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
第一章
1.学前教育的价值,它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公益性p4
2.试述学前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p9-p21
一,孕育阶段
在15世纪以前,学前教育思想散件在各种著作之中。
1.这一阶段呈现特点:(1)丰富性,该阶段,学前教育思想层出
不穷,不仅有哲学家对于学前教育思想的较为完整的论述,还有
一些政治家基于政治目的提出的学前教育观点,另外也有一些教
育者对学前教育经验的总结。
(2)实践性:该阶段的学前教育思想直接来源于教育实践。
(3)零散性:该阶段的学前教育思想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
系,也没有针对学前教育这一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
2.中国:贾谊的《新书》《大戴礼》与《礼记》,颜之推的《颜氏
家训》,司马光的《家范》,朱熹的《童蒙须知》《小学》,重视胎
教,重视儿童出生后的家庭教育,早期教育,从小教儿童日常生
活的习惯,礼节和常识。
外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想国》《法律篇》,柏拉图是在
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儿童优生优育的问题柏拉图提出从学
前期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柏拉图重视学前期的
教育。
二,萌芽阶段
16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
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1.该阶段呈现特点:(1)专门化;随着教育作为专门的研究内容,
学前教育被作为整个教育过程的一个阶段性教育进入学者的研
究视野。
(2)完备化:学前教育学开始模糊地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所具
有的独立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并通过借鉴其他学科开始
形成自己的研究方法;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成果
开始体系化。
(3)理论化:该阶段的学者开始挖掘潜藏在现象之后的学前教育规
律,并对学前教育规律加以总结归纳。
2.教育家及论著包括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母
育学校》《世界图解》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画》法国启蒙
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尔》等,提出了尊重、热爱儿童,按照儿童
的特点发展儿童个性的观点。提出教育必须适应自然。系统地提
出了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重视儿童主动参加活动。
三.初创阶段
从18世纪到19世纪,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
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逐步发展起来。20世纪50年代前学
前教育蓬勃发展。
1.这一阶段呈现特点:
(1)针对性:这一时期,学前教育学开始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专门针对学前阶段的各种教育问题进行研
究。
(2)系统性:该阶段的学前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学科
的研究也逐渐系统化。
(3)理论性:该阶段的学前教育的研究开始呈现出高度的理论
性特点,即从学前教育现象中抽离出学前教育规律,并进行高度
的抽象化,以形成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理论。
2.教育家及事迹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1840年建立第一所学前教
育机构,设计“恩物”,他提出教育应当适应儿童的发展,教育
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基础,游戏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意大利教育
家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学法》《童年的秘密》等,1907年建立
儿童之家。她提出儿童自身具有发展的能力,教师的任务在于提
供一个“具有促使儿童聚精会神的最有力的外部条件”的环境。
提出儿童剧有个阶段从事某种类型学习的倾向。强调儿童自我教
育,自由发展。重视感官教育。
中国:康有为《大同书》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公共学前教育,
蔡元培提出建立公共教育体系,陈鹤琴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幼
稚园等。
四.发展的新阶段
十九世纪至今,学前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以后,在理论
和实践上都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以来的学前教育学开始从一
门独立的学科逐渐成为一门体系完善的学科,理论化和科学化水
平都有了显著提高,学前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
主要表现在(1)辩证唯物主义为学前教育学的研究提供科学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2)邻近学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学前教育学
提供了科学基础。
2.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1837年在勃兰根堡创设儿童教育机构,
实验他的教育设想,并于1840年首次命名为幼儿园,以后这一
名称在国际上一直沿用至今。设计恩物p29
3.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通常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
性(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了儿童的发展)p69
1.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教育的现象,揭示其规律的科学,是
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
2.学前教育:是指从出生到六岁前儿童的教育。P3
3.儿童的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
的,向更高水平量变和质变的过程。P69
4.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天赋或本能能决定人的发展,一个人的
能力,性格,兴趣等都是与生俱来的,由遗传所决定的。代表人
物有霍尔等p70
5.环境决定论:这种理论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
用,否认遗传的作用,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如美国心理学家华
生认为通过训练可以决定儿童的行为。P70
P136,1376、移情训练法:是通过各种教育手段提高儿童体察他
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情感,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发展儿童良好
行为的教育方法。包括认知提示,情绪追忆,情感换位,巩固深
化,情景表演。
P137,1387、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模拟系现实社会中的
某些情景,让儿童扮演其中角色,尝试从该角色的立场上分析问
题、处理问题、体验情感,并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教师的指导,了
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更好地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规范。
它的心理效应具有及时模仿和简单再现、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P2198.象征性游戏:象征性游戏是出于前运算阶段(2-7岁)儿
童常进行的一类游戏。它是把知觉到的事物用它的替代物来象征
的一种游戏。
P2199.结构游戏:结构游戏又称建构游戏或者造型游戏,是指儿
童运用积木、积塑、金属材料、泥、沙等各种材料进行建构和构
造,从而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P22110.区分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联合游戏:又称分享游戏,它是由多个儿童一起进行同样的或类
似的游戏,没有分工,也没有按照任何具体目标或结果组织活动。
合作游戏:是一种有着共同需要、共同计划、共同协商完成的游
戏活动。游戏者之间有分工、协作,有领头者,也有随从者。是
幼儿后期出现的一种较高级的游戏形式。
P22211.表演游戏:又称为戏剧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等文学
作品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P22312.教学游戏:是指在学前教育机构中,游戏被作为一种教
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而加以运用。
13.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是课程编制者为幼儿园的教师和工
作人员实施教育和教学所制定的教育目标,以及教师指导,(直
接指导和间接指导)下的儿童的学习、游戏、日常生活等各种正
规和非正规活动的内容、方法、环境等,以促进儿童身体、认知、
社会性、情感等全面和谐发展的完整、有序的教育计划或教育教
学蓝图。
14.幼儿园教学:在幼儿园教学被称为活动教学,是教师根据教
育目的、教育纲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儿童的学习活动,它
主要指集体(全班或分组)的正规教学活动(上课)以及教师对
个别儿童的专门指导。
15.教学活动的原则和方法(p308-320)
原则:活动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就是要让儿童在主动和真实的活
动中,通过感知,操作,体验,交流来进行学习
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就是通过教学使儿童在原有的发展水
平上得到身心和谐的充分的发展和持续的发展
集体教学活动与个别教学活动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的基本含义
是: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
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
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方法:
1.操作体验法:操作体验法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供与教学
内容相关的操作材料,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导儿童积极主动的动
手操作或亲身体验来进行学习的方法,这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
让儿童通过感官和动作对具体事物进行操作摆弄,二是设置一定
的情境,引导儿童在主动的体验活动中来学习
2.探索发现法:探索发现法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儿童通过自身
主动对事物、现象的探索,从而发现事物的特点、属性和相互关
系的方法,探索发现法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和要求,是幼儿
园教学活动的重要方法
1.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的贡献。P16
陈鹤琴先生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一生发展至关重要,也关系国
家和民族命运。
通过实践发展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主张幼稚园注重儿童健康,
培养良好习惯,总结家庭教育原则方法,主编幼稚园课程书
籍。
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抗战时期创立江西实验幼师。
提出适应儿童发展特点,培养其独立人格,提出全面教育教
学理论,五指教学法,即健康活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
艺术活动,社会活动五大领域全面发展
提出幼儿园教育多样性,室内室外教育相结合,主张幼儿园
课程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
坚决反对以教师为中心或儿童中心主义倾向,强调教师对儿
童指导教学
指出幼儿园童家庭教育相结合
3.当代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p33-p41
(1)确立学前教育新的社会性质和双重任务(一方面有教养儿
童的任务,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又有社会公共
福利任务,解放劳动力)
(2)根据国情和具体条件积极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3)制定统一的幼儿园教育任务,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身
心全面健康发展。
(4)实施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分工负责的管理
体制。
(5)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
(6)学前教育改革道路曲折
4.简述学前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括号内容用于材料分析)p42-p48
(1)学前教育以及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经济发
展所制约。(经济的发展促进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学前教育的
发展需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2)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与手段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年轻一代提出的要求不同,
教育任务也不同;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为丰富和
更新教育手段和内容提供条件+p46最后一段内容)
(3)学前教育为促进经济的发展服务(间接影响:教育为经济
发展提供适应现代化生产和技术的人才,间接的促进经济发展,
学前教育世纪初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
育的奠基阶段;直接影响:减轻家长养育幼小子女负担,直接保
护和解放生产力,从而为发展经济服务)
5.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48-p51
(1)学前教育的性质受社会政治的影响,并为政治所决定(不
同意识形态的社会中,学前教育的性质也就不同,学前教育的发
展必然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与制约)
(2)社会的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它受到社会政
治的影响和制约,又从培养人及减轻请家长教养幼小子女的负担
两方面为政治服务)
6.学前教育与文化的关系p51-p54
_1.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培养规格,(p52第三段)(2)影响着教
育内容,(教育所传授的内容都是人类积累的文化财富,从这种
意义上讲,教育就是通过传递延续内化和更新文化而造就人才的
活动)(3)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教育者对待受教育
者态度往往是由其所处的特定文化背景和传统造就的,不同时代
的文化观念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和教育教学方法)
--2.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1)具有保存和传递文化的作用(正确引导儿童热爱本民族文
化和传统文化,对其将来正确处理多元文化背景的矛盾具有奠基
性的意义)
(2)具有选择和传播文化的功能(教育者选择文化之后传递给
儿童,儿童接受和内化文化,其言行举止又成为传统文化的直接
传播载体)
(3)具有创新文化的功能(通过教育,使受教育者个体发展能
力和个性,进而推动文化的发展和更新;学前教育选择文化,并
将选择后的文化确定为教育内容,使得经过选择文化更加适应社
会发展的要求,更加具有生命力)
7.试述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p74-p83
(一)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遗传素质提供了儿童身
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不是单一决定,一定是相互作用
的)(2)遗传因素也决了儿童的某些个别差异
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1)环境对儿
童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多种
可能,包括机遇、条件与对象②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在方向
上有正反之分,有的不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有的环
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消极的作用
与遗传、环境比较起来,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1)母胎环境对胎儿发展的影响(2)环境和教育对新生儿身心
成长的响(3)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智力、个性和情感的发
展有长期影响④早期经验能改变脑的结构
儿童的个体性实践活动是其发展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儿童
是独立的生命实体,是主动的学习者;另一方面,儿童认识外界
是儿童内部的主动的过程。因此,教师或家长应该创造各种环境
和条件,让儿童主人的身份与外部环境进行相互作用,自由独立
的在各种活动中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儿童的发展是一个统的完整的过程,是不断变化的过
程,儿童的发展不是某一因素单独影响的结果,而是全部因素综
合的、系统的影响的结果,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互相结合、互
相作用的过程。各种因素发挥作用又依赖于儿童的主动的实践活
动。儿童在内部动力和能动性与生物因素、社会因素的多层次的
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静止地看待儿童的发展,孤立地强调遗传
或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抹煞儿童主动活动,都不能科学地认识教
育和发展的问题。
8.儿童观的概念?P84科学的儿童观是什么?P85科学的教育观
是什么?P85,86
儿童观是指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涉及儿童的
权利与地位,儿童期的意义,教育同儿童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
题。
科学儿童观
结合我国当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学,以及学前教育实际
和国情,在儿童观方面主要应明确下列观点。
(1)儿童的发展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多层次的相互结合、相
互作用的过程;发展不是孤立的、静止的由于某一些因素的作用
而促成的;儿童的发展是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中主动的发展,
不是被动的发展。
(2)儿童具有发展的潜力,在与适当的教育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
(3)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个体,发展水平和速度不同,兴趣和
爱好不同,不可能以年龄或班级为标准来统一划定。
(4)儿童通过活动而发展,在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交往中发展
认知、情感和个性,而不是坐着,只通过听或看教师的说和做而
发展。
(5)儿童身心各方面是一个整体,对他们进行的体、智、德、
美几方面教育也是相互联系的,应使儿童从小获得初步的全面的
发展,不要孤立的只偏重某一方面的发展。
(6)每个儿童有权利受到尊重和爱护。儿童有生命权,生存权,
发展权,受教育权和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应的游戏和娱乐活动的权
利,儿童权利应受到保障,不可歧视或随意处置儿童,不应忽视
儿童的人格和权利。
科学的教育观
基于我国教育界主流的儿童观的看法和当代政治,经济,文化以
及教育理论的新进展,在教育观赏应明确下列观点
教育是为了促从新一代身心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将来可以顺利地
走入社会,成为有利于社会的成员,因此,
(1)教育者应当热儿童,尊重儿童。
(2)要对儿童进行身体的、智力的、道德的、情感的、审美的
全面发展教育,不应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面教育,或只强调某一方
面教育
(3)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并促使学
前儿童身心的发展,要重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水平特点,不应小
学化,更不应成人化
(4)对全体儿童的统一的教育要求,要与符合个别儿童发展特
点相结合,坚固儿童个人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不能忽视儿童
的个别特点,机械化一
(5)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指导作用要和发挥儿童的主动
性,独立性,创造性相结合,不是由教师主导,一切包办代替
(6)结合幼儿园实际基础,各幼儿园还环境设备师资和儿童不
同,课程模式应有不同
(7)开展各种课程活动,同时不局限于集体的活动,采用多种
的活动方式相结合
(8)教师要创设环境,提供多种材料,鼓励儿童进行活动从而
发展,鼓励儿童与他人交往,促进社会性与合作能力的发展
(9)教师应当尊重家长与家长,积极沟通,取得家长在教育上
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儿童
9.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为教育提供了什么科学基础?
P88-p91
(1)教育要考虑儿童身心发展水平(教育作为儿童发展的外部
条件它的作用必须通过儿童的自主活动才能实现为促进儿童的
自主活动,就必须考虑儿童身心发展水平)
(2)教育要合乎儿童的年龄特征(并不是说教育要跟随在儿童
的发展后面,而是应当在充分考虑儿童的水平和特征的前提下,
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
(3)教育应考虑具体的班级和具体幼儿的特点(考虑不同儿童
对教育的不同需求,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典型性与多样性的关
系,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
10、体育
P107内涵:学前儿童体育是指遵循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基
本规律,以促进学前儿童身体正常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提高学
前儿童健康水平为目的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它包含了学前儿童心
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大方面。
学前儿童体育的意义主要有:第一,学前儿童体育关系到未来的
国民体质;第二,学前儿童体育是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特殊需要;
第三,学前儿童体育是实施各育的物质基础。
P111-p112目标:一,保护儿童的生命,促进儿童身心的正常发
育,二,关注儿童积极情绪的培养,三,养成儿童基本的卫生习
惯,四,发展基本动作,增强体质,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五,
进行安全教育
P108-110重要性:一,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包括神经系统特点,
骨骼和肌肉系统的特点,心血管系统的特点,呼吸系统的特点,
消化系统的特点,病理特点),二,儿童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
展的需要,三,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需要
实施要领一,提供安全的适宜儿童做身体运动的良好环境和设
施,这要求1.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的房屋、设备;2.安全有教育
意义的活动场地和设施
二,坚持卫生保健的常规工作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这要求1.符合儿童生理特点;2.
考虑季节的变换地区特点和家长的需要;3.考虑保教结合
四,坚持户外活动,开展有趣味的、多样的体育活动,这要求1。
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开展要注意科学性和安全性;2.体育活动的兴
趣性;3.体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结合本园、本地的特点和传统
五,关注体弱儿,患病儿和有心理障碍儿童在体育活动中的特殊
需要
11、智育:
P121,122目标:一,认识周围环境中的事物现象,并拓展视野,
丰富启蒙知识,学习一些科学技能
二,发展与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智能,如感知能力,动手操作
能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
三,发展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培养儿童阅读书籍的兴趣
四,培养学习的兴趣,自主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P122-127实施要领:一,使儿童通过直接感受和体验认识周围生
活中自然和社会的事物和现象,获得直接经验和初步的概念
二,鼓励儿童主动学习
三,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在动手操作和多种活动中学习
四,鼓励儿童运用语言,绘画,肢体动作及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
的认识和感受
五,提供丰富和有层次的玩具和材料给儿童摆弄和操作,促进儿
童思维的发展
六,以积极的态度和巧妙的方式回应儿童的问题,这可以1.耐心
倾听儿童的问题,支持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2.通过设置问题,
箱来搜集儿童的问题,3.通过多种方式来回答儿童的问题
12、德育:
P131-140实施要领:一,营造充满爱和尊重的精神环境;二,强
化榜样的作用与力量;三,运用鼓励、赞美促使儿童养成好行为;
四,专门的德育活动和生活中的德育相融合;五,适应儿童个性
差异的教育技巧;六,要善于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七,坚持教育
要求的一致性
P162-p16513、简述婴儿(0-3岁)教育的任务和原则
各项教育任务是紧密交错在一起的
1.身体的发展方面2。智力发展方面3.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方面
4.对美的感受和兴趣方面
原则:1.成人对童的关怀和爱抚是良好教育工作的关键
2.提供儿童能主动探索的环境,培养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
3.日常生活的护理师岁前儿童的重要教育活动
4.把每个儿童看作是有个别特点的人,按照其特点进行教育
5.处理好教育工作中相对事物的关系
14.简述学前儿童游戏的特点p216-218
1.游戏是儿童主动和自愿的活动
2.非功利性:儿童重视的是游戏的过程,而非游戏的结果。
3.假想性:儿童游戏具有假想成分,它是在假象的情景中反映社
会生活。
4.游戏是能给儿童带来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
15.试述游戏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p224-p226
1.游戏与儿童体能和动作技能的发展
游戏可促进儿童身体、感官和肌肉系统的控制及成长,发展儿童
基本动作,是儿童保持积极心理状态。
2.游戏与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游戏是儿童调节情绪的主要工具。游戏具有完全的自主性,儿童
可以自由表达情感,实现自我愿望。游戏给儿童创造了情绪安全
的环境,帮助儿童表达宣泄情绪,疏导协调情绪。
3.游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游戏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提供一条路径,游戏为儿童认识他人,
减少自我中心提供良好机会。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并增强儿童的
归属感。
4.游戏与儿童的语言发展(根据题目自选)
学前阶段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语言的学习则以生活情境中
的自然交谈最为有效。如果说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的话,那么游
戏正是儿童学习语言技能的有效场合。
象征性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种有助于分享思想、情感和新颖的想
法的自然情境,从而促进了儿童的多种语言技能的发展。儿童在
游戏中学会了用语言描述事物、表达看法、解决冲突。
在社会性游戏中,儿童以富有创造性的方式运用着语言来扮演角
色和交流彼此的需要、想法和愿望。儿童学会了使用称谓,学会
了不同时间、空间的表达方式。
社会性角色游戏需要运用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两种形式,它能
促进儿童接收和发送清晰的、连贯的信息,以此培养他们的交流
能力。在游戏状态下,儿童进行有效交流、互相理解和听取同伴
意见的需要都促进他们连贯和熟练地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
伴院着游戏的情境,儿童理解、运用非言语交流的能力也得到了
发展。游戏中儿童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等都会不自觉地
成为交流表达的要素。
5.游戏与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游戏为儿童提供了理解自己、别人以及环境的机会。
游戏能促进儿童的记忆力、思维力和微体解决能力的发展。
有助于儿童形成关于物质世界的基本概念。
通过游戏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再创和模仿有助于儿童有意记忆和
无意记忆的加强。
16.角色游戏的指导p239-243
角色游戏的指导原则
角色游戏的指导的“中心问题”是教师和儿童双方在角色游戏中
的角色定位问题,如何使教师的指导和儿童在游戏中的主体性结
合起来,这是指导角色游戏的关键所在。
一,主体性原则,角色游戏是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游戏,
是以主体性为基本特征的游戏活动,要尊重儿童游戏的兴趣和需
要不把自己的计划兴趣意志强加给儿童。
二,开放性原则,教师指导必定是开放的而不是拘泥于固定的事
先安排的计划和程序
三,整合性原则,即以儿童的整体发展观和活动关为指导,将角
色游戏活动和幼儿园课程教学活动有机的结合
指导策略
一,丰富和扩大儿童的生活经验
二,及时深化游戏主题
三,营造游戏的环境,提供游戏所需的玩具,设备和材料,促使
儿童角色游戏的发展
四,以间接指导为主,帮助儿童组织和开展游戏
17.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多重角色p251-256
将游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决定了教师应对儿童的游戏加以必要
的组织和管理,但是这种组织和管理应以不破坏游戏的特质为前
提
一,教师作为儿童游戏活动的观察者,首先应当通过观察了解儿
童游戏的情况,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儿童的游戏兴趣和游戏水平
可以借助专门的游戏观察量表进行观察
二,教师作为儿童游戏活动的参与者,需要明确介入儿童游戏的
时机和不宜介入游戏的情况
三,教师作为儿童游戏活动的引导者应避免掌控儿童的游戏支撑
儿童游戏的架构;因势利导的参与儿童的游戏
四,教师做儿童游戏的评价者,教师对儿童游戏的反思;教师对
自身在游戏中作用的反思
18.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特点P266-267
1.保教并重。要保护儿童的生命及机体正常健康的生长发育,又
进行适当的教育、教学。
2.活动性。幼儿园的课程与教学活动要让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
运用各种感官和动作直接与各种人、事、物的相互作用来吸取经
验和获得发展。
3交互性。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儿童与同伴及成人
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使儿童通过游戏、观察、交流、模仿来
学习。
4直观性。随着儿童语言的发展,能通过语言讲解认识一些不能
直接感知的事物,按照语言的指示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但是儿童
通过语言学习必须和具体事物相联系。
5.主动性。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活动应该利用实际的物品和有挑战
性的真实活动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引导儿童积极主动的学习。
6.启蒙性。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应该以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启蒙
性的知识经验为内容,通过游戏、操作以及直观的教具、图片和
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教学,不布置强制性的家庭作业、不考试、
不计分、不留级。
19.试述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教学思想。P293-297
①教育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
提出做“中国人,现代中国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有健全的身
体、有创造的能力、有服务精神、有合作的态度、有世界的眼光。
②大自然、大社会就是活教材,建立以自然、社会为中心的“中
心课程”(单元教学)。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
源泉,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成为幼稚园课程的中心。
③倡导“五指活动”,整个教学法和做中学。陈鹤琴提出以健康、
社会、科学、艺术、文学等五种活动编排幼稚园的整天活动,称
之为“五指活动”,也称“整个教学法”,其目的是发展儿童的心
智和身体
陈鹤琴认为分科的教法是完全没有照顾到儿童的生活和心理。整
个教学法就是把儿童所应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交给儿童。
他认为教学的基本原则在于“做”,还提出了教材应该以儿童的
经验为根据,凡是儿童能做的适应让他自己去做,鼓励儿童去发
现它自己的世界。
20.瑞吉欧教育课程p302-304(详细见课本)
1.课程理论基础和特色
2.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是学前学校工作的中心内容之一
3.教师是儿童活动资源的提供者、观察者,活动的帮助者、方案
教学主题的提出者与参与者
4.注重发展人际关系
21.过渡环节的价值p363-364
1.过渡环节是一日活动中学习和游戏活动、集体和小组活动、动
态和静态活动、室内和室外活动之间的联络点和衔接点也是儿童
活动转换放松的时刻,适应儿童日常身心活动有节奏更替的需要。
2.过渡环节有助于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和遵守秩
序的品质。
3.过渡环节是儿童自由交谈,发展同伴交往能力的良好时机。
4.过渡环节是丰富游戏内容,拓展教育的重要途径。
22.幼小衔接(怎么做/幼儿园怎么做/大班怎么做p396-397)
p392-398
23.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p412-p416
具有强烈的社会性和时代性
具有特殊的亲密性和权威性
具有民族文化的传承性和家庭教化的连续性
具有日常生活随机性和特殊情境的震撼性
具有地域的广泛性和组织的普遍性
家庭教育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
24.社区学前教育的发展p446-449
以正规化幼儿园为重点和示范
调动社会力量办教育
组织专家学者进社区做调查研究和培训
因地制宜组织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活动
25.怎样观察儿童p468
每一个儿童都具有独特性,要教育儿童,首先必须要了解儿童,
因此,敏锐的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是学前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
学前教师要时时观察儿童,并做必要的观察记录,才能了解儿童
的发展水平、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
学前教师不仅要善于对孩子的外部活动进行观察,还要善于了解
儿童的心理活动,要充分利用与儿童一起生活、学习的时间或机
会,通过他们的眼神、表情、动作、语言等透视其内心世界,观
察到有价值的教育信息。
如果教师能体察到儿童在行为、爱好、性格以及心理等方面变化
的苗头,就可以把教育工作做在前头,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教师没有观察了解儿童的能力,不了解儿童的要求,以致视
而不见,就会使教育教学工作陷入盲目的境地。
26.学前教师专业能力p468-473
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学教学能力教育研究
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其他能力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21:40: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801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