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
氯化铵的反应及应用
2008年第4期邵玉昌:氯化铵的反应及应用3
氯化铵的反应及应用
邵玉昌
(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辽宁大连116023)
摘要:氯化铵作为联碱生产的联产产品主要用于农业肥料,但作为一种化工原料通
过化学反应制
备其它产品是一更好的利用途径,本文对这些化学反应作一综述.
关键词:氯化铵;反应;应用
中图分类号:TQ114.1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5—8370(2008)04一O3—1O
2007年,我国联碱企业共生产氯化铵7.3Mt,
主要作为氮肥用于农业,特别是制备的复合肥深受
欢迎.氯化铵在我国农业上应用已有40多年历史,
已在10多种类型土壤和30多种作物试用,证明氯
化铵对大多数农作物增产效果明显_】J.氯化铵除
作肥料外,还可以利用其本身物理和化学性质直接
应用,如:含47%或57%氯化铵水溶液可用于消防
灭火_3-4J,2mol氯化铵与1mol三氧化锑复配后可
用作聚乙烯阻燃剂_5J,利用其升华性质制备纳米二
氧化钛和纳米金属粉体材料_6-7J,氯化铵能降低二
茂铁分解温度,使其能在较低温度下碳原子直接自
组装生成非晶态碳纳米管_8J,用作高性能,大功率和
再充电的锰干电池电解液_9—11J,最新研究发现氯化
铵可用于治疗人体肝脏组织坏死【12J.通过化学反
应途径将氯化铵转化成其它化合物,使其作为化工
和冶金行业的原料,充分利用分子中的氮和氯元素
是氯化铵利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用化学方法利用
2/25
氯化铵已有报道[.一,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氯化铵
的化学反应及应用作一综述.
1热分解反应
氯化铵加热后分解出氯化氢和氨两种气体,在
N,环境下DSC测试表明180℃吸热峰,是氯化铵晶
型由NaC1型转化为CsC1型吸热峰,230℃吸热峰是
氯化铵热分解,没有氯化铵熔化峰,显微镜观察分解
过程看到氯化铵晶体没有融化,只是体积不断缩小,
说明氯化铵分解前并没有融化.通过热分解反应动
力学的研究得出热分解反应是在晶体表面进行,反
应是一层一层地向内部收缩,反应速率仅与表面质
点数有关,受一维相边界反应机理控制,热分解过程
由三步完成,第一步是表面质点振动能增加过程;第
二步是表面(氢离子和氯离子)反应过程;第三步是
NH3和HC1从表面脱附过程.
--
N.
H~--C1…H3…H'C1…NH3…HC1…
一——
∑一占一——一——一一∑——∑一+N+Hc
反应活化能E=84.67I(J/m0l[.在空气环境下,
DTA测试表明晶型转化吸热峰温度188oC,分解吸
热峰温度295oC(起始196℃,终止310oC),DTG结
果为分解温度292oC(起始167oC,终止307oC)116].
直接分离热分解产生的氯化氢和氨这两种气体
是难以做到的,温度稍低这两种气体即反应生成氯
化铵,从外表上看好象是升华过程.如何利用氯化
铵分子中的氯化氢和氨是氯化铵应用的关键,报道
3/25
纯碱工业
较多的是采用先将其中一个反应掉,回收另一个的
方法,如:与酸性化合物反应,使氨生成不挥发的铵
盐,剩余单一氯化氢就方便收集了,然后再将得到的
铵盐加热分解回收氨;或与碱性化合物反应形成不
挥发的氯化物或盐酸盐,回收释放的氨气,然后加
热生成的氯化物或盐酸盐得到氯化氢或将氯化氢再
氧化得到氯气.也有报道采用电化学的方法.
2电化学反应制备氯气和氨气
2.1直接电解
2NH4C1——2NH3+H2+Cl2
用25%40%的氯化铵溶液在2.5—3V的直
流电源下进行电解,在阳极产生氯气,阴极产生氢
气,这两种气体经干燥,压缩冷却得到液氯和液氢,
电解完成后的电解液经加热于85—100oC蒸出氨,
经冷却,气液分离,压缩冷却后得到液氨,生产1t液
氯,较原传统的电解食盐水法省电10%一15%,并
且单个电解槽生产能力提高10%一20%[n].
2.2间接电解
将氯化铵在高于330℃低于365oC范围内加热
分解,产生的氨和氯化氢混合气体与熔融的金属锡
(或锌)接触,生成氢气和氯化锡(或氯化锌),回收氨
气和氢气.
F4C1+SnNH3+us2HN4C1+SnCl2+nNH3++
氯化锡(或氯化锌)再用电解方法制成金属锡
(或锌)和氯气,得到金属锡(或锌)再与氯化铵反应
循环使用.整个过程只消耗氯化铵,得到氨气,氢气
和氯气.电解在低熔点共熔混合物(NaC1一znch或
NaC1一AlCh)中进行,电池电压1.5—1.9V,石墨作
4/25
阳极【引
e
SnCl2——C12+Sn
3化学氧化反应制备氯气和氨气
3.1氧化镁一羟基氯化镁法
早在1887年和1889年,LudwigMond提出以气
化的氯化铵为原料,通人装有粒状氧化镁床层反应
器,氧化镁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氨气,回收释
放出的氨气后,通人空气将氯化镁氧化生成氧化镁
和氯气的方法.第一步将在350oC气化的氯化铵通
人到温度500—550oC,装有直径0.5英寸的球状氧
化镁管式反应器中,球状氧化镁是由氧化镁与白土
和生石灰(按100:75:6重量比)的混合物在氯化钾
溶液中研磨成稠浆料,再成型得到.在第一步氯化
铵与氧化镁反应至无氨气放出时,开始第二步氧化
反应,在800—1000oC通人干燥的热空气,氯化镁快
速地被氧化成氧化镁和氯气,氯气被载气带出,含量
7%一10%.释放完氯气后降温,再通人氯化铵进
行下一循环反应【一2o3.
1962年ch.公司对这一工艺进行
改进,控制第一步反应深度使反应进行到羟基氯化
镁而不是氯化镁阶段,原因是氯化镁在水解时颗粒
形状崩解变成粉末,当再被氧化为氧化镁后仍保持
了细粉末状态,不利于反应进行,同时提出添加催化
剂加速生成氯气的氧化反应,催化剂为氯化铜,氯化
稀土(didymium)和氯化钾混合物,载体为颗粒硅胶
(表面积200ms/g,孔径604),将颗粒氧化镁和负载
的催化剂颗粒混合装入固定床或流动床反应器中,
第一阶段温度300400oC,通人气态氯化铵和水蒸
5/25
汽进行吸收氯化氢并释放氨气,然后第二阶段在
350500℃通人空气氧化得到氯气.第一阶段通
入水蒸汽的目的是将反应停止在羟基氯化镁阶段,
防止生成氯化镁-2¨.
30n~4OO℃
NH4C1+MgO—MgOHC1+NH3
4MgOHC1-02———3—
5
—
0
—————
5
—
0
—
O
————
一
℃
4MgO+2C12+2H20
3.2氧化锰一氯化锰法
在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中,每生成1molNa2CO3
产生含2molNH4C1的溶液,需用生石灰分解回收
氨,这一过程需用大量石灰并产生大量氯化钙,是
氨碱法生产纯碱一大问题,针对这一情况1955年
Ralph提出将母液经浓缩,结晶出的固体氯化铵与氧
化锰反应,反应生成的氨返回到制碱过程,而生成的
氯化锰再与二氧化锰和硝酸反应得到氯气和硝酸
锰,氯气回收,硝酸锰经氧化和还原生成氧化锰,循
6/25
环使用.
2NH4C1+MnO——一us0+2NH3+MnC12
MnC12+Mn02+4HN03——C12+2H20
+2Mn(NO3)2
第一步反应将固体氯化铵和固体氧化锰充分混
合后在马弗炉中340400oC加热分解,回收释放的
2008年第4期邵玉昌:氯化铵的反应及应用
氨气,也可用采用氨碱法生石灰分解氯化铵相同的
方法即用氯化铵溶液与固体氧化锰加热回流下释放
氨.第二步用二氧化锰和硝酸氧化生成的氯化锰,
氧化反应在内衬防腐砖的塔式反应器中进行,二氧
化锰靠近塔顶进料,氯化锰可以同二氧化锰一起进
料,也可在靠近二氧化锰进料口下面进料,硝酸进料
口则在两者下方.控制塔的反应区保持硝酸和二氧
化锰过量是有利的,生成的硝酸锰以浓溶液形式脱
离反应区.然后在空气存在下加热反应得到二氧化
锰和硝酸,硝酸循环使用,一部分二氧化锰循环使
用,剩余的二氧化锰在空气存在下加热至700~750
℃,向其喷洒石油还原得到含量98%以上氧化锰,
再循环使用,产生CO2用于制碱.
Mn(No3)2H2O+1/2o2—一MnO2+2HNO3
2MnO2+C——I-2MnO+co2
经成本核算以氯化铵为原料氧化锰一氯化锰法
生产的氯气比用传统由氯化钠电解生产氯气方法更
经济【引.
3.3氧化铁一氯化铁法
20世纪60年代初,IcI公司[.]和索尔维公
司[一]几乎同时提出了对以三氧化二铁分解氯化
7/25
铵工艺路线的改进,此前该工艺过程由氯化和氧化
两步构成:
2Fezo3+12NI-I4C1——I-4FeCl3+12NH3+6I-I2O
4FeCh+3o2——'2F.2O3+6Ch
但存在两个缺点,一是在氯化阶段,高价铁具有
氧化性可与生成的氨发生副反应,降低了氨回收率,
如:
6FeCh+2NH3——I-6FeCl2+6HC1+N2
另一个是在氧化阶段是三氯化铁在反应温度下可气
化脱离反应区影响氯气收率和含量.改进的办法是
添加氯化钾降低氯化铁挥发性,再加入氯化铜或稀
土作促进剂,并在循环中增加还原过程,将高价铁还
原为低价铁,用低价铁参加第一阶段氯化:
FeO+2NH4C1——I-FeCl2+H2O+2NH3
4FeCh+3o2——I-2F.2O3+4C12
Feao3+2H2——I-2FeO+H2O
索尔维公司采用流化床反应装置,装置分三个
反应区(1,2,3),上述的三个反应分别在这三个区域
内进行(见图1).
流化床内装入粒状物是用氯化铁,氯化钾和氯
化铜浸涂在颗粒状惰性载体上制得.经过再深入研
究发现要得到高浓度氯气应将氧化过程分开,分成
两个部分即预氧化和氧化脱氯:
FeC12+02——I-2/3Fe2O3+8/3FeCh
8/3FeCh+2o2——I-4/3F.2O3+4C12
所以在流化床反应装置中的2和3区之间增加
一
个预氧化反应区,使整个流化床反应装置有四个
反应区,改进后得到氯气体积浓度提高5%以上,例
8/25
如:由14%提高到22%.
ICI公司则采用固定床反应装置,装入的粒状物
除浸涂氯化铁,氯化钾和氯化铜外增加了稀土铈
(Ce),铈可加快氧化生成氯气的速度,效果明显.
图1氧化铁与氯化铵为原料制备氨和氯气流化床工艺
4与酸性化合物反应
4.1与硫酸或硫酸氢铵反应制备氯化氢和氨或硫
酸铵盐
4.1.1硫酸与氯化铵为原料工艺
60—160℃
NHdCl+M2So4———NH4HSo4+HC1
fm~O0cr
NH4HSo4———H2So4+NH3
浓硫酸与氯化铵配比为1:(1~2)mol,另加少
量硫酸钾,搅拌下60~160oC开始释放氯化氢,氯
化氢释放完,升温至360~390oC,硫酸氢铵分解释
6纯碱工业
放氨气,生成的硫酸加入氯化铵再循环使用.反应
时加入硫酸钾可将硫酸沸点(98%硫酸沸点BB0
℃)提高到d00℃,以利于加速硫酸氢铵分解[26l,但
由于分解温度过高在分解成氨时伴随着脱水和硫酸
根分解反应,氮和硫元素均有损失.
d.1.2硫酸氢铵与氯化铵为原料工艺
有研究表明,当温度高于250℃时硫酸铵开始
分解,到300℃时只有氮分解,在350℃时.硫开始
分解,如在350℃保持0.5h硫分解为sO2(10.8%)
和SO3(3.82%),在500℃,0.5h,硫几乎全部分解
为SO2(93.7%)和sO3(5.14%),根据分析分解气
9/25
体组成提出硫酸铵分解步骤如下[27J:
(1)≤300℃:(NH4)2SO4—一NH4HS04+N
(2)≥350℃:(NH4)2SO4一NH4HS04+N王{3
2NI-LtHS04一(NH4)2S20,+0
B(NH4)2S207——2NH3+2N2+6S02+9H20
从硫酸氢铵和硫酸铵分解温度比较看,选择在
较低温度下能分解的硫酸铵是比较有利的,分解温
度低防止了硫和氮损失.
140~160℃
NHdC1+NH4HS04——(NH4)2So4+HC1
(NH4),SO4NH4HS04+NH3
先将硫酸氢铵加热至熔点147℃融化,搅拌下
加入氯化铵,加热在140~160℃释放氯化氢,释放
完氯化氢后,升温至280~BB0℃,硫酸铵分解释放
氨气,生成的硫酸氢铵循环使用_23o3.根据近期
研究结果由于第一步生成的硫酸铵与硫酸氢铵形成
摩尔比1:1复盐,上述反应中硫酸氢铵与氯化铵摩
尔配比应在1:0.5以上,第二步为复盐中的硫酸铵
热分解释放氨_3¨.
对于浓硫酸与氯化铵和硫酸氢铵与氯化铵的反
应研究不仅是只为得到氯化氢和进一步分解硫酸铵
盐得到氨,其实硫酸铵是比氯化铵用途更广的化肥,
把氯化铵转化为硫酸铵作为化肥的研究也十分有意
义,但氯化铵与硫酸反应只能得到硫酸氢铵或硫酸
氢铵和硫酸铵复盐,得不到纯的硫酸铵,当氯化铵与
硫酸摩尔配比1:1时,反应在常温下即可进行,氯化
铵转化率大于98%,得到含量大于95%硫酸氢铵,
经x射线衍射分析产物中不含硫酸铵.当氯化铵与
硫酸摩尔配比2:1时,氯化铵转化率受温度影响很
10/25
大(见图2),当温度大于120℃时形成由氯化铵,硫
酸氢铵和(NH4)H(S04)2低共熔混合物.在这一阶
段,随三者比例不同,共熔点变化,使反应物凝固,反
应困难,到250℃时反应物重新熔化,转化率明显增
加,达到86.9%,产物为硫酸氢铵与硫酸铵等摩尔
复盐(NH4)3H(S04)2[一.
r
祷
辞
耧
藤
反应温度,℃
图2反应温度对氯化铵转化率的影响
4.2与硫酸氢钠反应制备氯化氨和氨
200℃
NHdC1+NariS04———NaNH4SO4+HC1
>300℃
NaNH4so4一NaHS0d+NH3
表面上看由于硫酸氢钠不仅便宜而且易得用,
所以用它完成氯化铵分解过程具有吸引力,但实际
上由以上两个反应构成的循环无法操作,由于硫酸
氢钠在高于315℃熔点后才呈流体状,在与氯化铵
反应分解出氯化氢温度下还是固体,另外高温熔融
的硫酸氢钠和气化的氯化铵高温下具有强腐蚀性,
只有金属钽(Ta)和铂(Pt),或玻璃,石墨和耐酸陶瓷
能耐受,工业反应设备材质选用耐酸陶瓷,由于陶瓷
传热较差,及时传人反应需要的大量热能难以实
现.ClaflinC.H.提出用混合的硫酸氢盐代替硫酸
氢钠并加入高沸点有机溶剂做传热剂及气体夹带剂
11/25
来解决上述两个难题.我们知道在硫酸氢钠中混合
硫酸氢铵,可降低熔化温度,如两者等摩尔混合后熔
点降到170℃,采用硫酸氢钠和硫酸氢铵混合盐就
能使其在第一阶段反应温度下具有液体流动性,满
足搅拌和用泵输送要求.混合盐的制备可用一水硫
酸氢钠和硫酸铵混合后加热,在360℃下通人有机
夹带剂蒸气带出氨和水汽,当氨气释放净后得到混
合盐,测定其组成和熔点见表1.
每摩尔混合盐在260℃时加入0.15~0.75mol
的氯化铵同时通人有机夹带剂蒸汽,氯化氢气体剧
烈放出,当释放完氯化氢后升温至360℃释放氨气,
∞加:2∞∞
2008年第4期邵玉昌:氯化铵的反应及应用7
释放完氨气后降温到260℃加入氯化铵重复操作,
有机夹带剂可选用三氯苯,在多次循环后混合盐熔
点会升高,在第一阶段通入少量水蒸汽可解决这一
问题[引.
表1混合盐组成和熔点
4.3与磷酸反应制备氯化氢和氨或磷酸氢二铵
8O~160℃
NH4C1+H3PO4一NH4H2P04+HC1
NH4H2P04———一HPO3+H20+NH3
HPO3+H20H3P04
在浓磷酸中按1:(0.5~1)mol加入氯化铵,搅
拌,加热,在80~160℃释放释放氯化氢,释放完氯
化氢后,升温至180~445℃磷酸二氢铵分解生成
氨,水,和偏磷酸,偏磷酸加入水后生成磷酸再循环
使用[引.如果反应停在磷酸二氢铵阶段,得到的磷
12/25
酸二氢铵可用作磷肥[引.
4.4与氯铂酸反应提纯贵金属
利用氯铂酸铵,氯铑酸铵和氯钌酸铵沉淀析出
反应,提纯这些化合物作为制备高纯度贵金属原
料[36一】:
H2nCl6+2NH4CI——(NH4)2nCl6+2HCI
5与碱性化合物反应
5.1与氧化镁反应制备氨.氯化氢或氯化镁.氧化镁
将氧化镁加入氯化铵水溶液中在105~136℃
沸腾下反应并蒸出氨气,剩余的氯化镁水溶液在
220~250℃分解放出氯化氢,得到羟基氯化镁再与
氯化铵循环反应[.一9l.
MgO+2NH4cl2NH3+n20+MgC12
220~250℃
MgC12+H20一Mg(OH)C1+HC1
Mg(OH)C1+NH4cl三+n20+MgC12
羟基氯化镁与氯化铵溶液在100~105cI=反应
后,将反应液蒸干可得到六水氯化镁.六水氯化镁在
300℃以下分解释放出氯化氢和水,得到固体羟基
氯化镁,当温度到达479℃时在羟基氯化镁继续分
解出氯化氢,同时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
Mg(OH)C1一MgO+HC1
4Mg(OH)C1+02——4MgO+2C12+2H20
羟基氯化镁分解为氧化镁的温度远高于氯化镁
水解反应温度,并由于高温氧化损失一部分氯元素,
同时氧化镁与氯化铵的反应活性也不如羟基氯化
镁,所以反应应控制到羟基氯化镁阶段,循环使用羟
基氯化镁,这样可以发挥羟基氯化镁与氯化铵反应
活性高和分解温度较低两方面优点,另外较低的反
13/25
应温度对设备防腐蚀有利_柏J.
氧化镁与氯化铵反应活性受到氯化镁分解温度
影响较大,在600℃以下分解得到的氧化镁活性与
氧化钙相近,如:在氯化铵溶液中通入蒸汽反应
6min,加氧化钙反应回收氨91%,加氧化镁反应回
收氨88%,超过600℃后得到的氧化镁与氯化铵反
应速度会很慢,分解反应难以进行_4川.
550~600oC
MgC12+H20一M+2HC1
早期专利报道的氯化铵与氧化镁工艺是采用管
式炉反应器的固相反应,第一步将氯化铵粉末与16
~
35目氧化镁颗粒混合后装入反应器,在325~500
℃加热通入水蒸气放出氨气,通过控制反应配比和
通入水蒸气使反应生成羟基氯化镁,主要考虑氯化
镁脱氯化氢时由于中间生成MgO?MgOHC1复合物使
粒状崩解,最终得到的氧化镁颗粒太细,再与固体氯
化铵反应活性低,而羟基氯化镁脱氯后生成的氧化
镁保持了颗粒(10~100目)不受破坏,有利于与氯化
铵多次循环反应,第二步将温度升到675—700℃通
入水蒸气水解,释放氯化氢,这条工艺能将氯化铵中
的90%氨和88.6%氯化氢得到回收【.
325~nn
NH4Cl+MgO1MgOHC1+NH3
67S7mcr:
Mg(OH)C1—MgO+HC1
-12u,,
有人用DTA和TG研究了六水氯化镁在N,下
热分解过程[43】:
14/25
1)MgC12?6H2O(潮解水)
2)MgC12?6H20
3)MgC12.3I-I20
MgC12.6H20
+潮解水
MgCl2.3H20+3H20
MgC12'2H20+I-I20
8纯碱工业
4)MgCI2'2H20
5)Mg(OH)CI?H20
Mg(OH)CI?H20+HCI
Mg(OH)CI+H20
,,
>445
6)Mg(OH)CI—MgO+HCl
可以看出由MgCh?6H20直接加热脱水得不到无
水氯化镁,最终得到的是氧化镁.如果要想制得无水
氯化镁产品,可在氯和氯化氢气氛中或通过与氯化铵
或有机胺的复盐脱除氯化镁结晶水的方法E44].
高纯度氧化镁也可由氯化铵与水镁石反应浸出
氯化镁并用水吸收生成的氨,然后将分掉残渣的氯
化镁液体与回收的氨水反应沉淀出纯的氢氧化镁,
再高温煅烧方法制得l45]:
9OO℃
Mg(OH)2———+MgO+H20
5.2与有机胺反应制备氨,氯化氢
由于分解伯胺或仲胺和氯化氢形成的盐温度
高,引起胺本身分解,所以伯胺和仲胺不能用于回收
15/25
氯化氢,叔胺一般采用不溶于水的叔胺,如:三正辛
基胺.成盐和盐分解反应均在溶剂中进行,氯化铵
与叔胺的摩尔比为1:1.2,叔胺与氯化铵反应时加
入极性有机溶剂如:异丙醇,生成的有机胺盐酸盐分
解时加入高沸点非极性有机溶剂如:十二烷.
NH4CI+R3N—+NH3
3N+HCIN?HCl——-——一+C
l2
其工艺过程见图3,在分解塔1釜内加入氯化
铵水溶液,三正辛基胺,异丙醇和十二烷,加热82℃
回流释放氨,然后蒸馏分出异丙醇再循环使用,釜液
分离出三正辛基胺的盐酸盐和十二烷混合物在分解
塔2釜中加热至十二烷回流(220oC)释放氯化氢,
釜液三正辛基胺和十二烷再循环使用L46J.
5.3与氧化钙或碳酸钙反应制备氨和氯化钙或晶
体碳酸钙
氨碱法生产纯碱过程的中母液蒸氨过程是以氧
化钙与含氯化铵母液反应分解出氨,20世纪90年
代索尔维公司针对含(2%~8%SiO2)硅酸盐的石
灰石分解氯化铵母液的石灰石利用率低,采取了旋
液分离石灰乳,分两次加料方法加以解决.经测试
旋液分离出粒度大的乳液含硅酸钙多,先将粒度大
于125m(硅钙重量比0.22)石灰乳先加入,加入量
为氯化铵量的70%以下,以保持反应体系偏酸性,
促使硅酸二钙分解出氧化钙并与氯化铵反应,剩余
石灰乳液(硅钙重量比0.03~0.06)第二次加入l_47J.
2CaO'Si02—一CaO+CaO'SiO2
CaO+2NH4CI——2NH3+H20+CaCI2
虽然石灰石得到充分利用并回收了氨,但生成
16/25
的大量氯化钙利用问题仍没有很好解决,目前氯化
钙主要用于道路除雪剂,也可以与碳铵反应,经脱
色,过滤后得到纯度98%,粒度小于45m晶体碳
酸钙l48J和制备纳米碳酸钙产品E49]:
CaCO3+2NH4CI——CaCl2+2NH3+C02+H20
CO2+NH3+H20一NH4HC03+NH4OH
CaCl2+NH4HCO3+NH40H——}CaC0+fH4Q+I420
5.4与硅酸钠反应制备二氧化硅
氯化铵溶液与水玻璃在70~80℃反应2h,然
后酸化至pH=4,过滤,130℃干燥得到二氧化硅,收
率大于96%,含量97.3%,比表面积356m2/g,是
高质量的白碳黑Eso].如将硅酸钠溶于乙醇水溶液
中,40℃搅拌下滴人氯化铵水溶液,滤出沉淀,
100oC烘干后在马弗炉450oC焙烧1h可得到纳米
级(40nm)二氧化硅l5.
2NH4CI+Na2SiO3_2NH3+2NaCI+SiO2+H20
5.5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提纯或提取金属氧化物
用次级氧化锌(或含氧化锌原料)和氯化铵为原
料在60~80℃反应,利用生成的氨络合物溶于水的
特性将杂质分离,然后水解,焙烧得到活性氧化锌,
氯化铵可循环使用[引.
ZnO+zn(NH3)2ch+H2ZnONH4CINHchH0+Zn3)2+
Zn(NH3)2C12+H20
图3有机胺与氯化铵反应制备氨和氯化氢工艺zn(OH)2
zn()2+NH4C10HN———}Zn(),+
ZnO+H20
2008年第4期邵玉昌:氯化铵的反应及应用9
5.6与稀土氧化物反应提取稀土化合物
17/25
氯化铵与稀土氧化物的反应是冶金工业提取稀
土的重要过程,例如:采用固氟固相焙烧方法稀土回
收率高于85%.由于焙烧温度较高(350—500℃),
氯化铵与稀土氧化物反应比较复杂[引.
与氧化镧反应
在低温下生成复合物2NH4C1?Lacl3,升温后
2NH4C1?LaCl3分解得到氯化镧,其中在高于氯化铵
分解温度后产生的氯化氢与氧化镧反应直接生成氯
化镧.
1)La203+10NH4C1
LaC13)+6NH3+3H20
2(2NH4C1?
>328
2)NH4Cl—HCl+N
IO3+6HC1——I.2I丑Cl3+3H20
>399℃
3)3一I丑Cl3+2HC1+2NH3
与氧化铈反应
首先氧化铈与氯化铵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和
氯化氧铈(CeOC1),氯化氧铈继续与氯化铵反应生
成氯化铈,在328—360℃,氯化过程伴随着气相水
解和氧化反应,当温度高于360℃时部分三氯化铈
被水解氧化成氧化铈.
1)140—328℃
2CeO2+4NH4C1——I.2CeOCl+C12+4NH3+2H20
CeOC1+2NH4C1——3+2NH3+H20
2)328360℃
CeCl3+H20——,CeOCl+HC1
CeOC1+2HC1——,CeCl3+H20
18/25
2CeOC1+02——2CeO2+Cl2
2CeO2+8HC1——I.2CeCl3+Cl2+4H20
3)>360℃
CeCl3+H20——,CeOCl+2HC1
2CeOC1+02——,2CeO2+C12
5.7与含锑和锶矿石反应.提纯氧化锑和碳酸锶
1)粉碎的锑矿石(100目)在还原煤和氯化铵作
用下生成挥发性三氯化锑,反应温度500600℃,
挥发后进人湿式收尘器同时完成氧化锑的转化并捕
集得到三氧化二锑粉,氯化铵回收使用,这是一种低
品位氧化锑矿冶炼新方法[56].
Sb204+6NH4C1+C500—600℃———
2sbCl3+6NH3
+3H20+CO
2SbC13+6N+3H20———_===:—,Sb203+6NH4Cl—
pH5?5,?5
2)锶以碳酸锶为主要形式存在于菱锶矿和天青
石矿中,采用氯化铵与粗碳酸锶原料低温共热,通过
转化制备纯品碳酸锶.第一步产生的氨,二氧化碳
和水冷凝后成为碳铵溶液用于下一步氯化锶水溶液
的碳化,生成的碳化锶析出分离,母液经浓缩后得到
氯化铵,氯化铵基本无消耗,可以循环反复使用,锶
的回收率不低于现行的煅烧法和复分解法.
200—250℃
SrC03+2NH4Cl———SrCl2+2NH3+co2
+H2O
4o一5O℃
SrC12+(NH4)2C03———SrCo3+2NH4C1
6与硅化镁反应制备氮化硅
19/25
氮化硅是一种重要的高温功能材料,在机械,电
子,化工和航天领域有广泛用途,将硅化镁与氯化铵
按摩尔比1:(4.1—4.5)混合,密封后在450—650℃
进行固相反应,所得产物经水洗,分离和干燥,得到
平均颗粒尺寸为15—95nm的a—Si3N4粉【引.以价
廉的硅化铁代替硅化镁制备氮化硅可得到相似的结
果[59j.
450~650℃
3Mg2Si+12NH4C1———+Si3N4+6MgC12
+8NH3+12H2
7与五氯化磷反应制备六氯环三磷腈
氯化铵与PC15反应生成一类氮磷双键交替排
列为主链的线性聚磷腈(n>10)和环状聚磷腈(n=
3—9).
Cl
I
NH4cl+Pcl5——(一N一)+4Hcl
l
Cl
ClCl
六氯三聚膦腈结构为:P/
NN
『ll
Cl—PI1_一Cl
//
ClNCl
当n=3时为六氯环三磷腈,它是聚磷腈异构体
中用途最大的中间体,分子中的氯原子可与许多金
20/25
纯碱工业
属或基团反应合成含环状有机磷腈化合物,可制成
阻燃材料,绝缘材料,特种橡胶,液晶材料和电子材
料等.
自1897年Stokes报道了六氯环三磷腈后,对其
合成方法研究较多,以氯化铵和五氯化磷为原料在
有机溶剂中合成的工艺最有工业价值J,研究发现
吡啶类化合物和多价金属化合物复合作为催化剂的
效果最好,不仅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问,而且
三聚体选择性明显提高.从吡啶类化合物加入量看
它不仅仅是作缚酸剂,吸收反应生成的氯化氢(表
2),不加吡啶类化合物,只加金属化合物得到的产物
中三聚体含量明显下降,四聚体含量增加.在相同
条件下用无水三氯化铝或无水三氯化铁作催化剂,
产物主要为线性聚磷腈,三聚体含量分别为22%和
26%.
操作过程为在溶剂氯苯回流温度下,滴加五氯
化磷的氯苯溶液,滴加时间5h,加完后反应2h至
无氯化氢释放止,然后滤出过剩氯化铵,减压蒸出部
分溶剂,冷却结晶得产品-6.
表2催化剂对反应影响
*N}I4C10.72mole;PCI50.6mole;**9mole
三聚体的分离提纯采用先结晶,再减压蒸馏方
法得到含量98.37%产品[.郑州大学在蒸出氯
苯后加入石油醚,加热回流萃取,冷却,过滤,将滤液
中的石油醚蒸出后得到晶体,再用正庚烷重结晶或
升华,可得到纯白色晶体六氯环三聚磷腈,收率
88%.m.P.1l1113℃[.
近期日本旭化成化学公司研究发现反应体系含
21/25
水量,原料氯化铵的粒度和PCls加料速度对反应都
有影响,如果不严格控制不仅会使产品收率低而且
产生更多的环状多聚物和线性聚合物,比较好的条
件是①反应体系内所含的水分量基于加入到反应体
系中的氯化磷总摩尔数5X10-3以下的摩尔分数,
②氯化铵的平均粒径为10gm以下,且由Rosin—
Rammler式算出的粒径分布值在2以上,③PC15加料
速度为每小时0.12molNI~C1E训.
●
8与五氯化磷和五氧化二磷反应制备
N一(二氯磷酰基)三氯膦嗪
N一(二氯磷酰基)三氯膦嗪(P2NC15)是合成线
性聚氯膦嗪原料,与有机化合物反应可制得聚烷氧
基膦嗪,聚芳氧基膦嗪等聚有机膦嗪,用作润滑剂,
阻燃剂和特种橡胶原料.
它由氯化铵与五氯化磷和五氧化二磷经两步反
应制得,一般氯化铵和P205用量多于理论量,
NH4Cl与PCls和P205摩尔配比为1:2.47:0.56,第
一
步用POC13作溶剂,它也起到抑制多聚物和环状
化合物形成作用[6s].
1r,
1)9PC15+3NH4c1二3[c13P—N—PC13]
[Pcl6]一+12HC1
2)3[c13P—N—PC13][Pcl6]一+2P2O5
70~80℃
一3P2NOCI5+7POC13
0C1
8I
22/25
P2NOC1结构为:C1一P—N=P~C1
ff
C1C1
法国阿托化学公司在第二步反应中用s02代替
P2O5分解P3NC112.反应温度低于30℃,可得到无
色或颜色非常淡的膦嗪P2NC15,同时研究发现原料
氯化铵细度对反应有影响,当超过75%的颗粒粒径
<0.16ITIITI,收率由82.6%提高到大于94%,线性
低聚物<0.5%,氯化铵用量也减少[一.
9与有机化合物反应
9.1与乙炔或醇反应制备氯乙烯或氯代烷
常压下乙炔与氯化铵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
氯乙烯和氨,两者配比为2:1到5:1,汞和氯化铋,氯
化铅,氯化钡,氯化镁,氯化钒,氯化锌,氯化铝及氯
化铁可作为催化剂.
NH4C1+C2H2C2H3C1+NH3
低碳醇在催化剂存在下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氯代
烷和氨,当用乙醇为原料,氯化亚铜为催化剂时,如:
将6977g氯化亚铜和2304g氯化铵混合熔融,在
2008年第4期邵玉昌:氯化铵的反应及应用
320325℃,92min内通人乙醇气体75.5g,氯乙烷
生成速率为0.1磅/cm3催化剂?h[醯..
+C2H52HsC1+NH3+0NH40C2HsOHCHsCH3H2+2++
日本公司提出甲醇与氯化铵反应的固定床或流
化床工艺,例如:以510目的活性三氧化二铝为催
化剂装入固定床,在350℃通人甲醇,氯化铵和水混
合物,cH3OH:NH4C1=0.85:1(mo1),H20:NH4C1=
2.5:1(mo1),空速1500/h,甲醇转化率为75%,氯甲
23/25
烷收率65%,氨收率58%,另副产7%甲胺和3%
甲醚.这种生产氯甲烷工艺的成本与现有甲醇
一
HC1和甲烷一c1生产氯甲烷的工艺相比成本最
低,同时从氯原子的来源看与氯化氢或氯气相比具
有储运方便,安全,易得等优点[.
9.2氯化铵与甲醛反应合成甲胺
NH40+2HCHO—JJtl~1+HCOOH
将氯化铵按1:(1.271.43)mol加入到35%
40%甲醛溶液中,加热至104℃保持4—6h至无
馏出物止,冷却反应液回收氯化铵,再减压浓缩后析
出一甲胺盐酸盐粗产品,粗品在乙醇中重结晶得收
率45%51%[...
9.3氯化铵与甲醛和亚磷酸反应制备氨基甲基膦
酸
氨基甲基膦酸是合成农药草甘膦中间体,可由
氯化铵,亚磷酸与甲醛为原料合成,氯化铵,亚磷酸
与甲醛摩尔配比为1.02:1:1.04.
NH4C1+HCHO+H3PO3一H2NCH2OP(OH)2
+HC1+H2O
将氯化铵与亚磷酸水溶液升温至回流,滴加
36%甲醛溶液,加完后再反应2.5h,得产品收率
78%[Il
.
9.4氯化铵与双氰胺反应制备胍
NH
『『
NH4C1+(CN)2NH——H2N-一C—NH2HC1
将2tool氯化铵与1.1mo1(98%)双氰胺混合后
24/25
逐渐升温熔化,充分搅拌,温度到260℃产生大量泡
沫,20min后得到产物含胍盐酸盐88.2%,以氯化
铵计收率91.5%[.如果加入甲醇溶解以上得到
的胍盐酸盐,再用碱中和,过滤,滤液用磷酸中和,当
pH=8时,得到磷酸二氢一胍,若中和pH=4将得到
磷酸氢二胍[73].
综上所述,用氯化铵作原料通过化学反应可制
得多种产品,是提升氯化铵利用价值的重要途径.
由于氯化铵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国,所以我们应积极
主动地开展研究和工业化试验,为纯碱工业的可持
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毛知耘,等.试论氯化铵氮肥的发展前景[J].纯碱工
业,2000(4):3—9
[2]唐国昌,唐仁涛.氯化铵在复混肥加工中的应用[J].磷
肥与复肥,2001(2):59
[3]诹访富三郎(Et).手投式灭火液弹[P]1162494
(1997)
[4]吕花春.瞬间式灭火弹[P]1153674(1997)
[5]顾大明,等.氯化铵与氧化锑对聚乙烯的阻燃作用[J].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27,1994(5):92—95
[6]陈思浩,等.一种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P].
CN1524793(2004)
[7]胡启阳,李新海.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的制备方法[P].
CN1660530(2005)
[8]刘伯洋,贾德昌.以二茂铁和氯化铵为原料的非晶态碳
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P]1834007(2006)
[9]坂元光洋,石田努(Et).锰干电池[P]1947295
(2007)
25/25
[1O]肖福常.高功率大容量电池[P]1233080(1999)
[11]托曼切格尔?克劳斯(加拿大),等.具二氧化锰电极的
高容量可再充电电池[P]1112737(1995)
[12]ofammonlumchloridefortIle
therapyoftotalorpartialhepaticfailureandnecrosis[P].
EP1875918(2008)
[13]张洪如.氯化铵的分解[J].纯碱工业,1982(5):41—43
[14]化工部纯碱工业科技情报中心站.氯化铵的应用[J].
纯碱工业,1997(6):23—26
[15]张宁,等.氯化铵热分解过程的机理判别和动力学研
究[J].河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版)23,1995(2):
45—50
【16]—Ilermalstabilityof8ome姗一
monlumsalts[J].ThermochimicaActa,378,2001(1—2):
107一ll2
[17]赵祥海,刘小祥.一种电解法生产液氯的方法[P].
CN1321796(2001)
【sforproduc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18:36: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92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