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精选7篇)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精选7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
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
题意义的文体。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的高考语文满分作文(精选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1
古谚有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是世代积累传承的
观天经验,但看云卷云舒,从微末中推测天气变化,是种享受与乐趣。
而回头开启电视,世界范围的天气预报映入眼帘。两种感知自然的途
径不同,却无外乎为观得天气,殊途同归。自然并无需划分出“近”
与“远”。
对于自然,人理应借助科学发明和经验去了解,通达宏观层面,
同时用细腻的心仔细体会和感受身边的微观自然之美,方可达成“宏
通科学之通,微感自然之美”的境界,实现人、科学与自然最终的
“和谐”。
科学与自然不曾分离,从古代各种水利工具的发明应用到如今发
达的天气监测预报系统发展,人类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进步一直相辅
相成。人之于自然,甚为渺少,人类没有能力一一亲自探寻自然的所
有奥秘,因此自然似乎离人很远。而科学应用,正是解决人想在宏观
上更好了解自然的需求的有力工具。通过电视,人类可以“足不出户
而知天下事”地获取天气信息、地理资讯,增长了自然知识、弥补了
人自身能力和视野的局限。同时,科学知识对人形成科学思想也大有
裨益。达尔文曾说,他对自然的兴趣正是从前人的科学著作中萌生的,
其中的科学理论如生物的纲目属种,都对他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产生
巨大作用。可见,利用科学感知自然,既便捷全面又有利于培养自然
科学思维,正是“仰观宇宙之大”的好方法。
而“俯察品类之盛”则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生于自然,
也归于自然。汉字“性”中由一人和一生构成,可见人性之真必然离
不开生态自然。中国古代有“生”的哲学,生生不息,物我一体是古
代给人们不竭的追求。孟浩然、王维醉心于自然山水,感受天光云影
之变,细观云过水动之美,创作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这样
反映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传世佳句。人的生命,融于自然生态,同呼
吸、共命运。因而多留心身边微观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方可融入
自然,“微感自然之美”。
中国儒家学说中重要的“和谐”思想,要求各方面达成统一与协
调,在当下,人既不能肆意丢弃传统感受自然的方法,也无法抵抗科
学发展的潮流。因此,务必达成人、科学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就像时
兴的观星活动,利用高科学望远镜观测遥远星体的人们,也同时在夜
晚的山上感受凉风与蝉鸣,“信可乐也”!
宏通科学之道,微感自然之美。人既与自然亲近、融入自然,又
可以更高的视角认识自然。心有宏观看待自然的“猛虎”,亦可微观
细嗅身边的“蔷薇”。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2
北京的香山就是一个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么的美,如同
一处火的海洋。走近其中,就如走近自然。
走上香山的林间小道,踩着落叶吱吱作响,微风吹动一片片绿的、
黄的、红的树叶轻飘飘的散落,带着自然的清新的味道蔓延在人们的
嗅觉之中。香山的土地是那么的柔软,踩上去如
同踩一块海绵上,时不时浸出一点水来,便鞋子上沾满土气息。
落叶铺在地上,形成一道红火的小径,待秋天一过,它们化为养料,
化作春泥,使香山的树长得更加茂盛,也让这里的景更加美丽。
茂盛的树上有鸟类鸣叫,婉转的歌声犹如天籁之音,引得我幻想
这些鸟类的模样,它们的样子肯定是极可爱的吧!一只不知名的鸟儿
从一处枝头扑棱扑棱地飞向空中,带着自己的希望向天边飞去时,也
让我知道了这个自然的神奇,鸟儿带我更加走近香山的自然。秋天的
香山,美的是这里的树,红中夹带着黄与绿,错落有致,树的根须向
地下室直蔓延,突出它们的年龄以及经历过的沧桑。这里的树我大多
叫不上名字,但又何必去了解它们的名字呢?我们是来亲近自然,而
不是辨别自然的,自然这么美,为什么不多去体验呢?你看这火红的
树叶飘散是否会让你想起“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美丽的景象是否
地让你“停车坐爱枫林晚”?自然啊,你为何这么美?让我站在香山
里为你驻足。
天气不似预期,天空中风起云涌,树叶沙沙作响,散落的叶片层
层高。雨,毫无预兆地下了起来,香山中的花果清香,丛林气息霎时
间融入雨水中,人们似乎在雨中就能走近自然,感受它的爱。当你也
随我撑起雨伞走上半山腰,再俯视山下的树林,雨模糊了他们却给他
们带来一场美丽的交响乐,也给她们绘制出一幅美丽的油画,这等美
景是电视与电脑体验不来的,因为这里还有自然的气息与自然的声音。
雨渐小,自然的气息依旧弥漫在空中。可惜时间给予我领略自然
的太小了,匆匆忙忙踩着混和树叶与雨水的之地,带着这里的自然味
道跟随旅行团离去。自然的清香留在我心,又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地
走近自然。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3
看天光云彩,能测阴晴雨雪;漫步林间,能观草长莺飞,枝叶枯
荣,可无法细说万物之性。打开电视,轻点鼠标,可知万物原理,可
无法身临其境。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在我看来,身
临其境,用心感受,即便不知万物原理,自然也并不遥远。
看来山峻岭,清流激漓,即便你不懂山的形成,你却能用心感受
山的巍峨,水的灵动;看万花红遍,绿荫环绕,即便你不懂花的种美,
树的生长,你却能用心感受花的甜美,树的奉献;看繁星闪烁银月悬
空,即便你不懂星星的距离,你却能感受黑夜的神秘与趣味。由此可
见,如若心有自然,心系自然,虽不知万物进化理论,却能感受自然
的魅力,自然的灵魂。自然,近在咫尺。
身临其境,用心感受自然,使人获得身心愉悦。古人有云“读万
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当你贴近自然,你会收获不少意外的惊喜。
当你与家人朋友出外旅游时,因为有清泉叮咚,你会收获趣味;因为
有雄伟瀑布,你会叹为观止;因为有虫鱼鸟兽,你会惊喜不断。当你
在自然给予你的一切中享受,当你被自然亲切纳入怀抱之时,你是否
有发现,即便你不懂鸟性不
懂花语,你却已经与自然如此贴近?你是否有发现,是自然带给
你的喜悦与惊奇,让你觉得自然其实并不遥远?
身临其境,用心感受,自然使人得到精神上的升华。苏轼被贬黄
洲时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自然的雄洋壮
立,使他认识到人生短暂,何必难为自己?才会有他积极乐观豁达的
生活态度;嵇康喜爱竹林,喜爱竹林中悠闲的雅士生活,是自然的清
高秀丽,使他拥有竹子般正直的性格,不愿与世同流合污。我认为,
我们从自然中感受到的力量,吸收到的精华,能使我们的涵养进一步
提升,使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使我们的生命更加圆满。而这一切,
难道懂得万物表面的原理能比得上吗?
诚然,有人认为懂得物性更重要。不可否认,通过现代的信息技
术,我们可现清楚了解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然而,这一切却只停留
在表面,你未曾用心去感受自然,你亦未曾得知自然的真谛,所以这
样,自然只会“越来越远”。
嗅一嗅花草的清香,感受清风的灵动,融摸水的温润,你便会窕
尔一笑,用心感受自然,你会发现,自然,就在身边。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4
探索自然,让你认清自然美的本质。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
一菩提。”任何一个细节之处都有可能孕育着美,关键在于我们是否
有着探求精神。你可曾知道处于洪水或大火中的蚂蚁是如何逃生的?
它们聚成一个球,越过水流与裂(烈)火,最外层的蚂蚁宁愿牺牲自
己也要保全集体,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吗?你可曾知道,凶恶的鄂(鳄)
鱼也会有温柔的一面,安静张大嘴巴让千禧鸟觅食,这难道不是一种
和谐之美吗?你可曾知道苹果梨藏着五角星,海底深处也会有着顽强
的海星,海豚会不顾一切的救人,又或者花朵里也许蕴藏着另一个世
界。在自然中行走,善于探索,你便会发现自然有其美的令人炫目的
一面。
探索心灵,让你认清心灵美的本质。浮华的世界,我该去何方?
朝山谒水,扣经问史,回答是的声音说:“看一看你自己的心灵吧!”
静下心来探索,我的心里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决心,我
的心里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强与傲岸。这些,难道不是心灵的
美吗?哦,我明白自己该怎么做了。跟着自己的内心,用心灵去探索、
去发现。
无奈吾心已尘覆,随那流水入西天。
不记何时拂过你的笑脸,在那春暖花开的季节。你说要离我而去,
因为这不是属于你的春天。说后转身踱去,瞬间化成云烟,只留我在
那蝶扰虫鸣的地点,流泪问你:时间,何时再能见面?
时间在流逝。春,匆匆路过,未带一袖清风,未留一抹云烟。像
童时河边玩耍,踩在沙滩的脚丫转身被河水重新填埋;像幼年随地撒
尿,印在地板上的水迹回眸间便被蒸成水汽;像少年湖边嬉戏,留在
水面的涟漪被湖水吞噬抹去;像如今的昨天,剩下的回忆一夜变成空
白,一丝不留的随时光消失在深黑的夜晚,抓不住,唤不回。
春天,希望仍在,虽然岁暮阴阳催短景;夏天,激情仍在,虽然
门前流水尚能西;秋天,果实仍在,虽然一蓑烟雨任平生;冬天,憧
憬仍在,虽然天涯霜雪霁寒宵。没有什么离开,虽然时光很快;没有
什么不在,虽然流水逝去很快。该做的不是闲梳妆,独倚窗,徒增愁
容,徒添哀伤,而应趁艳阳,霸占山头,开怀畅饮,放声歌唱!
是的,既然冷眉转身对,不如吾笑转身回,就算难舍时光恋,总
得竭力一生追!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5
年少时曾拜读过川端康成先生的《禽兽》一书,对这样的描写唏
嘘不已:
“少女躺在那里,母亲为她穿上和服,惨白的脸上抹了两抹嫣红,
如同新娘一般美丽。”
是什么样的人用这样不带一丝叹息的语句描写出如花生命的逝去?
在当时的我眼中,这一切过于残酷了。
多年之后,随着阅历的增长,我终于有了新的理解,川端先生只
是仰望星空之后,发现了星空的浩瀚与大地的束缚吧。有人指责说文
学家是最脱离实际之人,他们存在于幻想与虚无之中,无所事事。我
认为在这个讲求“脚踏实地”、追求实际利益的年代,文学家是将梦
想与实践结合得最好的人,他们仰望星空得到天穹的召唤,以梦想领
航,在前进的路上,他们发现了地面泥泞不堪甚至还有铁索牵绊,于
是他们放弃了实体,选择在自己梦想的路上朝自己的星空一步步走
去……
在著名画家古贺春江自杀之后,川端先生曾这样说:“我不赞成
自杀,死从不为死而死。”谁能指责这样的人是脱离实际,不脚踏实
地,生存于虚幻的呢?我想,川端先生曾经努力尝试过,与世事相融,
与时代相合,但战后社会的支离破碎,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那片
星空的强烈召唤,这一切的一切使得川端先生放弃了我们——1979年
的一个春日,川端康成打开煤气,自杀于公寓内。这里的死亡已经不
是逝去的意味了,川端先生解脱了,他无所牵挂地朝他曾经仰望的星
空走去,一步一步,越来越接近……
死亡这种行为仿佛对文人有着特殊意义,屈原、芥川龙之介,以
及我们今天的诗人海子、麦地……都选择了这条路,去追寻自己的星空。
世人,你还要嘲笑他们吗?你可曾想过他们也曾在你们的泥潭尝试
过?你可曾想过他们才是在仰望星空之后发现大地束缚的人?你可曾想
过,当你自以为脚踏实地地在这里挣扎,被利益驱使的时候,他们正
在接近星空,接近梦想的地方俯视着你,看你在浑浊不见星空的地方
泅游?你可曾想过他们才是坚持本真的人?
——你呢?
诚然,我并不赞同自杀这种行为,我同样坚信一个生命的逝去,
必会带来缺失与遗憾。我只是想提醒你,在你自以为脚踏实地的时候,
你头顶可曾真有那份你曾经坚信的天空?你是忘了它?还是已使它混浊
不堪?
请记得仰望那片星空,请摆脱泥潭,真正地脚踏实地朝梦想走去。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6
在风云变换的国际舞台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昔日经
济、政治等“硬实力”,而今大国“软实力”的分量似乎更重。软实
力主要包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国民精神风貌、思想素质,而民族文
化影响力尤为重要。
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母语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如果一个
民族不重视他的母语文化,势必会走下坡路,至少经济社会发展潜伏
着危机。在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疯狂地学英语,却淡漠甚至抛弃了自
己的母语:汉语。如今毛笔大概成“稀有之物”了,拿过毛笔的人很
少,会写毛笔字的更是寥寥无几。而日本人却规定每周一次毛笔字课,
我们不反省一下,就这样看着汉文化衰落,对得起“炎黄子孙”这个
称呼吗?
为什么在全球掀起一场汉语热,各国大办汉语学校的今天,我们
却不再重视汉语?我们没有看到语言文化的长远意义,至少没有看到
眼前所蕴藏的危机。英国、美国每年输出英语所获利润占到了国民
GDP的1%多。再看看国内的学生,花这么大力气学外语,若是学好
了还可以,可是大学生甚至博士生研究生的英语水平也不过如此。外
语没学好,母语也差,有些人的'汉语水平甚至不及外国的汉语学习者,
前不久上海的一次双语互译活动竞赛中,不少人把“富贵不能淫”这
句古训成“Berich,butnotxy”(富贵,但是不能性感)。中国学生的
语言功底,由此可见一斑。
听说前不久申报文化遗产时,端午节被韩国抢先注册。我们在愤
慨之余,为什么不冷静地想想:别人为什么轻易就能抢走?汉文化源
远流长,先辈珍视,而子孙视之不甚惜,如弃草芥。一些重大的经贸
甚至学术交流会全部用英语却不能用翻译,这可是在自己的国土上。
为什么不能像法国人一样珍视母语。民族文化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
法国的保守未免偏激,而我们的漠然则更令人担忧。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佳句流传几千
后依然鲜活生动,在于其独特的音形相结合。我耳边始终回响着那位
韩国网友的疑问:“你们的汉语我认为是世上最优美的语言,为什么
亚洲其他国家和欧美重视,你们自己却不重视呢?”
你从远古走来,博大是你的风采;你向未来奔去,磅礴是你的气
概。悬崖边缘的汉语文化,炎黄子孙到了拯救你的时候了……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7
车水马龙的喧嚣,觥筹交错的迷离,世界已不再如“三月桃花,
两人一马,明日即是天涯”般纯粹淡然,而是被混沌复杂的种种现实
包裹着。
当你在城市的钢铁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围城中
觉得力不从心,一切映入眼帘的数字和字母此刻都会变成冷漠的嘲讽,
唯一能够感到慰藉的,也许便是那些曾经缓缓路过心头的文字——是
想起“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时内心的感动;是“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时的洒脱,是“慢慢走,让灵魂跟上来”时的释然。是的,语文
素养是一个人心底最柔软的诗意,也是一个国家文化最坚硬的铠甲。
诚然,我们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分析问题,领悟规律,跟着老
师的步伐,去拜访那位撑着油纸伞,结着丁香,着粉色旗袍从江南雨
巷袅娜走过的姑娘;我们或是通过对古文知识的构建,去感受离骚的荡
气回肠,去品味兰亭的潇洒飘逸,去吟咏苏东坡的豪放和柳三变的婉
约;我们亦可以在社会实践中,途径不同风景,体验人生百态,将最真
实的感悟记录成最动人的篇章……然而,我以为,我们更需要的,是通
过课外阅读来灵活选择符合我们品位与时代背景的作品,推敲文字背
后的深意,进一步了解这个时代的声音。也正是从大量课外阅读中积
累厚重的文化底蕴,才可以让我们拥有更独到的见解,更长远的目光,
可以在社会实践中有更加细致周到的分析与感悟。阅读,是文字与心
灵的交流,思想与思维的碰撞,语文素养之花,便是在阅读之美中悄
悄绽放的。
“读够了《青铜葵花》里的忧愁朴实,谁不惦记着《神雕侠侣》
的回肠荡气?看厌了贾府里的肃穆迂腐,谁不会想到孙猴子的精灵古怪?
在读《红岩》心潮澎湃后,想在《边城》里寻找回归乡土的宁
静。”——年仅12岁的小学六年级学生聂希子便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
每读过一篇著作,她便记录下自己的感想,大大小小足有311篇。今
年六一,她将文章结集成册出版,取名为《希子的脚印》,北大教授
孔庆东和《百家讲坛》“十大名嘴”纪连海更是对该书联袂推荐。并
没有初高中课本知识与方法的积累,也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聂希子
只是通过对大量文学著作的阅读与感悟便拥有了极高的语文素养并得
到了社会大家的认可。
文以遣志,语可兴邦。语文素养决定着一个人思想的深度,也决
定着一个国家发展的高度。阅读,乃悦读也。悦读之美,在于孜孜不
倦地积累,在于天马行空地想象,在于触碰心灵地感悟。
愿我们都可以做一位心悦诚服的读者,纵使世界愈发聒噪,我们
依旧可以在缱绻的文字中收获内心的丰富与安静。愿在悦读之美中绽
放的素养之花可以相伴我们,一路静默,一路微笑,一路芬芳载途……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20:36: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98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