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公元十四世纪,处于萌芽状态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意大利
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出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
台。他们和人民大众在一起,展开了政治,文化上的反封建的斗争,
欧洲历史上就出现了称之为文艺复兴的文化运动。
复兴即“再生”的意思,文艺复兴目的称号在于恢复古希腊古
罗马的文化艺术。但其实质是资产阶级要建立新的上层建筑,为了借
用前人文艺这个武器来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在美术上,当时的“复
兴”指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人性的复兴,此前的美术家无法表现自己
的艺术追求,只能千篇一律地表现神——基督和他的门徒。世间的人
是匍匐于神脚下的芸芸众生,在美术中得不到应有的位置。文艺复兴
时期的美术家意识到人的尊严,敢于面向活跃的现实社会,敢于描绘
生活中的人和事,使美术的内容有了巨大的变化。二是古典艺术的复
兴。意大利的故地是古代罗马,它遍地有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遗迹。
经千年沉睡之后,许多遗迹被发现。在艺术家面前焕发出崭新的光辉。
于是,美术造型有了楷模,要重归,“复兴”古典艺术的风格。
“文艺复兴”是古希腊之后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
变革。在这一变革中,出现了不少伟大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三杰”
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的出现,集中体现了欧洲文
艺复兴时期美术的高度成就及其重要特征。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
莱奥纳多·达·芬奇于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
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是一位天才,
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
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
达·芬奇的启蒙教师是著名的雕塑家兼画家委罗基奥学艺,委罗
基奥是一位用数学、透视学和解剖学等应用科学的方法从事艺术探索
和实践的艺术家,对于达·芬奇的影响不仅在严格的绘画写实方面,
主要还在于培养了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是决定他日后成为文艺复
兴鼎盛时期绘画奇才和多种科技研究家的关键。达·芬奇的兴趣极为
广泛,除了绘画,他研究科学与哲学问题。他曾一个人亲自解剖了三
十多具尸体,具有丰富的解剖知识。
《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位端庄秀美的西方妇女肖像,她面庞秀丽,
形象逼真,似乎是真人的存在。坦然自信的神态流露出不可捉摸的带
有神秘的微笑,呈现出一种高贵而不可侵犯的尊严,看的人仿佛也随
之自尊、自重起来,这是对人的一种赞颂。《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
时期的作品,此前是中世纪宗教统治的时代,是对人类压抑的时代,
其作品都是以神为题材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反传统,画的
是活生生的人,以真人为表现内容,此可以领悟到其思想意义的内涵,
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打碎教会精神枷锁的革命。
《最后的晚餐》是他接受米兰圣马利亚·德烈·格拉契修道院的
订件时作的。这是一个传统的圣经题材。两个世纪来,许多著名画家
在这一题材上尝试过,但都存在某种不足,首先是人物缺乏心理冲突,
故事的戏剧性展开不生动。而达·芬奇这幅画,已扬弃了过去所有这
一题材的表现缺点,从人物的活动、性格、情感和心理反应等特征上,
深化了故事的寓意性,通过耶稣与犹大的冲突反映出人类的正义与邪
恶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它所展现的,正是当时意大利社会上凡是正直
的人们,都能看到的光明与黑暗的斗争的缩影。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推
开双手,把头垂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这就加强了两边四组
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人,由于
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
切的表现。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不是孤立的,这
是大画家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古代所谓
“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至达·芬奇的这幅画上才获得了空前有效
的体现,其艺术成就也即在此。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艺术家,
达·芬奇的民主主义立场在意大利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是坚定的。事实
上也证明,他的这幅《最后的晚餐》一直在鼓舞着世界人民为反对邪
恶的势力而斗争。
文艺复兴“三杰”(之二——米开朗基罗)
文艺复兴时期第二位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伟大的
雕塑家、画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建筑家、军事工程师和
诗人。
米开朗基罗生于1475年3月6日靠近于佛罗伦萨从小父亲把他送
到佛罗伦萨附近乡间的石匠家寄养,在击石声中度过了童年,因此米
开朗基罗开玩笑说自己的雕刻天才,就是得自于这位石匠的恩赐。后
来米开朗基罗的生父因为丧妻,移居至佛罗伦萨,将米开朗基罗送进
学校学习拉丁文和优美的意大利文。米氏学会了诗词的创作,不过他
在童年时期一向不爱念书,上课的时候常常偷拿速写本画画,让米氏
的父亲非常头痛。所以在米氏13岁时,将他转送至一位画家处学画。
一年之后,跟随一位雕刻家学习雕刻,这位雕刻家为佛罗伦萨贵族美
第奇家族管理美术作品与石雕。在这里,米氏遍览了古代艺术珍宝,
也有机会接触到诗人和学者,由于环境的感染,他开始研读但丁的雄
伟诗篇,而柏拉图的博大思想对他的影响尤其深远。这使得米氏不但
是一位伟大的画家、雕刻家、建筑师,也是一位诗人。
《大卫像》是米开朗基罗整个艺术中最重要的雕像之一。创作这尊雕
像时,还不到30岁,但他的艺术风格已趋于成熟,他已被公认为是艺术
大师了。他的雕像大部分都是表现健美人体的。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一
种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特点。人们刚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下解脱出来,
充分认识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赞美人体的美,是对古代希腊
艺术的一种“复兴”,其实,它的更深刻意义在于反对宗教的虚伪,重视人
及其现实的力量,这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而米开朗
基罗由于深刻感受到意大利政治的动荡,他的苦闷与精神意志往往只
能在自己的雕像中得到最深刻的发挥。人体是最能表现内在力量的形
式。他要赋予大理石以新的生命,必须向它灌注一种属于人的肉体的
力量,使它具有精神的象征性。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之所以叱咤风云于16世纪,是因为他在这个
以人为中心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把人与战士两个概念不可分割地联系
在一起了。他所有的伟大雕塑,其最重要的品质也在于此,即一尊雕像,
也是一个建功立业的英雄丰碑。1505年,米开朗基罗被教皇请到罗马
工作。朱理二世让米开朗基罗来设计“世界最大的”陵墓,供教皇死后享
用。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颇多。艺术家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
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即
是《垂死的奴隶》与《被缚的奴隶》这两尊作于1516年的奴隶像。
《垂死的奴隶》双目紧闭,左手枕在仰起的脑后,右肘弯曲在胸前。虽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想再一次醒来与暴力与死亡搏斗。那个《被
缚的奴隶》的运动节奏就更强烈了。他的壮实的躯体呈螺旋形拧起。
他力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这种动势的转折,体现了巨大的内在激情。似
乎这个奴隶将要迸发一股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面部表情显露出坚强不
屈的意志。有人称这尊雕像是“反抗的奴隶”。在这里,人的尊严得到了
高度体现。艺术家以卓越的技巧使这两块冰冷的石头产生出生命的活
力。这种优美的造型感受,正是米开朗基罗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罗马西斯庭小教堂内的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丰碑,。
西斯庭天顶画以圣经《创世记》为主线,绘画总面积接近600平方米,
人物有几百个。在拱顶上按照它的长矩形(全长40米,宽14米),在中
央分割成九个画面,分别描绘《神分光暗》、《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
造水和大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乐园》、《挪亚
祭献》、《洪水》、《挪亚醉酒》等九个主题。象这样大规模的壁画,如
此壮观的天顶画,画得又那样精确、和谐,多彩多姿,并且是出自画家米
开朗基罗的一人手笔,这在16世纪以前是不能想象的,它所存在的精
神价值在整个艺术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当拉斐尔看了这幅巨大的天
顶画之后,不禁感慨地说:“米开朗基罗是用上帝一样杰出的天赋创造
这个艺术世界的!”
米开朗基罗创作之始,因为天纵才气,常常遭人眼红;在他年轻
时,因遭人嫉妒而被打坏了鼻子,使得他终身对自己的容貌自卑。26
岁时在佛罗伦萨完成举世闻名的“大卫”雕像;30岁时因为盛名远播,
传到了罗马教廷的教皇耳中,教皇立刻邀请米氏前来罗马建造陵墓。
米氏也深知这是一次绝佳的机会,开始为教廷工作。这一做就做了整
个下半辈子;在当时一切教廷至上的时代,这是无上光荣的工作。他
在罗马陆续完成许多世界闻名的杰作,诸如现今珍藏于梵蒂冈博物馆
的圣西斯廷大教堂的湿壁画、劳孔像、慈母哀子像、摩西像、圣彼得
大教堂,以及卡波多立广场等等,都是游客前往罗马时的必游之地。
米开朗基罗的创造力与活力惊人,直到去世之际仍坚守创作岗
位,享年89岁。米开朗基罗终其一生给人的印象,可以用“悲壮”两
个字来形容。虽与达·芬奇和拉斐尔身处于同一个时代,但境遇却大
不相同。米开朗基罗的悲壮是属于天才的,含有戏剧性的英雄式悲壮。
构成米开朗基罗的悲壮生涯,虽有其时代的因素,但主要原因还是在
于他因天才而产生的自负。米氏个性高傲倔强,不阿谀奉承,深具艺
术家气质。
文艺复兴“三杰”(之三——拉斐尔)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
家之一;由于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尔,代表
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峰。
拉斐尔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他从小随父学画,七岁丧母,十一岁
丧父,进画家画室当助手.学习了十五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走
上了独创的道路.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五岁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
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基罗的
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是他虽然只活了三十七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
期最红的画家.他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他是个
绝顶聪明的人,他的聪明特别表现在善于汲取他人之长,而后加以综
合的创造.他一生创作了不少作品,其中<<大公的圣母>>和<<教皇利
奥十世>>等,还作了一些建筑设计,并为西斯廷小教堂设计画稿.他的
才能又表现在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的形象.风格被特称
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四百年之久,成为
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拉斐尔的一生虽然像莫扎特那样短促(两人的生平有许多相似之
处),可是有关他的传说及提供的范例却是非常之多。这些传说和范
例一方面肯定了这位画家无可争辨的才华,另一方面却也可能阻碍了
对这位画家的了解。一提起拉斐尔其人,提起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总
离不开“超凡入圣”、“尽善尽美”这些始于瓦萨里的形容词,这使广大
公众对拉斐尔(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作品无法深刻领
会并与之沟通,无法立即把拉斐尔的作品与那些总想用“天才”、“天
才表现”等词句来标榜的蹩脚作品分开,从而在他的作品中体味生命
的苦闷、浪漫的热情及感情的折磨。
拉斐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和恬
静的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作品确实可被称为“人文主义及
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人们往往忘记或忽略的是这样一种情况:拉
斐尔是在历史的中心、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及某种只持续了很短时间的
思想风潮上攀登了顶峰,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一个年轻人,而这个年
轻人以偏巧不得于两位最伟大的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相较
量,三人生活的年代前后差不了多少年。拉斐尔找到了“第三条路”,
就是对他那个年代所有艺术成就的综合与超越。这正是拉斐尔的光荣
及历史作用,那是他凭借艺术与思想、努力与理性,通过坚持不懈的
检试、体验与思考而获得的。他的成功归因于他那非凡的才能:把来
自艺术的那一崇高的革命性时代(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任何一
种激励和启示加以提炼和消化。这表明了他的巨大智慧和高超的造
谐。这种能力确实异乎寻常。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05:22: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23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