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教育

更新时间:2023-01-02 16:52:33 阅读: 评论:0


2023年1月2日发(作者:敦促和督促)

芬兰教育的读后感(精选6篇)

认真品味⼀部名著后,相信你⼀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写⼀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千

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芬兰教育的读后感(精选6篇),仅供参

考,⼤家⼀起来看看吧。

芬兰教育的读后感1

芬兰教育体制真⼼把每个别⼈家的孩⼦,都珍视为⾃⼰的宝贝,去拉拔抚育、⽤⼼灌溉,给予时

间、空间,找到⼈性中善良的⼀⾯,协助⿎励养成学习动⼒,从不刻意强调精英、先进、竞争、⽐较,

从不要求学⽣和⽼师具备超⼈能耐,从不奖励全勤与整齐划⼀,⽽将⼈⼈视为有着喜怒哀乐的平凡⼈

性,然后从⼈性的根本上,去寻思如何陪着他们健康、正常地⾛完成长中的教育。如此⽽已。

我最羡慕芬兰⽼师的,不是他们优渥的待遇,不是他们全球最少的课时,最长的假期,不是他们⼏

乎不⽤批改作业,更没有⼀些形式的官⽅⽂件要上交。⽽是整个社会给予⽼师的充分尊重和信任。

他们的学校从不给⽼师做⽆谓的评⽐和评分,教育机构的官员们的回答是:“我们的⽼师,都是⼀

样好!”芬兰⼈还会反问:“请问,对⽼师作评⽐的意义何在?”

当然,我们也讲信任和尊重,但是似乎停留在举旗帜,喊⼝号阶段。⽽中国的怪现象是,⼝号喊得

越响亮的,问题就越严重。于是,社会不信任教育部门,教育局不信任校长,校长不信任⽼师,⽼师不

信任学⽣,反过来,学⽣也不信任⽼师。所以,⼀级⼀级下来,设计了⽆数的条条框框,来进⾏管理。

然后,揪住⼀点⼩错,就⽆限放⼤,喋喋不休。⽐如现在的安全问题,已经到了草⽊皆兵的程度:学⽣

如果假期游泳,出现了⼈⾝危险,班主任要为此负责。外来⼈员闯⼊校园,和班上学⽣发⽣冲突,班主

任要为此负责。这些规定简直让⼈啼笑皆⾮。

为了安全问题,我们已经取消了春游,秋游,取消了⼤部分的校外活动,那再接下去,是不是要把

我们的⾼中⽣放到保温箱⾥才觉得安全?

同样的,芬兰的教育也给了孩⼦们充分的信任和尊重。这种尊重,不是浮于⾔语上的,⽽是扎扎实

实的落实于⾏动中的。他们的教育参事在⼀次演讲中说:“赋予⾃由,就是责任的开始。”

芬兰的学⽣上课,没有固定的时间,上了中学之后,没有固定的教室。信任起于⾃我管理。⽼师和

学⽣之间,不存在类似“警察和囚犯”的管制。

芬兰的教育是全球最均衡,学⽣成绩落差最⼩的教育体制。他们不强调“精英”,教育体系不带头,

不⿎动,不排名,希望落实相对的平等,以此为教育施政最基本的考量。毕竟,天才与精英是真正的少

数。并且,他们为社会⼩众和弱势群体倾注更多的教育资源,对智⼒不⾜,⾝体残障,移民的孩⼦,都

保障相对公平的⼿教育权利,将他们努⼒转化为社会安定发展的中坚⼒量的⼀部分。

我们的教育,⼤概是⼈⼝众多的关系,充满着紧张的竞争,是多数⼈争取少数的良好教育资源的过

程。因为这样的背景,学校也仿佛变成了优胜劣汰的冷⾎丛林,对于暂时没有跟上⼤部队的同学,我们

只是过分强调他个⼈的努⼒,⽽没有能⼒投⼊⼤量的时间和精⼒去引导他们寻找出⾃⼰的兴趣和出路。

甚⾄有时还会不⾃觉地冷嘲热讽,让他们在中途就⾃我放弃。

“有教⽆类”,“众⽣平等”已经变成了苍⽩⽆⼒的⼝号。

“不抛弃,不放弃”。在教育的途中,坚持永远⽐放弃艰难。我希望我能带着三班的所有同学在接下

芬兰教育的读后感(精选6篇)

去的九个⽉⾥,⽆论风⾬,共同前⾏。

芬兰教育的读后感2

新课程改⾰的理念来源于芬兰,可是我印象中的芬兰只有桑拿、NOKIA,通过这本书从教育的⾓

度重新认识了芬兰,很多国⼟处在北极圈内,⾯积与德国⼀样⼤,被瑞典多年殖民,国民⼗分珍惜独

⽴,也特别重视教育,芬兰的综合教育实⼒全球第⼀,这其中⼀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怀着这样的

想法,认真阅读了这本书,并且深深为之打动,内容平实但精彩纷呈,到处都可以碰撞出教育思维的⽕

花。

作者陈之华⼥⼠,旅居芬兰六年,两个⼥⼉都得益于芬兰的教育。其本⼈有众多头衔,其中赫尔⾟

基国际妇⼥会理事可能使其有机会全⾯地了解芬兰的教育。现为⾃由作家与专栏作者,其博客《北国风

情》获2007全球华⽂博客最佳“⽣命记录”⾸奖。

翻开这本书,⼀⼝⽓就读完了⼤半,内容平实处处都是实例与感悟,可能与我的教育⼯作有关,从

⾃⼰孩⼦受教育的⾓度出发更细致地帮助我们看清芬兰教育的实质,让我与⼤家⼀同揭开芬兰教育的⾯

纱。

⼀、见树⼜见林的教育全局观。

⼤多数情况学⽣学习的过程是⼀个点接着⼀个点学习,⼀个动作学会再学习另⼀个动作,学完后只

见树⽊,不见森林,只缘⾝在此⼭中,学⽣不能将学习的内容连系起来。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学⽣失去

了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动⼒后再好的教学⽅法都会失效,我们⾝边很多学⽣都是这样的情况。芬兰

⼈则站在全局的⾓度进⾏教育,从保持兴趣⼊⼿,学⽣学习激情得以保证。教育我们的孩⼦时,⼀定要

适时站在全局的⾼度统领全局,审视整个学科,学习效果则可以保证。

⼆、⼈⽣是场马拉松。

⼈⽣是⽐赛吗?答案是肯定的。可是⽐赛的对⼿不是别⼈⽽是⾃⼰,要⾃⼰⽐⾃⼰的进步速度、耐

⼒,不是⼤家站在⼀条起跑线上⽐输赢,短跑才能⽐出输赢,⼀⽣的长跑如何⽐较?正因为我们有了⽐

赛的观念,所以⼩孩⼦甚⾄见不得同班同学⽐⾃⼰优秀,天天拼命去补习。⽐赢了这场⽐赛,却失掉整

个⼈⽣。与⾃⼰⽐则是⼀个朴素的教育理念,⼈与⼈没有相同的,体现在学习能⼒⽅⾯差别更⼤,⼈与

⼈之间可以对⽐的学习内涵更少,受教育的个体⾃⼰的进步程度应是最重要的,这样可以培养出个性、

上进的个体。放在学校教育我们要注意到教育的多样化,减少学⽣之间的⽐较对学⽣造成的伤害。

三、精英教育。

精英引领着社会的前进,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教育中的精英要⾮常慎重,因为孩⼦并不能完全理解

社会竞争的法则,也不明⽩竞争的⽬的,很多情况“精英”的“情结”来⾃孩⼦后⾯那对渴望成功的家长。

当有⼀天孩⼦发现他成不了精英时,⼼理上的落差,不知⽗母怎么去帮助解决。芬兰⼈不培养精英,却

个个都是精英,这来源于教育理想,这是⼀种⼤智慧,我们只是为孩⼦提供适合的教育就⾏了,种下⼀

颗适合的种⼦,等到种⼦发芽之时,很快就可以收获丰硕的果实。从另⼀⾓度看,芬兰⼈也珍惜每⼀名

学⽣都是宝贵的⼈⼒资本。

四、⽤家庭教育赢世界。

学习⼀个持久的动⼒来源就是习惯,哪⾥可以养成这样的习惯,是家庭,⼀个爱读书、爱学习的家

庭是想孩⼦出息的地⽅。家⾥还要多放些报纸杂志,放在⼀个伸⼿就能拿得到的地⽅,不愁孩⼦不读

书,⼀家⼈共同读书看报,学习就成为享受,不会感觉是⼀种累赘,作⽗母更要热爱学习,⽤⾃⼰的⾏

为引导孩⼦共同进步。

五、关于语⾔学习与阅读。

很多家长⼀定会头疼孩⼦学英语的时机,芬兰的教育则说明了母语的重要性,母语起到⽂化的传承

作⽤,先学好母语再学英语⼀点都不迟,芬兰本国的语⽂就有三四种,加上官⽅语⾔是瑞典⽂民众还要

学习英语,国发学习语⾔的难度其实很⼤,但举国上下,英语都讲得⾮常好,关键是学习英语的切⼊

点,切不可从背单词、背⽂章、背句型开始,要先看动画⽚,并且要多看⼏遍、玩英⽂游戏等这样可顺

利⼊门,之后就从听⼒⼊⼿,再⿎励背诵。从兴趣⾸⼿,找到合适⾃⼰孩⼦的学习⽅法,芬兰语⾔教育

为我们上了⼀堂⽣动的课。

关于阅读,这是孩⼦学习的最重要⼿段之⼀,阅读要成为⼀种习惯、⼀种⽣活⽅式,读什么书可是

要家长多花⼼思的。从孩⼦的⾓度出发,读书要符合他们的⼼理特点,但象⽼夫⼦、喜洋洋这类的快餐

类书籍不可多读,也不能太早涉及到⽂学类的经典,这类书的内涵往往是悲剧情节,对孩⼦的⼼理发育

不见得是好事,待到孩⼦的认知能⼒达到⼀定程度再读不迟。

要多带孩⼦到图书馆,那⾥才有他们想要的东西,从他们读书的内容上可以反映出他们实质的⼼理

需求,没有那么多书很难发现他们的真正需要。家长要与孩⼦分享读书的内容、快乐等。

芬兰的教育为我们诠释了⼀个热爱学习、尊重的国度,⼀个另⼈向往的'精神平等家园,⽤最朴实

的理念形成最优秀的教育,为我们的教育展⽰了⼀道靓丽的风景。教育需要的是⽅法与智慧,要学习者

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必将伴随个⼈终⾝成长。强烈推荐⼤家阅读这本书,充实⾃⼰的教育理念。

芬兰教育的读后感3

芬兰教育全球第⼀的秘密芬兰,⼀个北极圈的⼩国,透过《芬兰教育全球第⼀的秘密》,给我的是

深深的感动,。在这⾥,芬兰的教育体制真⼼把每个别⼈家的孩⼦,都珍视为⾃⼰的宝贝,去精⼼抚

育,⽤⼼灌溉,给予时间、空间,从⼈性中善良的⼀⾯,协助⿎励每个孩⼦⿎起学习的⽆尽动⼒,不刻

意强调精英、先进、竞争、⽐较,从不要求学⽣和⽼师具备超⼈能耐,⽽把每个⼈都视为有着平凡的喜

怒哀乐的⼈,然后从根本的⼈性上去寻思如何陪伴孩⼦们健康,正常的⾛完成长中的教育。在1897

年,距离今天100多年前,英国作家崔迪在《⾏过芬兰》⼀书⾥,就如此写过:“出众的教育制度,将会

确保芬兰前途似锦!芬兰国家的未来,就仰仗她的教育制度!”她的语⾔式的观点,在今天果真应验

了。

⼀个缺乏⾃然资源、⼈⼝稀少、强邻环伺的⼩国,就因为有很深的⾃知之明,也知道唯⼀能建构起

国家未来的,只有⼈⼒资源---这就仰仗教育。因此,在17世纪的芬兰典章中就定下规范,凡是即将结

婚的夫妻,都必须要会识字,因为教会希望年轻⼀代都能阅读《圣经》。芬兰国会的提何能博⼠

说:“第⼆次世界⼤战时,我们这么⼩的国家,必须⼀起肩并肩作战,我们⽆法去区分彼此,区分贫富

贵贱。也就是这样,唯有⼈⼈都有好教育,我们的国家才会有世世代代的⼈才,整个民族的前途,才会

有希望。”正像芬兰的⼀线⽼师常常说的⼀样:我们这样的⼩国,不能容许社会上出现学习落差与失

衡!在芬兰,没有所谓的后进班,只有引导班。

对于资质稍显落后的孩⼦,他们的学习⽅式是从实务上去⿎励。因为他们⽐较坐不住,学习进度和

别的学⽣不同,所以,特意设计⼀些可以从实践中学习的模式,并且和孩⼦们⼀起规划课程内容,从他

们感兴趣的去着⼿,安排学⽣到各个商家去实习,然后再运⽤实务所学的经验来学习,并从中讨论⽣活

中的各项课题。这是希望为他们创造出更多喜欢上学的原因,让他们更有意愿,并充满期盼来学校。听

到这样⾄深的关怀,能不让⼈⼼⽣踏实与温暖吗?

在芬兰,没有⼈放弃“后进⽣”,不但教育体制不放弃,更期望学⽣⾃⼰不放弃。只要学校和学⽣共

同找出⼀种激励学习动⼒的⽣路,或许,这个过程⽐⼀般学⽣要漫长⽽曲折,但⽣命终究会⾃⼰寻觅到

出⼝,只要给予它适当的机会和平等对待的诚意。这也正是芬兰教育的精髓所在-----不让⼀⼈落后!芬

兰的教育者,是以切实,恳切,诚挚的态度对待⾃⼰的教育⼯作,⼀位⼤学校长斩钉截铁的说:“我们

未来的挑战之⼀,还是专注于如何减少中辍⽣的⽐例,因为百分之五到⼗五的⽐重,对芬兰这样的⼩

国,实在是太⾼了。我们承担不起这样的⼈⼒资源耗损。我们的社会不能容许这样的学习不平衡!”从

独⽴之初的内战到“⼆战”,让芬兰⼈相信了社会和族群不能⾃我隔离,只有充分落实教育与⽣活上的平

等精神,才会得以⽣存和长期发展。就是这么执著于这个道理,才长期在全国各地各校,对于需要特殊

教育辅导的学习缓慢学⽣,投⼊不间断的关⼼和更多的教育资源。“有教⽆类”和“因材施教”在这个北欧

国家扎扎实实地付诸实践。⼈⽣究竟是⼀场马拉松赛跑,还只是百⽶冲刺?要想“赢在起跑线上,那就

跑不成马拉松,因为需要调整步伐、调匀呼吸、⾃我激励的长程赛跑,不能只看重起跑点......

在芬兰,孩⼦满7岁⽅可⼊学。因为他们认为,7岁的孩⼦,就⼼智与情绪各⽅⾯的发展相交成

熟,适合开始⼩学学习。但如果孩⼦尚未准备好,会特设开启班或是预备班,此种也是有深意的。芬兰

的教育者认为,孩⼦在10岁前是⼀切学习态度养成与阅读习惯建⽴的基础阶段。如果能及早在各⽅⾯

多加观察觉到需要特别协助的孩⼦们,并配合他们的特别请况设计出适合他们发展学习能⼒的课程,即

使是多了⼀两年时间,但⽇后整体教育所需要再为这些孩⼦付出的额外辅导与附加倾注的资源,就会相

对降低。如果,⾝为⽗母,置⾝这样的社会,会是怎样的踏实与幸福啊!

芬兰教育的读后感4

⽤⼀天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对芬兰教育有了初步的了解,主要给我以下⼏点启⽰:

⼀、信息化

书中介绍,芬兰学⽣都在⽹上进⾏考试,上课也要⽤电脑查找资料,这让我惊叹芬兰教育的信息化

程度之⾼。看完书后,我在⼿机上看到《⼴州⽇报》的⼀则新闻——“世界卫⽣组织的研究报告显⽰,

⽬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视⼒尤其堪忧,近视率居世界第⼀。⼴州⼤部分⼉童、青少年也在遭

遇近视困扰······市教育局牵头起草了《⼴州市综合防控⼉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案》,明确提出严禁学⽣

将个⼈⼿机、平板电脑等电⼦产品带⼊课堂,带⼊学校的要进⾏统⼀保管······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

⼦产品,使⽤电⼦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为了防⽌近视要限制电脑的使

⽤。这跟芬兰学⽣天天接触电脑形成了明显的对⽐。我个⼈觉得学⽣近视的原因其实跟使⽤平板电脑关

系不⼤,不然芬兰学⽣的近视率应该⽐我们⾼才对。反⽽信息化这是时代潮流,我们应该积极接受,如

果学⽣能在⽹上做作业、考试,这将⼤⼤减轻⽼师的⼯作量,不少简单的题⽬可以依靠电脑完成批阅。

我⾃⼰⼯作的学校也有平板班,学⽣上课可以使⽤平板电脑,但我个⼈觉得⾃⼰对平板对信息化的

利⽤还是不到位的。可能根源在于⾃⼰对学⽣的不信任,不相信学⽣能借助平板电脑作出什么创意,课

上所谓让学⽣借助平板查资料,不过是让学⽣从⽹络中找出某个问题的标准答案罢了,课上还不断警惕

着学⽣有没有⽤平板做别的⽆关的事情。如何做到像芬兰的⽼师⼀样信任学⽣,对于我⾃⼰⽽⾔也是⼀

个修炼。

⼆、共享⽂具

作为⼀名班主任,我⾮常喜欢芬兰的课室布置,像作者说的⼀样,就像家⼀般。如果课室像家⼀

样,如果厌学的学⽣就会少很多吧。可惜受限于当前的课室空间——课桌⼏乎已经把课室填满,作为班

主任也很难做出太多改变——⽐如增加沙发等温馨的物品。但我觉得芬兰课室⾥⾯提供⽂具的做法可以

供我们参考。我的学⽣天天上课前就在找⽂具,数学课找圆规,语⽂课发现没有作⽂本⽤完了,物理课

上没有架⼦夹试卷,美术课发现没有⽩纸。如果⽂具变成公共的,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尤其是美术

这类课程,为了上课每个学⽣都要买刻⼑、⽩纸、⽔彩笔、⽔桶等各种东西,每周上完两节课这些东西

就不⽤了,变成公共⽤品,可以节省不少开⽀,体现环保的理念,也⽅便收纳。

三、跨学科合作

我感觉我们各学科的⽼师更多是竞争关系——竞争学⽣的时间,总希望学⽣多学点⾃⼰科⽬的知

识,多花时间做⾃⼰科⽬的作业,只要学⽣⾃⼰科⽬学好了,⾃⼰的学科是最重要的,才不管他其它科

⽬怎么样。但细想⼀下,学⽣进⼊社会后,遇到的问题难道靠单⼀的学科知识就能解决吗?芬兰教育中

的跨学科现象教学给我们很多启⽰。我们各科⽼师也应该改变⼼态,学会跟其他科⽬的⽼师合作。

四、学⽣合作学习

今天我们的课堂基本都会有⼩组探究的环节,倡导学⽣合作学习。但我觉得⾃⼰设计的合作环节其

实是假合作。⼩组讨论的材料其实⼀个⼈也能看完,也能解决,⽽且合作学习时间最多只有7分钟,学

⽣还没分完⼯,时间就到了。所以课堂的合作更多其实是组⾥的优⽣或者是组长做完了全部的任务。我

觉得芬兰的⼩组合作才⽐较合理,任务⾜够有挑战性,⽽且时间也⽐较充裕,可以⽤⼏节课完成。如何

把这种形式应⽤到我们的⽇常教学中,这值得我们探究。

五、学校与社区相联系

我觉得芬兰这⽅⾯真的做得很好,没有围墙,直接融⼊到社区⾥,社区成员与学校互动频繁。⽽我

们最多只是请某些优秀学⽣家长来学校讲讲话,或者让社区民警来学校普法,学⽣对社区的了解还是很

少的,在社区⽣活多年,也不知道当地的历史。其实与社区联系,更有利于学⽣的历史学习,特别是中

国近现代史部分,有助于加深他们的家国情怀。可惜我们对社区并不信任,对家长不够信任,总担⼼社

区成员或者家长会给学校挑刺,会宣传学校的负⾯消息。

从某个⾓度讲,这些问题都是信任问题——⽼师与⽼师之间互不信任,⽼师与学⽣之间互不信任,

学校与社区之间互不信任,我们把⼤量精⼒⽤在防范对⽅,监督对⽅上了,⽽忽略了合作,那么这种不

信任从何⽽来,为何芬兰就能做到互相信任呢?这也是我看书后的最⼤的疑问。

芬兰教育的读后感5

芬兰之于我只是⼀个国家的名字,⽤我仅有的地理知识知道那是⼀个欧洲的⼩国家,还有就是我的

第⼀部⼿机是NOKIA的,我知道那是芬兰制造的。除了这些我对她⼀⽆所知。然⽽读完了陈之华⼥⼠

的《芬兰教育全球第⼀的秘密》之后,让我对芬兰的教育肃然起敬,敬佩之余更多的是深思。

从2000年开始,普受国际社会重视的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针对全球40余中学⽣,进⾏每

隔三年举⾏⼀次的“国际学⽣评量计划”,到了2006年,全球已有57个国家、40万左右的15岁中学⽣参

与测试。⾃2000年起,陆续公布的三次评量报告,让芬兰这个看似不起眼仅有530万⼈⼝的“⼩国”,跃

升国际媒体和全球教育⼯作者的⽬光焦点,原因就在于芬兰学⽣的整体表现太出⾊了!芬兰学⽣们不只

在阅读、解决问题能⼒项⽬上的评⽐排⾏⾼居不下,在数学、⾃然科学等项⽬,也和⼤家习以为常认定

数理能⼒⽐较强的亚洲学⽣旗⿎相当。更可贵的是,OECD评量计划的57个参与国的学⽣中,没有通

过PISA测验的平均⽐例超过20%,但芬兰学⽣受测的失败率却不到5%!这种均衡的教学成果,不仅让

学⽣得以在“⼈⽂”和“数理”两⼤范畴之间正常游⾛学习,还显⽰出城乡与贫富之间的教育资源与平等受

教的差异,相当之⼩!“世界上落差最⼩”的教育体制评量成就,让芬兰举世惊艳!突然吸引了世⼈的好

奇⽬光;⼀连好⼏年,世界各国的⼤⼩参访团体蜂涌⽽⼊,⼀⼼想要了解芬兰教育成功的秘诀何在?

⼀团接⼀团来参访,多到让芬兰教育机构应接不暇,其中来⾃西欧国家像德国、奥地利、法国、英

国、西班⽛、意⼤利、荷兰、瑞⼠,甚⾄像北欧邻居的冰岛、丹麦、挪威,以及⼤西洋对岸的美国等

等,都派了⽆数的参访团来芬兰“取经”,更不⽤说来⾃亚洲的⽇本、韩国、马来西亚等代表团了。看来

不分东西南北、不分种族肤⾊,⼤家都急于想知道,芬兰是如何办到的?芬兰的教育成就始终被OECD

⾼⾼举起,绝⾮侥幸与偶然。

芬兰⼈重视教育,是世界公认的教育体制最完善的国家之⼀。芬兰赫尔⾟基⼤学主校区位于⾸府赫

尔⾟基的市中⼼,对应于中国来说,这所⼤学位于⼈民⼤会堂的位置。教育事业在芬兰的地位,可见⼀

斑。那么芬兰教育全球第⼀的秘密是什么?说起来⼀点也不神奇:⼀:众⽣平等。⼆:社会资源向弱势

群体倾斜。这⾥的平等,表现在城乡差距⼩;教育资源共享;各地校舍与建筑品质优良状况相同;学校

与地⽅图书馆分布、藏书丰富情形相似;不论你我的出⽣和家庭,绝对保障享有⾼⽔平基础教育;不论

你是在芬兰的哪个地⽅,你在学校所得到的教育是完全⼀样的。芬兰从不强调精英教学,只在乎不要有

孩⼦掉队,他们认为,有天分的孩⼦已经⽐别的孩⼦占了优势了,那么就多帮助⼀下有可能落后的孩⼦

吧——芬兰是个⼩国家,学龄的孩⼦⼈数更少,靠扎实的教育和⼈才发展到如今的芬兰,不能承受哪怕

不到1%的⼈才耗损。

芬兰的学⽣是没有制服的。若问,为什么没有制服?没有制服,如何管理呢?在芬兰,⽆论是教育

专家还是普通教师都会反问你,教育的根本是什么?是管理,还是学习?他们认为,教育的根本,不是

让学⽣穿上整齐划⼀的制服以便管理,有限的教育经费也可以节省下来,⽤在对教育有真正意义的地

⽅。归根结底,⼀个国家教育的良好发展与秩序,是同丰厚的经济、清明的政治、完善的体制、开放的

⽂化⼼态所构成的良好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国家好,则教育好。教育好,则国家的未来

更好。教育的本质是为了给孩⼦良好的学识、⼼态和⼈⽣,从⽽促进社会良性成长,是为了让⼤家都

好。如果脱离了好的社会氛围⽽⼀味讲求“精英教育”、“从幼⼉园开始赢在起跑线”,这样给孩⼦的,只

是⼀⽣⽆尽去争去抢的烦恼。天才与精英毕竟是极少数,⼤部分的孩⼦,要过的还是平凡充实的⼈⽣

啊。

在芬兰,那⾥的教育处处都体现着公平。⼀个最基本也最平凡的真理。由此想到我们的教育,城乡

的差距,⼤城市与⼩城市的差距。每个地⽅的教育优先权。我们的不平等已经在教育中体现的淋漓尽

致。教育的不公是最⼤的不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教育能提供给我们的下⼀代⼀个相对的公平。

芬兰教育的读后感6

在继续教育研修中,我选修了母校⼀位教授的课程。⽼师在授课中两度提到《芬兰教育世界第⼀的

秘密》这本书,加之我对外国教育颇感兴趣,当即买了此书,读罢,我产⽣了⼀些思考。

⼀是关于学校教育。当我读到“在芬兰教育中,学校与学校,不会做⽆谓的‘竞赛’、‘排名’;学⽣与

学⽣,⽼师与⽼师,更不会做原本起跑点就不公平的较劲”时,我很吃惊。没有评⽐,没有考核,那岂

不是乱套了?

然⽽,我的忧虑是多余的,“不考核”不代表没有⽬标与⽅向。在看似宽松、⾃由的教育环境下,“信

任”成为芬兰教育的核⼼价值。“防制不是管理的法则,相互尊重与相互信任才是教育的开始。”

信任学⽣,培养他们独⽴管理与独⽴思考的能⼒。⽐如,学⽣每天上课的时间与节数不同,所上的

课程也是随时调整。学⽣能够⾃主管理⾃⼰的时间,合理规划⼀天的⾏程,⽽不是死板地“当⼀天和尚

撞⼀天钟”。我想这也是我们的学⽣所⽋缺的,我们把⼀天的时间切分成⼤⼤⼩⼩固定的⼏块,装在不

同的“抽屉”⾥,到了固定的时间就打开对应的“抽屉”,让学⽣做⼀成不变的事情。就像《⼩王⼦》中的

掌灯⼈,每天只会⼲⼀件事——“点灯”“熄灯”,这是何等可悲?当我们有⼤把富余的时间需要⾃主安排

时,反倒⽆所事事了。培养学⽣“独⽴思考”“⾃主管理”“的能⼒,才是我们的教育所应给予的。

信任教师,芬兰⼈意识到“如果⼀个社会体制对⾃⼰的教师连最基本信任都没有的话,那还谈什么

教育呢”?只是很可惜,很少有⼈能够意识甚⾄做到这⼀点。我们都说“⼲教师,是⼀件良⼼活。”就我个

⼈⽽⾔,如果没有做好充⾜的准备,是万万不敢登上讲台的。只要我们有过准备不⾜的经历,我相信⼤

家都会“痛定思痛”。且不说我们有多⾼尚,为了学⽣,为了家庭,为了学校。就单单为了⾃⼰的尊严与

颜⾯,也会认真对待课堂与学⽣。因为谁都不想体会“被挂在讲台上”的尴尬与⽆助。归根结底,我们都

是⼈,有作为⼈的尊严。那么,⼤胆地放⼿给教师,是不是会产⽣让⼈意想不到的效果呢?我想⼀定会

的。

⼆是关于家庭教育。书中有这样⼀句话:“⼈⽣究竟该是⼀次马拉松长跑,还是⼀场只在乎赢在起

跑线的百⽶冲刺?”这句话深深震撼到了我,《虎妈猫爸》应该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个缩影——不能让

孩⼦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家长们要给孩⼦挑最好的幼⼉园,买最有优势的学区房,动⽤各种关系,以便

让孩⼦进⼊最好的⼩学。此外,对孩⼦的兴趣培养是万万疏忽不得的,书法班、舞蹈班、绘画班、钢琴

班、跆拳道班······形形⾊⾊的兴趣班,恨不得给孩⼦全部报上去,希望孩⼦从⼩就是⼀个多才多艺、全

⾯发展的⼈。只是,现实情况是,孩⼦并不是对所有的兴趣班都感兴趣,在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孩⼦

们利⽤有限的课余时间穿梭在各种兴趣班中,⽽家长们也被裹挟在迎来送往的⼤军中。我们不愿意让孩

⼦输在⼈⽣的起跑线上,因为我们⼼中有太强的不安全感,也有着太多的期望!

反观芬兰教育,他们想的却是“尽⼒帮助每个孩⼦找到⾃⼰⼈⽣最适当的位置,让⾏⾏都能出状

元”。我想我们在⼀路往前奔跑的过程中,是不是忘记了我们的孩⼦最合适什么、最喜欢什么、不适合

什么、不喜欢什么,忘记了孩⼦最⼤的天性是“玩耍”与“游戏”。

有⼀⾸⼩诗写道:“教育孩⼦,就像牵着⼀只蜗⽜去散步。”慢⼀点,再慢⼀点,不只关注开始起跑

时的那百⽶冲刺,⽽是多⼀些理解与陪伴。在孩⼦⼗岁前,哪怕多花⼀两年时间⽤在孩⼦习惯的养成

上,在漫长的马拉松长跑中,孩⼦才会对各种事物拥有持续不断的动⼒与兴趣。⽼话说的“磨⼑不误砍

柴⼯”,也是同样的道理。

此外,此书还让我意识到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阅读是终⽣资产。芬兰的孩⼦每天会坚持⾄少

半⼩时阅读,就像每天要洗漱⼀样⾃然⽽然,没有强制与要求。因为他们知道读多读少,是⾃⼰对⾃⼰

负责,并且读书是以乐在其中为宗旨。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阅读现状,要求孩⼦读什么、怎么读,

还要定时检查。当阅读成为⼀种任务的时候,它便很难形成⼀种⾃觉。但我不得不承认,适当的强制与

要求还是有必要的,当⼀切步⼊正轨后,便可以撤掉外⼒这⼀“⽀架”。同时,我们做家长与⽼师的,需

要做好孩⼦阅读的熏染者与同⾏者!

芬兰教育中的智慧还有很多,⽐如⽆论练习技能还是教学,都主张“先见林,再见树”,让学⽣对知

识或者技能有了总体的了解形成兴趣再进⾏学习,这远⽐⽀离破碎地教授好的多。就像溜冰或者花样游

泳,从⼀个个肢解的动作开始,孩⼦只会过于注重细枝末节;反之,向他们展⽰了各种溜冰姿势、各种

游泳动作后,孩⼦的好奇⼼与兴趣就会⼤⼤激发,学起来⾃然有动⼒,再进⾏细致的动作指导,孩⼦便

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了!教授技能如此,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总结芬兰教育能如此成功,得益于以下⼏点:⼀是对⼈的充分信任与尊重。他们相信每个⼈都有价

值,都是独⼀⽆⼆的个体,给了孩⼦、家长与⽼师更多的⾃主权。其实对于我们的孩⼦、我们的学⽣,

是否也应如此?“信任”应该成为最强有⼒的“武器”。⼆是踏实做好事情的⼼态,“⼀步⼀个脚印,不求

快,不求第⼀,不求⽴竿见影”。去除了过强的“功利性”,我们才能把眼前的路看得更清楚,“不疾不

徐,不争不抢,不以赢为⽬的”,很多事情便⽔到渠成了。三是拥有⾃信,拥有宽⼴、开放的胸怀。多

国语⾔交融荟萃,芬兰不排外、不⾃卑,⽽是主动为孩⼦营造学习多国语⾔的机会。他们知道学习母语

是根,⽽学习外国语⾔既能够有助于母语的传播,⼜能够快速⽽⼴泛地与世界接轨。这种“海纳百川有

容乃⼤”的见解与胸襟是否也值得我们学习?

孔⼦⽈:“三⼈⾏,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我们不是妄⾃菲薄,⽽是“睁

眼看世界”。在向他⼈的学习中,完善⾃⼰,成就⾃⼰。既然“他⼭之⽯,可以攻⽟”,我们为何不取来⼀

⽤呢?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16:52: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88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芬兰教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