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基于雅安地震震情表现的微博传播功能研究
作者:钟海
来源:《科技传播》2013年第20期
摘要雅安地震后的危机传播中,微博作为新媒体,作出了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巨大的贡
献。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以微博为平台的危机传播
新系统,尝试分析新系统成因、它的优缺点,为未来的危机传播系统的发展方向提供借鉴。
关键词传播学;危机传播系统;微博;雅安地震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101-0008-02
微博,实际上是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从字面上看,它是作为博客的一种变种出
现。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已经达到3.09亿,不管是国家大事还是家长里
短,微博已然成为中国网络讨论最重要的阵地之一。在最近的“雅安地震”中,微博传播展现了
其独特的传播功效,表现出难以比拟的优势。其原因主要在于它对网络中各种资源的整合以及
合理的利用,并形成了一个新型的较为完整的危机传播系统。
1新危机传播系统的基石(硬件):用户资源整合、新通信方式
截止2012年12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超5亿,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620万,且微博
用户数与活跃用户数保持稳定增长。究其迅速发展的原因,有三点可以认定,第一是网络发
展的大环境,据相关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我国手机网
民规模为4.20亿,且数量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第二,微博自身具有能够吸引网民的显著特
点:首先它是一个门槛较低的自媒体(相对于博客而言),发表字数要求少(140字内),构
思简单、碎片化的浏览习惯使人们充分利用了琐碎的时间;第三,一定的人际关系的,人
人都在用微博,如果你不使用,就有了不合群的意味。
在这次雅安地震中,手机成为一个灾区寻人报平安最重要的传递信息的工具。在以前的灾
难中,手机的语音通信和短信的功能往往是他们的唯一选择,但在这次雅安地震后,在新浪微
博活跃用户中有75%的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登陆微博,利用微博来传递信息,回报平安。这主要
由于地震发生的时候,一方面灾区通信接入和传输资源肯定会遭受损失,资源总数势必降低;
另一方面,民众的突发性话务量急剧增加,甚至达到平时话务量的几倍、十几倍,从而出现阻
塞,而使用异步方式的微信和微博就能体现出它的优势。从这个特殊时期中人们的传播需求来
看,微博微信不负众望,在这次地震过程中很好地承担起了寻亲报平安的重任。
除此之外,在地震发生后,新浪四川和四川移动以微博的方式联合发起了灾区的寻人行动
也起到了很好的反响。四川移动也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这些人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进行
寻人和报平安。地震当天的12点58分,@N_insanity称震中心在芦山县太平镇多人被困。这
龙源期刊网
里不能打电话,只能用网络。震中在双石镇西川村。截止18点,该微博被转发602590次,评
论4861条。这条信息通过微博进行LBS定位,最终获取救援,这也成为灾难事件中新媒体良
性运用的典型案例。
2新危机传播系统的主体(软件):信息源和信息的资源整合及传播效果
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在《危机公关》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危机传播的“3T”原则:1)
Tellyourowntale(根据自己得到的信息讲自己的故事);2)Tellitfast(尽快提供信息);
3)Tellitall(提供全部信息)。而微博这个平台的整合了信息源(官方账号、企业账号、名
人账号、草根账号)以及信息(文字、图片、视频等)的这些特点很好的在这三方面发挥了它
的作用。
在微博这个公共平台上,不同的官方账号、企业账号、名人账号、草根账号都可以根据自
己得到的消息在上面发布各类信息,正是第一个T的表现。
其次,在这次的雅安地震中,8点02分发生的地震,在8点02分53秒,就有来自成都高
新减灾研究所发出的第一条微博,称在四川雅安芦山有地震发生,03分,国家地震台网官方
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发布自动测定消息称测到8时02分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附近发
生5.9级左右地震,并且说明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相继有第一家
官方媒体(成都晚报官方微博),第一个当地群众微博用户在微博上发表关于地震的言论。作
为对比我们知道,在汶川地震中,第一条相关消息是在地震发生后17分钟由新华网发出的,
而电视媒体是在1小时后才做出直播报道。在第二个T上,微博利用它集合了无数信息源的特
点以及作为网络媒体的优势在速度上做到了让传统媒体无法与之比肩的成功。
最后,在第三个T,即提供全部信息这一点上,除了微博本身的多媒体特性(其信息集文
字、照片、视频以及链接于一身)以外,新浪微博的微话题的功能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截止
2013年7月,在“雅安7级地震”这个微话题下,已经有了190万条相关讨论,在其主页面上我
们能看到关于地震的一切最新消息。不管是当地受灾情况的事件、照片、视频,还是祈福活
动、寻亲寻友,甚至包括一些募捐活动,想要对地震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的人只要通过这个界面
就能很快获取到自己想要寻找的信息。且不同于一般传统媒体,微话题的形式不但使其信息量
更加庞大,而且在搜索上更加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很便捷的找到
相关消息。
3新危机传播系统的自净功能:自我监督---信息监督的整合
在微博上,虽然有各种认证的形式,但是其信息发送主体的依然具有一定的匿名性和不确
定性,在传播中,传播效果的噪音干扰不可避免,特别是在灾难发生后的特殊时期,除了博人
眼球、唯恐天下不乱的虚假灾情信息,随着骗子们骗术的更新,利用群众灾后的爱心进行网络
诈骗手段也层出不穷。
龙源期刊网
在这次雅安地震后,除了以前就很常见的类似“爱心捐助”、“赈灾捐款”短信诈骗以外,在
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以所谓“爱心接力”为借口骗取群众同情心的消息或微博,此类微博通常以
一段急切的寻人信息或受灾受伤的情况开头,以一个高额的吸费电话号码结尾,当一些好心的
群众打电话过去询问情况或试图提供帮助时,拨打了这个电话后人没找到却产生了高额的话
费,而且由于前面提到过的网络的“病毒式”的传播方式,这些不实信息往往传播迅速,人们抱
着爱心传递消息却不知不觉中确实帮了骗子大忙。所幸的是,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微
博对此除了有“微博小秘书”、“微博辟谣”等官方账号来抵制谣言的传播以外,微博中的用户也
在利用自己的渠道,对这个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在地震发生一天以后,新浪微博用户“鬼文
子”就在微博中的微吧开贴,对微博中的不实信息进行整理,并且扩大传播,避免更多的人上
当受骗。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加V的个人账号也在积极的转发这些不实信息的来源,另外,微
博本身也正在逐渐建立更加完善的辟谣过滤系统,除了对传播谣言的人的账号扣除信用积分或
者封号以外,还将增加全平台谣言公示系统、移动端辟谣系统、谣言通知系统和谣言舆情监测
系统等四套实验产品,在谣言上打出“辟谣标签”,使“传谣”过程转变为“辟谣”过程。
4新危机传播系统未来的发展:新技术带来的展望
地震发生后,对灾情的把握牵扯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宏观决策,而利用微博这个准确定位
的功能,能让无数身在灾区的群众发出求救信息,通过对这些求救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就能由
小到大的去绘制出这么一副灾区灾情的全景图,最终为政府作决策和救援的过程提供依据和帮
助。由此又联想到近期讨论非常火热的“谷歌热气球”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发射数千个热气球
至平流层,该项目旨在为难以构建高速互联网的偏远地区提供价格低廉的网络服务。据称,高
空热气球还可以在地球灾难期间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例如自然灾害(地震,飓风等)或非自
然灾难(恐怖袭击)。可以想象,良好的网络状况,肯定能够出现更多更快更好的方式来做好
我们的危机传播,笔者能想象出的,包括当地群众对灾情的视频直播频道,救援方式的专家建
议和讨论,都成为可能,不管是在危机突发期中灾区的各种问题,还是在危机蔓延期中舆论的
各种问题都能够得到更好的处理。
5结论
作为自媒体的微博虽然在这次地震中的表现出众,但也反映了它自身的一些问题,权威性
不足、谣言过多等,但微博毕竟展现了其难以比拟的优势。随着微博对自身不足的改进,传统
媒体和新媒体必将进行更多更好的良性互动,那么微博这个平台必将成为危机事件传播的一个
发展趋势和方向。
参考文献
[1]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龙源期刊网
[2]杨魁,“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应急机制及对策研究”系列报告之一.“5·12汶川地震党报
灾难报道研究分析报告——以《人民日报》、《四川日报》、《陕西日报》、《甘肃日报》为
例”.
[3]新浪科技.调查称第一季新浪微博占57%国内微博用户量,:
///m/2011-06-29/.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02:26: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15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