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腹有诗书气自华
米芾的小故事
【篇一:米芾的小故事】
米芾,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书画家,生于公元1051年,卒于公元
1107年。他最大的成就在于集前人之优点于一身,而自创“米派”。
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而一个名为吃墨的小故事最能表现米芾执着
和认真。
米芾从小就喜欢书法艺术,由于他和其他书画家不同,没有卷入官
场的是是非非,所以能够潜心研究书法。当时北宋已经有了“苏、黄、
蔡”三大家,为什么自己不能独树一帜呢?米芾心里很不福气。他找
来“苏、黄、蔡”三大家的书法作品,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仔细研究
琢磨。有时一研究就是一整天,连饭都忘记了吃,于是,仆人只好
准时把饭菜送到他的画室里。
这一天,他拿到了一幅苏东坡的真迹,又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仆人
给他端来了一碗莲子羹,放在书桌边,就退了出去,米芾看得很认
真,也很仔细。大约半小时后,仆人进来收拾碗筷,当走到门口,
就被吓了一跳。只见米芾手里拿着调羹,不时在砚台里挑一点墨汁
出来,吸进嘴巴里,而那碗真正的莲子羹,依然放在不远处的小方
桌了,纹丝不动。米芾边吃,脸上边显出古怪的表情,眼睛却从未
离开过那画,仿佛眼睛只要一离开,那画就会飞了似的。
很快,米芾吃墨的故事在朋友中传开了,大家在发出善意的笑的同
时,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己内心的敬佩。也正是靠着这种执着的精神,
北宋书法办界很快就又多了一个“米派”。摘自:易可纺窗饰官网
【篇二:米芾的小故事】
米芾小时候在私塾馆学写字,学了三年,也没学成。一天,一位进
京赶考的秀才路过村里。米芾听说这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就跑去求
教。秀才翻看了米芾临帖写的一沓纸,若有所悟,对他说:“想跟我
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不过,贵点,五两纹银一张。”米
芾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是成心难为人吗?”
秀才见他犹豫了,就说:“嫌贵就算了!”米芾求学心切,借来五两
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拿给
我看。”回到家,米芾捧着五两纹银买来的一张纸,左看右看,不敢
轻易使用。于是翻开字帖,用没蘸墨汁的笔在书案上划来划去,想
着每个字的间架和笔锋,这样琢磨来琢磨去,竟入了迷。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芾坐在那里,手握着笔,望...学书
米芾小时候在私塾馆学写字,学了三年,也没学成。一天,一位进
京赶考的秀才路过村里。米芾听说这秀才写得一手好字,就跑去求
教。秀才翻看了米芾临帖写的一沓纸,若有所悟,对他说:“想跟我
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不过,贵点,五两纹银一张。”米
芾一听吓了一跳,心想:“哪有这么贵的纸,这不是成心难为人吗?”
秀才见他犹豫了,就说:“嫌贵就算了!”米芾求学心切,借来五两
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吧,三天后拿给
我看。”
回到家,米芾捧着五两纹银买来的一张纸,左看右看,不敢轻易使
用。于是翻开字帖,用没蘸墨汁的笔在书案上划来划去,想着每个
字的间架和笔锋,这样琢磨来琢磨去,竟入了迷。
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芾坐在那里,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
纸上却一字未写,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米芾一惊,如
梦方醒,才想起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说道:“我,我怕弄废了纸。”
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好了,琢磨了三天,写个字给我
看看吧!”
米芾提笔写了一个“永”字。秀才拿过来一看,这个字写得很好,比
先前写的字大有进步,于是问道:“为什么三年写不好,三天却能写
好呢?”米芾小心答道:“因为这张纸贵,我怕浪费了纸,不敢像先
前那样信笔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
“对!”秀才打断米芾的话说:“学字不只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
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现在你已经懂得写字的
窍门了,我该走啦。”说着,秀才挥笔在写有“永”字的纸上添了七个
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又从怀里掏出那五两纹银还给米
芾,便出门上路赶考去了。
米芾一直把这五两纹银放在案头,时刻铭记这位苦心教诲的启蒙老
师,并以此激励自己勤学苦练。
(故事亭中国名人故事)
米芾以书法名世,他的成就完全来自后天的苦练,米芾每天临池不辍,史料记载:“一日不书,便觉思
涩,想古人未尝半刻废书也。”“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王羲之),若穿透始到钟(繇)、索(靖)也,可永
勉之。”他儿子米友仁说他甚至大年初一也不忘写字。(据孙祖白《米芾米友仁》)。米芾作书十分认真,
自己说:“佘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一
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创作态度的
严谨。
【篇三:米芾的小故事】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腹有诗书气自华
宋朝写字最出名的数“苏黄米蔡”四大家,“米”就是米芾,因为办事
二百五,人送外号“米颠”。除了有点儿癫狂外,米芾还有恋物癖加
洁癖。不过这个神经兮兮的家伙是一全才,文辞字画金石器玩无所
不好无所不通,而且为了自己喜欢的这些玩意儿,坑蒙拐骗什么事
都干得出来。
从小到大,每个人都会遇到几个大伙通常所说的“神人”,比如说几
个月不洗澡的同窗,喝多少酒都不醉的同事。米芾就是这种神人里
的神人,甚至有人疑心他是个蟒蛇精。
糊弄长官,上班就跟玩一样
米芾6岁的时候,每天就读律诗上百首,而且过目不忘。米芾的老
娘据说是一高级妇产科大夫,进出皇家专门伺候阔佬。有了这层交
情,加上少年天才,米芾成年后被破格提拔为公务员。虽然吃上了
公家饭,但米芾脾气太各色,谁也不敢放心让他办什么事,所以米
芾一辈子就东混混、西跑跑,没干过什么正经事。
和别人不一样,米芾对当官一点不感冒,他反正也不想好好玩活,
对分内的事情从来就吊儿郎当。米芾在江苏涟水当地方官,离安徽
灵璧很近,灵璧出产的灵璧石是有名的玩石
,正是米芾所好。米芾不正经上班,到处搜集灵璧石,然后整天躲
在画室里面赏玩,一进画室就一天不出来,连到单位打卡签到都不
去。
领导杨杰跑到米芾那说,你小子什么意思,不想是不是。米芾
不回答,从袖子里拿出一块玲珑剔透的灵璧石给杨杰看:这样的石
头怎么能不喜欢?杨杰不理他。米芾又拿出一块来,杨杰还不理。
米芾最后拿出的一块有鬼斧神工之妙,还是那句话:这样的石头怎
么能不喜欢?杨杰再也忍不住了:不光你喜欢,我也喜欢。一把抢
过石头,出门上车就走。
不是所有领导都像杨杰那么好糊弄。米芾曾经负责过漕运,上司张
励对他玩世不恭很不待见,想起来就拎他来训一顿话,弄得米芾非
常不爽。不久大反派蔡京当了宰相,米芾和蔡京关系很铁,就悄悄
派人到京城,请蔡京把自己的职务调成跟张励平级,蔡京一切照办。
米芾拿到任命书,兴冲冲地连夜亲自动手做了一张新名片,凌晨就
咋咋呼呼地冲进张励的办公室。张励吃惊不小,不明白出了什么事。
米芾把自己的新名片甩给张励,说以后咱就平起平坐了。张励这才
回过味来,气得半天说不出话。米芾走后,张励才跟旁边人说:米
芾这小子浑身都是毛病,今天在这里大发作了。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腹有诗书气自华
洁癖严重,洗手不用毛巾擦
米芾有严重洁癖,平生从来不用别人用过的东西。米芾曾经当过太
常博士,负责皇家宗庙的祭祀事务,祭祀时穿的标准工作服他当然
嫌脏,就玩命地洗,连工作服上的花纹都被洗掉了。就为了这个,
米芾受到降职处分。
米芾身边总放着水,动不动就要洗手,而且他洗手跟别人大不一样。
过去没有自来水,洗手只能用盆接水。米芾嫌用盆不卫生,自己发
明了自来水:他让人用一个银壶往外倒水,自己就着水流洗手。洗
完之后,米芾两个手互相拍打,一直到手也不用毛巾擦。那时
候还没有显微镜,米芾居然能知道毛巾上细菌多,是天生卫生部长
的料。
最没谱的是米芾挑女婿也按着自己的洁癖来。上门求婚的人里面,
有一个南京人叫段拂,字去尘。米芾一看就高兴了:已经拂过了,
还要再去一下尘,绝对是讲卫生先进个人,这真是我的女婿。就把
女儿嫁给这个人了。
周种跟米芾关系不错,知道米芾的德行,凡是米芾看中的东西,由
着他拿走。一天米芾跟周种说:我得了个砚台,品相非凡,简直不
像人间的东西。周种没当回事:你老吹自己是鉴定大师,收藏的东
西倒有一半是假的,就是能说大话,你敢让我看看这砚台么?米芾
就从箱子里往外拿,周种明白米芾的洁癖,连忙要毛巾洗手,米芾
看见周种这么懂事挺高兴。
砚台一拿过来,周种就没命地夸奖,又问:不知道用起来怎么样?
就叫人拿水来磨墨。水还没拿过来,周种等不及了,就用墨沾上口
水开始磨。米芾脸色一下就很难看了:你老兄刚才还挺爱干净的,
现在怎么这么不讲究,这砚台脏了,我不能用了,送给你吧。周种
以为是开玩笑,想把砚台还给米芾,可米芾说什么都不要了。
脾气古怪,对着石头叫大哥
洁癖只是米芾的毛病之一,他一有机会就要出怪。安徽有一块大石
头形状奇丑,米芾路过一看见就乐得不行:这石头受得起老子一拜。
米芾特意穿上晚礼服拜这石头,还管它叫大哥。米芾在书房写信,
他的朋友从窗户缝张望。看见米芾写到信结尾“再拜”的时候,就把
笔放下,站起来整理好衣服,然后真的就拜了两拜。
米芾笑话那么多,可他做人还一点都不肯低调。他出门不穿宋朝衣
服,却弄一身唐代衣帽。这个效果,跟如今在西单穿一身长袍马褂
挤地铁一样,立刻引来大量群众围观。米芾洋洋自若,反而更神气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腹有诗书气自华
活现,别人一看那个架势,不认识的人也知道,整个大宋除了“米颠”
没第二个这么怪的。
怪归怪,米芾的能耐大家都不能不服。书法不用说了,就因为字写
得好,艺术家皇帝宋徽宗把米芾提拔到中央当了个司长。至于米芾
的才情,连王安石、苏轼这样的大手笔都喜欢得不行。王安石的一
把扇子上,就写着米芾的诗句,没事经常看。苏轼更是说,和米芾
当了20年朋友,还恨时间短,铆足劲把他往高里抬。
到了皇帝身边后,皇帝经常请米芾写字。一次宋徽宗让米芾写了4
扇屏风,过了几天,派太监给他送去了900两银子。在宋朝,九百
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二百五。米芾只是气性刁钻,一点都不傻,马
上跟太监说:了解下级的莫如领导,我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太监回
去跟宋徽宗一说,宋徽宗哈哈大笑,知道米芾明白自己在逗他。
米芾吹起牛来气势也很大。宋徽宗让他品评一下当代书法家,那几
位都是米芾的哥们,可米芾都不给他们面子:蔡京不懂笔法,黄庭
坚那是在描字,苏轼是在画字。宋徽宗问:那你怎么样?米芾说得
拐弯抹角:我是在刷字。其实是自吹挥洒自如。别说当代名家,就
是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还被米芾说一声恶俗。
苏轼在扬州的时候,请一帮社会名流吃饭,米芾也在座。酒喝到一
半米芾有点高了,站起来跟苏轼撒酒疯:“别人都说我疯癫,你老兄
说说看。”苏轼哈哈一笑:“群众的呼声就是上帝的呼声。”
不顾形象,为收藏不惜耍赖
米芾不怕影响形象,所以很多别人干不出来的事,他说做就做,一
点不费劲。
宋徽宗请米芾写字,让他用自己的专用文具,米芾一边写一边就看
上了宋徽宗的端砚。写完后,米芾抱着那个砚台说:这个砚台被我
用过了,哪还配让领导用啊,您换一个吧。皇帝一听大笑,这明摆
着是敲竹杠,还挺会说话,就把砚台送他了。米芾乐得手舞足蹈,
抱着砚台往外就跑,砚台里剩下的墨汁都洒到衣服上了,米芾一点
都不在乎。皇帝回头对旁边的蔡京说:这家伙名不虚传啊。蔡京说
了句大实话:米芾这样的主儿不能没有,但有了第二个就受不了了。
蔡攸有一幅东晋王衍的字帖,蔡攸没算计,竟然糊涂到跟米芾一起
在船上看这个字帖。米芾看了之后,就把字帖揣在怀里要往河里跳。
蔡攸吓得够戗:你这是干吗?米芾又哭又喊:我平生收藏那么多,
就是没有这字帖,我宁可死了算了。蔡攸一点办法没有,只能把字
帖送给米芾。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腹有诗书气自华
米芾擅长伪造别人字画,水平可以乱真,然后用伪造的把真的偷换
过来。有人卖唐朝画家戴嵩的牛图,米芾不肯买,把画借来说要看
几天,然后临摹了一张假的还给别人。过了几天,人家拿着假画回
来要求他还真的,米芾不觉得不好意思,还挺奇怪:我造假水平还
不到家?人家告诉他:原画牛眼睛里看得见牧童的影子,您造的这
个没有。
米芾虽然糟蹋苏轼的字不行,不过他还是愿意要。苏轼路过,米芾
请苏轼吃饭,苏轼到了,米芾安排一人一张桌子,上面放了好笔好
墨和300张纸,菜放在旁边。苏轼一看就明白了,两个人每喝一杯,
就写几幅字,快得两个磨墨的书童都有点赶不及。到晚上酒喝完,
纸也全部写完了,两个人各自拿了对方写的字开路。
米芾的死也很另类。死前一个月,米芾就安排后事,跟亲友告别,
把他喜欢的字画器玩全部烧了,跟知道自己要死一样。米芾还准备
好了一口棺材,起居吃饭全在棺材里。死前7天,米芾洗澡换衣服、
吃素焚香。别人看他作惯了,由着他的性子闹。死的那天,米芾把
亲戚朋友全请来,举着拂尘说:“众香国中来,众香国中去。”说完
扔掉拂尘,合掌而死。
■简介
米芾,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著名大书
画家,鉴藏家。祖籍太原,后迁居襄阳,人称“米襄阳”。宣和年间
为徽宗赵佶召为书画学博士。
米芾能诗擅文,书画尤具功力。篆、隶、行、草、楷各体皆能,行
草造诣尤高。芾自云学过各家各派,但从其作品观之,得王献之、
释智永二家最多。其书淋漓痛快,隽雅奇变,晚年书艺更达至炉火
纯青之境。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米芾著有《书史》、《画史》、《海岳名言》等,对前人多有讥贬,
然决不因袭古人语,为历代书家所重。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
《天马赋》等,而翰札小品尤多。
苏轼称米芾书法“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
已。”黄山谷称米芾书法:“如快剑(石斤)阵,强弩射千里,所挡
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同为“宋四家”的苏轼、黄山谷对米芾
有如此高的评价,可谓推崇备至了。
《宋史》称米芾书法:“沉著飞翥,得王献
之笔意,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宣和书谱》则说:“书学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腹有诗书气自华
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镏,隶法师宜官。晚年出入规矩,自谓善
书者只一笔,我独有四面’。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出师
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
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
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
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
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
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
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
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
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18:09: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91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