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故事:铮铮铁骨耀千秋——任
天石
任天石,1913年出生于常熟梅李塘桥的一个中医家庭。1932年9月,他就读于
上海中国医学院,毕业后返回家乡挂牌行医。西安事变后,任天石在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思想有了新的飞跃。他痛切体验到:“做个
医生,只能救命。若要救民,必先救国。”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常熟沦陷,任天石弃医从戎,先尽其积蓄,后拆屋变
卖,并将劝募所得,全部用来收购国民党军队丢弃的武器弹药,在家乡塘桥组
织了一支抗日保家乡的游击队。他当时虽未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坚信在祖国
存亡之秋,唯一可信赖的,只有中国共产党。他把部队交给中共常熟县委。中
共常熟县委以塘桥游击队等为基础,举办军事训练班,训练班结束后,1938年
8月初,由中共常熟县委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简称
“民抗”)正式成立,任天石先后任“民抗”副大队长、大队长。
1939年5月,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东进来到常熟,“民抗”配合
“江抗”,拔除了东部地区的10多个伪匪据点。不久,“民抗”总部成立,任
天石被任命为司令,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由于“民抗”处处维护群众利益,与群众建立了水乳交融的关系,人们亲昵地
称任天石为“老天”,把民抗部队称之为“老天部队”。同年9月,“民抗”
部队随“江抗”西撤。留在东路敌后的武装,只有“民抗”总部一个警备班
10余人和常备队30余人。任天石等人不畏艰险,坚持斗争。11月6日,“江
抗”东路司令部(简称新“江抗”)成立。在这同时,重建了“民抗”。任天石
等人边战斗,边扩军,很快又组成了一个连的武装,把它输送给新“江抗”。
“民抗”和新“江抗”密切配合,加紧在各区新建的常备队中培养骨干,不断
为主力部队输送兵员。这时,原先遭到我方打击的伪军和土匪头子,不断前来
滋扰,尤其是沿江青红帮、伪军、土匪大有卷土重来之势。“民抗”和新“江
抗”互相策应,声东击西打击日伪军。
1940年4月,谭震林来到常熟组织东路军政委员会。自此,任天石在东路军政
委员会领导下,从事苏常太3县的民主建政工作。6月初,任天石兼苏州县县
长,并任中共苏常太工委委员。他认真贯彻“三三制”原则,团结各阶层爱国
同胞,在常熟与爱国人士共商抗日大计。经过3次协商,确定了各界代表的人
选。8月初,常熟县人民抗日自卫会代表大会召开,任天石当选为执行委员会
主席。同年9月,任天石任中共常熟县委书记。皖南事变以后,任天石担任苏
南第一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常熟县县长。
1941年7月,日伪大举“清乡”。任天石在苏常太抗日根据地参加了艰苦的反
“清乡”斗争以后,撤至苏中抗日根据地通海地区,担任中共四地委江南工委
书记,并兼通海工委书记、通海行署副主任等职。他和其他一起,以通海
为基地,培训秘密工作干部和武工队员,南下恢复“清乡”区的党组织和抗日
斗争。1944年月,苏中区党委为了加强东路“清乡”区的领导,成立苏中第
六行政分区,任天石任专员兼苏中第六地委委员。1945年8月,任天石返回常
熟,迅即组建苏常太警卫团,亲率部队攻打伪军据点,收复失地,同时恢复苏
常太游击区的政权机构,开展征粮和扩军工作。
1946年9月,中共华中第十地委成立,任天石担任委员兼社会部长。1947年1
月,十地委机关秘密进入上海,领导苏南国民党统治区的斗争。不久,地委机
关遭破坏,任天石于1月30日夜被捕,关押在上海,5月下旬,又被押解到南
京。身陷囹圄的任天石,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铁骨和纯洁品德。
1948年3月,他嘱托难友代向组织反映,抱至死不变、始终如一的决心,个人
生死,在所不计,对革命前途,甚抱乐观。1948年冬,任天石在南京被国民党
反动派秘密杀害,年仅35岁。
刘飞,原名刘松清,1905年月出生于湖北省XX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7年
刘飞参加黄麻起义,1930年1月率部参加红军,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团
政委、独立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红四方
面军长征。
1938年春,刘飞调任新四军三支队六团政治处主任。他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
作,认为面对强敌,新四军必须以强大的士气压倒敌人。他深入连队,了解指
战员的情绪、群众纪律和伙食情况,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由于语言障碍和
其他原因,有的干部战士不理解他,刘飞就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找他们谈
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飞的模范行为感动了干部战士,大家有话都愿意找他
谈,有事愿找他商量。
1939年5月,六团使用“江抗”二路的番号东进抗日,在武进戴溪桥与“江
抗”三路汇合,成立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刘飞任政治部主任。面对苏南
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刘飞坚持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发展抗日队伍。由于
他态度诚恳,说话办事合情合理,使那些地方武装的头领心悦诚服,都表示愿
意把部队交给“江抗”统一指挥。仅用4个月时间,“江抗”就从1000余人发
展到5000余人,显示了新四军统战工作的强大感召力。
1939年9月,“江抗”奉命西撤。在江阴顾山反顽战斗中,刘飞身先士卒,率
领警卫班向山上冲锋,左胸中弹,被送到阳澄湖畔新四军后方医院抢救治疗。
身负重伤的刘飞一边与伤痛作斗争,一边做伤病员的思想工作,鼓励们坚
持原地斗争。他还主持召开了东路特委、常熟县委和“江抗”联席会议,研究
部署了重建“江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工作。
1939年11月,刘飞被转送到上海同仁医院疗伤。1940年2月,刘飞伤口愈合
(子弹未取出)后,由上海回新四军江南指挥部,4月随谭震林等重返东路前
线,先后任五支队司令员、一纵队政治委员、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五十三团团长
兼政委、五十四团政委。他率部积极开展对敌斗争,多次粉碎日伪的“扫荡”
和“清乡”,给日伪以沉重的打击。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刘飞十分重视对党
员的教育,经常亲自给党员上党课,使党员更加深刻领会抗日战争时期党的方
针和政策。
1941年11月,新四军六师十八旅从苏南东路地区北撤到苏中江高宝地区。刘
飞先后任六师十八旅政治部主任和副政治委员。他率领新四军发动群众,打击
日伪,建立政权,建立各级党组织,迅速开辟了抗日根据地。1943年冬,刘飞
兼任苏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1944年6月任第十八旅旅长。
1945年春,刘飞组织指挥了高邮三垛河口伏击战,这是苏中地区大反攻前夕的
一场大规模歼灭战。在研究战斗方案时,刘飞听取侦察员汇报,认真分析敌
情,对部队的埋伏、出击、分割围歼、截击逃敌等重要环节,作了周密部署。4
月27日拂晓,参战部队便进入阵地,设下包围圈。28日下午3时许,日伪军
从公路和水道陆续进入新四军的设伏阵地。刘飞一声令下,子弹、榴弹、炮
弹,像狂风骤雨射向敌人。经过三个多小时激战,计击毙日军240余人,伪军
少将团长马佑铭以下600多人,俘虏日军7人、伪军958人,缴获了大批武器
弹药和物资。1945年8月,刘飞担任苏中军区独立二旅旅长,参加了围攻兴化
城和如皋城战役,使苏中XX区连成一片。
解放战争期间,刘飞率部先后参加宿北、鲁南、莱芜、豫东、淮海等战役。
1949年1月,刘飞任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九兵团二十军军长,参加渡江战役
和上海战役。新中国成立后,刘飞先后任皖南军区司令员、安徽军区司令员、
南京军区公安军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
1984年10月24日,刘飞在南京逝世。
包厚昌,1911年9月2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县东亭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参加了无锡职业青年业余读书会等进步团体,满怀一腔热
血,积极投入无锡地区的青年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8月,包厚昌参加共产党
领导的革命工作,1937年底随“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至新四军南昌办事
处,随后被闽北特委派到“青年战地服务团”做抗日宣传工作。1938年2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
1938年8月,包厚昌奔赴江南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敌后武装斗争和民运工
作。此后三年间,他历任江南抗日义勇军三路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委员,江
阴民众抗日自卫队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六师江南保安司令部警卫一团政治处
主任、团政治委员,澄锡虞中心县委委员。包厚昌坚决执行中央东进抗日的战
略方针,参与开辟了澄锡虞根据地,坚持开展苏南抗日武装斗争。1941年7月
起,日伪军集中1万余兵力对苏常太地区进行残酷“清乡”。因敌我力量对比
过于悬殊、部队难以施展且损失严重,包厚昌随新四军渡江北上苏中三分区。
1942年初,新四军第六师师长谭震林指示澄锡虞中心县委“设法渡江南下,重
新打开澄锡虞地区局面”。为了摸清敌情,包厚昌率6名侦察员奉命渡江南下
侦察。
2月的一天深夜,他们趁夜幕掩护渡江南下。天亮登岸后化装成日伪军“清乡
队”,经江阴周庄先后到达浦市里和无锡县梅村北。他们了解到了当地百姓盼
望新四军和锡东县委坚持武装斗争的情况,掌握了日伪军自以为“清乡”已获
胜利并有所懈怠的重要动态。根据包厚昌等人一下江南侦察掌握的情报,澄锡
虞中心县委决定抽调2个排的兵力赴江南展开游击战,并组织地方干部南下恢
复群众工作。
1942年5月7日夜,包厚昌率队二次渡江南下,天亮时在江阴、常熟交界的店
岸登岸。谁知,他们刚在店岸落脚,就被日伪军包围。包厚昌当即组织部队向
锡东方向突围,第四天到达锡东许家桥,与锡东县委的武装会合。在锡东,他
们又遭到了日军小野少将组织的重兵包围,二三千日伪军企图在此围歼他们。
为避敌锋芒,他们由锡东向虞西和江阴分兵转进,包厚昌率一个排转战虞西,
一路被日伪军咬住不放,经过激烈战斗终于突出重围。二下江南的13天里,他
们与日伪军打了15仗。在此后的7个多月中,他们化整为零、分散行动,指
战员有的牺牲、负伤,也有的离队甚至变节。11月,包厚昌率仅剩的一名排长
和两名侦察员再度北撤。二下江南尽管未能彻底打开澄锡虞斗争局面,但粉碎
了敌人“江南已无新四军”的谎言。
1945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扩大XX区、缩小沦陷区”的号召,新组建
的苏中六地委和苏中第六军分区司令部决定,由地委委员兼军分区司令员包厚
昌率部三下江南相机开展工作。包厚昌率人引导中下层群众认清敌友,接受共
产党的领导,以锡澄交界处为中心,逐步形成了有10万人参加的反抗日伪顽的
农民大暴动风潮,这一地区几乎成为共产党的实际控制区。
1945年6月,为迎接抗日战略大反攻,包厚昌奉命从苏北带一个主力连队四下
江南。他们端掉了日伪军的一些小据点,迫使日伪军不得不龟缩进几个大据点
里,而澄锡虞、苏常太地区的抗日游击武装则发展到1000多人,不久就迎来了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包厚昌四下江南,“包司令”英勇机智、令敌顽闻风丧
胆的斗争事迹,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
解放战争时期,包厚昌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战役,受命率武工队在苏锡常
一带坚持斗争,1949年4月随解放军渡江解放和接管无锡。新中国成立后,他
历任XX市长、市委书记、江苏省副省长、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省政协主
席等职。1992年2月10日,包厚昌因病在南京逝世。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20:2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97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