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撰写方法
丁涛
教育教学个案是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活动内在规律或
教育思想、原理等具体教育教学事件的描述、分析、总结。它通常是教育教学活
动中真实的故事,且具有某种启发作用,或者是令人困惑不解的教育教学事件。
它可以是某个人,也可以是某堂课,甚至是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等等。
如:有的学生行为、情绪与一般的学生不同,一般的教育方法不能改变其行
为和性格;有的学生能力特别强或特别弱,以常规的教育方法无助于其发展或进
步;或某堂课的某个环节特别精彩,需要加以分析、总结等,这些都可以成为案
例的材料。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就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教学情境的描述和分析,引导教师
对特殊情况进行讨论、反思从个别到一般,透过现象来揭示某一侧面的教育教学
规律和思想,以便从中推导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或方法的一种教学研究方
法。
教育教学个案研究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和有程序的研究活动。它可根据研
究目的、对象、内容的不同,采取追踪法、临床法、追因法和教育会诊法等方法,
通过确定研究对象、搜集研究资料和个案分析及指导等三个步骤来进行。
关于教育教学案例的含义,许多专家学者有过不同的表述,可简单概括为:
教育教学案例是一个教育教学的情境故事
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所以,
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一、教育教学案例的特征
1、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和表述方式上来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的;而案例则
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
是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2、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一般来说,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比较容易理解。教案和设计都是事先设
想的教育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育措施的简要说明;案例则是对已发生的
教育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二、为什么要写教育教学案例?
1、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1)联系论文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事实来说明案例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
桥梁。
(2)通过案例这种形式学习理论,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
2、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案例分析,对象单一、集中,选题来源广泛、丰富,过程操作简单易行。同
时因其描述的是教育教学的具体情境,展示的是特定活动的发生、发展与效果,
包含着特有的教学理念和具体的处置方式,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典型行为、思
想和感情,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3课程改革的需要
“教师成为反思性实践者”和“教师成为研究者”是当前教师发展的两个基
本趋势。新课程增加了教学本来就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教学目标与教学结果的不
确定;教学对象的不确定性;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教学方法与过程的不确定;
教学评价的不确定性等,在这种充满多样性,变动性的课程环境下,教师进行的
是一种寻求个性的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所以必须及时进行反思,而反思最有效的
方式是做案例。
三、写些什么?
(一)教育案例:
教育管理、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团队建设等。
(二)教学案例:
成功之举、败笔之处、教学机智、学生见解、争鸣之处、再教设计等
四、怎样写?
(一)准备:
1、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2、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
3、善于思考
(二)撰写:
1、如何选取案例?
(1)根据自己的理论积累选案例
(2)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案例
(3)根据典型案例学理论
2、如何反思?
(1)反思的思路:
A、该教育、教学行为与通常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B、效果有什么不同?
C、反映了怎样的教育教学主张?
D、可按几个层次来分析?可用什么理论观点来分析?
C、从该案例中可学到什么?
(2)反思的要求:
①注意反思的广度
能够全面地看待教育教学中的种种问题,不仅要善于抓住某个教育问题的一
般为基本框架,而且不会遗漏有关的重要细节和主要因素。
②注意反思的深度
能够深入到教育事物的内部,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及核心部分,抓住事物的关
键所在。
③注意反思的创新
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迷信,不盲从,不
满足现成的答案和经典的方法。
3、如何写作?
(1)背景介绍:交代故事发生的有关情况
教育案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
教学案例: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上的(学校性质、教师水平、开课目的等)
(2)思考主题:即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
比如,如何转变后进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怎样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等。
(3)描述情境:选择情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和选择。
选择的材料:一是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想了解的事情
和问题。如:探究性学习案例;新课程教育教学案例等。二是要考虑案例的作用,
是交流、还是发表或供大家讨论等。
(4)关注细节:注意关键性细节
不能有闻必录,要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介绍特定的内容。
5、说明结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读者知道了结果,将有助于
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6、进行反思
五、写好案例的关键
写好个教育教学案例,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注意。
(1)选择复杂的情境
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
学校教育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
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的思路和例证。选择什么样的情
境和材料,要有针对性。一是要符合当前教改实践的需要,提出人们所关心的、
想了解的事情和问题;二是考虑案例交流的范围,是公开发表,还是校内交流,
或者仅供个人参考。总之,撰写案例不能只顾讲述一个生动的故事,还要注意为
什么讲、向谁讲这个故事。
(2)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为是故事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故事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
同一个情境,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
这些教育行为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案例能够深入人的内心世
界,让读者“知其所以然”。这也是案例不同于教案和教学实录的地方,好的案
例应该能够发挥这个特点和优势。
人物心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的心理活动。由于案例一般是教师撰写
的,注意力容易偏重于教师这一方。自己怎么想的,怎么教的,效果如何如何,
可以娓娓道来,自我感觉良好;但学生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对教学效果的看法是
否与教师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计了。人们常说"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备学生。
真实地反映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写好案例的重要一环。
(3)具有独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案例的质量是由思考
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这需要一双"慧眼"。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
诀和捷径,只有通过长期的磨炼去领悟和掌握。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
泛而谈。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做”出来的。
六、课堂教学案例编写的格式
1、“描述+分析”式
此格式的特点是将整个案例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为描述课堂教学活
动的情景,后半部分主要针对情景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案例的描述
一般是课堂教学案例编写的格式
1、“描述+分析”式
此格式的特点是将整个案例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为描述课堂教学活
动的情景,后半部分主要针对情景中的一、两个问题进行理论分析。案例的描述
一般是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片断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地、具体生动地描绘
出来。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问答式的课堂对话,也可以概括式地叙述,主要是
提供一个或一连串课堂教学疑难的问题,并把教育理论、教育思想隐藏在描述之
中。案例的分析部分是针对描述的情景谈一些个人的感受或理论的说明。分析方
法可以是对描述中提出的一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加以分析:也可以是对描述中的
几个问题,集中从一个方面加以分析。
2、“背景+描述+问题+诠释”式
此格式是一种要求比较高的编写格式,而且,它在实际教学中的作用也更大。
通常它将整个案例分为四个部分:
⑴主题与背景
主题是反映案例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整篇案例的核心思想。背景主要叙述案
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的一些基本情况。当然,这部分的内容不宜很长只需
提纲挈领叙述清楚即可。
⑵情景描述:与“描述+分析”式的描述相同,主要突出主题所反映的课堂
教学活动。
⑶问题讨论
这是根据主题与情景描述,设计的一份案例讨论前的作业单,包括学科知识
的要点、教学法和情景特点以及案例的说明与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为案
例教学服务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学生有章可循。不同的教学观
念,不同的教学手段,所提出的问题也不同。学生对案例中所提出的主题以及情
景描述中提出的问题都能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各种思想和方法的提出,就
是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演习”。
⑷诠释与研究
这主要是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解读。它包括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技术
资料、课堂教学实录以及教学活动背后的资料等作理论上的分析。例如,在课堂
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期望的目标学生没有答出来、偏离了,教
学内容呈现的先后与学生理解的程度、教学方法运用与学生内在动机的激发等问
题存在着矛盾,每个矛盾的背后,必然隐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所以,通过诠释,
挖掘这些矛盾背后的内在思想,揭示其教育规律就显得十分的必要。
七、好案例的“标准”
1、具有可读性。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
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
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
和活泼。
2、具有时代性。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
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
3、富有个性化。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
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4、一般用过去式表达。
5、字数最好在2000——4000字范围内。
八、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
1、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自然状态下,
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课堂教学进行观察研究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是教师自
己对教学对象——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片断进行观察,也可以由其他教师来
实施观察,这两种观察的目的都是为了掌握课堂教学中的第一手资料。
2、访谈与调查
对一些课堂教学不能观察到的师生内心活动,如教师教学的目的、教学程序
和意图、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及教学达标的成效等一些需要进一步了解的问题;对
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回答总是的心理状态、解题思路等问题;对学生达标的成
效度的测试调查等。
3、文献分析
文献分析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
从中找到课堂教学现象的理论依据,从而增强案例分析的说服力。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
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
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
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
教学反思的质量。
类型与方法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
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
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
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
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
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
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
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
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
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
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
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
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
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
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
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
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
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
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
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
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
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
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
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
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
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
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
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
认识。
反思历程
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
的验证”四个过程。
具体经验阶段
该阶段的任务是使教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明确问题情境。
观察与分析阶段
该阶段教师将广泛收集并分析有关的经验,特别是关于自己活动的信
息,以批判的眼光反观自身,包括自己的思想、行为,也包括自己的信念、
价值观、目的、态度和情感。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教师要对它们进行
分析,看驱动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它与自己所倡
导的理论是否一致,自己的行为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等,从而明确问题的
根源所在。经过分析,教师会对问题情境形成更为明确的认识。
重新概括阶段
此阶段将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
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积极的验证阶段
这时要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在检验的过程中,教
师会遇到新的具体经验,从而又进入具体经验第一阶段,开始新的循环。
在以上四个环节中,反思最集中地体现在观察和分析阶段,但它只有
和其他环节结合起来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实际的反思活动中,以上四
个环节往往前后交错,界限不甚分明。[2]
反思成分
教师应反思的以下三种重要成分:
1、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在人的头脑中,大量的
相互关联的有关事实、概念、概括和经验的信息被组织成一定的网络,成
为图式,可以有效储存和快速提取,构成了个体理解世界的基础。有人对
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对课堂事件的解释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专家教师
在教学决策过程中体现出更深刻的、具有丰富联系的图式。这些图式使得
他们能够准确判断哪些事件是值得关注的,并从记忆中提取出有关的信息,
以便选择最恰当的反应策略,这是使得他们能够自动化地处理各种问题的
基础。
2、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
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比如教育目标是否合理,
教育策略和材料中所隐含的平等与权力问题等。它影响到教师对情境的理
解,影响到关注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式。研究者发现,反思过程中,
教师不再像以往只关注解决问题,而是更关注提出问题,他们对这些没有
确定答案的、非线性的问题更感兴趣。
3、教师的陈述有人提出,要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它包括教师所提出
的问题,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他们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
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这些就是教师的陈述的基本成分。它可能包含一些
认知成分和批判成分,但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
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2]
反思方法
有以下四种反思的方法:
1、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
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
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实际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
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
校所共享。
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
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
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
进。
反思内容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的内容包含反思确定内容、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的
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动机、教学
模式和教学策略。还要对对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时进行教学
计划时列出反思的关键项目。如:第一、需要教给学生那些关键概念、结
论和事实;第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第三、教学内容的深度
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第四、所设计的活动那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
第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第六、那些
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第七、那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
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
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
的调整。不可预料情况发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
素,因势利导,不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修改
和调整要适当,不可大修大改。
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
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做出调整和反应。教学中反思教师可运用录音和
录象技术,与观察手段一起为以后的教学后反思提供信息。教学后反思围
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具体为:
第一、教学内容方面:1.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2.现目标所采取
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
第二、教学过程方面:1.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2.对教学目标的反
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对教学理论的反思:是否符合教与学
的基本规律。4.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5.
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
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6.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
效……
第三、教学策略方面:1.感知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问题与
自己密切相关;2.理解环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行
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3.重组环节:教师要重审教学思
想,寻求新策略;4.验证环节: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
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
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
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
高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也是教师直接探究和
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全面发展的过程。
波斯纳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
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
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会有所滑坡。”为此,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
验+反思=成长”。该公式体现了教师成长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
题,反思实践的过程。因此,如果教师的自我更新完全依靠外界的力量所能取得
的效益是十分有限的,那么借助案例的开发、运用来训练和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06:4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27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