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语文全国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
A.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
B.人寰(huán)攫取(jué)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è)
C.抵牾(yǔ)横亘(gè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
D.鞭挞(tà)骨骼(gé)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
【答案】B
【解析】A项“悚”读作sǒng;C项“牾”读作wǔ;D项“辗”读作zhǎ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D)。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
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
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
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
解得那么轻松。
【答案】D
【解析】A项“不孚众望”,孚,信服。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应改为
“不负众望”。B项“呼之欲出”,呼,叫、喊;之,文言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欲,将要;
出,出来。意为一召唤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
分生动。这里与“立体报纸”这一对象搭配不当。C项“渐入佳境”,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
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在句中运用不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
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B.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
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C.她对公益活动很有热情,并将这份热情带给了她所从事的产品策划和品牌推广工作中去,
为公司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做出了贡献。
D.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
何缓解就业压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最大的难题。
【答案】A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C)。
。。。。。。如在
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着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在中庸之前“荼”字写作“茶”,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D.⑥④⑤②③①
【答案】C
2
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评析·古文言部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
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葺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
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敌遁去,由是知名。
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
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
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
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
适夜半至郡,所将财二百人,得金人,不杀,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
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
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
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
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
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
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
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已已:停止。
C.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乞:请求。
D.时其半度,可击也时:等候。
【答案】A
【解析】“浩冒阵而前”,冒有冲犯的意思,冒阵就是冲击敌阵。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D)。
1浩手斩二骑,以首还2流矢中左肋,怒不拔
3所将财二百人,得金人4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
5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6浩与吴玠大破之
A.123B.156
C.245D.346
【答案】D
【解析】对照原文,不难发现第一、二两个事件发生在“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
人以千骑追之”的情况下,而第五项主语为“饥民”,均与题干要求的“金人”不相符,舍
去。
10.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
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郭浩卓有识见,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找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
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郭浩、吴玠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二人联手大败金兵;
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郭浩治政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
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予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答案】C
3
【解析】对照原文,可知郭浩先前是与吴璘联手破敌,及至金平才与吴玠有合作。
四、(23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译文:
【答案】我在任上的时候已经听到了紧急的消息,担心夏人一定会趁着这个机会进犯边境,
希望选取将领设立防备工程。
【解析】“在任”,在职位上,在任职地;“趁间盗边”,趁这个机会进犯我国边境,“盗”意
为抢劫,引申为进犯;“设备”,设是动词,设立、建造,备是名词,防备措施;“愿”,作者
把它放在句首,结合上下文语义,可以翻译为希望,表示祈使语气,很大程度上可以移用“愿
乞骸骨,以期终养”中“愿”的用法。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译文:
【答案】郭浩招抚、辑录流窜和逃亡的人,开垦营田,用这样的整顿方式来颁布告示其它地
区。
【解析】“招辑”,招安辑录;“流亡”,漂泊无依和逃亡的人;“营田”,官田的一种,募人耕
种,量收租利;“规置”,规范处置的方式;“诸路”,别的地区,其中“路”在宋朝是省级行
政单位,如扬州路。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叶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合编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之处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
么作用?
答:
【解析】要找到第二联的不同之处,其实要强调分析的还是其中的两组词“翻思”“肯信”,
从中挖掘诗人的积极高昂的态度及立意。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意象分析题。结合松万古长青,凌霜傲雪的特性,对照红叶风雨后满
地铺撒的情状,诗人当然是运用象征、对比反衬的手法,表达自己不入俗流,傲岸的性格、
追求。
2012高考语文全国卷试卷分析·现代文阅读
今天刚结束的2012高考语文题(全国卷)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应该是偏容易的。很多内容的
类型题我在上课的时候都已和大家分析过,比方说基础题的第一题,一般出题人设题的角度
就是会以0.75的难度来设题,为的是让大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应对下面的题目。很明显
的今年高考题的第一题就是一道很容易的题目。让你选择“全都正确的一项”,即便选项中
有你不懂的字,但它仍会出现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去排除它,答案自然就轻易显现。
因此,把握好命题的规律的切入点,仍旧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拿今年的现代文阅读来说,首
先看一下科技文阅读:
今年考的是社科类阅读,通过李白的三首诗和一些古语,就为了讲述长江边上两个有名的运
河渡口。课上我也讲过,面对这种科技文阅读,万不能脱离文本而想当然的去推断,一定要
避免那种“不必看也能选出答案”的错误心理,这样最容易丢分。今年的社科文不难,几乎
4
都能从原文找到出处并加以推论。
如第5题,找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答案A说“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
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而原文是如此描绘“‘扬子
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
则是江边的津渡了。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显然李白
的联想是由方位连带出来的,而非名气问题,更何况后面还进一步解释了“中晚唐人诗中提
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是因为在当时扬子津已经成为“古董”,又何来同一时
期两个都有名之说?
看第6题的C答案,“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
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再看原文“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
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
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瓜
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
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所以说瓜洲“成名”是因为新开的
河道,和这个漕路还没直接联系……
而第7题,上课的时候我说过看到“最”字、“肯定”、“可能”等字眼要非常小心,因为科
技文阅读的“准确性”是考查的一个重点,而出题人常常在这一方面偷偷的换掉某些字,或
强加些因果,使得选项答案看似正确,而实际是不严谨的说法,在科技文中此类选项就是错
的。如此题的D选项,《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文章并没有明说,
只说了《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
因此,我总说要尽量拿下科技文阅读题的所有分数,因为只要耐心和细心是可以从原文找到
出处并推断出来的,但仍要记住,即便文章有出处,但那只作为推断的依据,因为现在的出
题人不会太赤裸裸的把答案都抖搂出来,所以切忌“想当然”。
1.是什么?即这句话说明了(指的是)什么?指出表层含义/特定含意。
(有修辞手法先说出用了什么手法,有关联词要说出关联词的侧重点。)
2.为什么?即为什么要这样说?(有重要的修饰语要说明修饰语的用意。)这样说是表
现了怎么样的意图?(主旨、情感趋向)指出深层含意。
例如,在高考题中理解“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
了。”这句话,首先得明确说的“是什么”,即“这些情景、这些声音”是什么声音,把它“翻
译”出来,通过范围的划定很容易就找到“情景“是“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的“情
景”,“声音”是“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的声音,把这样的词句放回需要解释
的话中,再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说对当前的文坛来说这些个场景是已经过去了很久很远的”,
解释出来了也就找出了作者想要表达主旨,即对现今文坛忘却了历史,忘却了过去的一种慨
叹和无奈……
第16题:在作者看来,影响历史与世事流传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6分)
“有哪些”其实就是“是什么”的问题,同样的在文章中框定范围至少答出3点,当带有这
样的思路去解题的时候方向就明确得多。原文中涉及到的主要因素有“历史家、文学家的记
录”,“记录工具”,“写的人”,再把答案稍适整理一下就能列出3点的主要因素了。
最后一题: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
“怎么样”类型的题目,考查的是一种逻辑思维,答题的步骤就是“先……再……后”,通
观全文,把作者之所以能有“时过境迁、今昔落差之感的原因、经过、结果”按顺序表达出
来即可。关键就在于抓住文章的线索,以情感为主线够了出作者的一个思维图。
通过以上的分析,也给快步入高三的同学一个启示,学会整理试题,特别是高考题,从而去
把握考试的命题规律和解题思路及步骤,放下包袱,细心的去体会,找出文章的主旨,其他
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2012高考语文全国卷试卷分析·语言创造类题目
5
六、18.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划线的三个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
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15个字。
(6分)
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1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
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2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歌,后
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
的不亦乐乎。3还有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在下面划线处补写一句恰当的话,使它与后面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文段。不得超
过220个字。(3分)
______。音乐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比较重要的形态通常有两种:
一是:“深刻”,而是“深邃”。大致说来,“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题而言;“深邃”是就
作品的意蕴而言。“深刻”诉之于意义,比较理性;“深邃”诉之于体验,比较感性。“深刻”
如同在二维平面上的篆刻,是静态的;“深邃”却似三维空间中的景致,是动态的。西方音
乐以“深刻”见长;中国音乐则以“深邃”著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
相同。(6分)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无论怎么坚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无论怎么用心,都只是见不到光明的胡乱摸索;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劳跋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第六题(综合性学习)的考试类型,完全符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句话,六大考点轮
流出现,今年出现的是“语句简明表达”“语句衔接”“句式仿写”三个类型,未出现“压缩
语段”“语言表达连贯”“句式变换”类型。
语言简明表达可以近似的看做是改错的练习,因为经常出现成分赘余或者“车轱辘话”的问
题。所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就可以完成:
6.防止误解,避免歧义。消除歧义的方法有:①停顿消除法;②重音消除法;③变换词语
法;④调序消除法;⑤语境消除法;⑥标点消除法。
在18题中,“由于”和“可见”重复,“人人都知道他”和“但凡说起他”搭配不当,“还有
700余份”后缀的“都是上个世纪的”则明显表述拖沓。只要找到错误的根源进行改正并注
意字数就没有问题了。
“语句衔接”题是常换常新但是换汤不换药的考题,因为内涵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高考作为选
拔性考试的内在要求。这类题目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
的关键词与所写句子中的关键词。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这个对应关
系会在什么地方体现呢?用作衔接的语句,不论是冠于句首、嵌于句中,还是缀于句末,都
不是“天外来客”,而是整个长句或句群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对应
关系,所以应当保持一致。(1.话题保持一致。2.风格情调一致。3.情理事理一致。4.时
间空间一致。5.句式结构保持一致。6.指代保持一致。7.内容保持一致。8.音节和谐一
致。)
19题考查总起的句子,关键词在于音乐作品的“深度”,所以要填写的句子既要体现音乐作
品,还要出现“深度”,同时要具有引起下文功能的句子,不用写的太复杂。例如:伟大的
音乐作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与深度。
6
题目展示:
七、(60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
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
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有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
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02:2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15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