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景点

更新时间:2023-01-03 03:03:47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3日发(作者:carrot怎么读)

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

CompanyDocument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

摘要:在人类与环境冲突日益激烈的现在,旅游业开发问题是当前主要矛盾的一个缩影。

目前,我国粗放式的自然保护区开发模式,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解决这一

问题正迫在眉睫。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这一新型开发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

注。本文就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健康发展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发展环境保护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

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

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

而且必须是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向平等,既

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的享有同等旅

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和自认景观的前提

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并且,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是

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二、生态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

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

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

1972年,第一次人类的环境会议在召开。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了国际

议事日程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1980年,国际

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中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把保护与发

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合理利

用,使之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改变了过去保护环境与

发展相对立的观点。1987年,在(MCED)在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主持下向联

合国提交了《》的报告,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

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报

告并提出人类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来迎接人来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挑战。

1992年在召开的又进一步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全球的100多个国家首脑

共同签署通过了《》这一未来环境与发展的行动纲领,将可持续发展有概念转

变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共识的基础上的发展战略。这是人类转变传统发展

模式和生活方式,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的一个里程碑。

三、我国生态旅游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兹1982年我国在湖南诞生了第一

个正式命名的国家森林公园几张家界森林公园以来,只1997年底,我国建立了

926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包括鼎湖山,长白山,扎龙,神农架,西双版纳,武

夷山和天目山等名山,还有列入《国际湿地公约》重要湿地名录的黑龙江扎

龙,吉林向海,青海鸟岛,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等湿地。还以国有林场为

依托建立了一批国家森林公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但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时间较短,国内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

根据中国人与国家生物圈委员会1997年对全国100多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的

调查,现已有82个保护区正式开办旅游,年旅游人次在10万以上的保护区有

12个,但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业而造成对环境保护对象的破

坏,11%的保护区出现自然环境的退化,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公害12%的保护

区出现水污染,11%的保护区存在噪声污染,3%的保护区有空气污染。调查还

显示,在已经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中,仅有16%的保护区在定期进行环境监

测工作。因此,科学的建立、管理生态旅游迫在眉睫。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已经给环境带来较严重的污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和盲目利用

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全面的

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便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

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便盲目地进行探索时,粗放式的开

发。如: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如今,由于上游和周边森林大面积砍

伐,使这里原湖泊水为每年降低6-3厘米。如再不采取保护措施,这里的岩溶

胡将会过早衰亡。更令人费解的是有关部门为了大量揽客,在九寨沟内大量建

造宾馆,严重破坏了景观的自然氛围。

另外,许多地方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

乱捕乱杀,使不少珍惜品种濒临灭绝,造成当地生态系统严重失衡。造成不可

挽回的生态损失。

2、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近年来,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已越来越受到建

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和环境破坏相当严

重。更有一些建筑毁景障景,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

体性、统一性。四季常绿的云南西双版纳,近几十年来,由于大搞毁林形式开

荒,以林为能源,森林面积急剧下降,使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

修建旅游设施。”的多位专家指出,近年来,一些地方的错位开发,使不少国

家级风景区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泛滥,有的风景区正蜕变为吃喝玩乐

的游乐场,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空前破坏。

以索道为例,世界各国在作为国家公园的名山上修建索道都是严格控制的,

其中美国、日本是明令禁止的。索道在国家名胜中心区域的建成,不仅破坏了

自然风景区的原貌,而且使游人大量集中于容量有限的山顶,导致景观和生态

的破坏。比如,被架设3条索道,每条索道都伸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其

中,长近3000米的,延伸到海拔4506米的雪山上,每小时单向运送客流量达

426人。这些索道的建设和运营,给保护区带来了生态灾难。大量游人的涌

入,使亘古冰川遭到破坏,部分冰川开始融化;高山植被和被游客践踏、破

坏;野生动物的数量急剧减少,当年规划时还存在的珍稀动物,现在已难觅踪

迹。玉龙雪山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令专家惊讶。更为严重的是,一些景区没

做规划就进行开发。云南省的下给温泉,是近代热泉形成的典型的地质景观,

极具观赏性和科考价值,景区内的喷气(热气)孔尤为罕见。但在过程中,在不了

解喷气孔的地质构造及规律的情况下,开发者企图将喷气孔变为“桑拿浴”场

所,结果严重破坏了稀有旅游地质景观。

3、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

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

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

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致使

那里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日趋严

重,目前已有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

气污染。

四、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上述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

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

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

决的问题。可以说,我国的生态旅游还处于初级水平,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

足。为了让人与环境能够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将生态

环境的保护与旅游业的发展相结合,缓和旅游业和环境保护的冲突。具体做法

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自然保护区园地建设,保护生态资源

自然环境是由大大小小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必须保持相对平衡。把更多的森

林、湿地、湖泊等对环境有重要影响的部分划入保护区的范畴,防止乱砍滥

伐、盲目捕捞的现象发生。建国后,自然保护区陆陆续续建立起来,截止到

2006年底,已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2349处,其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5%。其

中30处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列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如、等。

2、引入公共旅游景点的环境监督及惩罚制度

总体来说,公共旅游景点的外部性是造成公共旅游景点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

从治理环境问题的根本入手,就是尽可能消除游客对环境破坏的外部性,所以

要引入环境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加强对公共旅游景点的环境监察,如加强巡

逻,防治人为破坏的持续和连续发生。惩罚制度就是在监督机制的基础上,对

刻意破坏公共旅游景点环境的游客给予经济处罚,这样就能缩小公共旅游景点

的外部性,进而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和有利环境。

3、对自然保护区做有规划、有秩序的开发

做好旅游开发规划,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是使开发取得成功的保

障,也是预防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对自然保护区的地

质资源、生物资源和涉及到环境质量的各类资源进行认真的调查,以便针对开

展旅游活动所带来的环境损害进行足够的准备,并采取积极措施,消除或减少

污染源,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对一些重点保护的景区,必须防止太多的游

人进入。因为,环境容量是有限的,一旦旅游超过了环境容量,就会造成了巨

大的环境破坏。

4、增强环保意识,强化法制观念

鉴于旅游作为一种产业对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累计性的破坏,生态旅游一定

要加强环境立法和管理。严格执法和遵守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森林

法》、《文物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与旅游密切相关的环境保护

法律和法规,并针对旅游业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和累计性的特点,增

加补充规定。对违法侵害自然资源者,加大执法力度,使其承担相应的民事和

刑事责任。

参考书目:

⑴龚雪辉:""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光明日报》

⑵彭希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国际市场》

⑶曹凑贵:""应用生态学"",《生态学概论》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03:0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17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baby box
下一篇:人皮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