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包括

更新时间:2023-01-03 05:34:3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3日发(作者:成都机场大巴)

古希腊史诗《荷马史诗》读后感文档大全读荷马

史诗有感

荷马史诗读后感1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著,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

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

(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

资料来源于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

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10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

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

话交织在一齐,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

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9世纪至8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98世

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6世纪正式构成文字。

公元前3世纪至2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修改和审定,

这便是我们今日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

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供给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著的诞

生。

恩格斯说:“荷马的史诗以及全部神话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进入

礼貌时代的主要遗产。”所以,《荷马史诗》这一部过渡时期的作品,包含

的野蛮的东西如杀戮、残暴、无休止的战争、视女人为私有财产等都要从

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去认识,否则就会感到不可理解。

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

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

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

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述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

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

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

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终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

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

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经过他讲述的惊心

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

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

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

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

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

们复仇的计划。

史诗展现的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让我们感到既陌生又羡慕的时

代。对英雄的重视在这个时代到达了顶峰。英雄的交锋包含着最独到的理

解、最大的温柔和最极端的残酷。如得胜的阿可琉斯将赫克托耳的尸体拖

在车后,绕城示威。但在9天后特洛伊的老王前来哀求归还尸体时,他被

这位老人的哀伤打动了,将他儿子的尸体还给了他。特洛伊人悲痛而隆重

的埋葬了自我的英雄。同时这个时代也让现代人困惑不解:人像牲口一样

被屠杀和买卖,女人被当作财产一样转让,神与神之间彼此猜忌和互相斗

争。

史诗的结构异常精美。两部史诗的时间跨度都长达10年,但前者只

描述了4天的战斗、21天的埋葬仪式和26天的空闲时间共计51天;

后者也只集中描述了41天的活动。与主题有关的事件构成核心故

事,其它的社会活动、贸易往来、宗教活动和生产作为穿插。

史诗以自然的质朴的口语写成,运用了很多“荷马式的比喻”,这些比

喻新鲜、奇特,极富表现力。世俗刻画人物简洁明了,寥寥几笔便勾画出

栩栩如生的人物。并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荷马史诗》在各方面都到达了极高的成就,是古希腊文学中的瑰

宝,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是一部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荷马史诗读后感2

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组成的荷马史诗是现存的最古老的希腊

文学作品,标志着希腊文学的辉煌的开端,它如实地反映了远古希腊社会

发展的某些形态,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文化。《伊利亚特》所记叙的主要

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其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性格鲜

明的英雄人物形象,有赫克托耳、奥德修斯、埃阿斯、阿伽门农、墨涅拉

俄斯、菲罗克忒忒斯、阿喀琉斯等,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是

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形象。

从阿喀琉斯的出身来看,在史诗中,阿喀琉斯是一位英雄,和其他的

古希腊英雄一样,他具有半人半神的特点。

阿喀琉斯是《伊利亚特》的中心人物之一,希腊联军中最大的英雄。

他是一个英勇善战、忠于朋友的人。首先,他在战场上几乎是百战百胜,

杀死过无数敌人的特洛伊英雄,从特洛伊人在对没有他参战的希腊联军和

有他参战的希腊联军时的不一样反应的比较,就能够看出他的英勇善战,

比如身着阿喀琉斯的黄金战甲的帕特洛克罗斯出击时,特洛伊人从远处看

到他,以为是阿喀琉斯来了,即吓破了胆,阵脚大乱,自相踩踏致死的人

无数,在阿喀琉斯罢战期间,特洛伊人在他们几次进攻中还取得过上风,

都攻到希腊的战船上来了,若不是埃阿斯等希腊英雄的英勇抵抗,希腊人

的战船可能都会被赫克托耳烧毁了,之后,阿喀琉斯重新武装上战场,希

腊人又占了上风,特洛伊第一英雄赫克托耳被阿喀琉斯杀死,特洛伊人元

气大伤。其次,阿喀琉斯忠于自我的朋友,当帕特洛克罗斯被赫克托耳杀

死时,他真心实意地痛惜帕特洛克罗斯的牺牲,决心为他复仇,于是他又

重新武装上战场,杀死了赫克托耳,并将他的尸体捆绑在战车上驱车游

行,虽然这是阿喀琉斯凶残的体现,但这也是他忠于朋友的体现。所以,

阿喀琉斯是一个英勇善战、忠于朋友的人。

阿喀琉斯也有他的弱点存在,比如当大统帅阿伽门农侵犯了阿喀琉斯

的战利品时,阿喀琉斯公开斥责他的损人利己,并拒绝战斗,他斥责阿伽

门农的私心是正确的,可是顽固的罢战是不恰当的做法,他的罢战给希腊

联军带来了不少的损失;

他杀死赫克托耳后将他的尸体钉在战车上驱车游行,全然不顾特洛伊

城的一片悲哀,手段是何等的残酷,这正贴合当时正在向奴隶社会过渡的

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的特点;

之后他再次进攻特洛伊城,不顾太阳神阿波罗的劝阻,还对阿波罗口

出狂言,最终被帕里斯暗箭射死。由以上三例能够看出,阿喀琉斯也是一

个残忍、任性和执拗的人。

同时,从一些细节也不难发现,阿喀琉斯也是一个具有善良的同情

心,且热爱生活的人。“我宁愿在人间当奴隶,也不愿在阴间当君王”。证

明了他热爱人间的生活态度。

总之,阿喀琉斯是荷马史诗当中塑造得十分成功的人物形象,他的性

格是鲜明多面的,他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氏族社会英雄人物的特征。

荷马史诗读后感3

每次看到古西方,尤其是古希腊地图,看到那一群在被汪洋大海围绕

的岛屿,那众多岛屿上建立的希腊城邦时,都会在心底涌起一股崇敬之

感。总是觉得那里被描述得很完美,即使是厮杀的战场也会让我有几分向

往之感,总觉得那里赋予了一些难以言说的神圣使命,让你觉得即便死在

了那些刀光剑影之下,也是值得的,也是会被人尊敬的。自然我也必须要

承认古希腊礼貌自有它的狭隘之处,譬如它对奴隶的苛刻,小国寡民的城

邦制度等等。

记得有人曾这样说过:“杯具就是把完美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而《荷

马史诗》无疑是向我们展示了古希腊发展史上不一样城邦为寻求发展壮大

发动一场场战争从而产生的杯具。这一杯具色彩在特洛伊战争中体现的犹

为明显,斯巴达国家的终身帝王制膨胀了阿伽门农对权利的欲望,他妄想

征服整个希腊王国,权利使他不顾亲情,甘心用女儿做奠基石的他最终在

赢了特洛伊战争凯旋而归的当晚被妻子用浴巾和斧子杀死;

阿里基斯为了留名千古,为后人敬仰,毅然决定了参加对特洛伊的征

伐之战,最终被人射中了后脚踵而死;

帕里斯拐走海伦王后引发了斯巴达与特洛伊之战,懦弱的他最终不仅

仅没有保住自我冲动而来的感情,在被太阳神赋予力量射死阿里基斯之

后,他也被另一个斯巴达将军用毒箭射死;

赫克托耳身为特洛伊的大王子,肩负着为整个国家荣誉而战的职责,

应对阿里基斯的挑战,明知敌可是却还是要出城迎战,明知结果唯有一

死,他却只能安慰妻子,尽力帮她安排好退路,结果也毫无疑问地,他最

终死在了阿里基斯的剑下,他的老父亲深夜到敌营乞求带回他的尸体。

特洛伊战争总体上弥漫着一副悲壮的色彩,甚至是能够说是凄美的,

为权利抛弃亲情而死的人是可悲的,他同时也为人所不耻;

为荣誉而战的人是可怜的,可是你找不到适宜的角度去同情他;

为感情而死的人是可爱的,但不负职责的感情又是可憎的;

为国家而死的人是可敬的,正如那句,“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他

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或者是记忆中的某个角落。古希腊神话里的很多人物

本身就带走杯具色彩,你无法去说,究竟是他选择了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了

他,是预言决定了命运,还是命运决定了预言。或许是因为大海过于浩瀚

你永远都猜不透、看不清,又或许是你被现实所蒙蔽了眼睛,已经无法去

看清。无论是何种原因,命运这枚棋子,无论是在谁的手中,都显得有些

举棋不定,这是众生常态。

我们似乎都钟爱杯具,因为它总能带给我们内心带来悸动,又或许是

我们悲悯的天性使然,总会有一些人经由此走进我们的内心,我们无法排

斥。《荷马史诗》是早期英雄时代的大幅全景,也是艺术上的绝妙之作,

它以整个希腊及四周的汪洋大海为主要情节的背景,展现了自由主义时代

的自由情景,并为日后希腊人的道德观念(进而为整个西方社会的道德观

念),立下了典范。继此而来的,首先是一种追求成就,自我实现的人文

伦理观,其次是一种人神同性的自由神学,剥除了精神世界中的神秘恐

惧。《荷马史诗》早已被尊为了“希腊的圣经”。既然已是圣经,便自然能

够更为人所理解。

我不明白是否会有人像我一样总是对那已逝去的古希腊王国有着如此

强烈的向往之情,可能我更向往的是那份情结,那些悲壮的,自由的,甘

于付出,敢于冒险的一切都令我着迷。一段历史若只是有欲望使然或许它

永远都无法让人感动,但你若从中窥见了那点点滴滴情感所缀连的小细

节,便会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了。而古希腊最能吸引人的除了它的杯具色

彩之外,还有它的礼貌发展,它对英雄有着百分之百的尊重,对文学创作

的高度支持。历史的发展需要纪实,但同时也需要想象,每一个时期的人

们都需要有神话或者一些信仰来慰藉心灵,古希腊神话做到了前者,《荷

马史诗》完成了后者,正是由于二者的碰撞与磨合才让希腊王国对我们有

着如此深刻的吸引力。

于空闲时,一个人,一本书,一杯茶,于时光的静谧里,于茶香的温

润中,细细阅读这本书,让那些战场上的厮杀,家园里的温情在你脑海中

慢慢驰骋吧,它总会让你有所收获,也许心灵上的感悟,也许是内心深处

的触动。不管怎样,用心去阅读一本书时,至少在那一刻,你的心灵是纯

净的。

荷马史诗读后感4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主要围绕英雄阿基琉斯的两次疯怒展开,全篇

一开始交待残暴、贪婪的阿伽门农王在一次议会中引发了卓越的阿基琉斯

的愤怒,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事件又催发了特洛伊人最勇敢的赫克托尔杀死

了阿基琉斯的同伴,如此激发了阿基琉斯的第二次愤怒,最终以阿基琉斯

为同伴报仇,愤怒平息而收尾。

如此看来统领全篇的是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可是从荷马所叙述的一

系列事件来看,左右了阿基琉斯愤怒的却是至高无上的神明——宙斯和赫

拉的的内斗引发了神与神,神与人,甚至人与人之间的残酷战争。这是受

那个时代神化传说的局限,并非出自荷马的意愿。

从目前的观点来看,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是海伦,一个貌美如天神的

女人引发的。但从《伊利亚特》的情节来看,荷马似乎否定了特洛伊战争

的导火索是海伦引发的,相反,他认为引发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是至高无

上的神明蒙惑了阿伽门农王的头脑,从而触发了阿基琉斯的愤怒,使得特

洛伊人有机可趁。其实,那根本就不是神明的意旨,而是残暴的统治者,

是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纷争不断,这点我们能够从史诗中找到。当然,

那个时代的人通常把统治者视若神明,以至于到了今日都有很多学者认为

特洛伊战争是为了一个女人而爆发的,其实大错特错,也是荒唐可笑的,

甚至一些学派,如精神分析法也为此奠定了理论基础,说来更是让大家啼

笑皆非了。

事实上,特洛伊战争之所以会爆发,无非就是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满足

自我的私欲,为了统治更辽阔的疆土,联合各方的首领,而他们又各怀鬼

胎,且都想从战争中捞到好处,或者说是得到战利品。攻城略地,洗劫一

空,占为己有,同样,那个时代的英雄也是如此,抢夺肥沃的土地,俘虏

他国的人民,让他们成为自我的奴隶。往往把战争美化的是那个时代的文

人。然而,荷马却没有,他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战争的惨烈和残酷,英雄

战死沙场,妻离子散,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杯具。他以悲天悯人的叙述力,

感动了无数的读者,这就是荷马史诗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对后世的一种

警告,他恸哭着一次次告诉后人,战争的血腥和残酷。

荷马史诗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是复杂的,这是几经转手、改编造成

的,《伊利亚特》并非出自荷马一人,所以根据书中的某些资料,很难断

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但我们不难发现荷马在歌颂英雄无畏的同时,也

提出了鲜明的反战立场。

荷马史诗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包罗万象的比喻了。其中,用真实的生活

作形象的比喻,让人耳目一新。比喻中,诗人为读者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

的文化、生活、习俗等各式历史图景,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尤其第十八

卷写匠神赫菲斯托斯为阿喀琉斯制造铠甲的经过,诗人用了长达150行的

诗句来描述阿喀琉斯盾牌上的图画,那上头反映了那个时代日常生产劳动

的情景及诸多细节,其中包括大自然的景色,农村和城市的风光,战争、

婚礼和宴会的情景,竞技场上的表演,等等。

荷马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是栩栩如生的,常常把战场上英雄之间的搏

斗比作狮子、野猪同猎人、猎犬之间的搏斗。诗人善于描述战争,场景宏

大,尤其是特洛伊人放火烧阿开亚人的战船,两位埃阿斯力战赫克托尔及

众特洛伊将士登船那一幕,让人惊心动魄,如临其境。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在以后的史

诗中都能感受到,如《埃涅阿斯纪》、《失乐园》等。

荷马史诗读后感5

世界名著之所以是世界名著,其关键在于获得世界各国人的肯定与推

崇。《荷马史诗》作为世界名著,想必也早已被无数的读者欣赏品味鉴评

过了,如此一来,我的这篇读后感未免显得沧海一粟,其力也细,其功亦

微;即便如此;读过此书后的感情冲动还是让我不得不写下这篇读后感。

首先,《荷马史诗》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么一点:表现战争,动人心

魄。读《荷马史诗》的人,如果对它里面的战争场面描述和英雄战斗描述

无动于衷的话,那么只能证明读者的心不在焉已到达了如同白读的程度。

写战争场面的史诗或史书,各国想必都有,然而能把战争场面描述得如此

富有震撼力、如此摄人心魄的,恐怕也仅有这一本古希腊人的诗篇了。在

《荷马史诗》尤其是《伊利亚特》中,战争已经完全现出了它的原形——

血腥与野蛮。就这一点来说,连此刻的某些用高科技手段拍摄出来的好莱

坞影片中的战争场景都无法与之比肩。

“。他一心想打死伊德莫纽斯却被对手先投出的枪刺中,

喉咙被穿了一个大洞。

他就像一棵耸立于山间的橡树或白杨树,

或是挺拔的松树被木工挥舞的利斧砍倒、

运到海边去做造船的木料。”

“。他利落地倒下,枪还扎在心脏处,

枪杆随着还在跳动的心脏颤抖。”

“。莫诺提奥尔特不甘示弱,

砍中了他的脑门,脑壳劈为两半,

两颗血淋淋的眼珠落在他脚下的尘埃里,

身体晃悠悠地倒下。”

真不明白连看到太阳西沉就忍不住“啊”的一声叫出来的金圣叹看到这

些描述会做出如何反应。像这样的血腥场面,在一般的令人作呕的恐怖读

物中或许能找得到,甚或有甚于此,然而把这些用诗句来表现出来,却到

达了无可比及的艺术效果,即外俗内雅,当诗人贯注了他的真挚感情于这

些吓人的诗句中时,他就已经摆脱低级趣味的写作,而进入艺术的创作

了。人类的野蛮性是无时不在的,真正完全反映它的便是战争,而能把野

蛮性合理而又完美地溶入战争的创作,恐怕也仅有《伊利亚特》了。

在《奥德赛》中,虽然更多的资料是描述诸神的安排、奥得修斯的奇

遇以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可是在对英雄事迹的叙述中,也从不避讳露骨的

战斗场面描述。这些战争场面一样让人身临其境、心惊肉跳、热血沸腾,

仿佛能找回尘封了的对冷兵器时代的冲突的记忆。

其次,不得不谈谈它的文辞如何之巧妙、华美和伟岸.一部史诗,洋

洋洒洒几十万字,算得上是鸿篇巨制了,然而读起来却是那么的朗朗上

口,那么的形象逼真,那么的跌宕自如,那么的气势雄浑。作为叙事诗,

它的辞采运用简直到达了出神入化的境地.第一,人物语言描述富于表情

化,贴合人物的性格及场景设置,并且不乏幽默感。从这些语言对话中,

读者不难推测出人物性格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比如给我印象最深的,赫

克托尔与艾阿斯决斗前所说的话:

“艾阿斯,宙斯的后代,

特拉蒙国王的儿子,士兵的将领,

你切莫把我当成不谙战事的孩子或妇人。

我是一个精通战事懂得如何杀戮的人。”

用连续几个称呼来叫对方,这既是西方人普遍遵从的一种礼仪,又恰

如其分地驳斥了对手的挑衅,给对手以一种只可意会的讽刺挖苦;

而后面的话语则以一种近乎幽默的语气表达了赫克托尔内心的自信和

与对手决一死战的决心。诸如这样恰当的语言描述在全诗中比比皆是,因

为《荷马史诗》有一半左右的篇幅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写出来的,而这,也

正是本诗的特长之一。第二,动作描述具体传神,并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

法.多处比喻手法的运用来描述动作是本诗的一大亮点。比如雅典娜帮忙

奥德修斯等人追杀求婚者的那一段:

“。雅典娜摇起埃吉斯,凡人的灾星,

把求婚者吓得昏头转向、四窜奔逃,

像那春暖日长季节的牧牛,被纠缠不休

的牛虻追赶叮咬,发疯似的奔跑.

像那爪利嘴硬的秃鹫,从大山扑下,

平原上的小鸟惊叫逃窜,在云层下头,

却不能抵挡鹰鸷的猛扑,悲惨死去,无可抵御。

奥德修斯等人正是这样,横扫宫殿,追杀求婚者。

伤者发出撕心裂肺的痛嚎,躺倒一地,

人头纷落,血流成河。”

比喻手法把单调的杀戮过程描绘成了人皆能懂的形象逼真的动物格

斗,表现英雄的勇猛及对手的惨败,又不自觉地加入了作者的感情倾向,

真可谓一石二鸟。另外,正是经过语言与动作描述的有机结合,才使《荷

马史诗》的故事成为丰满完整的有机体。第三,即使是直接的白描也写得

气势宏伟。这一点表现得最突出的当数《伊利亚特》第二卷中对希腊联军

和特洛亚联军的各自布阵及其成员来源的描述。作者不厌其烦地把每一支

军队所来自的城邦介绍清楚,把那里的人的首领及其宗族历数一遍,并且

还详细描述他们的战斗力(不无夸张之处)。作为一首诗,这的确显得罗

嗦、冗长并且拖沓,可是作为文学史学作品,这些描述却显示了战争双方

的雄厚的实力,增强了战斗场面的气势,正是这些描绘,使《荷马史诗》

的战争场面变得无比宏大,气势无比雄浑。

最终,《荷马史诗》的结构严谨,故事性强,读后让人拍案叫绝。《荷

马史诗》是文人根据特洛亚战争后流传在民间的神话和英雄传说加工整理

而成的.虽然特洛亚战争确有其事,可是民间传说便必有其虚构性,一些

人物及事件定有虚构之嫌,并且在不一样地方可能有相互矛盾的传说流传

下来,并且不必说希腊神话中的诸神本已虚构,况且相当大一部分人认为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并非是由一个人或一个写作队伍完成的(根据

对两部分的详细比较)。可是即便如此,《荷马史诗》中的“特洛亚战争”仍

然是一个结构紧凑合理的、人物事件并行不悖的完整的故事,这不能不令

人佩服。先是诸神的一场争吵引发了人间战争的祸端,随后诸神各自支持

一方,使战争开始并且变得旷日持久,而后希腊联军内部引起矛盾,使战

争局面不可捉摸,再之后联军消除矛盾,重归于好,团结一致,最终攻陷

特洛亚城,战争以希腊联军的胜利而告结束;而战争结束后,又以一个希

腊将领回家的经历为线索描述了希腊联军的下场,而这些事件都是由无所

不能的诸神所预先设计好的。如让阿基硫斯预言阿伽门农“会为他的傲慢

付出生命”,之后阿伽门农果然死于非命;又如赫克托尔得到神谕,预言阿

基硫斯会被阿波罗杀死,之后亦得到实现。这些故事既宣扬了命定论的观

点,又讴歌了故事中的主人公们不畏命运、不怕牺牲、与悲惨命运作

斗争的精神,给人以极强的感染力。如果说文辞的华美是诗歌的固有特征

的话,那么如此严谨的故事情节却超越了它的文学性,使之成为史诗中的

典范,给后世的史诗创作供给了借鉴和模式。

读诗,要用心投入,置身诗意之内;读史,要能从书中出来,借古喻

今。而读《荷马史诗》,这部史诗,则须既能投入,又能化出。正是以深

入浅出的目标来要求自我,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而说到对《荷马史诗》

的整体印象,我总结了一下,表达为八个字:瑰丽奇伟,悲壮雄浑。

-----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05:34: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24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