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
第30卷第8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Anq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 Edition)
Aug.2011
Vo1.30 NO.8
顺治四年云间词人唱和考论
王雨容
(贵州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凯里55601t)
摘要:顺治四年(丁亥),云间词人进行了一次唱和活动。最初有陈子龙、李雯、宋征璧、宋存标等人,后钱毂、宋征
舆、宋思玉等人赓和。这次唱和词作结集为《唱和诗余》。从现存文献可以考证出李雯参加了这次唱和活动,至于没有相
关词作存下,与他中途上京有关。这次唱和活动的主题是咏叹春天和闺情,词作表达上深于比兴,长于即事造境以寓心
绪,云间词风比前期更为刚健。
关键词:顺治四年;云间词人;唱和;考论 .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1)08—0031—04
顺治四年丁亥(1647)云间词人进行了一次
唱和活动。这次唱和词作后结集为《唱和诗余》。
《唱和诗余》收了六种,即宋存标《秋士香词》、宋
征璧《歇浦倡和香词》、宋征舆《海闾倡和香词》、
钱毂《倡和香词》、陈子龙《湘真阁存稿》、宋思玉
《棣萼轩词》。就像《幽兰草》一样,《唱和诗余》
中六家词集在词调、词题及顺序上都惊人地相似,
很显然这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唱和活动。
但有个问题,为什么没有提到李雯的词?李
雯到底参加了这次社集唱和没有?据现存文献来
看,李雯确实是参加了这次唱和活动。宋征璧在
《念奴娇》词序中说得比较清楚,他说:
丁亥暮春,同大樽、舒章二子,集子建荒圃。是
日春雪乍霁,庭兰放花。大樽示予上元篇。已而眺
崇岗,俯清流,感叹瑗公。既相与极论诗文,予因即
席赋念奴娇长调,故有阳春郢雪之语。明旦接读和
章,至空赠金跳脱,未尝不愧其意也。乃未几而大樽
亦效彭咸,则湘水波澜,重临幽涧,竞若为谶
云o[1]
这则序言明确地告诉我们:顺治四年丁亥(1647)
暮春,宋征璧与陈子龙、李雯会集于宋存标(子
建)的园子里。陈子龙先拿出当年他作的《上元
诗》,其诗云:“雕云遥映火城姿,窈窕湘帘万户
垂。玉树吐花千菡萏,红桥结彩九长离。遗香宛
转吴歌细,堕珥玲珑羯鼓迟。最忆燕台繁丽地,内
收稿日期:2011—04—27
基金项目:凯里学院博士课题(BS201005)。
作者简介:王雨容,男,湖南邵阳人,凯里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家装束画楼时。”L2j4 然后宋征璧即席赋了首《念
奴娇》。
李雯《蓼斋后集》卷二《初春四日与张郡伯冷
石、陈黄门大樽小饮柯上人息庵,时两君已受僧具
矣》:“相逢半缁素,相见必禅林。猛虎回雄步,潜
龙长道心。域中春屡换,世外语能深。日暮浮云
合,遥思梁甫吟。” 观同卷《上元El舟次娄东》,
好像二人相见后,李雯即北行。但在《梅村家藏
稿》卷五十八《梅村诗话》中有一段话“李舒章仕
而北归,读卧子《王明君》篇日:‘明妃慷慨自请
行,一代红颜一掷轻。’则感慨流涕。舒章久次诸
生不遇,流离世故,倔勉一官,反葬请急。遇卧子
于九峰山中,期满北发。未渡江,而卧子及祸。舒
章郁郁道死,云间有为诗唁之者日:‘苏李交情在
五言’。未尝不寄慨于此两人也”。 Jl 其中有句
话“未渡江,而卧子及祸”。如果仔细想想,陈子
龙是五月十三殉国的,这次社集的时间是三月。
当时唱和的词有《唐多令・寒食》、《二郎神・清
明感旧》等,说明是在清明时节。再者,陈子龙这
次回松江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会葬夏允彝。
《诗集》卷十五有《会葬夏瑗公》二首。查郑表,是
年清明在三月初一。说明顺治四年的这次社集时
间是二月底三月初。而李雯五月还未渡江,这从
・32・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链
时间上看是完全有可能参加了这次社集。检视李
雯的《蓼斋集》,有几首词,如《山花子・初夏》、
《南乡子・闺情》、《唐多令・春思》、《苏幕遮・春
晓》等应该是这次唱和的词作,因为词调和词韵
都相同。但却没有《念奴娇・春雪咏兰》一词,也
没有后来《唱和诗余》中那些人那么多同调唱和
词存世?其中原因,大概有两种情况:第一是李雯
当时也有如此多的词作,但因为词散佚了;另一种
情况是当时云间三子没有那么多的词作唱和,大
部分的词是李雯到京城之后唱和的。这两种情况
都有可能,也都有理由。第一种情况的理由是从
宋征璧的《唱和诗余序》中可知,“嗣自赓和者,又
有钱子子璧、家兄子建、舍弟辕生、辕文”,这不明
显说钱毂、宋存标、宋征舆、宋思玉是后来赓和的。
第二种情况的理由是:陈子龙有首《满江红》词题
为“五日同子建、尚木”,说明在李雯上京之后,陈
子龙与宋征舆、宋存标等人又有过唱和。当然这
条理由还不充分,因为《满江红》词调在其他人的
词中没看到。所以对于《唱和诗余》中为什么没
有收李雯的词,并且李雯本人现存的词中没有完
整的这次唱和的词作这个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考
证。当然我们可以假定一种情况:即李雯参加了
这次社集,但只有几天时间,后来陈子龙和宋征璧
等人又继续唱和,以后其他的人又赓和,以至结集
成《唱和诗余》,这个假定只能从宋征璧的《唱和
诗余序》中去求得证实,《唱和诗余序》中是这样
说的:
予自髫岁,习短长调。既而奉先生之言,忸怩不
复理绮语。兵火以来,荷锄草间。时值暮春,邂逅友
人于东郊,相订为斗词之戏,以代博弈。曾不旬日,
各得若干首。嗣自赓和者,又有钱子子璧、家兄子
建、舍弟辕生、辕文。皆能以渊调寄其离心,深情发
为秀句,挹子晋之风流,人人玉管,揽广陵之烟月,树
树琼花者矣。
这个序言中没有明确提到友人的名字,估计应该
就是李雯和陈子龙。这次唱和的具体诗词已无法
考证。
这次唱和词在艺术上注重寄托,词风比早期
更为刚健。如宋征璧即席赋的那首《念奴娇》,其
词为:
悬崖欹石,自一番相见,倍增愁叹。湘水波澜犹
带冷,何事重临幽涧。万种凄迷,魂消楚待,际此情
何限。东风暗逐衡皋,相思日晚。曾记夙昔瑶阶,和
琅轩比翠,亭亭瑶干。长是烟'it并雨腻,辜负黄昏清
旦。三径无人,芳草依旧,紫蒂摇银汉。阳春郢雪,
冰弦交付纤腕。…
从词序中“是日春雪乍霁,庭兰放花”之语可知,
此词是咏兰之词。同时也是一首寄托遥深之作。
“悬崖欹石”暗喻当时的环境险恶,陈子龙其时正
在谋复兴大计,但命运坎坷。在这种情况下相遇,
自会“倍增愁叹”。接下来“湘水波澜犹带冷,何
事重临幽涧”以兰花喻陈子龙,兰草是滋长在楚
地,湘水之旁的。“湘水波澜犹带冷”,一个“冷”
字进一步说出了世事不测,重临幽涧是说陈子龙
回家之事,这只能给他带来更大的麻烦,当年五月
十三日,陈子龙投水殉国,故词序中说:“则湘水
波澜,重临幽涧,竟若为谶云。”下阕怀念了过去
的美好时光,“曾记夙昔瑶阶,和琅轩比翠,亭亭
瑶干”,想想过去,大家风华正茂,书生意气,都春
风得意,也豪情满怀。而现在是“辜负黄昏清
旦”,但即使这样,他们会保持贞洁芬芳,“三径无
人,芳草依旧,紫蒂摇银汉。阳春郢雪,冰弦交付
纤腕”。当然,宋征璧也不可能像陈子龙那样为
明朝殉国,入清,宋征璧在顺治十年(1653)左右
荐授秘书院撰文中书舍人,出为潮州知府。吴梅
村《宋尚木抱真堂诗序》云:“君累不得志于计偕,
六上始收,不幸遂遭末造,忧生伤乱,逾十年始
出。”L4 Jl” 宋征璧于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进士,
十年后为顺治十年(1653)。宋征璧还有种想等
待时机施展抱负的想法,所以当“明旦接读和章,
至空赠金跳脱,未尝不愧其意也”。“空赠金跳
脱”是第二天陈子龙对宋征璧这首《念奴娇》的和
词中的一句话。陈子龙之词是这样的:
念奴娇・春雷咏兰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碾凌波人
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
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她。 当日九畹光
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
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
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这首词同样是首咏物词,也是寄托遥深之作,但比
起宋征璧上首词来,境界则更为高远,它超出了个
人的情怀,“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
内,斯寄托遥深”[6]4o58。词的上阕以“春雪兰残”
的意象来象征时局的险恶和亡国的悲愤。“问天
何意”,词一起笔,就仿屈原《天问》之愤懑,“到春
深、千里龙山飞雪”,春深之时,在江南该是“莺飞
草长,杂树生花”的时节,为何却“千里龙山飞
雪”,江南还笼罩在酷寒冻雪之中?这里“龙山飞
雪”不正是清兵南侵的代名词吗?“龙山”见《楚
第8期 王雨容:顺冶四年云间词人唱和考论 ・33・
辞・大招》“北有寒山,遑龙艴只”,王逸注:“连
龙,山名也。艴,赤色,无草木貌也。言北方有常
寒之山,阴不见日,名日连龙。其土赤色,不生草
木,不可过之,必冻杀人也。或日:遵龙,色遵越
也。艴,惧也。言起越寒山,艴然而惧,恐不得过
也。连一作卓。”这里它实际上是满清贵族的象
征。北来的“飞雪”是比喻清兵南侵。在清兵大
举南下之后,“解琨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
“解骊凌波”代美人,美人如同屈原《离骚》中美人
指君主一样,这指明朝的崇祯皇帝,皇帝不见了,
死了,明朝也就灭亡了。“蕊珠宫阙”本指神仙所
居住的地方,这里称“漫说蕊珠宫阙”,意味着京
师陷落。“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进
入到词的正题——咏兰。在大樽笔下,“兰”似乎
是当时抗清的志士仁人的象征。兰草都零落了,
暗示志士们都牺牲了。但却并没有绝望,“嫣然
幽谷,只愁又听啼鹅”,在深山幽谷中还有它嫣然
笑容,意味着志士们会前赴后继,似有“杀了夏明
翰,还有后来人”的气概,但作者心情是复杂的,
因为他还担心幽谷之兰也将零落,“啼鹉”是兰草
不祥的先兆,《离骚》云:“恐啼鹅之先鸣兮,使之
百草为之不芳。”所以作者“只愁”。即使如此,作
者并未消沉,词的下阕由对过去的怀念来激励自
己,同时展望未来。“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
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
充满了作者深情的故国之思,对君主的感恩之情。
兰草是美人辛勤地培植出来的,比喻志士们都得
到了君主的宠爱。而现在如何?“玉腕香销,云
鬟雾掩,空赠金跳脱”,美人与兰草已分开了,兰
草之香已不复存在于美人的玉腕衣袖中。“空赠
金跳脱”用《真诰》典故:晋时女仙绿萼华曾降临
羊权家,赠权金玉跳脱各一。“跳脱”即手镯,为
美人与兰草“同心千结”的信物。一个“空赠”是
因为兰草“料到都攀折”,表达了对爱国志士的渴
望之情。“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结尾作者
展望了未来,他深信再次佳节来临时,一定会再寻
芳,这样,全词基调一下就明亮起来,给人以鼓舞
和希望。 ’
吴伟业的《唱和诗余序》有这样一段话:
若云间宋氏昆弟者,轩名棣萼,谱号香词。垒石
村中,不数花帘酒帜;凿坯岩下,常看水马秧车。辔
共东田,撷句则烟霞并韵;裾连歇浦,选声则溪谷俱
调。掣扇抽簟,同夸丽事;垒棋刻烛,各逞风华,固已
鄙三戟之崔家,哂四经之马氏矣。若乃紫台云锁,回
首难堪;碧海波沉,拊心何限。旅葵蔓井,宁无何逊
之悲;蕖槿l临扉,遂有萧郎之叹。每念故人枯骨,旋
长莓苔;还思神女酡颜,半支机石。于是摅辞翠钿,
寄恨玉台。龙堆有白块之盟,霜吹绣带;雁门无青案
之赠,台没香綦。敲翦银床,怨栀花之夜落;投钗宝
枕,怯桐叶之秋零。瘦并班姬,漫歌《团扇》;恨同昭
媛,聊擘琵琶。真乃极凄艳于人间,含笑啼乎纸上。
惊心未已,荡魄何言?[ 】
这段话大概有这么四层含义:第一,宋氏兄弟唱和
情况,因他们谱号香词,所以他们的词集也以香词
命名,宋存标称《秋士香词》,宋征璧称《歇浦倡和
香词》,宋征舆称《海闾倡和香词》,钱毂称《倡和
香词》;第二,他们的创作情况,撷句则烟霞并韵,
选声则溪谷俱调;第三,他们词作中的意象是紫
台、碧海、旅葵、蕖槿等,这些意象的深层底蕴——
何逊之悲,萧郎之叹,表面写美人幽恨,实际是借
凄怨之词抒惊心动魄之情。第四,他们创作的原
因,是“每念故人枯骨”,“于是摅辞翠钿,寄恨玉
台”,结果是“极凄艳于人间,含笑啼乎纸上”。第
二和第三层意思都谈到了他们共同的艺术特征。
根据吴伟业的这个说法,可从题材、用语、意象、风
格四个方面来概况《唱和诗余》的艺术特征。
其一,题材
据前面的表可知,各家唱和的词题都相同,大
多与“春”有关。有“春闺”、“春游”、“春晓”、“春
恨”、“春望”、“春夜”、“春思”、“春寒”、“春尽”、
“春雪”等,除此之外,就是“感旧”、“忆旧”,和咏
杨花及兰草之词。
其二,用语
吴伟业说他们“撷句则烟霞并韵,选声则溪
谷俱调”。从他们词中用韵情况看,有一东韵,有
十一尤韵,十四寒韵,七虞韵等,这些韵都是婉曲
的。
其三,意象
除上述所讲的紫台、碧海、旅葵、蕖槿等之外,
还有杜鹃、兰草等。
其四,风格
总的来说,他们是婉约一派。但各家先天禀
赋不同,才思各异,词笔亦呈多样的风姿,宋征璧
将他们做了这样的概况:“子璧长于抒藻;子建勇
于任才;辕生妙于运笔;辕文神于构思,兼精于持
论,凡鉴别妍丑,毫发不爽。惟予资禀平钝,谨守
绳尺而已。”
因为《唱和诗余》收了陈子龙后期的词,而
《幽兰草》又收了陈子龙早期的词,通过比较,我
・34・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证
们会发现陈子龙后期作品情感浓重得多。《江城
子・病起春尽》所寄托的情感就十分明显:
一帘病枕五更钟,晓云空,卷残红。无情春色,
去矣几时逢?添我千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楚
宫吴苑草茸茸,恋芳丛,绕游峰,料得来年,相见画屏
中。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骂东风。
此首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认定是因柳
如是而作,而钱仲联先生则认为是以比兴手法悼
明之亡。上片春“留不住”云云,喻明之垮台,下
片“楚宫吴苑”等等,指南京弘光王朝之覆灭,词
中表达了陈子龙与爱国志士眷恋故明的情感和企
望复明的心情。而被认为是陈氏词作绝笔的那两
首《寒食》、《清明》词,展示了陈氏词风的变异,其
情志之高尚,艺术上亦达到抒情极致,炉火纯青。
唐多令・寒食
碧草带芳林,寒塘涨水深。五更风雨断遥岑。
雨下飞花花上泪,吹不去,两难禁。 双缕绣金
盘,平沙油壁侵。宫人斜外柳阴阴。回首西陵松柏
路,肠断也,结同心。
二郎神・清明感旧
韶光有几?催遍莺歌燕舞。酝酿一番春,浓李
天桃娇妒。东君无主。多少红颜天上落,总添了数
杯黄土。最恨是年年芳草,不管江山如许。 何
处?当年此日柳堤花墅。内家妆,搴帷生一笑,驰宝
马汉家陵墓。玉雁金鱼谁借问?空令我伤今吊古。
叹绣岭宫前,野老吞声,漫天风雨。
此两首深于比兴,长于即事造境以寓心绪,学北宋
而又能力避北宋词的软媚颓靡,柔中有骨,清丽幽
婉。与国变前词作和婉妍柔绵之调相比,其凄怨
激楚的情感更为显豁开阔。此处已昭示出绮丽词
风在国变之际的某些变异。惜天不假年,否则,词
史上必将会翻出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南京大学语言文学系全清词编纂研究室.全清词(顺康
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陈子龙.陈子龙诗集附录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1988.
[3]李雯.蓼斋集(四十七卷后集五卷)[i]ll四库禁毁书丛
刊(集部l11册).北京出版社,1999.
[4]吴伟业.梅村诗话[M]//吴梅村全集(卷五十八).上海
古籍出版社,1990.
[5]宋征璧.唱和诗余序[M]//陈子龙.唱和诗余.沈阳:辽
宁教育出版社,2002.
[6]沈祥龙.论词随笔[i]ll唐圭璋.词话丛编.北京:中华
书局,1986.
[7]吴伟业.唱和诗余序[M]//陈子龙.唱和诗余。沈阳:辽
宁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校:王永兵
A Textual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n Yunjian Ci Poets’Responsorial Singing
in the Fourth Year of the Shunzhi Reign Period
WANG Yu-rong
(Department of Humanities,Kaili College,Kaili 55601 1,Guizhou,China)
Abstract:In the fourth year ofthe Shunzhi陀i period(Ding Hai),Yu ̄ian Ci Poets’organized a responsorial singing ac—
tivity initiated by CHEN Zi—long,LI Wen,SONG Zheng—bi,SONG Cun-biao,and WaS later folowed by QIAN Gu,SONG Zheng-
xing,SONG Si—yu,ete.The songs for the ci・poetry responsorial were collected in Collection ofResponsorial Ci Poetry.From the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existing liturature,LI Wen did take part in this aefivi ̄,but he did not have any related Ci—poems recorded,
whichmight be dueto hisleavingforBeijing halfway.Thethemes ofthe responsorial singing aetivi ̄werethe chant ofthe spring
and women’s sentiments;these Ci poems were better expressed than Bi—xing(a way of annotating and interpreting poems),and
they were skiled at expressing the state of mind by creating situations ad hoe.Yunjian Ci poems Wel"e more vigorous than before.
Keywords:thefourth year ofthe Shunzhi reid;Yunjian Ci Poets;responsorial singing;textual research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07:10: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29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