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㈠先秦时期,青铜时代:夏、商、周
1.分封制(表)
原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瓦解
2.宗法制(里)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继承和权力的分配制度
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家国一体,互为表里
早期国家阶段突出标志:①金属器具的使用②贫富分化的产生③文字的成熟④城的出现⑤礼制的初步形成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③等级制度森严④最高行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
度集中
㈡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公元前221年)
⑴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⑵内容:中央①皇帝制
②三公九卿制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三公太尉(军事)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地方:郡县制(郡、县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不能世袭)
郡县制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运作方式:朝议制度
标志: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中央集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两大基本矛盾:①君权与相权②地方与中央
4.相权削弱
⑴西汉:汉武帝措施:①“推恩令”②地方:刺史、郡国并存汉承秦制
设“中朝”对抗“外朝”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
⑵隋唐:三省六部
中央①三省: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②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地方:道、州、县
作用:①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②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⑶北宋二府三司
中央:(分割丞相权利,将相劝一分为三)
①行政——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②军政——枢密院
③财政——三司
地方:路、州、县
⑷元朝设中书省
①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宣政院
②地方:行省
⑸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权分六部
(1)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基本解决君权与相权矛盾
(2)明成祖:设内阁
⑹清朝:设立军机处
雍正: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密折制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
西南实行土司制度,“改土归流”
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①在中央,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②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6.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⑴秦汉:御史大夫,地方设刺史
⑵唐朝:御史台
⑶宋朝:提点刑狱司
⑷都察院
7.选官制度
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
科举制:考试的方法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列强的侵略
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结果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英国《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火烧圆明园?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日本《马关条约》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
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英法德意
奥俄美日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八国联军全面侵华
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
根本目的:瓜分中国
4.门户开放实质: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
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5.⑴三元里抗英: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⑵左宗棠收复新疆
⑶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
①人物:邓世昌、丁汝昌、刘步蟾、叶祖珪②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⑷义和团反帝运动
①根本原因: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口号:“扶清灭洋”
③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主要原因: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④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外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6.抗日战争
㈠日本侵华历史(20世纪30年代前)
⑴19世纪70年代:侵略台湾(50年,1895-1945)
⑵1894-1895:发动侵华甲午中日战争
⑶1897: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⑷1900: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⑸1904-1905: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至东北
⑹1914(一战):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⑺1915: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㈡日本侵华罪行
⑴九一八事变:19路军淞沪抗战
⑶华北事变:双十二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是中国全面抗战的标志。
⑹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⑻占领广州武汉
防御-相持-反攻沦陷区,国流区,解放区
1937年,国民党发表了《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成立
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
①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②西安事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转折点)
③正式建立: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㈣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①凇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②太原会战:八路军一一五师林彪平型关大捷1937
③徐州会战:李宗仁台儿庄战役1938
④武汉会战
⑤枣宜会战张自忠
㈤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
①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②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延安
④百团大战:1940彭德怀
㈥抗战胜利的意义:
①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为新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台湾光复抗战胜利日1945中共七大
㈦长春:①伪满洲国1932-1945②南京:汪伪政权1940-1945③重庆:陪都④延安:陕甘宁
㈧局部抗战与全民族抗战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比较点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
领导力量没有统一的领导国共合作,共同领导
群众基础关内外社会各界广泛动员,全民参与
军事斗争爱国军民的自发斗争两个战场,相互配合
抗战效果未能阻挡日寇的侵略成为抗战胜利的基础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①1924-1927国民革命
1.国共关系②1927-1937土地革命
③1937-1945抗日战争
④1945-1949解放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⑴过程:
①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②永安建制
③1853年,定都南京,改称天京
④三次战役
⑤1856年,天京变乱,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⑥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⑵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⑶重要文献:《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3.辛亥革命(1894-1912)
㈠三次巨变
①辛亥革命
②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
③改革开放
㈡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日本东京。(性质: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⑵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⑶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⑷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①立法权---参政院
②行政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院
③司法权---法院
⑸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⑹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窃取。
㈢意义
①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
统治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㈣南京政权
①1853-1864天平天国
②
③1927蒋介石
④1940-1945汪伪政权
㈤新政
①奖励实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编练新军
③派留学生壮大了革命队的力量
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播
⑤湖北文学社,共进会的努力
⑥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1911)
4.五四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①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
第一阶段:5月,中心在北京,主力为学生
第二阶段:6月,中心在上海,主力为工人?
③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最能体现运动性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⑴成立: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
①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②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⑵中共“二大”(1922年7月):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①内容: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②意义:这是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⑶①新的领导阶级②新的革命纲领③新的指导思想④新的前途
⑷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①1919-1949②1949-1956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6.
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
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合作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⑵主要成就:北伐的胜利进军
⑶失败:①,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动政变
②,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动政变(失败标志)
客观: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主观: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右派:反动保守左派:进步势力思想落后于客观实际
7.“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⑴南昌起义(,江西南昌):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人民军队建立了。
⑵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正确道路的
开端
⑶①土地革命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性质:工农革命政权思想超越客观实际,生搬硬套苏联经验
8.红军长征(1934-1936)
⑴原因:①根本:“左倾”路线的错误;②直接:中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⑵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⑶:红
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9.解放战争
⑴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⑵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⑶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⑷解放战争的胜利的标志: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国民党统治的瓦解
⑸长征结束:1936年红军主力会师,长征结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0.胜利原因①中共的正确领导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③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④开展
武装斗争⑤组织统一战线
11.新民主主义的胜利⑴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
起来,当家做主,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⑵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
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极大的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12.基本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13.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
社会性质:两半社会
革命任务和对象:反帝反封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不同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
领导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三民主义
群众基础广泛薄弱
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
14.中共成长历程(28年)
1921——1927——1935——1945——1949
共产党成立失败转折灯塔胜利
城市—农村遵义会议七大开国大典
15.
①1919-1927中共诞生和大革命(1924-1927)
1919-1949②1927-1937土地革命(十年内战)
③1937-1945抗日战争
④1945-1949解放战争
16.开端:五四运动
发展: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高潮:国民革命
转折:“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胜利:人民解放战争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20:37: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98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