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留学

更新时间:2023-01-03 04:35:50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3日发(作者:重庆会计网)

云南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Yunnan

云南近代留学生先锋

清光绪五年(1879年)6月6日,李根

源出生在云南腾越南甸(今腾冲梁河

县)九保镇的一个书香世家,祖籍山东

青州。在“学问宜恒,立身宜正,做事

宜诚”和“浑厚斯得福,横暴必遭灾”

的家训教诲下,李根源从小就养成了一

种正直、倔强、执着的处世观。李根源

成长的少年时代,正是中国边疆危机极

端严重的时刻。此时,法国已经并吞了

越南,而英国占领了缅甸,英法下一步

的侵略矛头直接指向了云南,与缅甸为

邻的睦越深受其害。少年时期的李根源

亲眼见证了英法的侵略,自然使富有正

义感的他埋下了爱国主义的种子,也为

他后来所走的道路提供了注解。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9岁的李

根源赴永昌府(今保山)赶考,申了秀

才。24岁时,李根源离开家乡,投考昆

明高等学堂,并受教于当时云南著名学

者陈荣昌。光绪三十年(1904年),李根

源以第10名的成绩被录取为云南官费生

赴日本留学。

日本振武学校是一所专为中国留学

生开办的预科军事学校。在这所学校里

走出了不少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

物, ̄U1908年入学的蒋介石。这所军校的

生活艰苦而近乎残酷。入学不久,李根

源突患中风,校方和同学劝他退学或改

学法政,李根源毫不犹豫地予以拒绝。

他以罕见的耐心和惊人的毅力,在半年

之后使病体康复,年终考试居然得了优

秀,使校方和同学惊讶与佩服。

在拜会了当时在日本的孙中山后,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李根源成为了

同盟会的首批成员。次年春,李根源任

云南留日学生同乡会会长。此后,李根

源等积极地投入到了革命的鼓动和宣传

中。在孙中山、黄兴等人的授意下,1906

年10月由李根源、罗佩金、吕志伊等办

的《云南》杂志在日本东京正式创刊。

李根源任《云南》杂志社经理,由周钟

岳、席上珍、张耀曾等先后任主编。

《云南》以宣传民主主义,揭露清廷腐

败,反对英、法等帝国主义侵略为主要

内容,广泛阐述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

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中外历史

等许多方面。正是在它“同心同德,群

策群力,万死不懈,以抗强敌”的号召

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深入人

心,唤醒了此时尚在沉睡的家乡。《云

南》杂志成为了云南近代史上的一支革

命号角,甚至可以说:“云南光复,

《云南》杂志宣传革命之功不可没

焉。”19l1年武昌起义后《云南》杂志停

办,前后发行6年,共出32期。

1906年,李根源从振武学校毕业。此

时正值云南掀起反对贪官污吏云贵总督

丁振铎的斗争,李根源作为云南留日学

生同学会的代表,回滇参/Jurjl ̄丁风暴,

丁振铎被迫下台。

此时,国内的局势日益严峻。风雨

飘零、日暮途穷的清王朝,幻想靠编练

新军,就可以内保平安、外御列强,以

维持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基于这种考

虑,清廷开始在全国各地纷纷创办军事

学堂,于是,与北洋讲武堂和奉天讲武

堂并称三大讲武堂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应

运而生,并从此和李根源等云南留目学

李根源

文/杨海若

生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具有讽刺意味

的是,当历史的车轮以不可阻挡之势滚

滚向前时,清廷的所有阻挡和挣扎反而

加速了自己的灭亡。它万万没有料想

到,正是它的官派留学生和它筹办的讲

武堂把自己推向了深渊。

1909年的农历8月15目,云南陆军讲

武堂正式开学。原武备学堂总办高尔登

任总办(校长),李根源任监督(教育

长)兼步兵科教官,大批日本陆军士官

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成为云南陆军讲武堂

教官主体,其中大部分人皆成为后来云

南军界之佼佼者,如唐继尧(会泽

人)、罗佩金(澄江人)、张开儒(巧家

人)、庾恩肠(墨江人)、刘祖武(昆明

人)、顾品珍(昆明人)、李鸿祥(玉溪

人)、谢汝翼(玉溪人)等。这些人学到

的日本军事理论和军事教育思想成为了讲

武堂教育的指导思想。翌年4月,李根源

升任总办。在李根源精心安排下,学校主

要领导人、各兵科科长、执事官、各班班

长都是同盟会员。革命党人实际执掌了云

南陆军讲武堂的领导权。

讲武堂建立后便一直用正直与忠诚

的爱国主义精神熏陶影响学生。李根源

带学生看滇越铁路通车,他在车站发表

痛斥法国侵略者耀武扬威、激发学生反

帝爱国情绪的演说至今保存在讲武堂纪

念馆。正如李根源编写的校歌所唱:

“同胞四万万,互相奋起作长城。神州

大陆奇男子,携手去从军。但凭团结

力,旋转新乾坤。哪怕它欧风美雨,来

势颇凶狠。练成铁臂担重任,壮哉中国

民!”讲武堂由此成为了培养大批民主

革命战士的新式学校,成为了云南反对

封建专制统治的主要阵地。

除此之外,李根源还特别注重学生

的思想教育,更注意保护有进步思想的

学员。云南陆军讲武堂自清末开办,就

分甲、乙、丙三个班。甲、乙班的学生

是从当时新军和巡防营中下级军官中选

调,只有丙班学生是以考试成绩优秀被

校方录取的。而校方也将丙班的学生作

为培养的重点,因此,丙班人才辈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就是丙班的

学生。当时朱德为从军救国,从家乡四

川来到昆明,并隐瞒了籍贯考入讲武堂

读书。讲武堂当时规定只收云南籍学

生,朱德隐瞒籍贯的事被揭发后,按学

校规定应当被开除。主持校务的李根源

得知后,认为“不要为这样一个问题把一

个不远千里跋涉来投考讲武堂的有志青年

拒之门外”,朱德才得以继续学习。而李

根源和朱德的师生 谊,从此便一直持续

了半个多世纪。1951年,李根源在北京定

居后,每逢过年过节,朱德总是前往探

望,李根源为此特赋诗一首送给朱德,诗

文为:“华屋作舍馆,病床送良医。如兹

美风义,天下知重师。”

后来的历史证明,这所由留日学生

担任主体教官的云南讲武堂,不仅培养

出在台儿庄战役赢得“强兵强将,能征

惯战”美誉的滇军,也培养了许多杰出

的军事将领。其中第三期的朱德、第十

二期的叶剑英,双双成为中国人民解放

军元帅。国民党陆军上将朱培德、王

钧、金汉鼎、唐淮源、范石生、胡瑛、

孙渡、龙云、卢汉、盛世才等。同时还

为朝鲜、韩国、越南、马来西亚、缅甸

等国培育了200多名军事人才,朝鲜人民

军总司令和朝鲜国家副主席崔庸健大

将、韩国首任总理兼国防部长李范口、

越南临时革命政府主席武海秋等人就是

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

建立,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实践上都给边

陲云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更与近

代云南的历史紧密相连。此后云南讲武

堂还为广州黄埔军校输送了大批教官,

为国共两党培育大批军事人员。

随着国家危难不断加深和人民的不

断觉醒,清廷的封建统治终于走到了尽

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消

息传到昆明后,同盟会的成员深受鼓

舞,李根源等人与当时任三十七协(相

当于旅)统领的蔡锷密谋策划,决定发

动武装起义。蔡锷被推为起义军总司

令,李根源为副司令。于农历九月初九

日(1911年10月3O日)在昆明举行武装起

义,宣布云南独立。昆明“重九起义”

战斗的激烈程度,可与武昌首义的战斗

相媲美。作为起义核心骨干力量的云南

陆军讲武堂广大师生,身先士卒,冲锋

陷阵,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壮歌。

1911年11月1日,起义官兵在五华山

成立“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蔡锷

被推举为云南军都督,李根源被推举为

军政部总长兼参议院院长,

以后的岁月里,中国大地上军阀割

据,战火不绝。在改写云南近代史的人

物中,与唐继尧走上不同道路的留日学

生李根源,自1917年起,先后出任过国民

政府陕西省长、驻粤滇军总司令兼滇军

第四师师长、北京政府航空督办、农商

部总长、代总理等职,可他厌恶军阀之

争,虽也偶发国是之议,但心已静泊。

1923年,因北洋军阀曹锟贿选总统,他愤

而辞职,迁居苏州,闭门谢客,兴趣和

精力全部放在研究金石和编纂文史之

上。然而, “九一八”事变的隆隆炮

声,还是惊醒了李根源的隐土之梦。他

又一次走出书斋,为民族而战。

1942年5月,日军从缅甸入侵中国,

唯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告急,滇西垂

危。时任云贵督察使的李根源,不顾监

察院长于右任的来电劝阻,以63岁高龄

亲赴保山,在如潮溃败的国军和四散逃

亡的难民中日夜奔波,安抚人心,组织

抵抗。他和蒋介石商定坚决把日寇阻于

怒江西岸,如果保山失守,将跳龙王塘

殉职。他在《告滇西父老书》一文中慷

慨陈词: “我父老要保定决心,驱逐敌

人退出腾冲,退出龙陵,退出滇西过境

以外,甚至退出缅甸……但苟可有利于

国家民族,有利于抗战者,虽毁家纾

难,赴汤蹈火亦在所不辞。”正是李根

源的决心和行动,大大鼓舞了滇西军民

的抗日情绪,稳住了滇西的抗日形势,

为大反攻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1 949年秋天,云南省主席卢汉追于

蒋介石命令,消灭异己,于9月9目逮捕

了300余名爱国人士、地下党员,由此酿

成轰动全国的“九九整肃”案。而对300

人的处置,滇方以拖延为主,能拖延到

起义最好,沈醉、毛人凤则希望能多杀

快杀,以镇住“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

势,于是提出必杀人员名单4o余人,交

给卢汉。当必杀、快杀或押解名单提出

时,蒋介石以下野之身在溪口幕后指

挥。李宗仁和政学系实力人物为关心云

南局势都亲飞昆明。这时,身在腾冲的

云贵监察使李根源也偕妻子飞抵昆明,

为“九九整肃”案在押人员尽力免灾。

李根源以“政学系”元老身份与政学系

实力人物张群关系很不寻常。但张群以

蒋介石的电报出示于李根源,劝他不要

介入其中。蒋介石的电报大意为对在押

人员当解送时要解送,当杀的就地正

法。但李根源以为故乡,为人命,论大

势,论人情道理,都不能不管。他将蒋

介石的电报解释为“罪无可赦但情有可

原”,这样就网开一面。张群认为合

理,于是由云南父老上了个申请作依

据,李宗仁批了全部开释命令,结束了

“九九整肃”一案。

抗日战争胜利后,李根源任国民政

府国策顾问,他呼吁和平,停止内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根源历任西

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

员、全国政协委员,并定居于北京。1965

年7月6日,李根源病逝于北京,享年86

岁,朱德亲自为他主持追悼会。以朱德

为首的治丧委员会根据李根源的生前遗

愿,把他安葬于苏州吴县小王山。r副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04:35: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21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fiona官网
标签:云南留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