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场
1.磁场
(1)磁场:磁场是存在于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周围的一种物质。永磁体
和电流都能在空间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也能产生磁场。
(2)磁场的基本特点:磁场对处于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力的作
用。
(3)磁现象的电本质:一切磁现象都可归结为运动电荷(或电流)之间通
过磁场而发生的相互作用。
(4)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
形电流即分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成为微小的磁体。
(5)磁场的方向:规定在磁场中任一点小磁针N极受力的方向(或者小磁
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
(1)在磁场中人为地画出一系列曲线,曲线的切线方向表示该位置的磁场
方向,曲线的疏密能定性地表示磁场的弱强,这一系列曲线称为磁感线。
(2)磁铁外部的磁感线,都从磁铁N极出来,进入S极,在内部,由S
极到N极,磁感线是闭合曲线;磁感线不相交。
(3)几种典型磁场的磁感线的分布:
①直线电流的磁场:同心圆、非匀强、距导线越远处磁场越弱。
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两端分别是N极和S极,管内可看作匀强磁场,
管外是非匀强磁场。
③环形电流的磁场:两侧是N极和S极,离圆环中心越远,磁场越弱。
④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处处相等、方向处处相同。匀强磁场中的
磁感线是分布均匀、方向相同的平行直线。
3.磁感应强度
(1)定义:磁感应强度是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在磁场中垂直于磁场方
向的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F跟电流I和导线长度L的乘积IL的比值,叫做
通电导线所在处的磁感应强度,定义式B=F/IL。单位T,1T=1N/(A·m)。
(2)磁感应强度是矢量,磁场中某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
方向,即通过该点的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3)磁场中某位置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及方向是客观存在的,与放入的电
流强度I的大小、导线的长短L的大小无关,与电流受到的力也无关,即使不放
入载流导体,它的磁感应强度也照样存在,因此不能说B与F成正比,或B与
IL成反比。
(4)磁感应强度B是矢量,遵守矢量分解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注意磁
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该处的磁场方向,并不是在该处的电流的受力方向。
4.地磁场:地球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其主要特点有三个:
(1)地磁场的N极在地球南极附近,S极在地球北极附近。
(2)地磁场B的水平分量(Bx)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北极,而竖直分量(By)
则南北相反,在南半球垂直地面向上,在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
(3)在赤道平面上,距离地球表面相等的各点,磁感强度相等,且方向水
平向北。
5★.安培力
(1)安培力大小F=BIL。式中F、B、I要两两垂直,L是有效长度。若载
流导体是弯曲导线,且导线所在平面与磁感强度方向垂直,则L指弯曲导线中始
端指向末端的直线长度。
(2)安培力的方向由左手定则判定。
(3)安培力做功与路径有关,绕闭合回路一周,安培力做的功可以为正,
可以为负,也可以为零,而不像重力和电场力那样做功总为零。
6.★洛伦兹力
(1)洛伦兹力的大小f=qvB,条件:v⊥B。当v∥B时,f=0。
(2)洛伦兹力的特性:洛伦兹力始终垂直于v的方向,所以洛伦兹力一定
不做功。
(3)洛伦兹力与安培力的关系:洛伦兹力是安培力的微观实质,安培力是
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所以洛伦兹力的方向与安培力的方向一样也由左手定则判
定。
(4)在磁场中静止的电荷不受洛伦兹力作用。
7.★★★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在带电粒子只受洛伦兹力作用的条件下(电子、质子、α粒子等微观粒子的
重力通常忽略不计),
(1)若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相同或相反),带电粒子以入
射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
(2)若带电粒子的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感线的
平面内,以入射速率v做匀速圆周运动。①轨道半径公式:r=mv/qB②周期公式:
T=2πm/qB
8.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
(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
①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做匀速直线运动,处理这类问题,应根据
受力平衡列方程求解。
②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恒定,且与初速度在一条直线上,粒子将作匀变速
直线运动,处理这类问题,根据洛伦兹力不做功的特点,选用牛顿第二定律、动
量定理、动能定理、能量守恒等规律列方程求解。
(2)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曲线运动
①当带电粒子在所受的重力与电场力等值反向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时,
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处理这类问题,往往同时应用
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列方程求解。
②当带电粒子所受的合外力是变力,与初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粒
子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这时粒子的运动轨迹既不是圆弧,也不是抛物线,一般
处理这类问题,选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列方程求解。
③由于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受力情况复杂运动情况多变,往往出现临界问
题,这时应以题目中“最大”、“最高”“至少”等词语为突破口,挖掘隐含条件,根据临
界条件列出辅助方程,再与其他方程联立求解。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03:4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19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