号CN10-1490/G4。
期刊以“⾯向教育现代化,引领数字化教学”为办刊理念,聚焦基础教育教学主战场,刊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的典型案例,分享数字化教学的新理念、新作法、新技术、新成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返回搜
狐,查看更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07:25: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29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