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
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下面是作者收集推
荐的黎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黎族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黎族三月三节(农历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也
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称爱情节、谈爱日,黎语称“孚念孚”,每年农历三
月初三举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劳勇敢的祖先表达对爱情幸福向往之情的传
统节日。
对于黎族的三月三节的来历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称,相传很久以前,聚居在昌化江畔的黎族遭受了一次特大洪灾,
人畜死亡,只剩下一对叫天妃和南音的兄妹。兄妹二人长大成人以后,决定分头
寻找伴侣,相约每年三月三再回到燕窝岭下相会。以后每年三月三,南音和天妃
娘子跟子孙们便回到这里迎接春天。为纪念他们,黎家称石洞为娘母洞,三月三
也就自然成了黎家的盛大节日。
第二种说法称,相传在很久以前,石洞有一只作恶多端的乌鸦精,使黎民百
姓不得安居乐业。一天乌鸦精抓到了美丽的黎族少女俄娘,这年三月三俄娘的心
上人阿贵带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被乌鸦精害死。俄娘闻讯悲痛万分,终于趁乌
鸦精熟睡之机杀死了它,为阿贵报了仇,为黎族百姓除了大害。俄娘终生未嫁,
每年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她都会到俄贤洞唱她和阿贵恋爱时的情歌。后来,黎族人
民为了纪念她,把这山洞取名为俄娘洞(昌江)。
2021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三月三各民族的节日习俗
汉族
有吃地(荠)菜煮鸡蛋的习俗。该日民间有流杯、流卵、流枣、乞子和戴柳圈、
探春、踏青、吃清精饭以及歌会等活动。汉族过三月三,除了祭祀之外,后期
陆续发展为河畔嬉戏、男女相会、插柳赏花等民俗活动。唐代大诗人杜甫写有“三
月三日气象新,长安水边多丽人”这样的诗句。宋代欧阳修也在一首词中写道: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
醒醉喧哗。”这些都说明,三月三的习俗,唐宋时期仍在盛行。同时这个节日也
是男男女女出游踏青的日子,亦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女儿节。
台湾、福建地区三月三为“三月节”,“采鼠麹(曲)草,合米粉为粿以祀其
先”(清乾隆帝《台湾府志》),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扫墓,兼具踏
青、除去不祥的意思。
四川忠县等地有“三月会”,举行纪念抗敌将领巴蔓子的盛大活动,是日,
群众抬巴蔓子的偶像绕城游行,后跟社火队,玩龙灯、舞狮子,家家张灯结彩,
燃放爆竹,热闹非凡。
土家族
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
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三月三、踏沙滩”是象山石浦镇的一种民俗。关于它的由来,有几种说法。
其中一种说法与生产劳动有关:当地农历三月初三前后,地温和水温开始升高,
浅海辣螺争相爬上滩头繁殖。当地人便在这个季节去沙滩拾螺,由此产生“三
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
虽然现在滩头资源逐渐枯竭,当地老人仍耐不住在这个日子带着晚辈赶沙滩,
重温昔日拾螺的场面。“三月三、踏沙滩”的劳动场景,也逐渐形成一个全新意
的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的“三月三、踏沙滩”,在当地已经形成了以民间民俗文化活动为主体,
以体育、渔业竞技项目以及所邀外地歌舞、杂技节目为陪衬的特点。其中的文艺
表演多种多样,除了跑马灯、舞龙灯、彩阁巡游等,还有据《辣螺姑娘招亲》等
民间故事改编的越剧表演,以及“辣螺姑娘抛彩球”在观众中招亲等娱乐活动。
这些活动具有民俗性、群众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等特点。
黎族
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
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关于它的来历,有个美丽的传
说故事。
据说很久以前,七指岭地区遇到罕见的大旱,人们度日如年。一天清早,一
个名叫亚银的年青人告诉大家,说他梦见一只百灵鸟,要想摆脱这场灾难,必须
爬上五指山的顶峰,吹起鼻箫诱捕它。亚银自告奋勇地登上五指山山顶峰,他在
山顶上吹起他心爱的鼻箫。一直吹了三天三夜,一只百灵鸟才从幽谷中飞来,亚
银赶忙追捕,他追过一座山岗,最后亚银定神一看,百灵鸟变成了一位非常漂亮
的黎族姑娘。姑娘答应跟亚银到人间解救灾难。旱灾解除后,未想到却触怒了峒
主。他派家丁把百灵姑娘捉去,这时亚银赶来,他俩躲进一个山峒里,峒主命令
家丁用火烧到山洞时忽然乌云滚滚、雷声大作、石裂山崩,把万恶的峒主和他的
家丁全压死了。亚银和百灵姑娘变成一对鸟儿,飞上天空,乡亲们闻讯赶来,目
送他们,激动地跳起舞唱起歌,祝他们美满幸福。这一天正是农历三月初三,从
此这一天便成了黎家的一个传统节日。
为了庆祝三月三,准备工作要提前半个月进行。男子上山狩猎,把所获猎物
腌好封存;妇女在家春米和做粽粑;青年男女准备漂亮的服饰和定情的礼物。猎物
和粽粑作为祭品,用以祭礼堂里的祖先,若出猎无所获,则杀鸡代替,祭祀由氏
族老人主祭。
节日那天,黎族人民集合在一起,预祝山兰(山地旱稻)、狩猎双丰收。老人
们携带腌好的山味和酿好的糯米酒,来到村中最享众望的老人家里,席地围坐,
在芭蕉叶和木瓜叶上痛饮
畲族
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传说,唐代畲族英雄雷万兴率起义
军抗击官军围剿,以乌稔果充饥而军威大振,于三月三这天突围成功,连战连捷。
畲民为纪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乌米饭,集会对歌。在畲族民众中,三月三是
可以与春节相提并论的重大节日。此日,家家宰杀牲口,祭祀祖先。许多人家往
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节日里吃乌米饭。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
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
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
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三
月三”节日活动是畲族人文历史的缩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浓郁的乡土气
息,在建设新农村和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由于畲族
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方式居住在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随着现代化进程和畲族居住
环境的改变,畲族的语言、服饰、歌舞正在逐渐汉化,“三月三”传统节日活动
也趋于萎缩,亟待加强保护。
壮族
多于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
谈情说爱。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壮族多于
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侗族
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布依族
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
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
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至今,其他如水族、苗族、仫佬族、毛南族等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
习俗。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22:2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03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