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里的中医
我利用业余时间坚持自学中医,到现在已有七个年头。
中间尝试着写过部分伤寒笔记,但终因“其辞涩,其理晦”,
一部分内容无法和没有学过中医的交流。中华民族能够
繁衍数千年而不倒,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中医的兴盛发达。
西学东渐后,中医日趋衰落,以致于在国民党统治时期曾有
一段是否要废除中医的讨论,最后还是因为施今墨先生治好
了汪精卫岳母娘的疟疾才得以保留。现在,国家虽然鼓励加
强中医研究,但似乎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中医院一般都治
不好病几乎是老百姓的普遍共识,为了寻求自身的生存空间,
中医不得不走上了所谓“中西结合”的路子,最终,在两个
完全不一样的疾病观照系统下,中医生们完全无法以纯中医
的视野来治疗疾病,中医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越来越失去
其科学的属性。临床疗效不佳,不得不转投西药,是当前中
医面临的最大问题。小人不才,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越来
越感知中医的美妙,经常自己和家人生病时,施以经方,往
往能有效果。“己有所得,不与人享”,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一点关于中医的心得整理出来。
由于所学有限,加之缺乏明师指点,更难有大量的临床经验,
错漏之处,在所难免,肯请有兴趣的们批评指正。
一、中医的世界观
中医和中国一切上古文明一样,特别早熟,特别抽象。
她对人体结构的观察、对自然界动植物性味的把握,准确且
妙不可言。《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之后的
千百年来,除了极个别古代如孙思邈、张景岳、陈修圆、尤
在泾、柯韵伯、黄元御、郑钦安,近代如曹颖甫、张锡纯、
岳美中、胡希恕、李阳波、刘渡舟等人外,就几乎再没有人
能够真正了解中国古人在人体脏腑结构、经络分布和药物药
性等关键问题上的认识方法。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教科书上讲,
这些认识成果,是中国古人在长期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总
结出来的。这个观点,我个人认为是站不住脚的。世界各民
族,在任何时期,都需要和疾病作斗争,且都不乏有智虑精
微的人,为什么独独在中国的上古时期,就有了这样伟大的
发现,而且,如果不是在那个年代就已经有了这样的发现,
估计这样的发现就永远都发现不了了。现代科学的分析方法,
和上古中医世界的分析方法正好是背离的,前者是从精确分
析到模糊结论的过程,而后者恰恰相反,走的是一条模糊观
照到精确结论的路子。中医的世界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天人合一”。
现在的中医教科书中,对“天人合一”的观点,往往一
笔带过,而且会打上“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标签。“天人
合一”的观念,是唯物主义的,但绝对不是“朴素”的,而
是包含着无穷无尽永恒真理的,就如同“万有引力”、“两条
平行线永远不会相交”一样的公理。把“天人合一”的道理
想清楚了,弄透彻了,中医研究才有起点。
天的最大的特征在于运动。所谓“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就是讲天的运动。天的这个运动,造成了整个地球世界阴阳
的此消彼长。如果没有天的这个运动,地球要么处于永恒的
夏天,要么处于永恒的冬天,就不可能有生命出现。天不仅
在运动,而且是有规律的运动,冬春夏秋,周而复始,就是
这种规律最集中的反应。一年四季,各有各的属性,各有各
的特征,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使命,四季不会紊乱,不
会错施,不会倒行。天的运动不仅有规律,而且有层次,年
有年的规律,季有季的规律,日有日的规律,年有四季、日
有昼夜。古人把天的这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总结成
一句话,叫做“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中医把
她叫做“神机”。
人在地球上生长繁衍,必然要受地球环境和规律的支配。
一句话,天是怎么样,人就会是怎么样。天靠四季昼夜的运
动来调节温度,人靠五脏的生发、收纳、气血的运行、津液
的输布来平衡阴阳。
天的运动,产生四季,四季的运动,产生了六种天气状
况:风、寒、暑、湿、燥、火,也就是中医里的“六气”。
这六种天气状态,在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冬春之交,
风盛不已;长夏之间,暑湿弥漫;转入秋凉,燥气四溢。虽
然冬天也会刮风,秋天也会下雨,但是冬天的风和春天的风、
长夏的雨和秋天的雨,给人感觉是不一样的,春风的感觉是
一种缓缓的、疏泄的感觉,见到春风,人往往是有户外踏青
的冲动的,但冬风就不一样,冬风刮起来是一种沉闷的感觉,
不柔和,估计没有人听到呼呼的冬风而想出门旅行的。长夏
的雨,下了之后,空气湿润,经久难干,而秋雨则不同,秋
雨绵绵之后,很快就像没有下过一样,一下子就天朗气清了。
这都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中医发现了这个规律,并把总结
成“六气”。
天的六气按照每年的时间顺序,从每年的大寒之日起,
到第二年的小寒之终日,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四
个节气。初之气,从1月22日至3月21日,名为厥阴风木;
二之气,从3月22日至5月21日,名为少阴君火;三之气,
从5月22日至7月21日,名为少阳相火;四之气,从7月
22日至9月21日,名为太阴湿土;五之气,从9月22日至
11月21日,名为阳明燥金;六之气,从11月22日至次年
1月21日,名为太阳寒水。这六气运行变化,不管是哪一年,
都是固定不变的。天有什么,人就有什么。天有六气,人也
就有六气。六气中的厥阴、太阴、少阴、少阳、阳明、太阳,
也叫做三阴三阳,构成了中医认识人体的理论基础,张仲景
的《伤寒论》就是以这三阴三阳六经辩证为结构论述的。
那么六气是如何与人体相对应的呢?要解释这个问题,
首先还要明确另外一个概念,即“阴阳不以数推以象”。就
是说,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如果用数来表示,则没有穷尽,
这也就是数学理论所说的“永远找不到最大的数。”由于事
物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中国古人特别聪明,发现了这个规
律,《老子》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
实际上就是阴阳运动变化的一个大规律,有兴趣学易的
应该知道,阴阳变动都是到三为止的。既然事物运动变化时
有一定的规律,那么运动的结果也就必然有一定的“象”,
这个象,就是水、木、火、土、金五行。那么也就是说,不
光是天人合一,实际上宇宙的万事万物都是“合一”的,因
为万物万物的运动规律是统一的,运动结果也是统一的。
这个观念最完整的表述记录在《黄帝内经之阴阳应象论》
中,写的很美。岐伯告诉黄帝说:“在天为玄、在人为道、
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东方生风,风生木,
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神在天为风,
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
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志为怒。怒
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南方生
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窍为舌,
在味为苦,在色为赤,在音为徵(音只),在声为笑,在变
动为忧,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
伤气,咸胜苦。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
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
在脏为脾,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
声为歌,在变动为哕(音曰),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
湿伤肉,风胜湿气;甘伤肉,酸胜甘。西方生燥,燥生金,
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
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窍为鼻,在味为
辛,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志为
悲。悲伤肺,喜胜悲;燥伤皮毛,热胜燥;辛伤皮毛,苦胜
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
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
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吟,在
变动为慄,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骨,湿胜寒;
咸伤骨,甘胜咸。”
黄帝内经中的这段话完整地将天地万物的对应关系、统
一关系表达了出来,那就是,东方对应于风、对应于木、对
应于肝、对应于酸、对应于筋、对应于目;南方、中央、西
方、北方依次类推。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前面讲六气的时
候曾说,天有六气,而这里却只有五行,区别在于六气中有
两个“火”,所谓“五行各一、唯火有二,五行定位,火分
君相”。这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天之六气,在地便化为五行,
六气当中的风,在地化为木;六气当中的寒,在地化为水;
六气当中的燥,在地化为金;六气当中的湿,在地化为土;
六气当中暑和火,在地都化为火。请们注意,为什么火
会对应暑火二气呢?这个问题呀,实在是中医领域中的一个
大眼目。以后,我也会慢慢地解释,这里先提出来,少阴君
火,主心和肾,在人体属于离坎立极、南北相对的对宫关系,
这个君火,象帝王一样,一般也没什么事情做,她的功能发
挥,完全依赖于相火的收敛和燃播。相火属于胆和三焦,以
后讲经络循行、气血升降的时候我再详细地讲。
有了这个天人合一的对应关系,有了这个万事万物的对
应关系,中医处方用药就有了基础。天生万物以养人,其中,
有些物品得天地阴阳不偏之造化,主补阴阳不偏之平人,比
如水稻、小麦,没有病的人,每天都要吃这些东西,如果哪
天一个人觉得水稻、小麦不好吃了,估计他也就生病了。而
另一些物品得天地阴阳之多寡,形成独特的阴阳偏性,以疗
阴阳失衡之病人,这便成了药。比如附子这个药,它长期生
活在大山背阳的山脚下,经年见不到阳光,形成了这位药独
特的辛、温、大热的药物品性,中医就用附子来大补人体的
阳。
六气的运行有时间规律,五行的运行同样有时间规律。
因为六气和五行实际上是一个东西。所谓“在天为气,在地
为行”。这句话的主语,实际上季节,因为地球上最大的变
化就是季节的变化。五行的正确的循行顺序不是人们常说的
金木水火土,而应该是水、木、火、土、金。我们将五色、
五味、五音、五窍先抽象出来,再按照上面阴阳应象论中的
话排列一下,可能会看得更明白:北方属于寒,属于水、属
于冬天,属于肾;东方属于风、属于木,属于春天,属于肝;
南方属于火(在气有暑火二气)、属于火、属于夏天,属于
心;中央属于湿,属于土,属于长夏,属于脾;西方属于燥,
属于金,属于秋天,属于肺。
这个排列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宇宙中万
事万物的运动规律实际上就是一个时间规律。冬春夏秋,四
时不移;寒风火燥,六气不变;水木火金,四象有常;肾、
肝、心、肺,输布有节。而推动万事万物以时间为轴线的运
动的原动力就是阴阳的盈亏消长。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就可以讲一讲五行的生克关系。
我看了很多书,讲五行生克一般都是要人去背的。实际上,
知道了“时间规律”以后,五行生克的道理就很容易理解了。
水为什么生木,因为水是冬天,冬天之后且只有冬天之后是
春天;春天,在天为风,在地为木,所以水生木。木生火,
也一样的,春天之后且只有春天之后是夏天,夏天在天为火,
在地为火,所以木生火。火生土,有点复杂,因为火分君相,
回头看看六气的排列顺序,少阴君火之后是少阳相火,少阳
相火之后才是太阴湿土,那么这就明白了,是相火所对应的
火生土,君火只是在那里起“照明灯”的作用,她本身是不
用做事的。土生金,也是一样的,长夏之后是秋天,从7月
22日至9月21日,这一段是长夏,长夏结束到11月21日
是秋天。秋天在天为燥,在天为金,所以土生金,也不能反
过来。金生水也是一样。秋天之后且只有秋天之后是冬天。
冬天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所以金生水。这也不能反过来。
那么相克是什么意思呢?相克,实际上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一种惰性,一种还原回拉的趋势。水生木之后,她就不想
再让木去生火了,所以水就克火;木生火之后,她就不想再
让火去生土了,所以木就克土;火生土之后,她就不想再让
土去生金了,所以火就克金;金生水之后,她就不想再让水
去生木了,所以金就克木。但正是有这个相克关系,才使得
自然界中的某种事物不至于太偏盛。
这里说一句,五行相生中所体现的时间规律告诉我们,
凡事都不能急,必须一步一个脚印,阴阳消长积累到一定的
程度时,自然会生。在阴阳消长积累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
急也没有用,拔苗助长的事情做不得,做了也没有用,因为
还有个相克关系在那里。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18:09: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91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