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感遇其二

更新时间:2023-01-02 17:22:09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2日发(作者:杭州到福州动车组时刻表)

感遇十二首张九龄介绍

.感遇十二首1

【其一】

兰叶春葳蕤2,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3,闻风坐相悦4。

草木有本心5,何求美人折6。

【其二】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其三】

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其四】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7。

侧见双翠鸟8,巢在三珠树9。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10?

美服患人指11,高明逼神恶12?

今我游冥冥13,弋者何所慕14!

【其五】

吴越数千里,梦寐今夕见。

形骸非我亲,衾枕即乡县。

化蝶犹不识,川鱼安可羡。

海上有仙山,归期觉神变。

【其六】

西日下山隐,北风乘夕流。

燕雀感昏旦,檐楹呼匹俦。

鸿鹄虽自远,哀音非所求。

贵人弃疵贱,下士尝殷忧。

众情累外物,恕己忘内修。

感叹长如此,使我心悠悠。

【其七】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15。

可以荐嘉客16,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17,此木岂无阴。

【其八】

永日徒离忧,临风怀蹇修。

美人何处所,孤客空悠悠。

青鸟跂不至,朱鳖谁云浮。

夜分起踯躅,时逝曷淹留。

【其九】

抱影吟中夜,谁闻此叹息。

美人适异方,庭树含幽色。

白云愁不见,沧海飞无翼。

凤凰一朝来,竹花斯可食。

【其十】

汉上有游女,求思安可得18。

袖中一札书,欲寄双飞翼19。

冥冥愁不见,耿耿徒缄忆20。

紫兰秀空蹊,皓露夺幽色。

馨香岁欲晚,感叹情何极21。

白云在南山22,日暮长太息23。

【其十一】

我有异乡忆,宛在云溶溶。

凭此目不觏,要之心所钟。

但欲附高鸟,安敢攀飞龙。

至精无感遇,悲惋填心胸。

归来扣寂寞,人愿天岂从?

【其十二】

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

啸叹此寒木,畴昔乃芳蕤。

朝阳凤安在,日暮蝉独悲。

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

所怀诚已矣,既往不可追。

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

胡越方杳杳,车马何迟迟。

天壤一何异,幽默卧帘帷。[1]

词句注释

感遇:古诗题,用于写心有所感,借物寓意之诗。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的样子。华,同“花”,花朵。

林栖者:生活在山林之中的人,这里指隐士。

坐:因而。

本心:天性。

美人:喻指理想中的同道者。

池潢: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

双翠鸟:即翡翠鸟,雄为翡,雌为翠,毛色华丽多彩。

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本作三株树。见《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

树在厌火国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得无”句:岂不惧怕有子弹打来?得无,表反问语气、岂不、能不。金丸,

弹弓的子弹。

“美服”句:身着华美的服装应担心别人指责。

“高明”句:官位显要会遭到鬼神的厌恶。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西汉

扬雄《解嘲》:“高明之家,鬼瞰其室。”

冥冥:高远的天空。

“弋者”句:弋者,猎鸟的人。慕,想猎取鸟的欲望。

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

荐:进奉意。

树:种植意。

“欲寄”句:是说想托飞鸟将信捎去。古人认为雁可传书。

“冥冥”二句:冥冥,天空。耿耿,不安。徒空。缄,默。这是说仰望天空,

不见飞鸟,只好不安地默忆那位游女而已。

“紫兰”四句:秀,开花。蹊,小路。空蹊:犹空谷。皓露,白露。幽色,指

幽谷中兰花的颜色。何极,没有穷尽。这是说紫兰逢秋,芬芳将歇,使人感叹无

穷。

“白云”句:白云,比喻小人。陆贾《新语·慎微》:“邪臣之蔽贤,犹浮云

之障日月也。”南山,比喻君王。《汉书·杨恽传》:“田彼南山。”张晏注:

“山高而在阳,人君之象也。”

太息:叹气。《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

之志哉!’”[2]

白话译文

【其一】

兰叶逢春,枝叶茂盛,桂花遇秋,皎洁清新。兰桂欣欣生机勃发,春秋自成佳

节良辰。谁能领悟山中隐士,闻香深生仰慕之情?花卉流香原为天性,何求美人采

撷扬名。[3]

【其七】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经冬不凋四季常青。岂止南国地气和暖,而是具有松柏品

性。荐之嘉宾必受称赞,山重水阻如何进献?命运遭遇往往不一,因果循环奥秘难

寻。只说桃李有果有林,难道丹桔就不成阴?[4]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

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

《感遇十二首》。[2]

分首赏析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二句,互文见意:兰在春天,桂在秋季,它们的

叶子多么繁茂,它们的花儿多么皎洁。这种互文,实际上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括全

株而言。春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之意。而“葳蕤”二字又点出兰草

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

之下,自觉有皎洁明净的感觉。而“皎洁”二字,又十分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

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写兰桂而不及人,“谁知林栖者”一句突然一转,引出了居住于山

林之中的美人。“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感。美人由于闻到了兰

桂的芳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

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

篇》:“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

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

也。”张九龄便运用这一典故,使诗意更为含蓄委婉、情意深厚。

【其二】

这是一种修行境界在打坐中感受到淡泊明智、宁静致远。这种心如虚空唯一至

精的感受谁能知道呢?对自己还没有达道的功夫的谦虚还是经常有一点心乱,想更

上一个境界一念不生是谓诚。

【其四】

诗一开始就将孤鸿与大海对比。沧海是这样的大,鸿雁是这样的小,这已经衬

托出人在宇宙之间是何等的渺小了。何况这是一只离群索处的孤雁,海愈见其大,

雁愈见其小,相形之下,更突出了它的孤单寥落。可见“孤鸿海上来”这五个字,

并非平淡写来,其中渗透了诗人的情感。第二句“池潢不敢顾”,突然一折,为下

文开出局面。这只孤鸿经历过大海的'惊涛骇浪,何至见到区区城墙外的护城河

水,也不敢回顾一下呢?这里是象征诗人在人海中由于经历风浪太多,而格外有所

警惕,同时也反衬出下文的双翠鸟,恍如燕巢幕上自以为安乐,而不知烈火就将焚

烧到它们。

而且,这一只孤鸿连双翠鸟也不敢正面去看一眼呢!“侧见”两字显出李林

甫、牛仙客的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他们窃据高位,就象一对身披翠色羽毛的翠

鸟,高高营巢在神话中所说的珍贵的三珠树上。可是,不要太得意了!你们闪光的

羽毛这样显眼,难道就不怕猎人们用金弹丸来猎取吗?“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

惧”这两句,诗人假托孤鸿的嘴,以温厚的口气,对他的政敌提出了诚恳的劝告。

不愤怒,也不幸灾乐祸,这是正统儒家的修养,也就是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然后

很自然地以“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这两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思想,忠告他

的政敌:才华和锋芒的外露,就怕别人将以你为猎取的对象;窃据高明的地位,就

怕别人不能容忍而对你厌恶。这里“高明”两字是暗用《左传》中“高明之家,鬼

瞰其室”的典故,但用得很浑成,使读者不觉其用典,即便不知原典,也无妨于对

诗句的欣赏。

忠告双翠鸟的话,一共四句,前两句代它们担忧,后两句正面提出他那个时代

的处世真谛。然则,孤鸿自己将采取怎样的态度呢?它既不重返海面,也不留连池

潢,它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太空之中,猎人们虽然渴想猎取它,可是又将从何处去

猎取它呢?“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纯以鸿雁口吻道出,情趣盎然。全诗就

在苍茫幽渺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开始四句叙事,简洁干净,第五句“矫矫珍木巅”句中的“矫矫”两

字,上承“翠鸟”,下启“美服”:“珍木巅”三字,上承“三珠树”,下启“高

明”。可见诗人行文的缜密。后六句都是孤鸿的独白,其中四句对翠鸟说,二句专

说鸿雁自己。“今我游冥冥”句,用“冥冥”两字来对衬上文的“矫矫”两字,迭

字的对比呼应,又一次显出了诗人的细针密缕。这首诗劲炼质朴,寄托遥深。它借

物喻人,而处处意存双关,分不出物和人来,而且语含说理和劝诫,颇得诗人敦厚

之旨。

【其七】

读着张九龄这首歌颂丹橘的诗,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颂》。屈原生于南国,

橘树也生于南国,他的那篇《橘颂》一开头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

迁,生南国兮。”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见。张九龄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谪居地

荆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国的郢都),本来是著名的产橘区。他的这首诗一开头就

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屈原的名句告诉

我们:“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可见即使在南国,一到深秋,一般树木

也难免摇落,又哪能经得住严冬的摧残?而丹橘呢,却“经冬犹绿林”。一个

“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丹橘经冬犹绿,究竟是由于独得地利呢?还是出乎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

就不值得赞颂。所以诗人发问道:难道是由于“地气暖”的缘故吗?先以反诘语一

“纵”,又以肯定语“自有岁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澜。“岁寒

心”,一般是讲松柏的。《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刘桢

《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张九龄特地要赞美丹橘和松柏一样具

有耐寒的节操,是含有深意的。

汉代《古诗》有一篇《橘柚垂华实》,诗中说橘柚“委身玉盘中,历年冀见

食”,表达了作者不为世用的愤懑。张九龄所说的“可以荐嘉客”,也就是“冀见

食”的意思。“经冬犹绿林”,不以岁寒而变节,已值得赞颂;结出累累硕果,只

求贡献于人,更显出品德的高尚。按说,这样的嘉树佳果是应该荐之于嘉宾的,然

而却为重山深水所阻隔,为之奈何!读“奈何阻重深”一句,如闻慨叹之声。

因而感叹道:“虎不善树人。”赵简主道:“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

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只树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这样的“君子”,总不能说“慎所树”吧!

【其十】

名家点评

《唐诗品汇》:高廷礼曰:神龙以还,品格渐高,颇通远调。前论沈、宋比

肩,后称燕、许手笔,又如薛少保之《郊陕篇》、张曲江公《感遇》等作,雅正冲

澹,体合风骚,骎骎乎盛唐矣。

《批选唐诗》:托兴婉切,旷达可风。

《唐诗归》:《感遇》诗,正字气运蕴含,曲江精神秀出,正字深奇,曲江淹

密,皆出前人之上。盖五言古诗之本原,唐人先用全力付之,而诸体从此分焉。彼

谓“唐无五言古诗而有其古诗”,本之则无,不知更以何者而看唐人诸体也。

《汇编唐诗十集》:筋骨虽露,典重可法。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曲江《感遇》诸诗言言历落、字字玄微,

《十九首》之后无此陆离精致。

《唐风定》:透骨语出之和平。

《诗筏》:张曲江《感遇》,则语语本色,绝无门面矣,而一种孤劲秀澹之

致,对之令人意消。

《唐诗别裁》:《感遇》诗,正字古奥,曲江蕴藉,本原同出嗣宗,而精神面

目各别,所以千古。

《唐诗评选》:一气但在情上托笔,翔折不离,俗笔为之,必于“汉上有游

女”下作数句妆点。题是《感遇》,以此诗为思君者大妄,不能令俗眼述其所云,

不可作古诗,尤不可作《感遇》诗。……“矫矫”下六句皆代鸿言。“美服”二句

反赋作比。层折虽多,终不赘下论断语。诗惟能净,斯以入化。……古无其微至,

唐无其和婉。知道人作诗自□,目既不觏矣,而必凭之,岂非真有所得?释氏“言

语道断,心行路绝”之言,徒孟浪尔。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17:22: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89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