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勇气ppt

更新时间:2023-01-03 04:08:18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3日发(作者:汉中在线)

《花的勇气》教案

《花的勇气》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

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娇艳的花朵,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彩的一笔。它用缤

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对于千万

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板书课题:花的勇气

2、从课题看,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2、自学反馈: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

三、自学感悟。

1、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变化?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的线索

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内

心感受。

2、交流感悟。

①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

“寂寞”一般是指人孤单冷清,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出大片

大片的草地上没有明媚的小花的点缀,只是绿色连着绿色,显得非常单调。

②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

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这句话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

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这句话相照应。“改天换地”是指同一块草

地此时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草地变成了花的原野,小花的各种鲜艳的色彩覆盖

了大片大片的绿色。

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

“居然”是指出乎意料,“气魄”是有魄力、有气势的意思。这里作者运用

拟人手法,赞叹了小小的花儿不惧冷风冷雨,傲然开放的勇气。

④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这是课文的中心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小花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傲然挺立的气魄,令作者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作者从小花的身上明白了生命的意

味是勇气。这句话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

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你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

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

长的小苗喝彩是,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

的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你把你的所

思所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花的勇气》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欣赏品味语言,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外。

3、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这几日我们已颇感到了冬日的寒冷,不过,别着急,冬天来了,春

天还会远吗?想到春天,我想此刻同学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春天的动人画面,

也会想到朱自清先生的优美散文《春》。下面,我们不妨随着朱自清先生再去感

受一段春的生机。

(展示朱自清先生《春》的配乐朗诵“春花”一段)

同学们,刚才朱自清先生向我们展现了江南之春百花齐放的美景,一定让我

们不少的同学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今天,我要带领同学们随着我国当代著名作

家冯骥才先生去感受一下异国他乡的春天,去踏访──四月的维也纳。

(展示课题及作者)

问:维也纳是一座什么城市?

(它是奥地利的首都,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这样一个美丽的音乐之都,它的春天有什么特点呢?冯先生想通过四月的维

也纳告诉我们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四月的维也纳。

二、学生自定学习目标

1、播放课文配乐朗诵,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你认为这篇*最值得你学

习的是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师归纳并板书:(课件展示)

学习目标:

⑴欣赏品味语言。

⑵领悟*主旨。

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同学们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速读课文:

(课件展示)

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⑵在感知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你捕捉到了哪些画面,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

情。

⑶作者写这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主旨)

2、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

⑴*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由盼花而写到寻花、观花、赏花、赞

花,抒写了作者在四月的维也纳的独特的哲理性感受。(引导:突出几幅画面,

作者的心情)

⑵画面、感情:

画面一:

此时的春天似乎只是绿色连着绿色。大片大片的草地上,没有五月里那无所

不在的明媚的小花。(无花而盼花)

感情:寂寞

画面二:

原来青草的下边藏了满满一层花儿,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

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寻花而见花)

感情:吃惊

藏在青草下边的花儿什么时候才冒出来的呢?(冷风冷雨花难冒)

感情:遗憾

画面三: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化了,白的、黄的、紫的,在窗上流动。(隔

雨窗看花)

感情:不明白

画面四: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它正是前几天那片千午万万朵花儿藏

身的草地,此刻一下子全冒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

(下车赏花)

感情:惊奇

问:作者为什么感到惊奇?(用原文语言回答)

答: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问:课文中又是如何来回答这个问题的?

答:四月的维也纳忽然叫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归纳:这是作者的“悟理赞花”,感情为之“怦然一震”。这也是*的主旨

所在。

四、品味*语言

(课件展示)

以上几幅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是美妙的,它美妙在何处呢?文中哪些语言最优

美?找出来,体会它的妙处。(组织学生讨论品味的内容,师适当点拨,对学生的

发言,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

五、拓展延伸

(课件展示)

1、这篇*,给你感受或启发最深的是什么?

2、说说你所了解的能体现“勇气”的人和事?

3、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勇气,我们可以凭着勇气去做什么?

师归纳:勇气是一种决心,在困难面前,她让我们擦开泪水,咬紧牙关,力

争成功;勇气是一种气魄,在困难面前,她让我们藐视一切,义无反顾,勇往直

前;勇气是一种胆识,在困难面前,她让我们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以大无畏的

气概,笑对人生。总之,在困难面前,勇气所展示出的临危不乱,从容不迫的气

概和不言放弃,永远自信的人生信仰,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花的勇气》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要求。

2.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

课文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主研读:

a.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

己的感受也

写在旁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

展开评议,各抒己见。

感情朗读,交流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

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

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

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花的勇气》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之处。

3.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法:朗读感悟

教具: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19课《生命生命》导入新课,作者通过三件事得出感悟。

2.这节课来学习20课《花的勇气》,它又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齐读

课题)

3.这是一片略读课文,首先自由朗读阅读提示,看看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

求?

(1、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2、他为什么从“失望”、“遗憾”

到“惊奇”、“心头砰然一震”?)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划出生字词,遇到不懂的也划出来,并找出作者在维也纳

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生字词。

3.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4.从这件事中作者得出的感悟是什么?

5.多种方式背诵作者的感悟。

三、文本解析

1.默读课文,找出作者在寻花的过程中为什么心情会从“失望”、“遗憾”、

“惊奇”再到“怦然一震”?划出感情变化的语句。

2.为什么作者最开始会有点失望?

3.“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4.我对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

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5.小吕熟悉维也纳吗?他看见“我”这么失望,就把“我”领到路边,让“我”

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快看看,不要那么失望啦。

6.我拨开草一看,看到了什么?(生朗读感悟)

如果那个是你,你看见了眼前有这么多小花铺满了绿地,你会怎么想?(很

惊喜)

把这种感情读出来。生读

7.“白的、黄的、紫的”体现出小花的什么特征?(颜色美)

“纯洁、娇小、鲜亮”又体现出小花?(形状美)

“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这体现出小花的?(气势美)

8.这些小花虽然很美,但是比青草还矮几厘米,作者在想:什么时候才能冒

出来呀?“我”很着急,小吕却笑道:?(生:“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

一个样儿。)

9.哪里体现出作者很遗憾呢?(路上我对小吕说:“这次看不见草地上的那

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10.他看见了这壮观的花儿,小吕跟我说:“去看吧—你的花!”他看到的

是一个怎样壮观的画面?

11.重点解释:改天换地、冒、铺;朗读感悟。

12.所以当“我”看到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的小花时,我的心头?(砰然

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句话意味深长,

富含哲理,学了这篇课文,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

13.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渺小,无论你

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14.小结:作者从只见绿地不见花时的失望,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的惊喜,

到离开时仍不见花儿的遗憾,再到看见花的原野时的惊奇,最后被花儿的气魄所

震撼。

15.拓展:这篇课文节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

画面》,下课可以了解一下相关资料。

四、作业布置

1.积累词语

2.《新课堂》20课

《花的勇气》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一、导课激兴趣。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

春天里最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

数的文人墨客。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

感受呢?(板书并齐读课题)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二、初读知大意。

1.小组合作:互相检查读课文情况,互相质疑问难,解决不了的问题先记录

下来,留到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2.自学反馈:

a.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师生共同质疑答难。(此时重点解决理解字词的问题)

3.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

文大意。

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

样的变化?

3..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的写作

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四、品读感悟美。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圈画出精妙之处,反复品味,揣摩作者的内

心感受。必要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交换意见。

(1)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2)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3)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

地方展开评议,各抒己见。

2.文学鉴赏会。

教师扮演文学鉴赏会的主持人:各位文学评论家们,大家已经反复阅读了著

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片段《花的勇气》。现在就请各位就文中的语言是否优美,

遣词造句是否准确生动发表高见吧。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五、美读入情境,交流感悟。

1.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

2.举办朗读比赛,评出优胜者。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

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

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六、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

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七、回读抒胸臆。

生命是宝贵的,却又是短暂的。有一位哲人说过:我们无法左右生命的长度,

但我们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同学们,学习了本组课文,当你为砖缝里顽强生长

的小苗喝彩时,当你被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震撼时,当你为花丛中感受春光的

盲姑娘感动时,你对生命的意义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悟呢?请把你的所思所

感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吧。

《花的勇气》教案篇6

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④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教师准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①快速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提示”告诉了我们什么,提出了哪些要

求。

②全班交流,明确阅读要求。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①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内容。

②小组合作学习:轮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

课文的主要内容。

③全班交流:指名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①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而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②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草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①自主研读:

a.再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

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

展开评议,各抒己见。

●感情朗读,交流感悟

①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

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②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

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①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②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

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内蒙古包头市吴秀玲)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04:08: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20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中秋节日记
下一篇:后会无期歌曲
标签:花的勇气ppt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