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之约阅读试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①早春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都知道罗丹作品要来中国了,他
的《思想者》,他的《地狱之门》,他的《青铜时代》,他的《加
莱义民》,他的《吻》……这些作品将先后在北京和上海展出。
②在罗丹的国家法国,在巴黎瓦雷诺大街的罗丹博物馆,当座
落在庭院内的《思想者》被一辆蓝色大吊车长长的吊臂轻轻吊离基
座装进木箱时,数百名法国艺术名人默默注视着他,无数的摄像机
和照相机镜头一齐对准了他的缓缓升起。他们为他送行,他们都知
道,这座宏大的铜像斑驳的雕塑自一九0六年安放在这里以来,从
未离开过故土。现在他就要出走,而且是第一次远足。他初次远足
选定的目标便是东方的中国。
③把法国最伟大的青铜作品介绍到具有伟大的青铜文明的古老
中国,也许是再适宜不过的选择了。这又仿佛是罗丹生前的一桩心
愿,因为神秘的东方艺术也曾经给过他强烈的震撼。
④于是我便乘火车去北京看罗丹。
⑤小时候我就看过罗丹,当然那只是些印刷品。其中两件作品
给我的印象最深:一件是身披宽大睡袍、显出任意散漫的巴尔扎
克;一件是筋肉松弛的裸体雨果。少不更事的我曾经很不明白为什
么罗丹要将两位大作家弄成这样。在孩子的眼中,他对他们二位显
得太随意了。成人之后才觉察罗丹是多么坦率的对待了他这两位法
国朋友,而他这两位朋友又是多么坦率地要求罗丹把他们弄成这
样。有本书中曾经提到,巴尔扎克认为罗丹只有把他弄成这模样,
他才是真正的巴尔扎克。于是至今每当人们提及巴尔扎克和雨果
时,我眼前掠过的首先不是他们的著作,而是罗丹手下的那个“他
们”。我想这便是他们作为艺术家和作家的共同卓识与见地吧,是
这种卓识和见地掠夺了观众的记忆。罗丹具备这种掠夺观众记忆的
力量,他掠夺了我的记忆,他在我心中就日渐伟大起来;他占有了
我的记忆,我的记忆里便永远有了罗丹。
⑥春风温暖,阳光明媚,我在中国美术馆门前安静地排着队等
待购置门票。长长的队伍一直保持了少有的顺和与规矩,似乎来看
罗丹的人们是有约在先的,人们在一瞬间变得相互友好和理解了。
⑦然后我首先看见了《思想者》,他被安放在美术馆庭院的正
中,他正面向着熙熙攘攘的大街和一片片古老的灰瓦屋顶。他坐在
岸石之上,全身赤裸,蜷曲着自己;他一手握拳抵住下颚,咬肌紧
张地正陷入着沉思。这本是一个众人熟知的形象,这个几乎有点程
式化了的姿式乍一看去,甚至没能唤起我的新奇之感。而当我绕到
他的背后时才真地冲动起来,我惊讶于罗丹在思想者脊背上所倾注
的良苦用心:原来在这面宽厚、雄健的脊背上,组织明确的肌肉群
如汹涌的波涛正有节律地涌动起伏,使我突然明白了罗丹在创作之
初何以能摆脱诗人但丁原型的束缚,把身着裙装、面庞清癯的苦行
僧形象换成了今天的《思想者》。在这位肌肉兴旺、强壮雄健的思
想者身上或许溶入了艺术家全部痛苦而又美好的理想吧?他渴望从
雄健的身体里发生雄健的思想,或者只有如此雄健的身体才有产生
雄健思想的力量?罗丹不忽略思想者的头颅,但他更倾心于支撑这
头颅的躯干。于是即使思想者的一面脊背也成了表现这雄健思想不
可缺少的因素。于是我在他的被观众冷淡着的脊背上初次发现了一
个完整的思想者,在这面脊背上,他那紧张而痉挛着的每一个细胞
都使我生出的一种全新的幸福感。我很为这一瞬间,这个我单独占
有的瞬间而满足。继而又想到,面对一件伟大的作品,人们都在人
云亦云时,议论的或许都是它那被观众(或读者)自己程式化了的
正面吧,对于它的反面却每每会粗心地忽略过去,尽管作者曾经苦
心用尽地去经营它的反面。如今一个完整的《思想者》终于给了我
能够思想的力量。
⑧能够思想着是美丽的。有力量思想的人也必是幸运的吧?
⑨我感觉到了幸运,这幸运一个完整的《思想者》:我感觉到
了幸运,还在于在《思想者》面前我与我的两位同行不期而遇。他
们是山西作家蒋韵和李锐夫妇,他们说,他们也是专门乘火车赶来
北京看罗丹的。虽然山西、河北两省相邻,我们却已有几年不见。
⑩我们惊喜地互相注视着,眼前掠过着陌生的观众,身后有
“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和克洛代尔美丽的躯干。罗丹包围了
我们,令我们突然意识到,我们本是共同赴了罗丹之约而来,只有
罗丹才有如此的魅力吸引我们从各自的城市聚到这里。
⑾我们惊喜地互相注视着,不提罗丹,也不提他为我们创造出
一切神奇。我们甚至没说什么话,我好似害怕这份奢侈的突然消
失,又仿佛在罗丹面前我们无需语言,我们都已明了思想着才是美
丽的。
⑿人生的奢侈却原来是极为有限的,《思想者》们能够远涉重
洋落坐于古老的北京已经不易,我能够亲眼目睹这些人类的奇迹,
我还能够在这奇迹面前与久违了的外省友人相遇,这已算得上是人
生的奢侈之一。要紧的不在于这奢侈转瞬即逝,要紧的在于你真的
奢侈过,即使罗丹已回故土,即使友人也离你而去。
⒀入冬时节,蒋韵从山西打来又说起罗丹,她告诉我说,我
们去看罗丹那天是三月十日,那天是她的生日。
⒁我一直相信,在我们各自的心里,都深深地感谢着罗丹。是
罗丹约会了我们,是共赴罗丹之约,使我们得以收获悠远而长久的
思想的时光。
16.第②段作者用了较多笔墨写法国艺人为《思想者》送行,
有什么作用?(4分)
17.第⑤段“罗丹具备这种掠夺观众记忆的力量,他掠夺了我
的记忆”一句中“掠夺”一词如何理解?(5分)
18.综观全文,赴罗丹之约使“我”收获了哪些思想?(6分)
16、第2段作者用了较多笔墨写法国艺人为《思想者》送行,
可以表现罗丹作品《思想者》的艺术魅力,表现罗丹及其作品在人
们心中的崇高地位,(2分)为下文写“我”参观罗丹作品时被其
宏大艺术魅力所感染作铺垫。(2分)
17、“掠夺”的本义是凭借暴力抢劫、强取货物,是贬义词。
(1分)但在这里是是指罗丹的作品把“我”脑海中原有的关于巴
尔扎克和雨果的记忆抹去,装进了罗丹为他们塑造的形象。(2
分)作者用“掠夺”一词,更能表现罗丹作品的宏大艺术魅力,表
达对罗丹艺术的赞美之情。(2分)
18、①“我”从被观众冷淡着的脊背上发现了一个完整的思想
者,领悟了艺术家罗丹痛苦而又美好的理想;②“我”明了思想者
才是美丽的,有力量思想的人也必是幸运的;③“我”意识到人生
的奢侈却原来是极为有限的,要紧的不在于这奢侈转瞬即逝,要紧
的在于你真的奢侈过。(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答案,
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22:22: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03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