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李清照

更新时间:2023-01-03 04:21:3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3日发(作者:中英互译)

李清照《声声慢》

的《声声慢》大家也是耳熟能详的了,下面随小编来回顾一下吧。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

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

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关于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

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

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

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

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

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

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

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关于李清照较为详尽

的叙述,可在近期参见本人拙作《凄美的李清照》一文。

注释

此调原名《胜胜慢》,后蒋捷用此调咏秋声,全词都以“声”字押韵,因

改称《声声慢》。上下阕,九十九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乍暖还寒:时而暖和,时而寒冷。

将息:养息,保养。

谁:何,承上文指花。有谁堪摘:犹言无甚可摘。一说:有谁堪与共摘。

怎生得黑:看样才能捱到天黑。

这次地:这光景,这情形。

了得:怎得包含得了。

赏析

这首词中作者抒发的那种非比寻常的凄苦哀愁,格调看起来虽显低沉,但

分析此词不能脱离作者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氛围。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

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

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

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声声慢》这

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

词的开始,一连用了14个叠字,状写自己无可名状的孤寂和愁苦,这种用

法,是前无古人的。“寻寻觅觅”,写的是动作;“冷冷清清”,写的是感

觉;“凄凄惨惨戚戚”,写的是情态。愁情难排,若有所失,故在寻觅;寻觅不

得,故觉冷清;环境的凄冷,引起对人生的感喟,抚今思昔,不禁动容,于是

“凄凄惨惨戚戚”。外在的活动和内在的活动,是互为因果,互相联系的。

这种心境,自然使她不能很好地“将息”,然而作者却怪罪这“乍暖还

寒”的天气,看起来很怪,却是把真情隐藏在了词外。天气如此,只好以酒挡

寒,无奈,“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是“借酒浇愁愁更愁”的

另一种表达方式。仰望长空,鸿雁正过,可鸿雁带来的不是惊喜,而是伤心,

因为它不是别的,而是“旧时相识”。

鸿雁渐渐远去,思绪却阵阵袭来。俯身窗外,见黄花满地,这还是当年的

黄花吗?然而“物是人非事事休”,已经没有人再去采摘它了。作者多么希望熬

过这难捱的白日,可“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句反问,写活了她度日如

年的情状。

但是到了天黑,也不能使作者得到一丝儿畅快:“梧桐更兼细雨,到黄

昏、点点滴滴”,秋风秋雨愁煞人,凄凉的境况,如何叫人有好心情呢?所以,

在词的最后,作者不得不感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句反问,画龙

点睛,和盘托出全篇主旨,把满篇的愁绪推向顶峰。

这首词在形式上一反常格而改押入声韵,并多用叠字和双声字,使整个词

的节奏变得急促起来,生动地表达了作者激动和悲怆的情怀。而大气包举,别

无枝蔓的风格,和以口语入词,不假雕饰的特色,尤为难能可贵。

拓展阅读:李清照语言特点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作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的词以

女性特有的细腻纤巧渗透出了丈夫阳刚之气,貌似不事雕琢的`白描文风凝结了

词作的自然之美,简练通俗的语言倾诉了无尽的思愁哀绪。她以独特的风格和

词品,继承和发展了婉约词派,奠定了她在词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取得

了“不徙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成就。即前人所云“李易安词无铅粉

气”,“能脱尽闺阁气”。李清照的词是以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艺术技

巧表现出来,在女性特有的细腻纤巧中不乏倜傥的丈夫豪情,平淡出奇的白描

文风凝结了词作的自然之美,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铺成极其精巧、细腻的画

面,婉约清新、豪放深沉,而又意境高远。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艺术技

巧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的风格——易安体。因此,她的作品

才盛传不衰,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她精湛高妙的诗词艺术影响了历代无数

作家和读者,也使李清照无愧于婉约派“正宗词人”的美誉。

一、归纳特点

1.语言清新简美,善用倒装

李清照的作品中,有很多都被喻为婉约经典之作。主要在于她的语言清新

简美,善用倒装,赋予物诗意。在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语言中,往往能体会到

一种高雅之韵。比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

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挣渡,挣渡,惊起一滩鸥鹭。”词中并没有加以精雕

细琢,但在意境与心情上却拿捏得准确而到位。只有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动

静结合的场景,清秀淡然。其中“溪亭日暮”这仅有四字之言,便在读者面前

铺开了一幅美妙的画面:天边的晚霞与水中的倒影交相辉映,清澈小溪环绕着

古老的亭子静静地流淌……这样简约的语言留给了人们很大的空间去想象,反

而比细致刻画的方法要好得多,再看下文的“藕花深处”也是如此,她并没有

说明藕花怎样多,怎样密——个“深”字便把荷塘之景展现得一目了然。从而

也为她“惊起一滩鸥鹭”作了铺垫。然而,这里的“鸥鹭”不是“一群”而是

“一滩”,虽仅有一字之差,却使语言更加雅致。一滩白色的鸥鹭从碧绿繁茂

的荷叶中起飞,似有一种云烟升空之感,从而使得本句的语言没有破坏前面创

造出的意境,体现了自然之美。这正是“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独具

匠心。

在李清照的词中,也常常见到倒装句式。比如《醉花阴》中的“瑞脑销金

兽”,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是兽形的香炉,应是“金兽销瑞脑”;“帘

卷西风”,本是“西风卷帘”。然而这样不仅压了韵脚,而且给人一种特别的

韵味。又如《新荷叶》中的“绕水楼台”与“东山高蹈”都赋有倒装色彩。

2.表达真挚感情

李清照的词,不论前期还是后期,都是以抒发感情为主,而她的语言在这

方面起了绝对重要的作用。在众多李清照的词中,体现出了她的语言功底颇

深,她擅长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将她缠绵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1)表达闲适之情(早期)

李易安早期的作品,几乎全是以闺情为题材。她以女子的身份自言闺情,

自然情真意切,这一时期的词作,往往体现着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女情

怀,时而豪放洒脱,时而活泼开朗,时而乖巧可爱。先来看看她的《点绛

唇》:“就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汉轻轻衣透。见客人来,

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上片写荡过秋千的小憩场

面。从“蹴”字可以想象出,少女时的李清照用力踏秋千,全身心投入,玩得

痛快淋漓的高兴样子。“纤纤手”是说自己的手柔美,说明她还在满意地自我

欣赏。“露浓”既说花上沾有露水,又比喻“薄汉轻衣透”的少女好似花娇嫩

的花瓣,沾了露水一般,格外美丽。下片“袜刬金钗溜”,客人突来引起的慌

乱场景,却又“倚门回手”以嗅青梅作掩护看看客人是谁,活泼而好奇的顽皮

少女在此笔墨之间勾画出来了。显然,她此时的心境充满了快乐与欢笑。

再看《》中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是易安情窦初开之作,“眼波”绘

出了她柔情似水的眼神,从那晶莹的眸子里泻出。表达了她对情人预掩不得的

喜悦、激动,又带有一些羞涩与腼腆的神情,从而充分表现了一位纯情少女复

杂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2)表达叹息与伤感(后期)

至于后期,李清照的诗言往往是冷色调的,笔墨浓重而深沉。她在《醉花

阴》中写道:“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其中“消魂”形容了日

日相思,以致于神思恍惚,仿佛魂魄要离开躯体一样。而“帘卷西风”更加烘

托了离愁与相思的凄凉之意。在这瑟瑟秋风中,菊花似乎也已失去许多,但人

比这菊花还要消瘦,以花喻人,写出了她断肠的思绪,可使读者同她一起黯然

神伤,一起盼着故人的归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是《声声慢》的首句,开篇便

把“镜头”引入了一个萧索而凄惨的画面:一个略显憔悴的女子孤零零地伫立

在空寂的院中,寻找着爱与温暖,但迎来的只有失落、伤心与孤独。从而形成

了较大的心理落差。运用“迭词”巧妙地将意境、心情,环境交织在了一起;写

出了国破家亡时发自内心的悲痛,定下本词感情基调而且字与字之间融入声

韵,颤动人心,倍显凄凉孤寂。在此时的词赋中为罕见佳句。接下来“乍暖还

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天气忽冷忽暖,自己虚

弱的身体已经适应不了“晓风来急”此处晓风也比喻当时的时局繁乱多变。

“雁过边,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又借归雁之哀鸣表达自己的沦落异地,

思乡之情。下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

怎得生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其

中“憔悴损”借花喻人,一写花在秋风中的凋零,一写人在乱世中度日如年的

苦悲;雨打梧桐,淅淅沥沥,似心中之泪,悲凉顿显。“怎一个愁字了得!”将

所有的情感一泻而出,倾吐了人生曲折凄惨和苦难时的痛心疾首。这首词以高

超的语言手段细致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将意境、心境融为一体,乃千古佳作。

3.采用口语

在李清照的词中,常有口语熔炼其中,这也是她比较突出的特点之一。这

种语言对于当时华贵典雅的词风无疑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但这种语言的通

俗使词的情感表现得更亲切而直白。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红肥瘦”(《如梦令》)

这几句语言简单朴素,却十分写实,表现了女主人与侍女的一段间断应答,

“却”字生动地表现了李清照对侍女漫不经心的回答的失望与质疑。海棠花怎

么会依旧呢?于是,“知否,知否”,“绿肥红瘦!”,这一句对侍女的反语,

乃十分平实的家常之言,却生动地使得情景再现,两个人似乎已浮现了眼前,

读词的人就像看着她们在说话一样。这就是运用口语的妙处——把生活中的场

景表现的惟妙惟肖。这样的作词手法也可以使思想感情一目了然,正如《临江

仙》中的“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这十分直白的俗语,了无雕饰,却一

笔绘出了她的心情。坦然地,李清照将她所有的思绪都缚在这简单到了极点的

两句上,是那么豪爽,那么毫无顾忌,她只想表现自己的心情,然而正是这种

表达方式,毫无折扣地叙出了她面对人生曲折、世态炎凉的心境。又如“金尊

倒,弁了尽烛,不管黄昏。”这是《庆清朝慢》中的叙情之笔。在整首词赞喻

花之后,用如此帅真而不加修饰的言语,表现了她尽情赏花之后的畅快。其中

“弁了”与“不管”又体现了她已陶醉于繁花之中,希望自己能同这荣华淡

雅、自然纯真的牡丹在一起。这也正是李清照南渡前的少女情怀的流露,然而

只用此句一笔勾出。所以用这样的语句,虽无多少雅趣,但十分传神。除李清

照这样“以寻常语度入音律”的词人的确少有,因此突出了别具一格的词风。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04:21: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20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