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加以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一般是以名词
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常见的形式主要有:
(1)……者,……也。(“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也。(主语后面不用“者”)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今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是”
意思是“这”,复指前面的主语。
②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今译:病在肌肤里,是针炙能够治疗的。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今译:南阳的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
(3)用“乃”“则”“即”“为”“则”等帮助判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今译: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色。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今译:该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4)文言文中也有用“是”表示判断的,这是较为晚起的。
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西湖游
记二则》)
2、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
要有:
(1)省略主语
(病)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病)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病)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医)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
今译:病在肌肤,是针炙能够治疗的;病在肠胃,是火剂汤能够
治疗的;病在骨髓里,是掌管生命的神所管辖的,当医生的就没有办
法了。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①投(之)以骨。(《狼》)
今译:把骨头扔给(狼)。
②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今译:你和他一起来。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今译: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
3、倒装句
我们把文言文中句子成分的排列语序跟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子叫
倒装句。主要包括:
(1)谓语前置(主语后说)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宾语前置
大致有三种情况: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③用“之”或“是”把
宾语提到动词前。
如: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宋何罪之有?(《公输》)
唯利是图(成语)
(3)介宾短语后置
①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介宾短语“于富者”置于谓语“语”
之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4)定语后置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
有时能吃完一石的马料。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高高的朝廷
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就率领三
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4.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餅。羊子曾在路上行走,
捡拾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金子。
4、被动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
这样的句子我们叫被动句。
(1)用“为”“为……所”“见”“于”“被”等标志词表示被动。
如:梅花为寒所勒(《西湖游记二则》)“为……所”表被动。今译:
梅花被寒冷冷抑制。
(2)不借助被动词,概念上表示被动。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此句虽无表被动的介词和结构,但主语“帝“是被动者。这是一种意
念上的被动。今译: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所打动。
断句方法
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
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
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
句突破。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
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
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六个关键点——1.找名词、代词;2.看虚词;3.察对话;4.据修辞;
5.辨句式;6.依总分。
1.找名词、代词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
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
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2.看虚词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
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夫、其、惟、唯、盖、盍、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
词,经常出现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
向使、然而、且夫若夫、无论、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继而、纵
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
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
现在句尾;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
有助于断句。
3.察对话
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对话、引语常用“曰”
“云”“言”“白”“语”“道”“谓”“对”等为标志。
例: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
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
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据修辞
顶真、排比、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
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
右皆呼万岁。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
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
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5、辨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
“……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
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
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
“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
“何……之有”(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
抑亦人谋。);“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以)……为”“何……
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
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况……乎”;
“孰与……乎”;“其……乎”;“安……哉”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
失误。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
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6、依总分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例: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
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
之穷而无告者也。
断句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联系全文前后看,
内容大意全理解。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
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断句例题答案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
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左右皆呼万岁。(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
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
/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
包举宇内,囊括四海”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
言特点,确定句读也就容易多了。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
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
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三、课外文言文真题讲练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于中丞成龙按①部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甚富,夜被穿窬②
席卷而去。刺史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
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
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有城门中出入至再者捉之。过午得二人,
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
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
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于成龙》)
[注]①按:巡视,巡行。②窬:yú,洞,窟窿。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适巨绅家将嫁女适:_______
(2)又出示谕阖城户口谕: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全都恰当的一
项是(2分)
A.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B.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C.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D.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3.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4分)
4.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主要特点。(2分)
(1)盗贼:_______
(2)于成龙: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4题。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
烹之。已而谓予日:“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
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
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
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
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
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鸣或:
(2)皆足取祸也取: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3.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2分)
4.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程氏爱鸟
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
上。武阳君1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
低枝,其鷇2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皆鸟羽
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
无他,不忮3之诚,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
子有蛇、鼠、狐狸、鸱、鸢之扰。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
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
也。(选自苏轼《东坡杂记》)
【注释】1.武阳君:苏轼的母亲。2.鷇kou:初生的小鸟。
3.忮zhi:凶狠。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信于异类也()(2)去人太远
()
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此皆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
3.联系上下文,众鸟“皆巢于低枝”的原因是什么?(2分)
4.选文最后“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一句
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3分)
(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__4题。’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
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
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
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
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愿王熟计议之也。”惠王曰:“善。”乃止。(选
自《战国策》)
【注释】①鹬(yù):一种水鸟。②箝(qián):夹住。③喙(hu
ì):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赵且伐燕()(2)以敝大众()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4.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3分)
(五)
祁黄羊去私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
.
之?”祁黄羊对
曰:“解孤可。”平公曰‘:“解孤非子
.
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
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
.
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
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孔子闻
.
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
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谁可而为
.
之/或异二者之为
.
B.解狐非子
.
之仇邪/子
.
之不
知鱼之乐全矣
C.国
.
无尉/去国
.
怀乡D.孔子闻
.
之曰/不求闻
.
达于
诸侯
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善祁黄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3分)
(六)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
击金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
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
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
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与大夫期
.
十日/陈太丘与友期
.
行
B.原三日即下
.
矣/令初下
.
,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
.
矣/一食或尽
.
粟一石
D.可无归
.
乎/男有分,女有归
.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11.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分)
(七)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
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
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
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手不释书
.
/即书
.
诗四句
B.若
.
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
.
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
.
/惧其不已
.
也
D.辄据
.
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
.
有江东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
域。
11.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一)
【参考译文】
中丞于成龙巡视到高邮。恰好有一个富绅家即将嫁女儿,嫁妆非常多,
夜里被盗贼穿墙打洞席卷一空。当地刺史束手无策。于成龙命令关闭
各个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公差头目把守,严格搜查行
人的装载。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细搜查,
务必找到赃物。于成龙暗地里叮嘱公差头目: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
次的就把他抓起来。过了中午抓获了两个人,全身之外,并无其他随
行物品。于成龙说:“他们是真正的盗贼。”这两个人不停地诡辩。
于成龙命令脱掉两人的衣服搜查,发现外衣里面套着两身女装,都是
富绅家嫁妆的衣物。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
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
1.【(1)恰好(1分)(2)告知(1分)】
3.【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
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
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
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
4.【(1)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1分)(2)破案如神(或:
才智过人,机智果断)(1分)】
(二)
1.(1)有的(2)招致
2.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
3.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
4.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
(三)
1.(1)使…信任(2)距离,离
2.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
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
3.因为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
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
或:因为(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
动物一直守信用。
4.例: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它动物,要与其
它动物相互信任,和谐共处,不能以恶毒的方式或态度来伤害
其它动物。
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
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我的母亲对杀
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
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鸟巢
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
鸟也有四五百只,飞翔在院子里,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
得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
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
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
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就一定会有蛇、鼠、狐狸、
鸱、鸢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他们)自然就亲近人,以免去这
样的忧患。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
蛇鼠之类的更凶恶。
(四)
1.【(1)将要(2)使……劳苦(贫困)(将“劳苦”答为“困苦”
“疲敝”之类都可,但整个解释要体现出使动用法)】
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关
注点:相舍(放过对手)、并(全都)、句子大意。]】
3.【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或:鹬蚌相争、鹬蚌相持)(1分)
/启示:面对矛盾(冲突),要以理智、包容的态度对待,避免两败俱
伤。(1分)】
4.【(1)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
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1分)②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
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1分)(2)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
听取别人的建议。(1分)】
【参考译文】
赵国将要进攻燕国,苏代为燕国去跟赵惠王说:“这次我来,路过
易水,一只蚌刚好出来晒太阳,而一只鹬一下就叼住了蚌的肉,蚌立
即合住壳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
死蚌。’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不拿出去,明天不拿出去,就会有
死鹬。’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现
在赵国马上要起兵进攻燕国,燕赵两国长期互相攻战,而使民众劳苦
贫困,我深恐强大的秦国会成为那个打鱼人。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
考虑!”惠王说:“好!”于是中止了这件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
句中的意思。(2分)
(五)
93B
103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113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2分)
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
任用解狐和祁午)(1分)
(六)
【参考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
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
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
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
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我的信
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
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
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
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9.A【约定(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
10.【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
“/”,本题给0分。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11.【(1)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
诚信)(2分)。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
机而变)(2分)。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
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
分)。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1分)。(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弊在墨守成规,错失
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
(七)
9.C(停止)(A.书本/像;B.如果/像;D.坐着/占据)
10.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11.(1)勤奋好学;(2)注重实地考察;(3)助学严谨;(4)学习专
注。(任意答对三点即可)
参考译文:顾炎武先生从少年到老年,手中时刻都不放下书本,出门
在外就用一头骡子、两匹马捆绑书籍随身携带。遇到边关堡垒,就呼
喊老兵去道边酒肆与他一起痛快地喝酒,咨询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
当地的地理状况。如果这些情况与以前所听到的不一致,他就详细写
下来,必定要没有疑问才作罢。骑在马上没有什么事情,就在马鞍上
默诵诸经的注疏,遇到老朋友,就好像不认识一样,即使跌倒坠入悬
崖深谷,也不后悔。他对学问精心勤奋到如此程度,难怪他的学问博
大精深,其他人无法与他抗衡了。
四、课后习题巩固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甲】
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
大乍细。渠之广
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
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②,可列坐而庥③焉。风摇其巅,韵动
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
记》)
【乙】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
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
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麻(xiū),竹
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
的含义。
民桥其上
逾石而往有
石泓北堕小
潭
卷石底以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
A.有泉幽幽然然胡不已乎
B.其侧皆诡石怪木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
句子。
①其长可十许步。
②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基础巩固训练
(1),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
难》)
(2)峰回路转,,醉翁亭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想象与友人团聚,秉烛夜的句子是:“
。”
(4)风雅是一种生活情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陶渊明的“,
。”(《饮酒》),一束花,一抹山,这种随意
自然是风雅。刘禹锡的“,”
(《陋室铭》),一架琴,一卷经,这种恬静淡泊也是风雅。
(5)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陶渊明《桃花源记》)
(6)《陋室铭》中,描写主人与文人雅士交往的句子是:,
。
(7),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
愤》)
(8),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
路难》)
(9)曹操《龟虽寿》一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的“老骥”意
指
。这一句表现了诗人
的精神。
本文发布于:2023-01-02 16:52: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90/788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